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进行临床实践的临床课程,是实践性强,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的一门学科。它是与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联系甚为紧密的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内科学》涉及病种41个,要求掌握熟悉的证型  相似文献   

2.
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水平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学辉  张良芝 《光明中医》2008,23(11):1847-1848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的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临床专业课。中医内科学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作为临床主干课程,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开始,是医学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渡。通过临床实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通过观察、思维,对内科病证进行综合分析、辨证论治。因此,临床实习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李朝喧  陈筱云  齐锋  赵莉娟 《光明中医》2013,28(5):1060-1061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同时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该课题通过对课堂案例教学、文献医案教学、临床见习教学等三个阶段的论述,探讨如何加强《中医内科学》的实践教学,以提高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强化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5.
笔者一直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双核心讲解法"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即以疾病之灵魂的病因病机作为理论讲解的核心和线索;以"病案化六步讲解法"作为诊治思路(即证型)讲解的核心和线索。较好实现《中医内科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和临床疗效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学习《中医内科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内科学》是祖国医学临床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临床各科的基础。由于涉及的疾病范围较广,病因病理变化复杂,故要学好掌握它,的确不易。现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以下几点浅见。一、复习基础理论,重视脏腑学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医内科学来源于基础理论,是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预防治则诸理论于具体病种的综合学问。因此复习基础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诵而能解,解而能别,别而能明,明而能彰,这对于学习和钻研《中医内科学》大有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既治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多问题,诸如复杂的病因、病机、证型,就会在推理记忆中迎刃而解。脏腑学说是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直接指导着内科的诊断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就是脏腑病理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中医内科教学和临床实践,针对分型加减一直不被授课教师重视的实际,分析分型加减课堂讲授的重要性。结果:分型加减体现的是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的灵魂,是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桥梁,其内容的讲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结论:把《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放在重要的位置讲授,能够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课,既是基础课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习《中医内科学》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看病,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远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晶 《中医研究》2007,20(1):55-57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安排欠妥等现状,对此。要采取教学内容的深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合理安排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针灸临床特色技术》微视频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微视频教学在《针灸临床特色技术》课程建设中的可行性与实践应用。微视频录制内容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名家的学术思想、诊治经验、特色技术及其临床操作,每个微视频用时15~18min,包括基础理论、技术应用、临床操作3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用时5~6 min。《针灸临床特色技术》微视频教学课程的建设,是中医实践课程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新途径。微视频课程的建设可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临床动手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基本证候,选择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紧密相关的指导用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所列疾病及湿热证型进行分析,提取与湿热证相关证型(子证型),揭示病证分布特征,归纳湿热相关证型。发现湿热证与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多个重大或慢性疾病关系密切。但目前对湿热在重大或慢性疾病中的重视程度与研究深度均有待提高,且湿热证相关证型繁杂,尚需统一规范。因此,厘清与湿热证候有关的重大或慢性疾病,建立规范化辨证标准,是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杰  赵文景 《中医药导报》2013,(11):136-136,139
《内经选读》是中医专业主干课,是基础理论提高课,也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课程将实践教学的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从参观实践、走出课堂,改变主体、自主讲授,名家传授、提升高度,参与科研、拓展思路,见习临床、学以致用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及应用"分段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继续改进和提高。方法: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自行设计3种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表,于2009—2013年,每个学期结束后,对每位理论代课老师及见习带教老师、实践带教科室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对理论授课教师及见习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显著增加,代课及见习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显著提高。结论:系统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能全面评价临床教学质量,增加理论授课教师及见习带教老师对教学的重视度,加强教学竞争意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四诊是中医学诊断的最基本手段,诊断是中医学走向临床的关键,但四诊临床诊断流程理论在目前中医教学中是缺失的,这种缺失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和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进而严重影响了祖国医学的临床疗效,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祖国医学的传承和发展。笔者通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以临床实际操作程序为导向构建的中医四诊临床流程理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在实际的教学和临床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丰富和完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罗再琼  夏丽娜  马晖 《中医教育》2013,(6):39-40,68
为实现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早期结合,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实施分段式案例教学改革。提出了按照教学内容和进程,采用分段式案例教学方法,即在课程早期绪论介绍古今名著、名医的故事和典型的病案,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课程中期的哲学基础和藏象等阶段,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中医思维的转换,初步培养中医素质;课程后期运用案例讨论中的师生互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实践表明分段式案例教学法,体现了中医特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早期接触病案,初步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汗症是妇女在更年期前后常见的一种病症,修老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肾精渐亏,阴阳失衡。根据《黄帝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基本可分为阴虚、阴阳两虚两种证型。因阴虚者,阴不能内守,阳气运行无度,时而浮越,造成汗出;或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的多汗现象,既责之于阴虚阳气浮越,又责之于阳虚不能固摄,阴津外泄。临床中,修老师常用自拟的"收敛固涩"方与"秘益精气"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实践环节是临床药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安全合理用药技能培训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实习阶段"重医轻药"的问题,在全科专业学生实习阶段增设临床药学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构建基于临床真实背景的教学体系,围绕全科医师岗位需求整合临床药学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基于实践平台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新模式,以促进教学相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平台,如大学生针灸推拿技能协会、针灸推拿理疗室,推进校外医疗服务实践平台等,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服务"的《经络腧穴学》三维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思维是对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医临床思维在过程和形式上,都表现出与西医学不尽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建立一套中医临床思维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培养尤其重要。提出“加强基础理论、重视临床实践、利用案例教学、辅以多学科知识”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期能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