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HD患儿各段肠管中ATP受体亚型P2Y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2Y2受体表达与HD发生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0至2008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HD患儿结肠标本共30例,将HD患儿正常段肠管设为对照组,移行段及痉挛段肠管设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观察ATP受体P2Y亚型P2Y2在各肠段的表达情况.结果HD患儿正常段肠管的神经节细胞中有大量P2Y2阳性细胞的表达,而在痉挛段肠管中没有P2Y2阳性细胞的表达,移行段组织中可见P2Y2阳性细胞的表达,但其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mRNA水平的表达与免疫组化一致.结论 HD患儿痉挛段肠管中ATP受体P2Y2的表达缺失,P2Y2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不同肠段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42例经病理诊断为HD的标本(每例患儿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神经节细胞正常肠段全层肠组织).男33例,女9例;年龄2个月~10岁,实验标本均为散发病例,全部取材经组织病理学检测符合HD诊断,包括常见型30例,短段型12例.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2例HD患儿手术标本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组织中GDNF mRNA水平及5例肠套叠患儿(对照组30 d~8岁;男4例,女1例)结肠手术标本组织中GDNF mRNA水平,分析并统计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肠管GDNF mRNA均表达阳性(100%);42例新鲜标本中,狭窄段11例GDNF mRNA表达阳性(26.2%),移行段15例GDNF mRNA表达阳性(35.7%),扩张段40例GDNF mRNA表达阳性(95.2%).与扩张段和对照结肠比较,狭窄段结肠组织中GDNF mRNA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扩张段结肠和对照组GDNF mRNA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段型较常见型狭窄段组GDNF mRNA表达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D狭窄段和移行段肠管GDNF mRNA表达异常; GDNF mRNA与HD病理类型有相关性;提示GDNF可能与H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D)肠壁中性别决定区Y基因相关高可变区基因10(SOX10)的表达,了解HD在分子基础上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取50例HD病例的手术标本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为病例组,另随机取50例非HD手术病例标本作为对照组,提取其平滑肌组织总RNA,应用反转录(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其病变段和正常段SOX10 mRNA的表达,并与看家基因在病变段和正常段的表达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OX10 mRNA在HD患儿痉挛段(0.186 19±0.007 84)呈低表达,在扩张段(0.506 94±0.006 31)及对照组(0.594 35±0.006 29)呈高表达,痉挛段SOX10 mRNA的表达量与移行段(0.314 71±0.016 57)、扩张段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384.220,P=0.000);而移行段、扩张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8 666.046,P=0.000)。结论 HD患儿结肠SOX10 mRNA的异常分布显示SOX10基因是出生后肠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SOX10 mRNA表达减少可引起肠管痉挛、狭窄,造成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IP1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1)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 Disease,H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IP1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HD狭窄段(无神经节细胞)和正常段(神经节细胞)肠管组织患儿SI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定量与比较分析.结果 SIP1在HD狭窄段肠管中mRNA表达为19.19±0.23,均高于正常段肠管中的表达11.0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P1在HD狭窄段肠管中蛋白相对含量为53.73±0.49,明显高于正常段肠管蛋白含量18.3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IP1在HD狭窄段肠管中高表达,呈棕黄色;正常段肠管低表达,无色或淡黄色.结论 SIP1 mRNA与蛋白在HD狭窄段肠管中高表达,提示SIP1与H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肠道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性别决定区Y基因相关高可变区基因10(SRY related high mobilitvgroup—BoX gene10,SOX10)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肠壁中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了解HD在分子基础上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取12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手术标本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随机取12例非巨结肠手术病例(如结肠造瘘或关瘘手术)作为对照组,提取平滑肌组织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病变段和正常段SOX10mRNA的表达,并与看家基因(B—actin)在病变段和正常段的表达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OX10mRNA在HD患儿痉挛段呈低表达,在扩张段及正常对照组呈高表达。痉挛段SOX10mRNA的表达量与移行段、扩张段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移行段、扩张段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患儿结肠SOX10mRNA的异常分布显示SOXIO基因是出生后肠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SOX10mRNA表达减少可引起肠管痉挛,肠腔狭窄,造成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病变肠段中,与Rho A/ROCK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情况,为HD患者结肠动力障碍提供新的研究角度。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别对9例HD患儿手术切除的病变段和扩张段肠壁中与Rho A/Rho激酶(Rho K,ROC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9例患者狭窄段P(Ser19)-MLC20的表达水平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35);在与Rho A/ROCK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中,狭窄段ROCK1蛋白表达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减少(t=3.104,P=0.015),狭窄段ROCK2蛋白表达与扩张段相比减少(t=2.357,P=0.046),狭窄段P(Thr853)-MYPT1蛋白表达与扩张段相比也减少(t=2.857,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D患者病变部位平滑肌细胞的Rho A/ROCK信号通路明显减弱,说明该途径可能与HD的发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7.
