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东方科学的镐矢,其博大精深的易理,对哲学、自然科学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中医学有着深远影响。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故有“医易”同源之说。但“医”、“易”同源在理论上是什么,一直未能阐述清楚。本文从《易经》、《内经》中对“阴阳”的论述进行了研究,认为两者之间的同源是在“阴阳”学说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中医药数学模型课程的意义 唐代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中医的理论源头在《易经》、《内经》。《易经》和《内经》,都是与我国古代数学有关的科学巨。它们用太极、八卦的方式,用阴阳五行的方法去认识宇宙、社会和人体。这种“宏观整体形象思维”的核心,称为“取象比类”方法。这种思维形式中,象与数是同一个整体。察其象可探其数,知其数可探其象。通过象数思维的推演程式去把握客体,完成对客体的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形式为中医的理性思维提供了基础与框架,使中医学成为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3.
通医易之理,辨脏腑之疾——张景岳医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医学史上,张景岳素以温补派著称,为温补派中坚人物。医易研究者认为张景岳是历史上医易学研究最为突出者,他首倡医易同源,明确论述医易的渊源关系,并将易理运用于医学之中。“如果说《黄帝内经》是第一次运用易道思维方式建立中医理论体系,那么张介宾可以说是第二次运用易理象数系统整合了中医理论体系”1。其理论思想综合了《内经》、《易经》两家,融易理于医理之中,《景岳全书》就是以医易之理指导辨证论治的代表作,其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完全体现于具体临证之中。易学的思维方法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观察整个世界,总结万事万物的…  相似文献   

4.
太极图解     
医易同源。明·张介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类经附翼·医易义》)。由于《易经》太极阴阳图是自然界及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理论模型,所以明白《易经》太极阴阳图的基本原理,则是掌握中医学基本原理的根本所在。《易经》认为:太极为天地万物之始,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错、变在其中。这一论述是我们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法则,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则。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这一演变过程中,两仪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两仪即阴阳,阴阳分则天地立…  相似文献   

5.
“气化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用以说明宇宙自然一切物质的生成、变化,由无到有、由有到无的演变规律。“气化论”始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周时期成书的《易经》,《易经》以气做为生化万物之源,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揭示八卦生万物,气一元论的宇宙自然生成模式,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早在春秋时代的思想家老子说:“道法自然”,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说:“皆原于一”以及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皆以气一元论的观点对宇宙自然一切物质的生成、变化进行诠释。其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指  相似文献   

6.
《易经》与《内经》理论共原初探高国巡关键词:医学,中国传统;中国医学基础;易经;内经《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的学者、推崇它为“群经之首”。它是六经之一,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  相似文献   

7.
《易经·系辞上第十二》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形上与形下是两类走向不同研究路线的知识体系的分水岭,人们所获取的科学知识也逐步地划分成形上科学和形下科学两大类。前者关注于万事万物相互间的变化、和谐、联系及其支配万事万物的共同规律;后者关注于具体事物以及内部的结构与功能。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也称“后物理学”),即超乎物性形体之上的学问。它与中国古代的《易经》以及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先哲们所研究的“道”、“德”、“气”,都属于“形而上”的学问———超乎物性形体之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源头《易经》的中心思想是阴阳平衡。运用《易经》中的哲理研究人类健康 ,我认为 ,人们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维持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平衡为健康长寿之本。1 阴阳平衡是《易经》的中心思想《系辞下传》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 ,坤阴物也。阴阳合德 ,而刚柔有体 ,以体天地之撰 ,以通神明之德”。孔子说 ,乾、坤两卦 ,是《易经》的门户。乾指阳性的物 ,坤指阴性的物。阴与阳相交 ,德性相互配合 ,由此产生 64卦各卦阴柔阳刚交错的形象 ,以具体象征天地所创造的一切 ,贯通天地造化的奥妙。所谓“门”,…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搏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谚云:“医易相通”。易者,象也。《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与《易经》一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蓬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人类学家眼中,即是一种古代文化研究对象,又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一、A型选择题 1.《礼记·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三世是指()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B、《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C、《黄帝针灸》、《神农本草》、《难经》 D、《黄帝针灸》、《神农本草》、《汤液经》 E、老子、儿子、孙子 2.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 D、《伤寒杂病论》E、《易经》 3.清代纪晓岚认为医学不同的学术见解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A、元古时期B、春秋战国C、秦汉时期 D、晋唐时期E、金元时期 3.《中国医学…  相似文献   

