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7日龄新生SD大鼠共12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HIBD组、抗MIF中和抗体干预组(anti-MIF组,缺氧缺血后即予抗MIF中和抗体5 mg·kg-1腹腔注射),每组40只.于HIBD模型制成后6 h、12 h、24 h,3 d及7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观察各组脑缺血侧皮质区MIF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缺血侧脑组织匀浆TNF-α水平.结果 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皮质区MIF、TNF-α表达均在缺氧缺血6 h明显增加,24 h达高峰(Pa<0.01),7 d时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NF-κB表达在缺氧缺血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并维持至3 d(Pa<0.01),7 d降至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MIF组大鼠脑组织MIF、NF-κB、TNF-α的表达与HIBD组比较,在各个实验时间点均有降低(Pa<0.01).结论 MIF可能通过调控NF-κB的途径影响其脑皮质TNF-α水平,从而介导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经鼻靶向中枢给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保护性治疗作用。方法取90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IGF-1干预组。采用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于缺氧缺血后1 h鼻腔递送9 g·L-1盐水0.1 mL;IGF-1干预组于缺氧缺血后1 h鼻腔递送IGF-1 2.5μg(溶于9 g·L-1盐水0.1 mL);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不行缺氧处理。术后1、3、5、7、14 d取其脑组织,采用单、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BrdU阳性细胞和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双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算BrdU阳性细胞数、Nestin阳性细胞数及BrdU-Nestin双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其脑损伤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术后1 d SVZ区BrdU、Nestin、BrdU-Nestin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第3天达高峰,术后7 d明显减少,术后14 d SVZ仅有少量细胞;IGF-1干预组:术后1 d SVZ 3种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术后3 d增加急剧,术后5 d达高峰,术后7 d开始减少,术后14 d减少明显,每个时间点IGF-1干预组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a<0.05);假手术组无明显增殖现象,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腔导入IGF-1对HIBD大鼠内源性NSCs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EPO治疗组(EPO组),每组48只;各组大鼠分别在6 h、24 h、3 d、7 d时各处死12只。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MMP-2蛋白及MMP-2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海马区MMP-2蛋白低水平表达,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及EPO组的MMP-2蛋白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且均在7 d时达高峰,每组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6 h外,三组间相同时间点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7 d时EPO组与HIBD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假手术组MMP-2 mRNA呈增高趋势,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在24 h及7 d呈现双峰,且7 d峰值较24 h峰值高,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则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时间点,HIBD组及EPO组MMP-2mRNA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时EPO组低于HIBD组,而7 d时则高于HI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HIBD恢复期上调MMP-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对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 6 h、12 h、24 h、48 h、72 h组,每组6只.观察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改变.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 (1)新生大鼠HIBD后12~48 h脑水肿明显,可见点状软化坏死灶.(2)假手术组大鼠MMP-9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缺氧缺血6 h表达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此后渐渐下降,但72 h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假手术组大鼠TIMP-1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经历缺氧缺血6、12、24h,TIMP-1 mRNA表达水平有微弱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48 h后TIMP-1 mRNA表达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P>0.05).(4)MMP-9 mRNA/TIMP-1 mRNA比值在假手术组接近1:1,HIBD组缺氧缺血12 h后比值升高,在48 h达到高峰,7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可诱导MMP-9 mRNA表达,而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的失衡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CLOCK、BMAL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钟基因表达异常在HIBD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中的作用。方法:72只7 日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HIBD模型组,每组36只。采用改良Levine法建立HIBD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组新生大鼠术后0、2、12、24、36、48 h松果体中CLOCK、BMAL1蛋白水平。结果:HIBD模型组松果体的CLOCK及BMAL1蛋白表达水平在HIBD后48 h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CLOCK和BMAL1蛋白在损伤48 h后有显著升高,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缺氧缺血时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缺氧缺血组(模型组)及电刺激组,每组25只。采用结扎其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氮氧混合气体2 h,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电刺激组大鼠于术后12 h开始予小脑顶核电刺激,30 min.次-1,1次.d-1,时长分别为1 d、3 d、7 d、14 d、21 d。模型组、对照组不予电刺激,相应时段仅予捕捉固定。电刺激结束后,分别与相应时段各取5只大鼠处死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其脑组织海马区VEGF及其受体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VEGFR1)、胎肝激酶受体(flk-1/KDR/VEGFR2)的表达变化情况。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刺激组各时间点VEGF及VEGFR1、VEGFR2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a<0.05);模型组各时间点VEGF及VEGFR1、VEGFR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5);电刺激组和模型组VEGF表达于第3天达高峰,持续14 d开始下降,至21 d仍有表达,VEG...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源性褪黑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和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变化.方法 7日龄SD火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常压低体积分数氧建立HIBD模型.治疗组新生大鼠腹腔注射褪黑素10 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新生大鼠注射乙醇载体溶液(0.05 g/L)10 mg/kg;正常组不作任何干顶.各组分别于HIBD完成2、4、8、12、24、48 h 6个时间点摘取其肾上腺组织,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半定量测定各组褪黑素受体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暴露心脏,右心室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皮质酮水平.