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清热祛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医清热祛湿法联合西药对比单纯用西药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运用Corhrane评价方法对文献的风险偏倚进行评估;对纳入文献的临床疗效、结肠粘膜组织病变评分、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纳入15个RCTs,一共有1176例患者接受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1)对比单用西药,中医清热祛湿法联合西药能提高UC的临床疗效[RR=4.93,95% CI(3.35,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清热祛湿法联合西药能更好的修复肠道黏膜[WMD=-1.34,95%CI(-2.37,-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清热祛湿法联合西药能有效的缓解各项炎症相关指标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清热祛湿法联合西药并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03,95%CI(-0.08,-0.02,P=0.28)]。(5)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与单纯用西药相对比,中医清热祛湿法联合西药治疗UC有着更高的临床疗效,可缓解与改善炎症相关指标的水平,并能更好的修复肠道黏膜,用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但不足的是,本文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偏低,尤其是盲法、分配隐匿等方面的不足,故需要更多质量高、样本量大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范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90-591
小儿咳嗽为常见病,由外感湿热之邪所致的湿热咳嗽鲜有论述.笔者临证对此类小儿咳嗽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叶  罗云坚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60-1161
目的 观察肠涤清配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予肠涤清和锡类散联合灌肠,对照组34例予肠涤清灌肠;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11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肠涤清配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李叶  罗云坚  陈延  潘林平 《新中医》2009,(7):99-101
目的:观察肠涤清合锡类散保留灌肠对渍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量效关系及其对细胞因子表达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取出空白组10只,其余造模成功后剩56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肠涤清合锡类散低剂量组、肠涤清合锡类散高剂量组、对照组,每组14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组予肠涤清合锡类散灌肠,并设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和柳氮磺吡啶灌肠,每天1次,连续2周。结果:模型组病变组织病理损害为Ⅳ、Ⅴ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升高,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溃疡作用,UC动物模型的症状、结肠溃疡及炎性病变均有改善。与肠涤清合锡类散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比较,肠涤清合锡类散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UC大鼠的病理分级,减轻血清中炎症因子CRP和IL-6的含量,并能明显提高结肠组织中抗炎症因子IL-4的含量(P〈0.05)。结论:肠涤清舍锡类散可能通过减轻CRP和IL-6的含量,并提高IL-4的含量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热祛湿法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选择92例慢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清热祛湿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76.09%(P0.05)。结论:清热祛湿法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嫣  高爱芝 《河南中医》2005,25(11):39-39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其病程缓慢,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者有癌变可能。现代医学对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其他对症治疗,甚至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等,但疗效均不理想,复发和副作用多。笔者近10年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疗结肠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愈I号冲剂合祛疡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中药肠愈I号冲剂口服、祛疡散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纤维结肠镜确诊的UC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9%、72.37%;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4.06%、42.1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肠愈I号冲剂合祛疡散治疗UC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清热祛湿法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CTGF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r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肝纤维化大鼠的表达及清热祛湿法代表方清香散对其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清香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TGF表达的影响.结果:CTGF在模型大鼠肝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清香散能明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组织CTGF的表达。结论:清香散可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组织CTGF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炎平颗粒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物质引起的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观察;采用慢性实验性溃疡性(脾虚型)结肠炎模型进行观察.结果:能有效抑制急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促进慢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愈合与恢复.结论:肠炎平颗粒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为其临床用于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直肠反复发作性黏膜溃疡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炎症性肠病。现阶段UC西医临床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兼用免疫抑制与抗炎治疗,但其疗效不甚理想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相关研究发现,清热除湿方药作为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重要方药,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且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为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为局部病理损害。临床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弱、湿热壅滞、气滞血瘀、寒热错杂型。强调在辨证基础上,分期(发作期、缓解期、后期)论治,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常反复发作,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针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本人对新药研发的体会,提出治疗UC 的中药新药研究思路,包括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作用机制及UC 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点等。  相似文献   

13.
