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HBV携带率达10%,其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染方式。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通过55例HBsAg(+)孕妇于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被动免疫,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宫内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0%~15%,而母婴传播是导致人群中众多HBV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文献报道HBV宫内感染率为5%~15%,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或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仍有10%~20%的婴儿免疫失败,其中宫内感染为其主要原因。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使用H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乙肝母婴阻断的新方法。方法:对293例婴儿(母亲双阳)进行HBV持续感染率、HbsAb阳转率观察。观察组202名婴儿在产后24小时内注射保护性抗体,0、1、6注射乙肝疫苗等常规处理上,对其母亲在孕晚期注射保护性抗体三次。对照组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HBV持续感染率低于对照组、HBsAb阳转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孕晚期做母婴阻断治疗可以提高母婴阻断率。  相似文献   

4.
舟山海岛新生儿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世意  陈海兰 《疾病监测》2002,17(7):256-258
舟山市地处浙江沿海外岛 ,近十年来 ,血源乙肝疫苗用于新生儿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考虑到安全因素、价格因素等 ,有必要在海岛推广试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目前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已经在海岛大部分地区逐步替代血源乙肝疫苗。为了证实该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源性 ,我们在1  相似文献   

5.
李双芝 《临床医学》2010,30(6):116-117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为乙肝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率达10%左右,母婴垂直传播在我国是主要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母婴问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而宫内感染是乙肝病毒母婴间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生第一年婴儿有90%可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为新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婴儿期注射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HBsAg呈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在孕28周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乙肝疫苗注射,研究组在婴儿期给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婴儿在出生时和1岁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95.00%,参照组分别为67.50%和77.50%,研究组HBsAg阳性率在出生时和1岁时分别为7.50%和2.50%,参照组为27.50%和20.00%,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婴儿期注射能够预防母婴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病毒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200例大、小三阳孕妇的血清、乳汁、以及分娩后马上取新生儿的静脉血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性测定。大、小三阳的孕妇,怀孕期间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宫内注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NKI、VIP、CBM、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HBIG宫内注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1992年1月至2012年5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由两位评价员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2个RCT,共7 212例患者。尽管所有研究均声称随机,但仅3个研究报告了随机方法。仅1个研究提及盲法,2个研究结果资料不完整,13个研究有其他类型的偏倚,均未报道分隐藏和选择性偏倚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时乙肝感染率试验组为8.971%,对照组为25.470%[RR=0.359,95%CI(0.303,0.425)],半年后试验组为5.385%,对照组为13.919%[RR=0.391,95%CI(0.278,0.550)],1年后试验组为5.318%,对照组为12.457%[RR=0.429,95%CI(0.335,0.551)];出生时抗体保护率试验组为61.964%,对照组为14.523%[RR=6.712,95%CI(1.920,23.467)],半年以上保护率试验组为77.754%,对照组为66.311%[RR=1.209,95%CI(0.989,1.478)]。倒漏斗图表明研究存在一定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表明除随访半年后乙肝抗体保护的研究结果较不稳定外,其余研究结果稳定性良好,与原合并效应值一致。结论乙肝携带孕妇宫内注射HBIG可降低新生儿出生、半年和1年时乙肝感染率,提高出生时抗体保护率,但对提高半年以上抗体保护率无效。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欠佳,存在偏倚,对上述结论的临床应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乙肝的基本条件,为控制乙肝的蔓延,首先必须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为了有效地控制乙肝的蔓延,我国自80年代以来应用生物自身免疫理论,在全国范围内人为地接种对人类能感染的乙肝疫苗,目的是避免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健康人感染乙肝。在近30年的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预防效果,为了有效地发挥乙肝病毒疫苗在预防乙肝上的作用,本文对我地337例乙肝疫苗接种者进行了乙肝表面抗体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能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进行产前检查的初产妇120例,均为第1胎,并且均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根据不同教育方式分为观察组(参加医院的产前教育)和对照组(未参加医院的产前教育)各60例.2组均采用问卷调查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产时应对等,密切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产时应对得分分别为(18.2±1.5)分、(45.7±2.1)分、(17.5±1.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2±1.3)分、(32.1±2.4)分、(12.3±1.4)分;观察组顺产率为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为(175.3±42.1)ml,远远少于对照组的(254.7±43.5) ml;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孕晚期干预支持可有效促进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分娩结局,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保护、支持并促进自然分娩,提升孕产妇对分娩的正性体验.  相似文献   

11.
王珊 《护理研究》2012,26(24):2221-2222
[目的]探讨妊娠压力与母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妊娠压力量表评定初产妇分娩前1d妊娠压力水平,分娩过程中收集脐静脉血和分娩后24 h内采集产妇静脉测定血清中体液免疫因子IgA、IgG、IgM、C3、C4含量.[结果]初产妇分娩前1d天妊娠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压力得分中位数为1.72分,其中因子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得分最高;妊娠压力总分与母儿免疫因子IgG、IgM、C3成负相关(P<0.05),与IgA、C4无相关性(P>0.05).[结论]分娩前1d妊娠压力水平较高,初产妇妊娠压力水平越高,母儿免疫功能越低,母儿感染机会越高.  相似文献   

12.
13.
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法定性检测30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HBV-DNA。HBV-DNA阳性者共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HBV-DNA阳性者观察组孕7个月起,每个月肌注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直至分娩。分娩后24h内,取新生儿脐血进行HBV-DNA测定。结果:孕妇血清HBV-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20.65%,孕妇血清阴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4.3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观察组经治疗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HBV-DNA阳性孕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孕晚期孕妇认知能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496例孕晚期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支持、导乐分娩和拉玛泽减痛呼吸法等,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认知能力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在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和产时应对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妊娠结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晚期孕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认知能力,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项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复发是导致其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3],近年来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核苷类药物的应用,乙肝复发率已明显降低,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易增加乙肝病毒(HBV)变异的危险性,同时,大剂量长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价格昂贵,且同样易造成HBV基因突变.因此,寻求高效价比、使用方便,疗效好且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防治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方案已成为目前肝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本院对20例肝移植术中大剂量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肌肉注射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乙肝复发,临床观察3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项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复发是导致其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核苷类药物的应用,乙肝复发率已明显降低,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易增加乙肝病毒(HBV)变异的危险性,同时,大剂量长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以及体质量、腹围、尿量差值,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腹胀、下肢水肿、纳呆、尿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前后腹围、24 h尿量、体质量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腹水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腹水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将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HBsAg阳性孕妇产前不予药物注射,新生儿出生后12h内,肌肉注射HBIG 200IU和乙肝疫苗10μg,1、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试验组对60例HBsAg阳性孕妇于妊娠28、32和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共3次,在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分别注射HBIG 100IU及乙肝疫苗10μg,1月,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所有婴儿在周岁时采血,乙肝标志物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PCR荧光定量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为23.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χ2=5.07,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V感染10例,阻断率为83.33%;试验组感染1例,阻断率为98.33%(χ2=8.10,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17例,阳性率为28.33%(χ2=8.02,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sAb阳性47例,阳性率为7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6例,阳性率为93.33%(χ2=5.55,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可显著降低HBsAg阳性妇女所产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有效提高婴儿HBsAb的应答率,从而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保护了婴儿的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选自我院2012年定期接受产检的健康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进行常规孕期指导,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孕产中晚期增加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教育。对两组产妇的认知能力、产后24h出血量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认知能力评分以及产后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动式孕晚期干预教育能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认知行为,对分娩结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可提高产妇自然生产的安全性及减少产后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