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油单辛酸酯(Monooctanion,Compul 8210)理化特性甘油单辛酸酯(Glyceryl mono-octan-oate),系一种人工合成的乳化剂,是辛酸的单脂酸甘油酯,商品名为Moctanin,mono-octanion。国外曾用作食品添加剂,其商品名为Compul 8210。本品内含约70%的甘油单辛酸酯,30%的甘油双辛酸酯,还有少量甘油三辛酸酯。本品对人和动物的消  相似文献   

2.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国内报道一般为20~40%,也有高达81~93%者;且多发在肝内胆管,日本肝内残石率为71.4%。残石大多为胆色素类或胆色素混合结石。自1891年Walker 用乙醚经T 管灌注溶解胆道术后残石获得成功以来,陆续有用肝素、胆酸钠、双氧水、右旋学烯,甘油辛酸单酯和甲基叔丁基醚等药物的报道,但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鉴于我国胆石发病的特点,探索胆色素类结石的溶石治疗很有必要。本文就近年来胆色素结石灌注溶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的非手术性胆石溶解疗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此疗法在临床上适用相当广泛,但胆石消除率还不到20%,因此强调慎重选择胆石溶解剂的适应症实有必要。胆石溶解剂的适应症是症状轻微的胆固醇性结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是一种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病。手术治疗的残余结石发生率高,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中药排石也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研究胆石溶解疗法,并有一些进展。最早企图溶解胆石是在19世纪末,近30年来对此问题重新重视。经过各家实验研究,对溶解胆固醇类胆石取得一定成效,并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各地的胆石组成成分不同,胆石的成因还未完全阐明,目前  相似文献   

5.
张宗明  蓝瑚 《云南医药》1991,12(3):164-166
胆固醇结石(Cholesterol stone,CS)主要见于胆囊结石中。目前胆囊结石虽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但对于单纯胆囊结石且胆囊有浓缩和收缩功能者,非手术疗法仍有必要。溶石治疗为非手术疗法之一,本文仅就CS介入性溶解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现状综述如下:一、CS介入性溶解治疗的理论基础CS是指胆固醇含量在70%以上的胆石,也有人认为胆固醇含量在50%以上就属CS,其它要的成分还有胆红素、胆酸、自由脂肪酸、糖蛋白、钙等金属离子。几乎所有CS都含有一个与胆石主体以黑色的含硫带相分开的黑色核心,此核心由胆红素—钙—糖蛋白复合物组成。针对上述CS的结构特点,研制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的CS接触溶解剂,将会明显提高CS溶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CDCA于1924年由鹅胆汁分离得到。1950年已从胆酸出发用化学方法合成。1972年报道口服CDCA 0.75~4.0g/d可使胆固醇胆石溶解。药理:CDCA能抑制肝微粒体的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7α-羟基化酶,从而降低胆固醇及胆汁酸的合成。服用CDCA后经肠道循环,可补充减少了的内原性胆汁酸,相对地只  相似文献   