神经微丝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P)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和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Hirsehsprung’s disorder,HAD)肠组织的表达,观察NFP与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鼠抗人NFP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法对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巨结肠同源病肠组织NFP的表达进行研究,10例正常结肠组织作对照。结果对照组正常肠段肌间神经丛中有大量NFP阳性纤维和NFP阳性神经细胞,阳性细胞突起少而粗短;HD狭窄段肠管肌间神经丛中未见NFP阳性细胞,但可见大量着色深的NFP阳性纤维;HAD狭窄段肌间神经丛中可见形态各异的NFP阳性细胞,细胞大,且着色深,突起多,丛中只见少量NFP阳性纤维。HD的扩张段和HAD的扩张段分别与正常结肠比较,NFP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狭窄段分别与HAD狭窄段和正常结肠比较,NFP的表达均有差异(P〈0.01);HAD狭窄段和正常结肠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NFP可能与HD和HAD的发生均有关系,但NFP在HD和HAD的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对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RT-P(永技术检测新鲜标本正常对照肠管、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各22例NGF和NGFR mRNA的表达,分析并统计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22例正常对照肠管21例NGF mRNA表达阳性(95.5%),20例NGFR mRNA表达阳性(90.9%);痉挛段5例NGF mRNA表达阳性(22.7%),6例NGFR mRNA表达阳性(27.3%);移行段9例NGF mRNA表达阳性(49.9%),7例NGFR mRNA表达阳性(31.8%);扩张段18例NGF mRNA表达阳性(81.8%),19例NGFR mRNA表达阳性(86.4%)。NGF和NGFR mRNA正常肠管与扩张段肠管中表达高度一致;痉挛段和移行段均为NGF mRNA和NGFR mRNA低表达。结论NGF和NGFR与HD病理形态有相关性;HD的痉挛段和移行段肠管NGF及NGFR表达异常,提示NGF和NGFR基因可能与H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羟色胺4(5-HT4)受体在先天性巨结肠(HD)和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HAD)中的表达,并研究能否将此检测应用于HD和HAD的术前鉴别诊断。方法共收集HD标本25例(HD组)、HAD标本20例(HAD组)和正常结肠标本15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分析5-HT4受体表达的部位及肠管不同部位5-HT4受体表达水平强度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其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HD组5-HT4受体阳性指数在远端黏膜层较近端表达下降,肌间神经丛无表达;HAD组远端5-HT4受体阳性指数在黏膜层和肌间神经丛中均显著低于近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D组和HAD组5-HT4受体阳性指数在黏膜及肌间神经丛表达均下降。结论 5-HT4受体在HD及HAD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术前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NT-3及其受体TrkC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不同节段的表达情况,以探讨H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例经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HD标本。以正常段肠管组织为对照组,以痉挛段和移行段肠管组织为实验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标本内的NT-3及TrkC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结果NT-3及TrkC在正常段肠壁表达明显,在狭窄段肠壁无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行段肠壁内,NT-3没有表达,TrkC表达明显减弱,与正常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痉挛段肠壁内NT-3和TrkC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启动子上游CpG岛甲基化对肠神经系统(ENS)发育中神经嵴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B(MSP)技术检测2007年9月-200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病理检查等证实的16例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挛缩段组织标本中EDNRB基因启动子上游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荧光定量PCR(SYBRGreen法)检测HD患儿病变组织标本(包括扩张段、移行段和挛缩段3段组织)中EDNRB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收集同期16例非HD患儿的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HD患儿挛缩段标本行MSP检测,甲基化率为12.5%(2/16例);非HD患儿正常组织均未发现甲基化.16例HD患儿病变组织标本(包括扩张段、移行段、挛缩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2例甲基化病变组织标本(包括扩张段、移行段、挛缩段)中EDNRB基因表达水平较非甲基化组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D发病机制中,EDNRB基因启动子上游CpG岛甲基化可能对ENS发育中神经嵴细胞的迁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中正常段与痉挛段结肠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36例HD患儿的正常段肠管(对照组)与痉挛段肠管(病变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trin-1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 在对照组(正常段)肠管中肌层(纵肌、环肌)、肌间神经节及黏膜层均见Netrin-1表达,病变组(痉挛段)中肌层及黏膜层亦可见Netrin-1表达,两组间Netrin-1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trin-1在HD患儿正常段和痉挛段肠管的肌层、黏膜层表达无显著差异,可能说明Netrin-1与H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mRNA、Cajal间质细胞(IC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的关系 。