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益生菌及口服免疫球蛋白对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1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患儿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不同的干预治疗方案。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益生菌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免疫球蛋白组予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口服治疗。每日记录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临床症状,并于治疗后1、3、5、7、9、11?d收集新鲜大便标本,镜检行大便菌群紊乱分度,放射免疫法检测大便SIgA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排泄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治疗组干预用药3 d后菌群失调改善,大便频次减少,继发肠道细菌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组用药1 d后大便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腹泻频次及大便病毒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组病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4.5±1.0?d vs 5.8±1.7?d,P<0.05)。结论:对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益生菌能缓解菌群紊乱及预防继发感染,但缓解临床症状较慢,且不能缩短病程。口服免疫球蛋白显效快,能快速清除病毒及促进机体SIgA生成,且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RV肠炎65例。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先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0.5 h后,再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对照组仅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二组均于空腹状态喂服药物,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症状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3.57±1.12)d,大便性状改变(3.48±0.85)d,治疗组72 h总有效率为90.69%,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腹泻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患儿10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对照组44例以常规治疗,3~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病情变化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显著高于对照组7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了解2002—2003年肠道门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大便潜血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并对1岁以下的患儿进行喂养情况的调查。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2002年感染率为21.74%,2003年感染率为27.11%,2a总感染率为24.91%,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23.88%;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母乳喂养婴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的程度相对较轻;轮状病毒腹泻时存在菌群紊乱,应以调节肠道菌群和对症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感染性腹泻患儿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门诊及病房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6个月~5岁。病毒性肠炎66例,男36例,女30例;细菌性肠炎84例,男50例,女34例。将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方保留灌肠,每日1次,共用5 d;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剂,疗程同治疗1组;对照组仅口服蒙脱石散剂。观察治疗前、治疗3 d及5 d CRP水平的变化,并追踪随访至15 d。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肠炎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肠炎组(P<0.01)。治疗前,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CPR水平与各自治疗前比较CP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治疗2组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1,0.05)。结论检测CRP有助于细菌性肠炎与病毒性肠炎的鉴别;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剂对降低感染性腹泻患儿CRP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给予黄连素联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7 d,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可改善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期症状及提高疗效,是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辨证分型予运脾化湿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疗程5d。在治疗前、后进行大便次数、腹胀等症状评分及大便乳糖改良班氏试剂法定性检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乳糖不耐受症状及大便乳糖含量检测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无副反应发生。结论运脾化湿方具有良好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对RV肠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1183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清,按年龄分组测定血清锌水平,记录并经统计学处理,将该值作为东莞地区该年龄段儿童血锌正常值.收集近2 a因急性水样腹泻起病2 d内在门诊经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确诊为RV肠炎的143例患儿,随机分为补锌治疗组72例,常规治疗组71例.检测二组患儿血锌水平.常规治疗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剂及补液等常规治疗;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片20 mg/d(6个月以下者10 mg/d),连续治疗14 d.检测治疗后血锌水平.结果 RV肠炎患儿血锌水平明显低于本地区同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常规治疗组为81.6%,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88 P<0.01).补锌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锌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降低,在腹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对提高RV肠炎的疗效有良好的作用.WHO推荐补锌的剂量和疗程同样适合中国小儿RV肠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观察组予培菲康联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疗程3~5d。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6.41%(22/39)、总有效率94.87%(37/39),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30.77%(12/39)、总有效率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及腹泻呕吐停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缓解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及Boulardii酵母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疗效。 方法  分析 99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 ,检测肠道菌群。其中用抗生素治疗 6 8例 ,未用抗生素治疗 31例。 99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 :治疗组用Boulardii酵母菌 +思密达 ;对照组用思密达。Boulardii酵母菌 2 5 0mg/d ,思密达 <1岁 1包 /d ;~ 2岁 1 5包 /d ;>2岁 2包 /d ,分三次口服。 结果  曾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患儿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未用抗生素组 (μ =3 77,P <0 0 5 ) ;在儿科门诊中以氨苄青霉素、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小儿腹泻居多 ;Boulardii酵母菌可明显提高小儿腹泻治愈率 (χ2 =5 0 6 7,P <0 0 5 )。 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防止和降低婴幼儿腹泻率 ;Boulardii酵母菌可缩短腹泻病程 ,提高腹泻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其他专家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V肠炎患儿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比较发现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用细菌培养的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RV肠炎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更省时和省力,临床上可用此方法对患儿肠道细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 (Anti RVIgY即Igr或IgG)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ELISA方法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肠炎 2 14例 ,随机分为A组 (72例 )、B组 (5 6例 )及C组(86例 ) ,分别给予口服Anti RVIgY、Anti RVIgY +思密达、常规药物 (思密达 )治疗。 结果 A组及B组 3d总治愈率分别为 37 5 %、4 1 1% ,与C组 (16 3%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组及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7 8%、80 4 % ,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C组 (5 0 0 %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1)Anti RVIgY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 ,服用方便 ,治疗中未发现毒副反应 ;(2 )思密达与Anti RVIgY合用 ,对其疗效无明显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乳糖奶粉联合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将90例年龄4~18个月、病程在1周内、以母乳或普通配方奶喂养为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补液及对症治疗;B组:A组治疗+炎琥宁;C组:B组治疗+去乳糖奶粉。