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汪雷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提高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0年12月~2010年月12月10年来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有腹部手术史52例,原因不明20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226例,手术解除梗阻30例,死亡2例.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仍是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早期(2周内)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胃肠减压和奥曲肽治疗安全有效,粘连松解汤有攻里通下作用,电针可缓解腹痛腹胀.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集中注意力,认真细致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预防术后肠粘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53.1%系腹腔严重感染导致肠梗阻,32例患中29例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为机械性肠梗阻,29例粘连性肠梗阻中2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痊愈,2例术后再发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机械性肠梗阻经手术解除梗阻后痊愈,结论:对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应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腹膜炎等情况下尽量保守治疗,而机械性肠梗阻应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许华刚  马良 《西部医学》2010,22(4):717-7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诊疗缺陷的原因。方法对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诊疗缺陷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肠粘连处置不当12例(粘连分离不彻底6例,再嵌顿疝3例,吻合口狭窄2例,关腹不遵守原则遗留异物1例),肿瘤漏诊9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5例,阑尾切除处理不当5例,妇科手术逢及肠管1例,1例脾切除后再植不当。结论肠粘连术中处理不当,经验不足,不遵守手术原则,为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术后肠粘连致梗阻再手术28例原因分析刘勇1蒋承爱2(山东省莒南县中医院1解放军146医院2莒南县276600)关键词肠粘连;肠梗阻;再手术;分析1987年9月至1995年10月,对28例腹部手术后肠粘连致梗阻再行手术时探查发现:粘连及纤维带多发生在右...  相似文献   

6.
张彦 《吉林医学》2015,(5):100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0例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总结梗阻发生规律,制定护理对策。结果: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多出现在术后5~30 d内,经过全面护理,30例患者痊愈29例,死亡1例。结论:由于炎性反应,腹腔组织损伤等因素,腹部手术后可能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病情观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措施能够解除梗阻症状,恢复肠蠕动。  相似文献   

7.
崔建国  秦勇  慕为民 《现代医学》2007,35(5):408-409
目的 评估肠粘连松解术对术后慢性肠粘连腹腔闭锁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组40例包裹性腹腔致密粘连患者,既往平均有5次手术史,31例合并肠梗阻,25例合并肠瘘,20例合并腹腔脓肿.再次手术后其疗效通过病历及电话随访加以确定.结果 术后1例死亡,24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出院时,除3例肠梗阻患者未解除梗阻外,其余肠梗阻、肠瘘及腹腔脓肿均治愈.术前16例依赖全肠外营养(TPN)患者中,术后仅2例仍需TPN维持.长期随访(平均4~6年)显示,5例患者死亡,8例失访,26例患者生活质量指数(7.9±1.9)好于术前(4.5±3.0)(P<0.001).结论 腹腔包裹性粘连的再手术可使大多数患者康复,并可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钟宪政 《当代医学》2008,(16):154-154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防止肠粘连的效果.方法 26例患者行腹部手术结束后,清理腹腔,视手术大小取医用透明质酸钠5~5m1均匀涂抹于手术创面,观察术后两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同期234例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作比较.结果 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2例,发生率为1.59%;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19例,发生率为8.12%.两组肠粘连梗阻情况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防肠粘连梗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入院且应用腹腔镜进行诊治的46例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的为:粘连性肠梗阻36例,肠扭转1例,肿瘤3例,未明确诊断6例。结果诊断:未明确诊断的6例在腹腔镜下得以确诊。治疗:3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在镜下成功进行了单纯粘连松解术;3例用超声刀切下所粘连的腹膜而解除梗阻;2例小肠与小肠粘连者,则须经扩大的穿刺口将病变的肠段拉出腹壁外,手工分离粘连和作肠壁修补术;1例粘连复杂,须中转开腹完成手术;2例疑有肠段坏死的,也通过扩大腹部穿刺口将病变的肠段拉出腹壁外,手工加以切除和吻合;2例乙状结肠扭转而造成的肠梗阻,通过用肠钳等器械翻动梗阻的肠段,从而解除梗阻;1例乙状结肠扭转而造成的梗阻肠段坏死,须经中转开腹作肠切除术及暂时性结肠造瘘术,3周后再作结肠吻合术;3例结肠肿瘤所致的梗阻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了根治术。随访45例,一年内发生肠梗阻的为3例,发生率为6.7%。结论应用腹腔镜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确诊率高,尤其是对一些难以明确病因的更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治疗上也有很大的优势,能在相对密封的状态下完成手术,因而术后的肠粘连得以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原向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34-535
目的总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2007年2月—2010年2月165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保守治疗梗阻解除86例,手术79例;术后发生肠瘘1例,肠粘连50例。结论预防术后过度粘连的产生,需要手术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