7.
苯酚甘油是外用消毒防腐药。它的成份是苯酚和甘油,甘油与苯酚配伍,能降低苯酚的刺激性,增进苯酚的消炎能力。苯酚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后显蓝紫色。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鉴别2中规定:取本品,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蓝紫色。然而由于甘油的干扰,根本无法显色。应设法消除干扰,提取苯酚。由于甘油不溶于氯仿或乙醚。而苯酚则在氯仿、乙醚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因此可采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1份胆石行化学定量分析及金属元素测定,并与剖面分类作对比,胆固醇类结石占63.4%,胆红素类结石占35.6%;11种金属元素除铬外,胆红素类结石均高于胆固醇类结石,胆管胆红素类结石中蛔虫残体检出率为35%,表明蛔虫感染的发病学意义。胆石剖面分类能反映胆石的成分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硫酸钙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药品标准》1993,(4):246-246
本品以炽灼品计算,含CaSO4不得少于99.0%。[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不溶;在稀盐酸中溶解。[鉴別]取本品,加稀盐酸使溶解,溶液显钙盐(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41页)与硫酸盐(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42页)的鉴别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三酰甘油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将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住院治疗的9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组,随机抽取2008年来我院的体检人员10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人员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检测值。结果三酰甘油在缺血性脑卒中组(1.644±0.82)明显高于对照组(1.514±0.99)及出血性脑卒中组(1.18±0.69),出血性脑卒中组的三酰甘油的水平最低。而脑卒中组LDL水平则高于对照组。结论三酰甘油与脑卒中发病u型相关,三酰甘油水平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而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过低则可能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复方利多卡因胶浆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复方利多卡因胶浆的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复方利多卡因胶浆由利多卡因、硅油、甘油、硅胶等组成,经溶解、混匀、分装、灭菌等工艺制得.临床应用于胃镜检查、五官科、妇科、泌尿科等患者共1 021例.结果:麻醉有效率97.9%,无效率2.1%;消泡有效率100.0%.结论:本品成本较低,具有表面麻醉、润滑、消泡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食物中加入胆固醇和食物中加入胆固醇又加入激素的方法,造成了地鼠胆固醇结石的动物模型。喂胆固醇组的成石率为30%,胆固醇加激素组成石率为72%。胆石中胆固醇最高含量为79%,平均含量48.6%。本文讨论了胆固醇结石的地鼠模型比较接近于人体胆石形成过程的原因,并讨论了激素和蔬莱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以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动物种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一九八一年开始胆石间质观察及进行以溶解胆石问质为目标的溶石研究。经过多种方法对胆石间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认为胆石间质是以糖蛋白为主的粘液物质,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术瓜蛋白酶、薄荷油等配制的溶石药剂,经30份胆石标本的实际研究,全部溶解率为67.7%,大部溶解牢为32.2%,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品标准》1993,(1):25-26
本品为(E,E)-2,4己二烯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8H8O2不得少于98.5%。[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白色结晶性粉末;有特殊臭。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中溶解,在水中极微溶解。熔点本品的熔点(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15页)为132、136℃。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胆固醇结石是欧美的主要胆石,在东方则以胆色素结石为多见。近年来发现,胆固醇结石在日本的发生率渐见增多。根据我们最近的粗略统计,我国有些地区胆固醇结石的比例也相当高。考虑到胆结石的性状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有关胆固醇结石的组成情况较为复杂,至少有十来种不同的组合;加上关于胆固醇混合结石性状的论述较少。为此,我们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及扫描电镜对这类胆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胆固醇混合结石较之纯胆固醇结石,无论在胆固醇的含量、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或在扫描结构上均有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柠檬醛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柠檬醛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柠檬醛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柠檬醛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柠檬醛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反复给予柠檬醛仍有显著和持续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将柠檬醛予小鼠灌胃给药可抑制其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柠檬醛具有强而持久的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的分泌,以及抑制胆石的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柠檬醛可望成为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的新药,而其镇痛抗炎、广谱抗菌的作用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相似文献   

17.
胆石病发病率较高,常见的胆石是胆固醇结石(CS)和胆色素结石(PS)。胆石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疗法,资料表明,胆囊切除术是不可取的,术后残石率,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高。本文就国内外的胆石溶解药物作一简介。1 口服溶石药物1.1 鹅去氧胆酸(CDCA)Salen 等认为口服CDCA 可扩大胆酸池,降低胆固醇饱和度,抑制肝内β-羟-β-甲基戍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  相似文献   

18.
胆石症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据统计,发病率约占10%。近年来,发现给胆固醇胆石症患者服用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简称CDCA),能使胆石逐渐溶解,此后,陆续有临床报道。 CDCA与其它胆汁酸一样,是以和甘氨酸或牛磺氨酸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人或畜禽胆汁中,在人胆汁占45%,为含量最高的一种胆汁酸,在肝细胞中由胆固醇合成。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荜澄茄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荜澄茄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荜澄茄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荜澄茄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荜澄茄的水提物、醚提物、醇提物都有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并反复给予其提取物仍有显著和持续地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喂饲其生药粉末还可抑制小鼠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其醚提物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将其给小鼠灌胃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荜澄茄具有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分泌以及具有抑制胆石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患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石症的患者可望成为草澄茄制剂治疗的新适应证,而其镇痛抗炎作用及其广谱抗菌作用将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hypertriglyceridemic-waist phenotype,HTWC)与内脏脂肪面积(viceral fat area,VFA)的关系.方法 选取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以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90 cm为切点,分为三酰甘油及腰围均正常组(A组)、单纯腰围高组(B组)、三酰甘油及腰围均高组(C组).收集腰围、身高、体重及VFA,检测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结果 总体HTWC检出率47%,A、B、C三组VFA超标检出率分别为18%、21%、57%.C组平均VFA明显高于A组、B组(P<0.05),C组平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年龄≥45岁组平均VFA、腰围、尿酸、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年龄<45岁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除胆固醇外,HTWC表型也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伴VFA增多的危险因素(OR=3.381,95%CI:1.084~10.550).结论 男性VFA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HTWC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VFA增多的危险因素,在VFA测定成本较高,不能普及的大环境下,可作为初筛VFA是否升高的简单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