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40例为治疗组,并与三联疗法组30例对照.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HP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胃胀及嘈杂两项症状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0%与86.67%(P>0.05).结论 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直接抗HP、保护胃黏膜、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对胃肠的协调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梅 《世界中医药》2012,7(4):295-296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胃炎患者148例,77例为治疗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71例为对照组,予以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性指标为:HP根除率,临床症状显效率、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7.9%和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荆花胃康三联疗法HP根除率、临床症状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荆花胃康三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胃散加减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50例为治疗组,并与三联疗法组45例对照,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HP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胃炎临床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利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0%与86...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脾虚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比观察了脾虚型与非牌虚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eeypyloriHP)感染的临床征象,小肠腔内压力,胃肠道粘膜血流量,HP检出率。结果:脾虚组HP感染的除有一般胃脘痛常见症状外,脾虚见症较突出;小肠腔内压力高于非脾虚组;而胃、小肠粘膜血流量低于非脾虚组,HP检出率高于非脾虚组;脾虚组与非脾虚组HP检出率与小肠腔内压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与胃、小肠粘肠血流量呈负相关。说明脾虚状态下胃、小肠粘膜血流量减少,小肠腔内压力增高是HP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玉峰  党中勤  李鲜 《光明中医》2008,23(5):557-559
目的:慢性胃炎细胞凋亡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1例,其中肝胃不和型41例,脾胃湿热型50例,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胃黏膜组织幽门螺杆菌、细胞凋亡基因Fas和Bcl-2表达情况以及凋亡指数。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肝胃不和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脾胃湿热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肝胃不和组,肝胃不和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湿热组。结论:除了HP感染的因素之外,机体气机阻滞也会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40例为治疗组,并与三联疗法组30例对照。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HP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胃胀及嘈杂两项症状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0%与86.67%(P〉0.05)。结论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直接抗HP、保护胃黏膜、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对胃肠的协调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健脾和胃方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52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健脾和胃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数据,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1.67±5.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54±5.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89.1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焦虑评分(HADS-A)、医院抑郁评分(HADS-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方能够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HP转阴率和临床疗效,进而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芍散结合西医序贯疗法是否能提高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以求为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以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12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疗效,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共60例,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天;治疗组共60例,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天联合乌芍散治疗4周。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有效率及根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乌芍散结合西医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能根除HP、缓解症状;与单纯西药序贯疗法治疗相比,在HP的根除率及治疗有效率方面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表现出高于单纯西药序贯疗法治疗的趋势;中西药序贯疗法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低于单独应用西药序贯疗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6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西药治疗),观察组31例(中西医联合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统计不良反应,比较Hp根除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Hp根除率分别为96.8%、90.3%高于对照组的86.2%、79.3%,P0.05;组间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为6.5%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结论:Hp感染慢性胃炎临床以中西医联合治疗,症状改善显著,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康灵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奥美拉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康灵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科研、证候规范化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6月北京永外地区有慢性胃炎病史并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02例慢性胃炎患者,入组前2周内未服用过H2受体拮抗剂、铬剂及硫糖铝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胃镜结果 对受检者进行病情分级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H.pylori感染的分布特点及相关规律.结果 北京永外地区20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萎缩性胃炎H.pylori阳性率为81.2%;其中胃窦部位H.pylori阳性率为80.7%;慢性胃炎兼H.pylori阳性时多见脾胃湿热证和胃络瘀阻证,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83.6%(46/55)和86.9%(53/61);脾胃湿热和胃络瘀阻证型的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也高于其他证型.结论 H.pylori感染为慢性胃炎最为常见和主要病因,H.pylori感染患者以胃络瘀阻证和脾胃湿热证为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安胃汤与泮托拉唑治疗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泮托拉唑根治HP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安胃汤+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HP根治情况,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P转阴率为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38.3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胃汤与泮托拉唑治疗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HP转阴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胃黏膜氧化酶-2(COX-2)、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胃苏颗粒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 W。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4、10(IL-2、IL-4、IL-10)及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COX-2、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HP转阴率为98.3%、复发率为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HP转阴率为80.0%、复发率为1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4、IL-10水平及胃黏膜COX-2、E-cadherin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苏颗粒能有效提高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下调COX-2、E-cadherin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灭幽汤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名脾胃湿热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结合常规联合治疗,临床组采用灭幽汤加减进行治疗。两组在治疗四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临床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证候疗效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灭幽汤在充分杀灭胃内幽门螺杆菌、遏制幽门螺杆菌继续滋生、发挥根治作用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尤其在改善主症和中医证候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三七胃痛丸治疗慢性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5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 ,根据来诊的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中、西药对照组各 4 5例 ,治疗组口服三七胃痛丸 ;中药对照组口服胃苏冲剂 ;西药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片 ,疗程均为 4周。观察 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 1年后的复发率 ;并观察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及分类 ,测定用药后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率 ,结果 :三七胃痛丸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高于中药对照组 (P <0 .0 1)和西药对照组 (P <0 .0 5 ) ;止痛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二个对照组比较 ,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性 (P <0 .0 1,P <0 .0 5 ) ;治愈后的 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二个对照组(P <0 .0 1) ;治疗组胃粘膜的肠化检出率 ,特别是完全型小化生检出率治疗后较前明显下降 (P <0 .0 5 )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治疗组的HP清除率明显高于中药对照组 (P <0 .0 5 )和西药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三七胃痛丸对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蒙医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5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联合开展蒙医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经由蒙医药联合四联疗法干预,好转率(97.33%,73/75)显著高于常规组(82.67%,62/75),组间差显著(P0.05);观察组上腹痛、上腹胀满、烧灼感及反酸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蒙医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促使临床症状转归,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国洪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0):692-69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下活检胃窦黏膜组织确诊为HP感染的9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日2次,疗程1周;治疗组药物用法同对照组,疗程1周后给予赛胃安胶囊,每次3粒,日3次,疗程4周。两组分别于疗程结束2月后,分别活检胃窦、胃体黏膜组织以观察HP根除(活检组织HP均为阴性)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5.45%,对照组HP根除率78.26%,两组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归连胃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归连胃康方,对照组给予胃三联疗法合并胃复春口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HP阴转率的客观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改善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状组织病理形态改善总有效率为72.64%,对照组为48.69%;逆转癌前病变效果优于胃复春组;治疗组在1个月HP阴性率与对照组相当,但在101天治疗组阴转率为72.17%,对照组为57.39%;191天治疗组阴转率为66.08%,对照组为45.22%(P0.05)。结论:归连胃康方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并在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正>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P根除率高达92.3%,显著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9%,差异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人,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P根除率高达92.3%,显著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