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氟化钠 (NaF)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 ,观察氟化钠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和肝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 (AST)和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的影响。结果 氟化钠可使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存活率下降 ,且呈现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其IC50 为 3 5 8mmol/L ;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2和 4mmol/L染氟组肝细胞培养液中ALT和AST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氟化钠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宇芳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3):173-176
利用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作为试验和研究手段,用于药理学、毒理学及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较为迅速,其重点在于如何保持体外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化特性,以获得高密度生长的肝细胞。文中对近年来培养基中的化学成分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影响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作为试验和研究手段,用于药理学、毒理学及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较为迅速,其重点在于如何保持体外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化特性,以获得高密度生长的肝细胞。文中对近年来培养基中的化学成分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影响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常用添加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肝细胞在生化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细胞移植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获得完好无损的肝细胞及长期、稳定地培养活力和功能均良好的肝细胞,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常用添加物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提取物对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1、1、10μg/ml时,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增加,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GSH)尚未见明显变化。染毒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凋亡或坏死样表现,扫描电镜显示染毒后的肝细胞变得不规则,呈空洞样变并有特征性的胞膜疱出现,与培养细胞所表现的膜损伤相一致。结论 微囊藻提取物可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常用添加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哲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6):356-359
随着肝细胞在生化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细胞移植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获得完好无损的肝细胞及长期、稳定地培养活力和功能均良好的肝细胞,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常用添加物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福建水华微囊藻粗毒素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大鼠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微囊藻毒素的毒性。[方法]以大鼠作为肝细胞供体,用直接分离法制备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藻毒素;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用台盼蓝排斥法计算贴壁的活细胞数及存活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的藻毒索对大鼠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呈现出剂量一反应关系。②直接分离法可得到大量单个分散的肝细胞,细胞数量能够满足毒理学的实验要求,在41h内细胞生长较好,适于进行细胞毒理学的实验;65h后肝细胞功能和活力欠佳,不适于实验。[结论]微囊藻毒素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直接分离法获取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方法可用于短期细胞毒理学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7,(6):867-871
目的通过对人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冻存,研究冻存前后肝细胞的形态功能,以期为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移植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多点穿刺两步灌流法分离原代肝细胞,体外预培养24 h,经程序降温盒冷冻法短期冻存。复苏后对细胞的活力、形态、微生物污染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复苏后,肝细胞存活率达到(71.6±2.2)%,相较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存活率达到90%以上,体外培养时间长达12天,无微生物污染,复苏前后白蛋白(ALB)、谷氨酰胺合成酶(GS)、氨甲酰磷酸合酶1(CPS1)以及细胞色素酶P450 3A4(CYP3A4)功能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人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冻存方法,为生物人工肝及相关肝细胞治疗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铁代谢的影响。方法按seglent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将活性大于90%的肝细胞培养于10%血清DMEM培养基中,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即维生素A完全缺乏组、边缘性缺乏组、正常对照组、治疗剂量组,分别给予0、0.5、1.0和50μmol/L的atRA。收集培养72h后的肝细胞,用RT-PCR法检测铁调节蛋白2(IRP2)mRNA、转铁蛋白受体(TFR)mRNA、铁蛋白(Fn)mRNA的表达。结果VA缺乏时可导致肝细胞的活性及合成功能降低,使IRP2 mRNA、TFR mRNA表达增加,而Fn mRNA表达下降;而补充atRA可抑制IRP2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atRA可通过影响IRP2 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TFR mRNA、FnmRNA的水平来调节铁代谢。 相似文献
10.
