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炎症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肥胖患者,23例同期健康体检非肥胖患者(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肥胖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63±0.10)g/I.,(27.9±1.S)mg/L;对照组分别为(2.56±0.12)g/L,(4.1±0.5)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患者存在慢性轻度炎症,可能与肥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慢性心衰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贫血的可能联系.方法:设立对照组、心衰组、心衰并贫血组,分别测红细胞参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慢性心衰患者221例(男性占52.5%),对照组45例(男性占55%),慢性心衰患者血红蛋白浓度(123.8±1.98)g/L,对照组(135.543±1.64)g/L(P<0.000 1).有40例患者(18%)有慢性心衰和贫血.慢性心衰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4.10±1.2)g/L,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3.45±143)g/L,P=0.013.慢性心衰及贫血患者Fib浓度(5.56±0.82)g/L,无贫血患者Fib浓度为(4.1±1.2)g/L,P=0.005 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贫血的独立因素.结论:贫血是慢性心衰患者常见的疾病,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慢性心衰患者中Fib浓度的增加可能与贫血中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冠心病入院后12 h内、72例本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空腹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07±7.91)vs(4.57±1.29)mg/L,P<0.01;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8±0.96)vs(2.65±0.38)g/L,P<0.01;冠心病血浆Fg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呈正相关,r=0.5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老年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91例冠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按照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20.9±6.7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6±1.8mg/L,P<0.01),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增高,它是冠心病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并且hs-CRP和血脂的联合检测较单独进行血脂检测对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5例)予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35例)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结果:发病第3、7日时,局部亚低温组血清炎症因子[分别为:TNF-α(7.6±4.2)μg/L,(3.5±2.4)μg/L;IL-6(18.0±3.1)pmol/L,(6.8±2.3)pmol/L;CRP(18.3 ±4.0)mg/L,(5.0±1.6)mg/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TNF-α(12.4±7.3)μg/L,(6.6±3.2)μg/L;IL-6(24.6±4.1)pmol/L,(9.5±2.5)pmol/L;CRP(27.1±7.3)mg/L,(14.2±3.6)mg/L),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可有效降低脑出血后的炎症因子,减少炎症反应,发挥保护脑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以及降糖治疗对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2/06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做为糖尿病组,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男22例,女26例,年龄(50±7)岁,体质量指数(25.64±2.92)kg/m2,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复方二甲双胍治疗(0.25~0.5)g,3次/d,治疗3个月控制血糖,采用光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反应方法分别测定血糖控制前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②选择同期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门诊体检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1±7)岁,体质量指数(25.06±3.10)kg/m2,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身体质量指数及血压、血脂等具有可比性。③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呈正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及四分位区间表示,对各观察值取对数后进行比较分析。④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0例,全部血样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89±5.71),(6.22±4.19)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0±1.40)mg/L,(P<0.01)。②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13.33±4.08),(7.93±3.26)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3.63±2.12)ng/L,(P<0.01)。③经降糖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异常变化。②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血糖测定及APACHE Ⅱ评分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入住ICU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按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2、3项及4项分为S1、S2亚组,其中有18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选择同期急诊留院观察不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作为非SIRS组.测定每位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糖值并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 SIRS组C-反应蛋白、血糖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非SIRS组[分别为(76.19±11.98)和(14.04±5.70)mg/L,(7.10±1.30)和(5.32±1.09)mmol/L,(20.06±6.39)和(7.90±3.54)分,P均<0.01];S2组C-反应蛋白、血糖水平、APACHE Ⅱ评分高于S1组[分别为(91.25±9.89)和(62.29±10.38)mg/L,(8.32±2.40)和(7.10±1.69)mmol/L,(26.72±5.14)和(18.37±5.70)分,P均<0.01];S2组患者比S1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高[分别为80.0%(12/15)和17.1%(6/35),66.7%(10/15)和8.6%(3/35),P均<0.01].