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的免疫学功能,诱导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免疫耐受性.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大鼠骨髓前体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7 d,收集贴壁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imDCs的形态学特征,用质量分数2%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细胞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mDCs表面标志分子;MTT比色法测定imDCs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制备诱导培养的imDCs具有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层叠状皱褶、胞质突起短而多、树枝样分又明显等典型形态特征;活性细胞率高达93%;表面较特异标志分子OX62为(61.08±4.86)%,OX62阳性细胞表达CD80、CD86、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表达率分别为(3.56±0.73)%、(5.38±1.09)%、(6.45±0.74)%,均为较低表达;im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基本无刺激增殖能力.结论: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骨髓前体细胞,可较快分选出活性和纯度较高,数量足够的imDCs,为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诱导免疫耐受防止排斥反应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1,25(OH)2维生素D3〔1,25(OH)2Vit D3〕对人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在体外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成DC,实验组加入1,25(OH)2Vit D31 nmol/L培养9 d,对照组加入等量无水乙醇,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因子表达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用MTT法评估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DC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C表面标志CD80、CD83、CD86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CD1a高于对照组(P<0.05);CD80、CD83、CD86、CD1a表达率分别为(40.43±9.83)%、(20.04±4.73)%、(14.45±5.38)%,(58.48±10.72)%;对照组CD80、CD83、CD86、CD1a表达率分别为(29.36±13.34)%、(35.91±10.19)%、(27.15±11.64)、(72.20±12.79)%。实验组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受到抑制;DC表达IDO蛋白上调。结论:1,25(OH)2Vit D3抑制DC的成熟,通过上调DC的IDO蛋白表达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及介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GM-CSF及IL-4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DC,分化过程中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C、D组分别为100μg/L地塞米松组,100μg/LLPS组,100μg/L地塞米松+100μg/LLPS组。每组细胞培养8d。用流式细胞术测定BMDC表面CD80,CD86,Galectin-9及PD-L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IL-12的浓度,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后,DC表面CD80,CD86,Galectin-9及PD-L1表达明显增加,培养上清中IL-12浓度升高,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能力增强。与对照组和LPS组比较,地塞米松可使DC表面CD80,CD86,Galectin-9及PD-L1表达明显降低,IL-12分泌减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能力减弱。结论:地塞米松降低了BMDC细胞表型表达,抑制其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降低其刺激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钙离子载体(CI)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分化成DC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三组培养:第1组加入GM-CSF 1 000 U/ml和IL-4 500 U/ml;第2组加入GM-CSF 1 000 U/ml、IL-4 500 U/ml 和CI 375 ng/ml;第3组为对照,不加细胞因子,也不加CI.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免疫表型的表达,MTT 比色法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T 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细胞因子加CI 组培养48 h后即可见细胞形态呈多形性,有些细胞可见突起;96 h后CD80、CD86、CD83的表达率较对照组、单用细胞因子明显提高,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 淋巴细胞增殖.单用细胞因子组培养96 h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CD80、CD8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3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 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CI与GM -CSF和IL-4联合可迅速将K562细胞诱导成DC样细胞;CI与细胞因子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对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 (DC)的诱导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联合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为DC ,通过显微镜形态分析 ,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 ,活细胞计数 ,IL 6、IL 12ELISA定量检测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细胞毒性实验等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的白血病细胞 ,在经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联合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培养后 ,能诱导成为大量成熟的DC ;形态学观察呈现典型的DC特征 ;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面上调性表达CD40 、CD80 、CD83 、CD86等分子 ;白血病细胞分化为DC后 ,IL 6分泌量减少 ,IL 12分泌量增加 (P <0 .0 5 ) ;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也显示 ,诱导的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这种增殖的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结论 激发型CD40 单抗 5C11联合细胞因子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为功能性DC。