11.
伟大领袖毛主席告诫我们说:“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鲁迅就很重视对历史的研究,他说:“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遵循这些教导,我们在医疗、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研究了一些中国针灸学史,使我们对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针灸学的发展演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如何批判地继承,大胆的创新,在认识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辑,这部书总结了晋代以前的针灸医学,为针灸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对该书做进一步的了解,写成此文,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略评“医易同源”及“医源于易”说薛公忱(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210029)主题词中医理论,易经“医易同源”说在当今中医药界流传甚广,几乎无人不晓。论证、阐发此说的文章,不时见诸报刊。有的医家甚至以此说为荣,借以显示中医药学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若...  相似文献   

13.
《神农连山易》、《黄帝归藏易》和《周易》合称上古“三易”,它们都与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神农本草经》的思想基础是《神农连山易》,《黄帝内经》则是以归藏易天地生化之理探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而形成的“黄帝归藏易医学”的完整体系。由于仅存《周易》,《黄帝内经》之后中医学受《周易》影响较大,在许多方面失去了原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易经》与作者体悟出的天人太极合一针灸原理,分析了前列腺炎的中医机制,并列于实列,介绍了如何运用《易经》六爻与人体太极气化结构,直到针灸治疗.由于前列腺炎引起临床上较为难以治疗的尿道疼痛与阳萎。  相似文献   

15.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不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说什么:“一分为三”是对阴阳学说“一分为二”的补充和完善,是矛盾的统一,是阴阳的平衡,是物质存在的第三态……这种把“一分为三”纳入阴阳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属性论。中医的三阴三阳是“一分为二”的阴阳之道和“一分为三”的三极之道的有机统一,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时、位、性三种特性。《内经》的经络针灸治疗体系和《伤寒论》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都是在三阴三阳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引言“八卦”在我国三千多年前已有流传,首见于《易经》。它在古人阴阳二气学术见解的启发下,制作了阴阳两爻,象徵宇宙事物的刚柔两性,用两爻组成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以八经卦象宇宙刚柔两性的八类事物,以六十四别卦象宇宙万物的、相互关系,並用卦与爻的变化,象徵宇宙万事万物的复杂变化。《易经》八卦,很大一部份内容,曾被用来解释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如《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17.
近年中医界掀起了医易研究的热潮。其背景是当代传统文化研究中的《易经》热波及医界,发表了大量论文并出了一批专著,得出了“医源于易”、“医易同源”、“医易相通”等结论。探讨医易关系,首先应对两者的内涵有一个大致的界定。医的内涵当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民与疾病...  相似文献   

18.
医易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古今对医易关系的研究,可总括为三说:一是医易同源说,是指从《周易》与中医理论的发生学角度而言,同源于巫术及先秦孔、老、阴阳诸家思想及其思维方式;二是医易会通说,主要指中医理论的建构及隋唐以后中医学的发展,借用了易学的哲学原理、范畴及思维方式,有些医家并将易学象数推演模式引入中医学;三是医易两分说,是就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的分化及《易经》之后至隋唐间中医学的发展而言,医易主要呈现为两分的状态。易学一方面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影响着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又对中医学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1 什么叫刮痧疗法? 刮痧本是我国民间久已盛行的简易有效的治病方法。《内经》中早有记载,老一辈人对刮痧都耳熟能详。它的治病原理与针灸一样,都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但针灸治病,难以掌握,非人人可行,而刮痧,只要稍加辅导就可以循经施之。故说“刮痧疗法是不穿透皮肤的针刺术;不流出血液的放血法;不直接用手的按摩术。”  相似文献   

20.
具体地分析了《易经》学术对中医学中少阴病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医学理对于“少阴病”的概括,以及对“真阳飞越”、“相火失位”、“心肾不交”、“肾不纳气”、“水气泛滥”等证候的归纳和对这些证候病机的阐发,均源于《易》经有关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