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名论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是中医学常用概念之一,在中医学里,与火有关的名词术语约有百余条,它们不仅用以说明自然现象和机体的功能活动,而且还用其阐明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故在中医学里,火的内涵十分繁杂,实有辨析之必要。1五行之火五行之论,首见于《尚书·洪范》,其言火云:“火曰炎上。”以温热、向上、升腾等为其特征,位南方,主夏季,与《周易》八卦中的离卦相配。五行之火已不再是一种元素的专指,而是代表着一种属性、特性。汉、唐时期,五运六气学说盛行,五运与六气相配属,六气中火又分君火与相火,《素问·天元纪大论》最早论之说:“天…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火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火的重要意义。《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火成为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学说是以事物矛盾双方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来说明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而水与火的性质集中反映了阴阳两方面的特点,成为阴阳的象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五行学说则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  相似文献   

3.
运气学说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运气学说是在中医“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指导下产生的一贯的学术思想,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气象医学理论。其理论渊源出自《内经》,在《内经》的早期作品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的《九宫八风》、《岁露论》等篇中已有初步的、简单的运气学说内容,而作为《内经》的后期作品的“七篇大论”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当时带有五行术数色彩的民间历法作为推算工具,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用以推测气候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方法,成为比较系统、完整的运气学说代表作,其成书年代以隋代或唐初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存在着多种学术流派,其学派划分方法目前有两种,即以《内经》中的医家名称为纲和以各专题中的不同学说为纲划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以阴阳、五行为纲来探讨《内经》中的医学流派应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试论“戊己中央土”与“戊己分”的统一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学说中,有“天干配五行”和“天干化五运”之分。“天干配五行”即为: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庚辛西  相似文献   

6.
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术源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经》“五脏相通”、汉代张仲景“五脏病”论、金元时期刘完素“五运主病”,以及明清医家提出的“五脏旁通”、“五脏穿凿”、药性归经、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五脏互相关涉”等理论学说比较研究,认为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与上述理论有学术渊源,但五脏相关运用现代语言表述了自《内经》以来五行学说的合理内核,凝炼成为解释复杂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体现了当代中医学术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五行识要     
木、火、土、金、水本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企图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便以木、火、土、金、水五者为核心,创造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较早的资料见于《尚书·洪范》。  相似文献   

8.
关于“四时五脏阴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结合 ,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在《内经》理论中 ,选择时令作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点 ,促成了这两大学说的结合。但是 ,四时与阴阳是偶数系列 ,两者结合 ,顺理成章。而五行为奇数系列 ,四时与五行如何搭配 ,问题很多。《内经》拟采取一种过渡的办法 ,即先将四时与五味相合 ,由五味而五脏 ,看似合理 ,实则十分牵强。所谓四时之胜 ,实际是五时之胜。长夏为何季 ?七十二日四季之月是否合理 ?各十八日寄治在季首拟或季尾 ?三百六十日法是否符合“天度”之数 ?皆无说明。可见四时五脏阴阳或阴阳五行结合 ,仅仅是一种形式 ,并无实际内容可言。“四时五脏阴阳”这一命题并无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丹溪与"六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经》中的“五郁”到朱丹溪“六郁学说”的创立,体现了医学发展由浅入深、由理论到注重临床实际的求索过程。《内经》云“木郁者,肝病也……火郁者,心病也。……土郁者,脾病也……金郁者,肺病也……水郁者,肾病也。”朱丹溪综合了六淫、七情等内外致病因素,对“郁证”有独到的见解,认识到《内经》五郁有明显的机械唯物论痕迹,临床中很难使用,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立了“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的六郁学说。  相似文献   