结论 C-反应蛋白、血糖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在SIRS患者明显升高,升高越多,MODS发生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提示C-反应蛋白、血糖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对判断患者发生SIRS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及非肥胖儿童体内的水平,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体重指数(BMI)、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设计两平行组,将114例非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131例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指标。结果肥胖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生化指标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敏C-反应蛋白与BMI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BMI呈明显正相关;大部分非肥胖儿童的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不超过2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非特异性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中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参与斑块破裂活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10/2004-03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心绞痛12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发病6h内急性心肌梗死38例。对照组20人为健康体检者。均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后分为2份置-80℃,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70例及对照组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比较:对照组低于稳定心绞痛组犤(0.7,1.1)mIU/L,(P<0.05)犦。②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不稳定心绞痛组犤(2.0,6.0)mg/L,(P<0.01)犦。③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犤(48.5,63.6)ng/L,(P<0.01)犦。④冠心病患者3种不同类型的3项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无相关性(r=0.099,P=0.539),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无相关性(r=0.017,P=0.210),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250,P=0.046)。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的变化相关联,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只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冠心病组hs-CRP[(11.07±3.30)mg/L]、TG[(3.97±1.15)mmol/L]、TC[(6.87±1.45)mmol/L]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3例超体质量或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 mg,1次/d,2周后增至80 mg,1次/d,每2周随访1次,记录心率、血压、体质量,必要时加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16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血清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采用稳态模式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脂联素升高(P<0.0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肥胖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不育症患者精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的含量,探讨HMGB1、C-反应蛋白在不育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1例不育(其中梗阻型无精子症18例)患者、20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浆中HMGB1进行检测,C-反应蛋白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无精子症患者精浆中HMGB1[(22.68±4.45)μg/L]、C-反应蛋白[(33.71±6.96)mg/L]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12.88±6.84)μg/L;(1.73±0.78)mg/L]及一般不育组[(14.68±8.25)μg/L;(2.34±1.78)mg/L];无精子症患者精浆HMGB1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结论:无精子症患者精浆炎性介质HMGBl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炎症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 IMT)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比较86例CHD患者(CHD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cy、hs-CRP水平和c IMT,比较CHD组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之间上述三项指标,并比较CHD组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上述三项指标,分析CHD组血清Hcy、hs-CRP水平和c IMT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cy、hs-CRP水平及c IMT CHD组均高于对照组,血清Hcy、hs-CRP水平及c IMT在SAP组[(11.09±3.88)μmol/L,(17.31±4.02)μmol/L,(21.15±4.68)μmol/L]、UAP组[(6.46±3.16)mg/L,(12.58±3.82)mg/L,(17.19±4.03)mg/L]、AMI组[(1.26±0.38)mm,(1.34±0.41)mm。(1.61±0.44)mm]及单支[(12.47±3.68)μmol/L,(16.26±4.31)μmol/L,(20.08±4.72)μmol/L]、双支[(7.14±3.20)mg/L,(13.09±3.77)mg/L,(17.02±4.11)mg/L]、三支血管病变组[(1.31±0.33)mm,(1.47±0.39)mm,(1.57±0.43)mm]呈增加趋势(P0.05);血清Hcy、hs-CRP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IMT AMI组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c IMT与血清Hcy、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68、0.516,P0.05),血清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829,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和c IMT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项指标检测对于CHD的诊断、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与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PMR)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初诊为PMR患者60例,采用口服泼尼松15mg/d治疗4周,比较初诊与治疗4周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PMR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血沉[(18.23±10.01)mm/h]、C反应蛋白[(5.76±2.66)mg/L]、纤维蛋白原[(2.85±0.95)g/L]水平和PMR活动度评分(0.93±0.41)均明显低于初诊时[(63.35±17.23)mm/h、(63.19±17.24)mg/L、(5.81±0.52)g/L和(23.18±4.43)](P0.01);纤维蛋白原、血沉、C反应蛋白与PMR活动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956,P=0.000;r=0.903,P=0.001;r=0.937,P=0.000);纤维蛋白原判定PMR活动度的AUC为0.959,血沉为0.819,C反应蛋白为0.910。