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从文献上看我国妇产科的发展在祖国医学的领域里,妇产科也和其他各科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妇产科的发源是很早的。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就有了关於妇产科疾病的记载,如:乙丑卜,贞帚(妇)(?)育子亡疾按。则(?)是武丁(公元前1324—1291年)的妃子。这段卜辞,是卜间妇(?)生产时有无产病的记录。达就说明我国至晚在殷商时代对妇产科疾病已有了重视。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设有与清洁相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而且具有规范的预防疫病和服药预防措施.成书于这个时期的专门医著《黄帝内经》,更是对疫病的发病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疫病的预防和周期性预测都有详细的阐述.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和熏烟防治疫病的方法得以运用,此外孙思邈还提出用灸法预防瘟疫感染.王焘在《外台秘要...  相似文献   

3.
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以党的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工作的指南,学习运用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在1958年大跃进以后,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坚定了医疗、研究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使我们在妇产科学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一、新法接生的推广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妇幼保健站网,训练接生员  相似文献   

4.
<正>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医辈出,代不乏人。在史书及方志中记载了他们的大量著作。但这些著作,有的未能付梓,仅在民间流传,有的虽经雕印,由于年移代革,兵燹战乱,多有亡佚。为了发掘、整理山东中医药文献,现将笔者所见现仍传世的山东历代由医著作,以年表形式列出,就正于同道(难以确定撰写年代的著作未列入)。  相似文献   

5.
中医虽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但是医家普遍认为此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之范畴.回顾历代中医积累的经验,是治疗此病的宝贵财富. <内经> <内经>虽无心悸、怔忡这些病名,但是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已有类似记载.心虽为五脏之一属阴,但心在五行中属火,主宣发阳气,同夏天的热气相像.如果心阳不足或心脉闭阻则不能正常宣发阳气则引起心悸、怔忡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惊骇,皆属于火."为后世"寒凉派"医家刘完素"心火甚易惊"的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与今天心肌炎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极其相似."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疗上当以扶正祛邪为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半个世纪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历程的回顾,认为中医现工化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继承整理和发展创新的关系,做好四诊客观化的工作,同时重视妇女的生理特点,把握中医妇产科辨证论治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旴江医家在中医妇产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的全面的妇产科专著。该书立足于中医的理论特点及临床特色,详述妇科生理病理,熔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验方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妇产科证治内容。旴江其他医家如龚廷贤、李梴等亦取得了重要的妇产科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自先秦到明清外感病因学理论经历了数个不同发展时期。《内经》《难经》这两部经典著作总结当时及以前的医学理论,为外感病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外感病因学在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中迅速发展,并在隋唐年间有所变化,但此时以伤寒为病因的地位仍未改变。外感病病因学的发展突破于宋金元,对传染病有了部分认识。明清时期,随着疠气学说的提出,外感六淫说和疠气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外感病因学,令中医外感病因学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最早的本草,是汉代《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本草经》载药366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并能轻身益气,延年不老,中品药120种,毒性不大,或无毒,既能治病,又能补虚赢,下品药有毒,除寒热,破积聚,专用于治病,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本草经》中矿物药也是按上、中、下三品来分类。上品药有18种。即玉泉、丹砂、水银、空青、曾青、白青、扁青、石胆、云母、朴消、消石、矾石、滑石、紫石英、白石英、五色石脂、太一禹余粮、禹余粮。中品药16种。即:雄黄、雌黄、石钟乳、股孽、孔公孽、石流黄、磁石、凝水  相似文献   

10.
熊宗立在妇产科学的成就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宗立在妇产科学的成就初探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3)林慧光熊宗立(约1415~1487年),名均,字道轩,别号勿听子,福建建阳人。其祖辈熊彦明为元代名医,故有家学环境。宗立幼时多病,喜读医书,并从刘剡学医卜术,深得奥旨。及长悬壶于世,因医...  相似文献   

11.
一、中医对小孕症的认识 中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源远流长,公元前11世纪《周易》中记载“妇三岁不孕”,首先提出了不孕病名及不孕年限界定。《诸病源候论》。首提“断绪”病名:“妇人吸之,阴气益盛,子道通。阴气长,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历代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消渴”、“痹症”、“痿症”等范畴。笔者通过对中医历代相关论述进行整理分析,探求其诊治规律,用以指导今后中医临床实践,现简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薇 《广西医学》2004,26(10):1570-1571
互联网上蕴藏着丰富的妇产科学信息资源。下面分别对主要妇产科学术刊物、医学专业网站等进行介绍。1 主要妇产科学术刊物网址  在以下主要学术刊物网站上可以获得文摘或部分论文全文。(1)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http :/ /www .nejm .org(2 )TheLancethttp :/ /www .th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五郁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之《六元正纪大论》,篇论自然界气候变化,人身与之相应,产生五郁疾病,并详载其常见临床表现,还提出五郁的治疗大纲。后经历代医家的注解和发挥,层出新意,赋予五郁更加完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心病导引法是历代医家记载的专门治疗心病及相关症状的中医导引法。文章梳理了中医心病导引法的历史源流及临床应用。针对心病的导引法研究,以《诸病源候论》相关论述为初步形成标志。随着隋唐时期基本内容的成型,宋金元时期内容的具体化和丰富化,以及明清时期图示形象化和多元化发展以及结合心理治疗等特色,中医心病导引法日趋成熟与完善。"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是心病导引法针对的2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阴黄"理论的发展中,《内经》、《伤寒论》奠定了黄疸及"阴黄"的理论基础,巢元方等隋唐医家始创"阴黄"的理论,宋代韩祗和、窦材两位宋朝医家将其推向成熟,明代张介宾使"阴黄"理论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