10.
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阴阳五行学说与古代哲学源头之《周易》中的阴阳、五行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内经》与《周易》的阴阳五行观存在较大差异,《内经》更重视阴阳与五行的融合应用,其完整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其说是对《周易》的继承与发展,还不如说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据《内经》、《难经》之旨,归纳心病影响肝脾肺肾四脏的母子相及、乘侮胜复的五行病机模式以及预后转归。提出“心病及四脏”及“四脏及心脏”的正反五行病机传变模式。从而丰富了中医脏腑病机学说,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2.
浅议"五行互藏"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互藏理论,是五行学说的精华内容之一。但在历代医学中并未得到深入的阐述和足够的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五行学说体系的完整性。“五行互藏”的概念由明代医家张景岳首次提出,其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不仅可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联系,而且还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药性分类和用药。  相似文献   

13.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人们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仅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与医学内容密切结合,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古代许多著作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内经》多有雷同,以致使一些学者对《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看法不一。为此,将《内经》与《春秋繁露》、《白虎通》中阴阳五行学说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内经》与《春秋繁露》、《白虎通》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应用方面则有根本差别。《内经》重在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医学理论;并赋予其医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因此,《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繁露》和《白虎通》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其自然属性上加上封建道德属性,并加以神化,用以解释社会现象和道德伦常秩序,借以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地位。从而沿着唯心主义神学思想体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阴阳哲理,是《内经》阴阳学说的渊源土《内经》以《周易》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理论为依据,阐明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周易》六十四卦阴、阳爻增减,刚柔相推之理也被《内经》所接受,以此阐明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周易》天地阴阳二气上下交通,开阖出入的理论,又是《内经》万物化生及升降出入运动理论的基石。《周易》的“天人相应”观,被《内经》用以解释人与自然统一的道理。《内经》是一部《易》学色彩很浓的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商时期, 古中国人就意识到 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可以用木、火、土、金、水 五种基本的元素加以概括, 所谓“ 水火者, 百姓之所饮食 也; 金木者, 百姓之所兴生也; 土者, 万物之所资生, 是为人 用”。之后, 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 他们发现了这五种基本 元素之间具有的“ 生克乘侮”关系, 建立了五行学说, 并且 采用“ 比类取像”的思维方法, 将五行学说用以说明人体 脏器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及其外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 在近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 五行学说曾遭到了仅 仅以某种哲学思维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发展,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及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学习中医必须了解五行,懂得五行学说,前人说:“不通五行,难为中医”。1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及其运动变化。“行”指“行列”,排列顺序及其变化。五行最初叫五才,即五种有用之才。前人说:“五行组成万物,亦组成人”,人有五指、有头、上肢、躯干、下肢;有胚胎期、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死亡期。《灵枢·阴阳二十五》曰:“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17.
脾主长夏是《内经》中脾主时令3种说法之一,其中大多数篇章均持此观点.脾主时令之所以有3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主要由于历代五行学说多有差异,尤其是五行时空配属中的五行与时令的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脾主时令配属上的不统一.从《内经》时脏入手,指出《内经》成书前或成书时,中医对脏的确立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时脏的配属没有统一的说法,只有当人体五脏的概念最终确立后,时脏之间的配属模式才最终产生并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美容思想,为现代针灸美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研读《内经》并整理与针灸美容相关内容,从《素问》中的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学说与《灵枢》中的经络学说、针刺原则、古典针刺法等角度入手,探讨《内经》在理法方穴术各个方面对针灸美容临床的指导.[结果]《内经》整体美容观中蕴含了以...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饱读《内经》、《难经》,通晓《易经》,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补土派。其对阴火论治尤具特色,其中对风药的运用,更是匠心独具,现就此试析之。1阴火之病机1.1脾虚气陷,阴火上乘东垣创立了阴火学说,其内容散见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著作中。李东垣创立这一学说的理论依据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之论立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李东垣运用了《内经》中“气”、“火”这两个相互联系又…  相似文献   

20.
《内经》、《难经》经旨,总结出肾病影响心、肝、脾、肺四脏的母子相及、乘侮胜复病机模式,以及预后转归。提出了“肾脏及四脏”、“四脏及肾脏”的正反五行病机模式。进而可丰富中医脏腑病机学说,为临床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