清热利湿方防治兔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清热利湿方对兔胆色素结石模型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菌感染组,清热利湿中药大、小剂量组;造成胆色素结石模型,观察胆汁中总胆红素(TB)、游离胆红素(UCB)、总胆汁酸(TBA)、钙离子(Ca^2+)、细菌性和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B-Gase)活性的变化。结果清热利湿中药能明显降低胆汁中TB、UCB、Ca^2+含量(P〈0.05),增加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P〈0.05),并能降低胆汁中细菌性和内源性β—Gase活性(P〈0.05)。结论清热利湿方具有很好的降低胆汁成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认为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为局部病理损害。治疗上,应采用分期分型治疗。临床将本病分为六型,湿热壅滞、肝气乘脾、气滞血瘀、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型。强调在辨证基础上,进一步辨方证论治,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安阿玥教授认为先天禀赋异常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生的重要前提,忧、思、郁、怒等不良情志刺激为其诱因,嗜食生冷、肥甘厚味、饮食不洁致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肠道为发病最直接原因,三者常相兼为患。安阿玥教授诊断用药强调中西医并重,二者互补短长,治疗用药方面,UC初起或急性期辨证为湿热交阻、气血壅滞证,主张以清热化湿,行气和血为主;病程日久辨证为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证,以调补脾胃为主,辅以清热化湿,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寒温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起病迅速病情危重的患者局部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复合法和化学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优劣,寻求更接近人类发病机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免疫复合组前3周每周给予抗原乳化液(含异体抗原8 mg)注射1次,共注射3次,第4周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均用100 mg TNBS/kg+50%乙醇灌肠。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14天、第56天取材,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复合组与化学组在造模后第1天均出现稀溏便、溃疡、炎性反应等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但免疫复合组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剧烈,维持时间长达8周,化学组溃疡较免疫复合组深,但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强度不及免疫复合组,溃疡持续时间短,2周后趋向自愈。结论:免疫复合法模型表现稳定,重复性好,病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更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是较为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相似文献   

17.
贺晨雨 《山西中医》2011,27(10):10-12,21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采用清热燥湿法中药汤剂;对照组77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30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4.3%(95%CI=76.5%~92.1%);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28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2.7%(95%CI=62.8%-82.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478,P=0.03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清热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优于柳氮磺胺吡啶,其收益为OR=0.50(95%CI=0.23—1.08),NNT=9(95%CI=4.12-101.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炎清对免疫复合法诱致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P选择素的影响研究。 方法: 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52只);模型组应用免疫复合法(注射抗原乳化剂+TNBS/乙醇)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再喂养3周后,随机从造模组中抽取4只处死,检查结肠病变情况,确定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随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肠炎清低、高剂量组(10,40 g·kg-1),柳氮磺吡啶(SASP,0.1 g·kg-1)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每周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解剖观察并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做组织病理变化评分(HS);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结肠组织中sIgA的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的DAI,CMDI,结肠HS评分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明显上升(P<0.01);结肠组织中的sIgA含量显著下降,而P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加 (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炎清治疗4周后大鼠的DAI,CMDI,结肠HS评分和MPO值均能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中sIgA的浓度升高,同时减少了P选择素表达(P<0.01)。 结论: 肠炎清对免疫复合法诱致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升结肠组织内sIgA浓度和降低P选择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利湿攻下法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湿攻下法组方口服和(或)灌肠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记录并发症,比较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并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1.7%(43/60例),显效率为48.3%(29/6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7%(31/60例),显效率为20.0%(12/60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临床症状、体征好转例数及各主要并发症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ALT、AST、总胆红素(TBil)、HBV-DNA及HBeAg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胆固醇(TC)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间AST、TBil、PTA及HBV-DNA定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6个月期间,治疗组病死率为23.3%(14/60例),对照组为41.6%(25/6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湿攻下法有助于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是提高整体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组成的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以验证通过此法为原则所组成方剂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采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综合组、健脾益气组、清热解毒组、化瘀通络组,观察临床症状,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结果:在与生理盐水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P〈0.05,P〈0.01);在与SASP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大鼠体重下降,改善大便性状,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方面疗效明显(P〈0.05),在与益气健脾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体重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及减少溃疡面积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减轻镜下的病变深度及隐窝破坏的组织学损伤。结论: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所组成的方剂治疗UC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