A、B组继续母乳或普通配方奶喂养,C组改用无乳糖奶粉。观察疗效、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结果 B、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优于A组(P均<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泻时间(指大便成形,每日<3次)三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8,P<0.05),B、C组均短于A组(P均<0.05),C组短于B组(P<0.05);平均退热时间三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3,P<0.05),B、C组均短于A组(P均<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乳糖奶粉联合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腹泻病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及粪便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间50例因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入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西固区医院儿科的患儿粪便及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8及IFNγ的含量。选取21例同龄正常儿童血清及粪便作对照。结果: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及粪便IL-18,IFNγ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而且血清IFNγ含量与呕吐次数呈负相关(r=-0.368,P<0.05),粪便IL-18含量与腹泻次数呈负相关(r=-0.414,P<0.05),血清IL18含量与血清IFNγ含量呈正相关性(r=0.416,P<0.05)。结论:IL18及IFNγ在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时血清和粪便中明显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能在轮状病毒感染早期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ertain strains of lactobacilli have been shown to promote recovery from rotavirus enteriti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robiotics in non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mild diarrhea. METHODS: We studied i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effect of lyophilized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19070-2 and Lactobacillus reuteri DSM 12246, 10(10) colony-forming units of each strain twice daily for 5 days, on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in a cohort of children recruited from local day-care centers. The duration of diarrhea and assessment of stool consistency were recorded by the parents. RESULT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selected Lactobacillus strains, the mean duration of diarrhea after intervention was reduced (76 h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obiotics vs. 116 h in the placebo group; P = 0.05). In patients with diarrhea for <60 h before start of treatment (early intervention), a more pronounced effect of probiotics was found. The time to recovery after early treatment was 79 h vs. 139 h in the placebo group (P = 0.02); 1 of 17 patients treated early vs. 6 of 13 in the control group still had loose stools 120 h after start of treatment (P = 0.03). CONCLUSIONS: In children from day-care center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the combination of L. rhamnosus 19070-2 and L. reuteri DSM 12246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duration of diarrhe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6例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和63例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MBP水平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结果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MBP为(176.35±113.12)μg/L,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水平(392.27±128.96)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MBP血清水平(676.25±248.6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为(358.63±106.54)μg/L,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恢复期水平[(558.49±173.24)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期患儿血清MBP水平分别为(198.24±126.47)μg/L、(169.34±124.38)μg/L、(184.62±123.64)μg/L、(180.74±126.86)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但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不同肠道外脏器损害患儿急性期血清MBP水平无显著差异;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发生与血清MBP水平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体液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 (RV)肠炎体液免疫状况。方法 测定 44例婴幼儿RV肠炎大便分泌型IgA(sIg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 ,与同期 45例正常婴幼儿作对照。结果  1.RV肠炎患儿恢复期较急性期sIgA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增加 ;重度RV肠炎患儿较轻、中度患儿sIgA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2 .血清IgG在RV肠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5) ;IgA、IgM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分别 <0 .0 0 5、 <0 .0 5) ;但病情轻重患儿间无差异。结论 婴幼儿RV肠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从而使全身和局部B细胞增殖及抗体的分泌减少 ,降低对RV感染的保护中和作用 ,提示在治疗RV肠炎时可合理应用免疫球蛋白 ,以达到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监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时免疫状态.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观察组)64例,对照组为同期在发育儿科体检正常者18例.记录患儿临床表现的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透色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A、IgM,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和心肌酶谱.结果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心肌、呼吸及神经系统等多脏器损害.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岁组患儿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1岁组(P<0.05);重型腹泻组患儿CK[(324.5±995.5)U/dl]、CK-mB[(93.8±61.5)U/dl]活性明显高于轻型者[CK(252.8±130.4)U/dl,CK-mB(59.6+32.6)U/dl],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4.46±1.56)g/L]明显低于对照组[(5.80±1.67)g/L],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亚群中观察组CD4+[(29.0±4.18)%]较对照组[(38.6±3.97)%]降低,CDl9+检测结果[(38.8±3.94)%]较对照组[(23.1±7.70)%]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比例倒置.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出现肠道外感染表现,以呼吸系统、肝脏、心肌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居多;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肝功能、心肌酶谱、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对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锌制剂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锌制剂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对后续3个月内再发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 103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补锌治疗组 (51例)及常规治疗组 (5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补锌治疗组加服葡萄糖酸锌颗粒10 d。观察两组治疗72 h后的疗效、阳性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和肠道外脏器损害的恢复情况;同时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在后续3个月内再次腹泻的发生率。结果 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90% vs 75%,P < 0.05)。补锌治疗组治疗后高热、呕吐以及腹泻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 (P < 0.05)。后续3个月内补锌治疗组再次腹泻以及严重腹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 0.05)。结论 口服锌制剂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显著疗效,同时可降低患儿后续3个月再次发生腹泻的可能性以及减轻再发腹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