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病变所致的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并伴有一定心理障碍的疾病[1].其心理障碍以抑郁最为多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它不仅使躯体症状扩大化,增加其他病的共息率,而且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PSD不仅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2].因此,对于PSD患者,除了常规的躯体疾病治疗、功能锻炼外,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PSD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及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率不断提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则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1].脑卒中抑郁症(PSD)是脑卒中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易疲劳、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等.PSD不但增加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等各方面的恢复[2],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率[3].本文探讨康复护理对PSD患者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心理护理;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斯堪底纳维亚神经评分(肌力评分)表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的第2、4、6周进行评定,两组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肌力评分在入院6周后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PSD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其他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马艳  李洁  罗利俊  刘琦 《中国康复》2005,20(6):362-362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均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心理组配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和医院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HA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抑郁程度降低。结论:贯穿心理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05例急性PSD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和抗抑郁剂干预治疗。结果治疗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康复组优于康复组。结论PSD的干预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秦开蓉  孟玲  黄玉兰  陆敏 《中国康复》2003,18(3):149-15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对其中患有PSD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和药物等综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有38例PSD(31.67%),综合康复治疗后PSD患者HAMD评分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结论:PSD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PSD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与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常同时发生,互为因果;抑郁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数报道约为20%-5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等各方面的恢复[1].抑郁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可使躯体疾病恶化或加重,在脑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其危险因素各不相同,但心理社会因素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目前这方面国内外以药物治疗研究为主[3-4],以及同时开展康复治疗及针灸介入等[5].国内有研究显示,开展心理干预介入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6-8],但这些都是独立由心理科协助治疗,在康复科同时开展早期心理-康复干预尚未重视.有鉴于此,我科在常规康复治疗小组的基础上,介入心理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早期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重症抑郁者占10%~25%, 轻度抑郁者占10%~40%[1].并发PSD的患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2].为此,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早期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对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袁霞  董万利  方琪  孔岩 《临床荟萃》2004,19(5):271-272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学者报道其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30%~60%[1,2].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本研究对60例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及氟西汀(百忧解)的干预治疗作用作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病变所致的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并伴有一定心理障碍的疾病。其心理障碍以抑郁最为多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它不仅使躯体症状扩大化,增加其他病的共患率,而且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PSD不仅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因此,对于PSD患者,除了常规的躯体疾病治疗、功能锻炼外,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PSD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及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发病率一般在30%-50%,除引起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外,患者常伴有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PSD除造腑情感上的痛苦,影响肢体神经功能的康复,还减慢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并可使死亡率升高,而且增加了医疗开支,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负担。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其对恢复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1].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防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油才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57-2557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05例急性PSD患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和抗抑郁剂干预治疗。结果 治疗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康复组优于康复组。结论 PSD的干预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2):2152-215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抑郁症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疗效及各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M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SD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n,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约60%的患者可发生抑郁[1],抑郁情绪对脑卒中的预后产生着明显的负面效应[2],可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在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美国PSD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79%[1]。研究显示,PSD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非PSD患者高3.5倍以上[2]。PSD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出现负面影响,继而增加患者复发神经血管事件及再次入院风险。我国卒中后3个月内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病率为56.6%[3]。研究表明,糖尿病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ADL训练,干预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ADL训练和抗抑郁剂及心理调试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康复组在治疗后1个月NIHSS(6.90±4.22)分,FMA(74.65±24.12)分,MBI(81.80±21.58)分及HAMD得分(4.75±0.60)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SD的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60%以上的PSD患者对抗抑郁药物有治疗反应,但如只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预后,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自杀率[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76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与护理干预组38例,前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者在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应用HAMD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护理干预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PSD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除药物治疗外,要重视PSD患者的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