结论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PMR患者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反映PMR患者病情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增高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测定76例诊断为房颤患者(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与非房颤患者(对照组)28例比较;并对房颤按时间、病因不同分设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血清CRP为(4.31±2.8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91)mg/L,P<0.05。器质性、孤立性房颤者CRP分别为(5.05±1.91)mg/L,(4.37±1.32)mg/L;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CRP分别为(5.60±1.81)mg/L,(5.05±1.59)mg/L,均高于阵发性房颤者的(3.30±1.20)mg/L,P<0.05。结论: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和呈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中同型半光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三种成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程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象和方法对2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包括178例稳定型AS和87例心肌梗塞AMI)及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液中同型半光氨酸,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AS型患者组和AMI组上述三种物质的含量分别是:Hcv(umol/L):8.53±2.91、14.82±6.94、19.46±3.56;CRP(mg/L):4.93±2.30、6.29±2.83、21.75±10.64;Fib(mg/dl):296.5±42.4、330.6±54.7、438.6±86.3,对应三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0.001).结论 同型半光氨酸,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其检测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AMI患者125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血清CRP和SA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CRP、SAA水平分别为(48.5±35.9)mg/L和(342.9±244.3)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7.2)mg/L和(46.3±21.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SAA水平呈正相关(r=0.816,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CRP和SA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RP与SAA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AMI早期识别及诊断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对紫癜性肾炎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90例确诊为紫癜性肾炎患儿及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评估紫癜性肾炎患儿病理分级和临床分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5±3.2 mg/L,0.9±0.2 mg/L,P<0.05);随着患儿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加重,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P<0.05)和0.892(P<0.05).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型存在明显相关,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紫癜性肾炎肾组织病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层厚度等的相关性。方法 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根据血清SF水平分为高SF组(SF≥300μg/L)92例和正常SF组(SF<300μg/L)68例;选择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SF等指标,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SF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内-中层厚度等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血清SF水平[(315.00±68.30)μg/L]高于对照组[(153.70±63.40)μg/L](P<0.05);高SF组糖化血红蛋白[(8.45±2.54)%]、空腹胰岛素[(2.12±0.71)mu/L]、高敏C反应蛋白[(6.20±1.32)mg/L]、颈动脉内-中层厚度[(13.85±3.48)mm]、体质量指数[(23.40±5.60)kg/m^2]、空腹血糖[(7.20±1.40)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0.54±0.37)均高于正常SF组[(8.37±2.33)%、(1.54±0.65)mu/L、(5.00±0.45)mg/L、(8.34±3.73)mm、(20.70±2.48)kg/m^2、(6.83±2.26)mmol/L、0.3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颈动脉内-中层厚度(r=0.15,P=0.037)、体质量指数(r=0.21,P=0.024)、糖化血红蛋白(r=0.31,P=0.021)、空腹血糖(r=0.19,P=0.022)、空腹胰岛素水平(r=0.27,P=0.019)、胰岛素抵抗指数(r=0.33,P=0.009)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F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检测SF水平对评估糖尿病外周血管粥样硬化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红素氧化酶1是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亚铁及一氧化碳过程的限速酶,具有重要的抗炎功能,其启动子部位GT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可使该基因表达的水平不同,重复序列较短者基因转录活性较高.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炎性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变量对它们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试验,于200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心血管遗传病学中心完成.对象:22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男179例,女41例,年龄(63.34±9.64)岁.方法:PCR方法和DNA测序仪分析其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启动子部位GT重复序列的长短;于手术前及术后6,24,48,72,96,120 h分别测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启动子部位GT重复序列的长短;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术前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值显著相关(r=0.48,P<0.000 1;r=0.41,P<0.000 1),术后3者均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峰质量浓度与C-反应蛋白峰质量浓度显著相关(r=0.34,P=0.0009),但与纤维蛋白原峰值无明显相关性(r=0.15,P=0.13).术前C-反应蛋白值在血红素氧化酶1各基因组间存在明显差异,长GT重复序列者比短GT重复序列携带者高(3.76±0.79),(2.07±0.17)mg/L,P=0.013];术后则各基因型组间水平相似.结论:炎症标志物的水平间存在相关性,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只与术前的基础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值有关,提示其可能只影响疾病的慢性炎症状态,从而影响炎性疾病的发生,而非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