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下肢深静脉病变和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为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发病之间的关系,对171例临床诊断为下肢静脉病变者,使用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进行下肢深静脉和肺灌注显像。其中10例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18例肺栓塞患者行DSA检查,15例行MRI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及肺灌注显像可见171例下肢静脉病变患者中有98例(573%)合并肺栓塞;98例肺栓塞患者中股静脉以上梗阻为79例,占806%。与DSA、MRI和X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889%、867%和900%。故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合肺灌注显像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疑有PE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38.2±13.9)岁。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核素V/Q显像和肺动脉造影。11例患者在行肺灌注显像时,选择双侧足背静脉注射肺灌注显像剂,同时完成双下肢静脉显像。结果30例患者中22例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为PE;但肺动脉造影证实22例中20例为PE。8例患者的V/Q显像为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稀疏或缺损,提示不是PE,与肺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核素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20/20例),特异性为80.0%(8/10例),准确性为93.3%(28/30例)。X线胸片和核素下肢静脉显像有助于PE的正确诊断。结论多数PE患者通过核素肺V/Q显像结合X线胸片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少数肺V/Q显像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患者需行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肺灌注显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肺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肺动脉病变在临床上难以确定。我们对2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肺动脉进行肺灌注显像,结果示肺动脉受累者22例(91.66%);其放射性缺损部位有特点,肺动脉受累与病程有关,且多伴有其他支大动脉受累。从而表明肺灌注显像是检测肺血管病变的灵敏方法,对本病的辅助诊断、掌握病情、指导治疗及临床分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99Tcm-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444在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动物模型中的显像效果.方法 选5条杂种犬,制备左下肺动脉血栓和右股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注射显像剂后即刻(30 s)、2、3、4、5、10、15、30、60、90和120 min分别取静脉血1ml,测质量及放射性计数.以注射后即刻的血液放射性计数为100%,计算各时间点的99Tcm-DMP444血液清除率.注射后15、30、60、90和120 min,分别进行胸部及双后肢平面显像.应用ROI方法,分别计算肺血栓/肺本底(P/L)、股静脉血栓/对侧股静脉血(D/B)和股静脉血栓/肌肉本底(D/M)的放射性比值.显像结束后,取出血栓分别测定肺动脉血栓和股静脉血栓摄取99Tcm-DMP444的%ID/g.不同时间点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99Tcm-DMP444注射后120 min的血液清除率为(65.4±3.9)%.左下肺动脉及右股静脉血栓部位放射性摄取随时间逐步增强,注射后15至120 min,P/L,D/B和D/M比值分别从2.41±0.28、1.67±0.33、2.20±0.14增加至3.96±0.64、2.56±0.57、3.90±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7、7.68和9.37,P均<0.05).PE和后肢DVT的%ID/g分别为0.085±0.023和0.054±0.018.结论 99Tcm-DMP444能无创性地早期检测急性PE和下肢DVT,是较为理想的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衡期核素检查方法。方法:上肢静脉给药,体内法99mTc标记RBC,30分钟后先做平衡期静脉显像,然后用放射性核素体积描记术(RPG)做血流测量。获得双下肢深静脉影像、RPG曲线、深静脉回流血量和回流速度。结果:350例病人接受检查,其中回流正常者78例,单侧梗阻133例,双侧病变108例,深静脉功能不全31例。50例病人同时做核素深静脉显像(RNV),10例同时做X线静脉造影,结果与核素平衡法的符合率均为90%。结论:核素平衡法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并可取代RNV。  相似文献   