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 G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细胞活性、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改变为指标,观察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 G2,体外毒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共观察其对正常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结果三叶青提取物以1×10-4g/L的浓度与Hep G2共同培养,在24h较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活性有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和Hep G2共同培养,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细胞活性及酶学改变有显著性影响;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活性及LDH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三叶青提取物对Hep G2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其毒性作用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明显正相关,但对正常原代大鼠细胞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急性乙醇暴露对人原代肝细胞血红素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乙醇暴露对人原代肝细胞血红素氧化酶活力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灌流、分离培养人原代肝细胞 ,观察乙醇对人原代肝细胞上清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的释放及谷胱甘肽 (GSH)含量的变化 ,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乙醇对人原代肝细胞血红素氧化酶活力及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急性乙醇暴露导致人原代肝细胞上清液中释放的AST增加 ,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此外 ,在 10 0mmol L乙醇 2 4h暴露下 ,肝细胞中的GSH明显降低 ,而HO 1酶活力在 0 5~ 12h之间明显升高 ,随后开始降低 ,且HO 1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此一致。结论 HO 1酶活力的升高可能与乙醇暴露下人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氟对人胚肝细胞DNA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氟对人胚肝细胞(L-02细胞)DNA损伤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40,80,160μg/ml氟化钠对培养的人胚肝细胞进行染毒,24 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氟化物对人胚肝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氟组人胚肝细胞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idit值分别为0.582,0.815,0.892;中、高剂量氟组人胚肝细胞凋亡百分率(9.293±1.171),(11.727±1.1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43±1.620).同时,高剂量氟组与低剂量氟组之间细胞DNA损伤率和凋亡率的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化物具有引起人胚肝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氟与硒对离体大鼠肝酶和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了0.05~1000mmol/L氟化钠与0.001~20mmol/L亚硒酸钠单独或联合对大鼠离体肝匀浆和肝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肝细胞内活性氧代谢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可消除或减轻氟对AKP的抑制作用;氟未改变硒对GSH-Px的激活作用;硒对肝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诸多有利作用,如羟自由基(OH*)产生量减少、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下降等,并未因氟的共有而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局部使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对乳牙釉质脱矿的保护作用。方法 60颗牙冠完整的下颌乳切牙,在牙冠唇侧选定釉质处理区域,按照不同试剂处理分为A、B、C三组,A:氟化泡沫组,B:氟保护漆组,C:去离子水组。处理后的离体牙在脱矿液中浸泡72 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结构差异;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脱矿液中钙离子的溶出量。结果 A、B两组析出的Ca2+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析出的Ca2+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显示C组较A、B两组脱矿明显,A、B两组的釉质表面可见再矿化物。结论 离体下颌乳切牙应用氟化泡沫及氟保护漆都可以增强其釉质的抗酸能力并促进再矿化,氟保护漆较氟化泡沫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氟对大鼠肝脏自由基和氧化应激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喂饲大鼠1个月后,测定血清氟含量,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观察大鼠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随染氟剂量的增加,1个月后各剂量组大鼠血氟浓度相应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884,P<0.01),但各剂量组间血氟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361,P<0.05);各剂量组大鼠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797,P<0.01);各剂量组大鼠GSH-Px活性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12,P<0.01),特别是高氟剂量组MDA的含量最高,而GSH-Px活性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有较多脂肪变性.结论 氟中毒可导致大鼠肝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氟在不同时间段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钙调蛋白(CaM)的影响。方法 采用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氟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分别于染氟培养24,36和48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aM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染氟培养24h,与对照组比较,0.5mg/L氟组成骨细胞CaM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2mg/L氟组CaM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染氟培养36h,与对照组比较,2mg/L氟组CaM蛋白表达明显增加,8mg/L氟组CaM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而在染氟培养48h,各氟组CaM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结论 氟在一定浓度、时间范围内对成骨细胞的CaM蛋白表达影响的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氟对大鼠肝功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基因表达及肝细胞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氟化钠喂饲大鼠30 d后,测定血清氟含量、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肝组织中GSH-Px活性及mRNA表达,观察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随染氟剂量增加,各剂量组大鼠血氟浓度逐渐增加,血清中AST、ALT含量逐渐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R=0.889,R=0.729,P0.01);GSH-Px酶活力单位从(19.672±1.025)下降至(11.777±1.5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Px的mRNA表达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有较多脂肪变性。结论过量氟可能诱导GSH-Px的mRNA表达下降,使大鼠肝脏抗氧化系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甲苯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进行染毒 ,观察其对神经细胞的毒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新生的S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两周后 ,用甲苯染毒 ,分成 3个染毒组 ,染毒浓度分别为 3、6和 9mmol L ,并设空白对照组和赋形剂组 ,染毒 2 4h ,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LDH漏出率、细胞内游离钙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甲苯染毒后 ,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引起细胞突起萎缩 ,细胞肿胀变圆 ,细胞数量减少 ;神经细胞存活率的显著下降 ,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升高其存活率逐渐降低 ;高剂量组神经细胞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 (P <0 0 5 ) ;细胞细胞内的[Ca2 + ]i浓度显著上升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5 ,并呈剂量依赖性的变化 ,加入钙通道拮抗剂硫氮卓酮后 ,则未见 [Ca2 + ]i浓度上升 ;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甲苯体外染毒对神经细胞有较强的毒性。这可能与甲苯有较强的脂溶性、引起细胞钙内流增加 ,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