方法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06年8月~2007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HD的患儿,取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HD组,根据取材位置不同分为狭窄段(又分为短段型和常见型)、移行段和扩张段亚组。应用半定量RT 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组织GDNF mRNA水平和ICC、Cx43的分布,以肠套叠患儿手术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期间HD组纳入42例,对照组纳入5例。①狭窄段亚组GDNF mRNA表达较扩张段亚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扩张段亚组和对照组GDNF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亚组中短段型较常见型GDNF mRNA表达低(P<0.05)。② ICC在对照组和扩张段亚组主要分布于黏膜下丛和肌间丛,呈现连续性分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ICC在狭窄段亚组结肠组织内的分布显著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和扩张段亚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肌间丛的网络状结构完全破坏,残存ICC形态异常;移行段亚组结肠组织内ICC的分布较对照组和扩张段亚组减少(P<0.05),但较狭窄段亚组显著增加(P<0.001),其形态部分接近正常,但肌间丛缺乏连续性分布,未能形成正常的网络状结构。③狭窄段亚组肠壁肌层内Cx43表达缺失,各层中几乎未见Cx43表达。移行段亚组肠壁环肌层与纵肌层交界处Cx43有中等强度表达。扩张段亚组肠壁环肌层与纵肌层交界处Cx43呈强阳性分布,黏膜下丛和肌间丛未见或少见Cx43表达。结论 GDNF mRNA表达异常、ICC分布减少和形态异常、Cx43表达缺失或减少和缝隙连接结构的破坏可能引起细胞间物质和电信号的传递障碍,而导致HD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结肠手术标本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的分布及形态,分析并统计其在不同肠段的分布数量,为研究HD的发病机制和功能障碍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42例经病理诊断为HD的标本.男33例,女9例;年龄2个月~10岁.实验标本均为散发病例,全部取材经组织病理学检测符合HD诊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HD患儿手术标本狭窄段(狭窄段组)、移行段(移行段组)和扩张段(扩张段组)组织ICC的分布及数量,及5例肠套叠患儿(对照组,男4例,女1例;年龄30 d~8岁)结肠手术标本组织ICC的分布及数量.结果 1.对照组结肠组织ICC主要分布于黏膜下丛(IC-SM)和肌间从(IC-MY),在环肌层和纵肌层(IC-IM)也有分布.IC-SM、IC-MY在切面上呈连续性分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2.结肠狭窄段组结肠组织ICC的分布显著减少或消失,较对照组和扩张段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01),IC-MY的嘲络状结构完全破坏,残存ICC形态异常;另狭窄段组2例ICC形态、分布及数量与对照组或扩张段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移行段组结肠组织内ICC的分布较对照组和扩张段组均显著减少(Pa<0.05),较狭窄段组显著增加(P<0.001),其形态部分接近正常,但IC-MY缺乏连续性分布,未能形成止常的网络状结构;扩张段组与对照组结肠组织内ICC分布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D患儿结肠的不同肠段ICC的数量、形态、分布不同.在狭窄段IC-MY偶见残存的ICC,其形态变钝、突起减少或消失.ICC分布减少、形态异常可能是HD胃肠动力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肠壁中Smoothelin(SM)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53例经病理证实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中切除的肠段样本(狭窄段即无神经节细胞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即有神经节细胞段).男33例,女20例,年龄3月龄~4岁(平均年龄1.3岁).取材分别为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壁组织各1.0cm3大小,迅速用pH7.4的PBS液冲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脱水,-80℃保存.同时留取相同部位的肠壁组织做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外,辅以PGP9.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符合HD诊断.采用RealTime-PCR和免疫蛋白印记法方法从RNA和蛋白水平对SM在HD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参与HD发病过程的可能机制. 结果 SM mRNA表达在先天性巨结肠病扩张段、移行段和狭窄段分别为(27.13±16.44)×10-3、(21.60±10.02)×10-3和(19.66±9.92)×10-3;蛋白表达分别为43.13±12.44、36.83±9.43、23.63±4.97.移行段和狭窄段SM mRNA和蛋白均低于扩张段(P<0.05).结论 SM可能参与H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Cajal间质细胞 (interstitialcellofCajal,ICC)在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中的分布情况 ,探讨ICC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1999~ 2 0 0 2年 2 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标本。短段型 2 4例 ,长段型 2例。于手术中分别选取扩张段 ,移行段及狭窄段肠壁的全层组织。采用SP法 (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2 6例先天性巨结肠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标本分别进行c kit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观察Ca jal间质细胞分布情况。 结果 发现ICC的密度从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是逐渐减低的。ICC与肌间神经丛关系密切 ,在扩张段ICC分布在神经丛的周边部和内部 ,且数量相对较多 ,在狭窄段ICC偶见于神经丛的周边部 ,在神经丛内部未见该细胞。光学显微镜下比较同一例患者扩张段和狭窄段神经丛中Cajal间质细胞的数目不同 (t=2 3.0 4 ,P <0 .0 5 ) ,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ICC的分布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们推测胚胎基质的某种缺陷不仅损害了神经嵴细胞的移行 ,也影响ICC的分化和成熟。