6.
7.
下肢静脉MRA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A在诊断下肢深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临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2DTOF法MRA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动态增强MRA(DCEMRA)。检查范围包括下腔静脉下段至小腿静脉。25例中的18例同时行彩超检查。结果:25例MRA共显示静脉以上(包括静脉)深静脉225条,其中正常静脉76条,血栓形成32条,轻度狭窄(1-49%)50条,明显狭窄(50-99%)45条,闭塞(10%)22条。18例MRA与彩超对照可比静脉162条,彩超示正常静脉53条,异常静脉109条,二者显示一致152条,符合率为93.82%(152/162)。结论:MRA对显示下腔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程序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后随访提供了新的无损伤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PTH)疗效,并与电子束CT(EBCT)进行对比.方法 9例CPTH患者,于手术前、术后早期(6~30 d)和术后远期(6~12个月)分别进行肺灌注显像,对图像进行逐个肺段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并与EBCT进行逐个肺段的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99个肺段显示灌注异常,术后早期42个(42.4%)恢复正常,28个(28.3%)部分改善;术后远期完全恢复的肺段为69.7%(69/99个).术前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平均为(60.8±6.5)%,术后早期下降为(46.1±11.8)%(P<0.01);术后远期进一步下降为(13.3±13.5)%(P<0.01).按肺段统计,手术前后肺灌注显像与EBCT结果均符合为60.3%.结论 99Tcm-MAA肺灌注显像是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下肢静脉梗阻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特征孟玉葆,刘保平,牛广君,常建东,韩星敏我们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下肢静脉梗阻等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145例患者均为主诉单侧或双侧下肢肿胀的就诊者,其中男81例,女64例,年龄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99Tcm 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MAA)肺灌注显像研究肾病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无症状肺栓塞发病情况。方法  75例肾病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而无任何肺部疾病临床症状的患者 ,均经临床和超声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同时进行99Tcm MAA下肢静脉和肺灌注显像 ,其中 45例并行99Tcm DTPA肺通气显像。结果 ① 75例患者中有 83% (62例 )发生下肢窝静脉以下血栓 ;②99Tcm MAA肺灌注显像示 61% (4 6例 )患者发生肺栓塞 (2 8例为单侧肺栓塞 ,18例为双侧肺栓塞 ) ;③ 45例患者99Tcm DTPA肺通气显像未见异常。结论 大部分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伴有无症状性肺栓塞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显像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13.
肺动脉血栓放射免疫显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肺动脉血栓放射免疫显像在肺栓塞诊断及血栓性质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杂种犬 7只 ,制成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静脉注射99Tcm 标记的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 5 1,进行活体γ显像。完整取出心肺后行离体心肺显像。分别观察血栓部位及周围组织的放射性分布 ,计算栓塞部位与周围组织的放射性比值。随后取出血栓及周围部分组织 ,称重后测定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及单位质量血栓与周围组织的放射性比值。结果 注入显像剂后 1h ,血栓部位开始显影并逐渐清晰。新鲜血栓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周围肺组织 ,注入显像剂后 3h ,活体显像和完整心肺离体显像新鲜血栓与周围肺组织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 2 .8± 0 .6和 3.5± 1.2。形成 1d的新鲜血栓的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形成 1周左右的血栓 ,单位质量新鲜血栓与周围组织的放射性比值达 17.5± 1.3,是形成 1周左右血栓的 2 .6倍。结论 99Tcm SZ 5 1肺动脉血栓放射免疫显像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形成及鉴别新鲜与陈旧血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The troublesome sequelae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justify an aggress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Results of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DVT have shown that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patients have no clot resolution and may progress to develop the postphlebitic syndrome. Lytic therapy has been more effective, with patients showing improvement within 24 h of treatment. This approach has also been found to compare favorably with anticoag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 Preliminary research also suggests a potential role for 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o resolve PE.  相似文献   

15.
99Tcm标重组H-Annexin Ⅴ在动物血栓显像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人膜联蛋白V(H—Annexin V)对血栓的亲和性,对^99Tc^m直接标记H—Annexin V与通过联肼尼克酰胺(HYNIC)螫合标记AnnexinV进行比较。方法 在3种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用^99Tc^m of直接标记AnnexinV、H—AnnexinV及HYNIC—AnnexinV,然后测定标记率、稳定性及对兔股动脉血栓模型进行γ显像,比较损伤侧(T,血栓)及对侧(NT)的放射性比值。结果 在还原剂足量的情况下,^99Tc^mO4^-直接标记H—Annexin V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易于控制,^99Tc^m-H—Annexin V标记率达95%以上,17h后测放化纯仍〉80%,血栓显像示动脉损伤处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损伤处平均放射性计数为健侧放射性计数的3.714倍。结论 ^99Tc^m-H—AnnexinV与血栓具有很好的亲和力,标记率及稳定性高,标记方法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性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综合性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并就相关临床资料和并发症进行总结.方法 收集2000年8月-2010年8月DVT患者196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行髂股静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与程度.196例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85例,髂静脉支架21例,采用经导管溶栓、扩张球囊破栓.若球囊对狭窄部扩...  相似文献   

17.
超声消融在治疗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消融在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了静脉内超声消融治疗,超声消融时间为12~24 min,平均18 min,术后深静脉内导管抗凝,在小腿应用静脉趋动器促进血液回流.对其中18例患者安放内支架.结果 56例髂股静脉闭塞中49例完全再通(87.5%),5例部分再通(8.9%).2例未再通(3.6%).49例完全再通者随访38例,22例未安放支架者,9例发生再闭塞,达40.9%;16例安放支架患者中2例发生再闭塞,再闭塞12.5%.结论 超声消融可以再通已经闭塞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并为进一步进行球囊扩张和安放内支架创造了条件,同时超声消融结合腔内支架治疗可提高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的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99Tcm-M AA)核素深静脉显像(RN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下肢DVT的患者45例,均行99Tcm-MAA双下肢RNV,并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3例共51条患肢经临床确诊,51条血栓性患肢中,左下肢36条、右下肢15条,左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