这可能在白血病的过继免疫疗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小鼠骨髓细胞为前体,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体外扩增、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实验分为GM/4组和GM/4-α组,以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鼠白介素-4(rmIL-4)对小鼠骨髓细胞联合诱导培养,GM/4-α组在第5天添加rmTNF-α继续培养48 h,GM/4组不加并于第5天时终止培养;分别收集第5天、第7天的悬浮及疏松贴壁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分子,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2组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所收集的2组细胞均具有典型DC形态,细胞表面高表达小鼠髓源性DC相对特异性标志CD11c,表达率达75%以上;GM/4组DC细胞表面CD40、CD86、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30.5%、34.2%、45.1%,GM/4-α组则分别为78.7%、88.3%、96.7%;MIR中GM/4组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不如GM/4-α组强。结论此种方法能于体外定向诱导和扩增出大量髓源性DC,这为后续研究DC在器官移植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来源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归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CD34+细胞与MSC细胞共移植入经放射线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移植后20 h NOD/SCID小鼠骨髓及脾脏中人CD34+细胞,计算其相应的骨髓和脾脏的归巢效率.将脐血CD34+细胞与脐带MSC体外共培养,检测MSC细胞对CD34+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并于培养4、7 d检测培养后CD34+细胞表面CD49e、CD31、CD62L、CD11a等归巢相关黏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①移植后20 h采用流式细胞术成功在小鼠骨髓和脾脏中检测到人CD45+细胞.共移植组CD34+细胞骨髓归巢率[(7.2±1.1)%]高于单移植组[(5.4±0.9)%](P<0.05).②RT-PCR结果 显示共移植组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单移植组小鼠脾脏细胞扩增得到人GAPDH基因片段,而单移植组小鼠骨髓细胞未见明显扩增条带.③MSC存在时,CD34+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为(35.7±5.8)%,显著高于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3.5±0.6)%,P<0.05].④CD34+细胞与MSC体外共培养后细胞表面CD49e、CD31和CD62L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高于CD34+细胞单独培养组.结论 MSC细胞与CD34+细胞共移植有利于CD34+细胞向骨髓、脾脏等造血器官归巢,这可能与MSC促进CD34+细胞迁移以及维持CD34+细胞表面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黏附分子CD146在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46在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CD146的表达。结果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CD146的表达率为(2.87±1.17)%,单核细胞的表达率为(2.13±0.69)%,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2.08±0.70)%;淋巴细胞亚群中,CD146在CD19 B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0.67±0.46)%,CD3 T淋巴细胞表达率为(1.27±0.45)%,CD3 CD4 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0.76±0.25)%,CD3 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为(0.43±0.30)%,CD16 CD56 NK细胞的表达率为(0.11±0.08)%;健康人外周血中CD45-CD146 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为(0.049±0.031)%,绝对数为(2.42±1.33)个/μl。结论外周血CD45-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各亚群中均有CD146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变化.方法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干部内科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同一时间收治的老年患者共20例,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干扰免疫功能药物治疗史的患者,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的定义分为非脓毒症组(A组)、脓毒症组(B组)、严重脓毒症组(C组)、脓毒症休克组(D组);分别分离每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人重组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10 d后,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鉴定,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培养前后各组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并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各组患者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四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组合细胞因子培养后均可分化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的细胞,培养后细胞表面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较培养前明显增高,分别为(43.2±12.5)%/(27.3±9.3)%、(31.4±10.1)%/(22.5±8.7)%、(39.3±15.7)%/(21.9±7.7)%及(75.4±25.6)%/(58.7±16.7)%;四组患者培养后获得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刺激指数)分别为(23.3±7.9)、(18.9±8.3)、(11.4±5.1)、(5.5±3.7),随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低,其中D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最低.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脐血淋巴细胞能否在体外培养成为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性T细胞(CTL),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再吞噬凋亡白血病细胞并将其抗原呈递给相同脐血的T淋巴细胞,得到杀伤性T细胞。用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C。CTL细胞的杀伤功能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结果表明:12份脐血标本均可培养出形态典型的DC,DC的表面标志CD1a 、HLA DR 、CD86 、CD83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TL可以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效∶靶=50∶1对AM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44.76±17.42%,对AL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8.50±4.25%),对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杀伤率极低。结论: 在外体应用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可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典型的DC;负载有白血病抗原的DC可诱导同一脐血的淋巴细胞生成白血病特异的杀伤性T细胞(CTL),所得CTL可特异性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严重伤害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