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云南省2005年~2010年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10年共发生职业暴露1138人,包括医护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暴露类型主要包括针刺伤647例(56.9%)、血液接触皮肤粘膜305例(26.8%)和抓伤96例(8.4%)。974(85.6%)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采用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度较低,但是应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暴露后及时使用预防用药,可有效阻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骨科HIV感染患者围术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某医院骨科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围术期76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信息,调查暴露程度分级、时间分布、暴露类别和部位;在暴露后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1年随访,记录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情况和发生HIV感染情况。结果 76例职业暴露者中,男性职业暴露比例明显高于女性,30岁年龄段职业暴露比例明显高于30~45岁和≥46岁年龄段,暴露级别为Ⅰ级的构成比明显高于Ⅱ级、Ⅲ级,从2012年起职业暴露构成比逐年降低,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暴露类型构成情况分析显示,针刺伤构成比明显高于黏膜溅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伤中右手暴露构成比明显低于左手,手背暴露构成比明显高于手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手指部位暴露情况:食指中指小指拇指无名指,各手指部位暴露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职业暴露者中有42例接受预防抗病毒治疗,32例Ⅰ级和Ⅱ级暴露者未坚持完成服药治疗;10例Ⅲ级暴露者坚持全程服药治疗;所有职业暴露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HIV感染。结论男性和30岁的骨科医务工作者是围术期HIV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针刺伤为主要暴露方式并多发生在左手;围术期严格执行职业暴露防护规范可有效避免暴露后HIV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与防护措施。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某院2007--2008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认知态度及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年期间共发生68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19%,以护士为主(占80.88%),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86.76%),暴露源以血液为主(占94.11%),病原体以乙肝(48.53%)、梅毒(23.53%)、丙肝(14.71%)为主,发生原因以医务人员刺伤自己为主(87.76%),防护手套使用率为19.12%,均无使用防护眼镜。职业暴露发生后,有41.18%、22.06%的医务人员表示出害怕与无可奈何心理状态,95.59%的医护人员期望得到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及医疗保障。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较为淡簿,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健全安全防护组织网络体系,执行安全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患者接受剖宫产术的麻醉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结果:本组16例患者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较好。结论:增强术前HIV抗体的筛查,提高术前准备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能避免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对感染HIV患者进行手术时发生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在护理人员针刺伤干预措施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月,对某医院160名护理人员发放针刺伤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循证护理小组汇总与针刺伤发生相关联的因素,确定循证问题,系统查询文献,制订最佳干预方案。通过增设职业防护课程,进行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知识技能培训,强化循证护理,针刺伤发生率由干预前的90.63%降低至干预后的61.88%,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05.99,P〈0.01)。提示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魏卫 《职业与健康》2014,(19):2816-2817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为HIV职业暴露的预防以及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信阳市2005—2013年发生的33例HIV职业暴露的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3例HIV职业暴露者中,护士最多见(15例,占45.46%);暴露方式以针刺伤最多(18例,占54.54%),其次为咬伤和抓伤(8例,占24.24%);暴露分级以二级暴露最多(17例,占51.52%);暴露源类型以1级最多见(15例,占45.45%,);暴露人员年龄以20-29岁最多(24人,占72.73%)。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对所有职业暴露者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及时、规范地对HIV职业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正确评估其暴露级别和危险度,尽早、全程预防性用药,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者HIV感染风险的关键。要加强暴露源正确管理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7.
李锦慧 《现代保健》2010,(28):136-137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查询2007—2009年医院感染管理科HIV、HBV、HCV职业暴露后的髓记记录,共发生职业暴露22例次,评估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途径,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下降,2007年为7.69%,2008年为4.48%,2009年为192%。22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经追踪观察,无1例感染血源性疾病发生。结论有效的十预措施的实施,为保证医务人员自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翠云  崔秀红 《卫生软科学》2011,25(11):793-795
[目的]了解临沧市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方式、危险程度等情况,为进一步找出对策及防护措旋提供依据。[方法]对临沧市2005年~2009年45例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5名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男性9人,占20%;女陛36人,占80%。医生21人(外科12人、检验科4人、妇产科3人、门诊2人),占46.67%;护士24人(外科、妇产科、传染科分别为5人,检验科、急诊科、门诊内科分别为3人),占53.33%。暴露的原因主要是在手术、输液、采血、护理及销毁针具时不慎被针头刺伤,针刺伤34人,占75.56%,污染皮肤黏膜11人,占24.44%。暴露后立即进行处理的有28人,占62.22%;有39人服药,4小时以内服药的有30人,占66.67%。45例HIV职业暴露者均未彼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及HIV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因此,制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接触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时做最严格的防护,是减少和避免HIV职业暴露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某三级传染病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某三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且上报登记的81例职业暴露者的职业分布、暴露源、途径和程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1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62.96%)和医生(30.86%)为主;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79.01%;暴露途径以输液过程针刺伤(45.68%)和手术过程锐器伤(29.63%)为主;暴露后均及时进行检测和预防用药,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加强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预防体系,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案例资料和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后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资料.结果 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是20.1%;通过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到0%.