我们可以推论 ,与HD肠壁神经节缺失一样 ,ICC分布异常导致HD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和兴奋传导异常 ,从而引起或加重H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结肠平滑肌上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OCC)的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表达,初步探索SOCC与HSCR结肠动力障碍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SCR患儿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均为常见型巨结肠;年龄为(8.6±3.6)个月,范围为6~14个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在24例HSCR患儿手术切除的近端切缘段(正常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结肠平滑肌标本中检测与SOCC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24例HSCR患儿结肠狭窄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6,P=0.012;t=2.779,P=0.011);扩张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近端切缘段相比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6,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启动子上游CpG岛甲基化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收集的经病检等证实的25例HD患儿病变组织标本EDNRB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 以同期收集的16例非HD患儿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作为阴性对照, 采用荧光定量PCR(SYBR-Green 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这25例HD患儿病变组织标本中EDNRB基因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25例标本MSP检测, 有2例发现甲基化, 甲基化率为2/25(8%); 16例阴性对照均未发现甲基化.荧光定量PCR发现: 甲基化组织EDNRB基因Ct值(扩张段0.13±0.08, 移行段0.10±0.06, 挛缩段0.09±0.05)均较非甲基化组织(扩张段0.59±0.24, 移行段0.57±0.32, 挛缩段0.48±0.30)有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发现:甲基化组织EDNRB基因蛋白相对灰度值(扩张段1.56±0.43, 移行段1.32±0.32, 挛缩段1.27±0.21)较非甲基化组织(扩张段1.72±0.36, 移行段1.52±0.62, 挛缩段1.48±0.49)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启动子上游CpG岛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其mRNA的表达水平导致其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进而导致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先天性巨结肠症(Hir -schsprunffs dis-ease,HD)患儿有神经节细胞肠段、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非 HD 小儿肠壁(对照组)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结果,探讨 AQP—1在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表达意义及其在 HD 发病机理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2009—2014年经手术切除的 HD 肠组织标本65例,包括扩张段与痉挛段;将21例年龄与之相仿的非 HD 患儿的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对 HD 痉挛段、扩张段、对照组肠壁组织切片进行 HE 染色和 AQP1、组织蛋白酶 D 和 S10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算机成像系统照相存盘,分别判定 AQP1在各组肠组织黏膜下、肌间神经丛中阳性细胞染色面积的百分比,所得数据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对照组、HD 的扩张段经 HE 和组织蛋白酶 D 和 S100免疫组化染色,均证实神经节细胞存在;痉挛段未见神经节细胞(图1,2);②对照组、HD 痉挛段、扩张段肠组织中见 AQP1表达于所有血管内皮细胞;③在正常结肠、HD 扩张段肠组织黏膜下丛、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和雪旺细胞均可见 AQP1呈阳性表达,HD 痉挛段相应部位 AQP1表达大多呈阴性(90.2%),仅少量呈弱阳性表达;④半定量分析:AQP1在神经丛中阳性染色评分,HD痉挛段评分低于 HD 扩张段评分,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AQP1在 HD 痉挛段和正常结肠、HD 扩张段肠壁神经丛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我们猜测在肠道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AQP1对神经节细胞迁移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 HD 的发病机理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诊断 HD 的神经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结肠平滑肌上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OCC)的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表达,初步探索SOCC与HSCR结肠动力障碍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SCR患儿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均为常见型巨结肠;年龄为(8.6±3.6)个月,范围为6~14个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在24例HSCR患儿手术切除的近端切缘段(正常段)、狭窄段和扩张段结肠平滑肌标本中检测与SOCC相关的基因及蛋白Orai1和Stim1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24例HSCR患儿结肠狭窄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扩张段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6,P=0.012;t=2.779,P=0.011);扩张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近端切缘段相比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31;t=2.403,P=0.025);狭窄段Orai1及Sti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近端切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5,P<0.01;t=7.726,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和扩张段相比,狭窄段Orai1和Stim1的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0,P=0.029;t=2.698,P=0.013);扩张段Orai1和Stim1的mRNA的表达也较近端切缘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24;t=2.186,P=0.039);狭窄段Orai1及Stim1的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近端切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2,P<0.01;t=18.052,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与扩张段相比,Orai1和Stim1蛋白在狭窄段的表达明显增加,扩张段Orai1和Stim1蛋白的表达较近端切缘段亦明显增加。结论HSCR患儿结肠病变部位平滑肌层的SOCC的表达明显增强,说明该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能与HSCR的结肠动力障碍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