结论 加强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可有效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暴露行为及培训现况。方法2013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296名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96人,7道艾滋病基础知识题目全部答对的占16.22%,各项艾滋病基础知识正确率为39.53%~96.28%,8道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全部答对的占0.34%,各项职业暴露知识正确率为15.54%~69.26%。有72.97%的人曾发生过职业暴露,其中18.24%的人明确知道自己曾经接触过HIV阳性病人。发生职业暴露时刺破(伤)皮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和静脉采血针,占74.2l%;职业暴露部位主要是手上破损皮肤和眼睛黏膜,占9l_18%;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处置废物时、采血时和回套针帽时,占74.84%;41.22%的医务人员曾经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97.97%的人希望得到相关培训。结论医务人员存在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防护知识缺乏,培训需求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环节、暴露源等情况。结果2014年1-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2 643名,发生锐器伤61名,其中护士43名(占70.49%),医生13名(占21.31%)。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科室主要为骨科(9名,占14.75%),致伤锐器主要为输液针(33名,占54.10%),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为拔针(21名,占34.43%);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36例(占59.01%);34名(占55.74%)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均未戴手套。锐器伤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者54名(占88.52%),进行药物治疗(含预防用药)者仅18名(占29.51%);追踪随访43名(占70.49%),均未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控体系,加强对发生锐器伤高危人群的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对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和干预,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职业暴露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2009年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的人员结构、暴露方式、暴露级别及暴露源情况,是否紧急处理、及时上报,以及预防用药、监测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5—2009年共发生64例HIV/AIDS职业暴露,其人员结构:医师20例(高级5例,中级5例,初级10例),护士30例(中级5例,初级25例),实习医师4例,实习护士3例,清洁工7例;暴露方式:完整皮肤暴露30例,破损皮肤、黏膜暴露19例,针刺伤15例;暴露级别及暴露源:1级49例(轻度),2级13例(轻度6例,重度1例,暴露源不明6例),3级2例(重度);紧急处理15例;立即上报9例;预防用药3例;定期监测42例。无一例HIV感染发生。结论 HIV/AIDS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与传染源隐蔽(筛查不足、隐瞒病史、缺乏问诊技巧)、低年资的医务人员、实习人员及清洁工缺乏HIV/AIDS相关知识、防护意识薄弱、未采取标准预防等原因有关;减少HIV/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必须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针刺伤现况并分析原因,以探讨有效的针刺伤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的针刺伤案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64例针刺伤,其中医生71名(43.29%),护士81名(49.39%),其他医务人员12名(7.32%)。2013年发生针刺伤事件47例(28.66%),2014年54例(32.93%),2015年63例(38.41%)。医疗器械为受污染器械的有152例(92.68%),医疗器械污染情况未知的有9例(5.49%),而未受污染的器械仅为3例(1.83%)。164例针刺伤发生地点以手术室最多(67例,占40.85%);针刺伤发生部位以手指的发生率最高(141例,占85.98%);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为主(115例,占70.12%),医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工作经验不足者最多,占52.11%,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者最多,占93.83%。结论医务人员针刺伤案例逐年增多,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医疗环境等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检验科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有217名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18%,其中实习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达46.23%,工作年限1年的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9.56%。发生职业暴露的检验人员岗位主要是门诊采血室(占38.89%),暴露类型以采血针头刺伤、血液和体液污染皮肤黏膜为主,占76.39%。2011—2014年该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53.66%(22/41)、41.67%(20/48)、26.23%(16/61)、20.90%(14/67),呈下降趋势(χ2=12.286,P0.01)。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感染管理科要求上报仅23例,漏报率达68.06%(49/72),正确规范处理率达80.56%(58/72)。结论应加强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处理流程,强化上报意识,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i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法,选择两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各100名,均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临床带教,其中试验组在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进行为期4天的职业防护培训,分别在2007和2008级两届护生完成9个月实习结束返校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实行师生双向评价。结果试验组带教老师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率、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生防护教育的传授程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职业防护诸多因子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并将职业防护融入到护理教学中,同时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朱中平  赵萍  范雅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8-2740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为特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区社康中心29家258名医务人员,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KABP调查。结果①仅有34.62%的被调查人员参加过与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相关的培训班或讲座。②社区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13%;③67.83%的医务人员知道用过后的锐利废弃物正确处理方式。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后,81.40%的医务人员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结论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HIV职业暴露感染风险较大,应加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教育,以减少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 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受血者受血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现状与特点。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6月间某院需输注血制品的9694例患者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HCV,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9694例受血者受血前血清HBV标志物阳性1549例(15.98%),抗HCV阳性59例(0.61%),抗HIV阳性34例(0.35%),梅毒抗体阳性495例(5.11%)。重叠感染者中,HBV与HCV57例(0.59%),HBV与梅毒94例(0.97%),HCV与梅毒3例(0.03%);血清抗HIV阳性患者中,重叠感染HBV13例(0.13%),HCV10例(0.10%),梅毒4例(0.04%);HIV、HBV和HCV重叠,HIV、HBV和梅毒重叠感染各2例(1.08%),HIV、HBV、HCV和梅毒重叠感染1例(0.54%)。结论部分受血者在受血前就已有感染,特别是HB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受血者于受血前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避免相关医疗纠纷,还可为患者治疗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