结果 模型组2 h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及精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下调,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4 h达高峰(Pa<0.05);治疗组血浆皮质酬及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变化均不明显(Pa>0.05),糖皮质激素受体在24 h恢复正常生理水平.结论 缺氧缺血应激反应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过度兴奋,引发机体的应激损伤,血浆皮质酮和肾上腺组织的精皮质激素受体参与HIBD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源性褪黑索可能通过自身受体调控应激激素,降低内源性皮质酮水平,使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上调,减轻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氧调节蛋白150(ORP150)和C/EBP同源蛋白(CHOP)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内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新生大鼠HIBD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HI)组.每组按照观测的时间点不同分为3h、6h、12h、24h、3d、7d6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在每个时间点将大鼠断头后取皮质脑组织匀浆,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其脑皮质ORP150及CHOP的动态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相应时间点光镜下其脑皮质组织的凋亡细胞数.结果 1.HI组CHOP表达水平在HIBD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在24h达到高峰;ORP150表达水平在完成HIBD后3h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7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后3h,HI组即发现结扎侧脑皮质有少量的凋亡细胞,随着HI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24h达到高峰后下降.3.CHOP的表达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时间趋势呈正相关(r=0.911,P<0.05).结论 HIBD诱发了内质网应激,可能通过上调ORP150表达参与启动末折叠蛋白反应过程,而通过上调CHOP表达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因子(Sma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HIE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在HI 24、48、72、96 h不同时间点取新生大鼠缺血侧大脑半球的海马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其Smac蛋白水平.用比色法测定其Caspase-3活性.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HIE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在24、48、72、96 h各时间点Smac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Pa<0.01),72 h达到高峰,而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E模型组72 h时间点,海马组织Smac蛋白水平与Caspase-3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13 1 P<0.05).结论 HI对新生大鼠脑组织的损害机制,可能涉及到Smac基因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56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制备大鼠HIBD模型后分别于即刻、3、12、24 h,3、7、14 d将动物处死.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estin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nestin蛋白在海马、室管膜下区弱表达,在皮质几乎不表达,缺氧缺血组nestin蛋白12 h在皮质,24 h在海马、室管膜下区表达增加,nesti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3.3±1.8,37.9±5.7,35.5±7.2,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海马、室管膜下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在7 d达高峰,分别为88.5±3.5,100.7±8.1,96.8±5.8,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14 d降低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nestin蛋白表达增加,nestin的表达可能是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胶质细胞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新生鼠HIBD骨形态发生蛋白4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生7日SD乳鼠120只,随机分①bFGF组、②HIBD组、③正常对照组,每组40只.HIBD模型建立后①组予以bFGF干预,腹腔注射,连用5 d,根据处死时相点各组又分为7、14、21、28 d等4个小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蛋白在海马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BMP4 mRNA在海马的表达;采用TUNEL实验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凋亡.采用随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在7 d和14 d时相点,bFGF组BMP4蛋白在海马的表达较H1BD组多;2组在14 d时相点BMP4蛋白在海马的表达较7 d时相点弱.21 d小组、28 d小组等BMP4蛋白在海马的表达3组之间数量无明显变化.在7 d时相点,HIBD组、bFGF组CA1区BMP4 mRNA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在14 d时相点,HIBD组BMP4 mRNA在病侧海马广泛表达,bFGF组仅病侧海马CA1区BMP4 mRNA表达明显,但2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21 d时相点BMP4 mRNA在HIBD组、bFGF组海马的表达均显著;28 d时相点BMP4 mRNA在HIBD组病侧海马的表达开始减少,而bFGF组BMP4mRNA在病侧海马的表达无变化.bFGF组凋亡神经细胞在7 d时相点较HIBD组少[(20.10±0.35)vs(29.12±0.31);F=9.010,P<0.01];在14、21、28 d 3个时相点,HIBD组和bFGF组凋亡神经细胞均较7 d时相点增多,bFGF组凋亡神经细胞仍较HIBD组少[(28.09±0.26) vs (37.46±0.23);(18.75±0.71) vs (35.36±0.77);(12.26±0.57) vs (25.70±0.21);F=9.202,7.932,14.985,P<0.01].结论 bFGF对HIBD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足促进BMP4蛋白及其mRNA在新生鼠HIBD海马的表达,并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内神经突起外生及突触重建标志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变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只正常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4只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bFGF治疗组。HIBD模型参照Rice法制成。治疗组于损伤后腹腔注射bFGF、每天4U/g,直至处死;HIBD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3组大鼠损伤后1 d,3 d,7 d(即8,10,14日龄)以及正常大鼠2 d,5 d,7 d及14 d脑内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生后2天GAP-43 mRNA表达较低(0.16±0.19),以后逐渐增强,7d高峰表达,至14 d仍有较高水平表达(1.0±0.70)。HIBD后1 d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bFGF治疗3 d后,与同组治疗后1天及同日龄HIBD组比较,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至7 d仍维持较高表达。结论:新生大鼠生后脑内GAP-43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与脑发育及功能成熟过程密切相关,bFGF对脑损伤后细胞增殖及功能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7日龄SD大鼠制作HIBD的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VEGF的表达,治疗组VEGF的表达从缺氧后第1天开始增加,到第3天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治疗组的微血管数目在缺氧缺血后第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还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aFGF使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增多,可能是促进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早期应用外源性aFGF对于HIBD新生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NSCs-IGF-1)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低氧箱中缺氧处理的方法,制成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组和NSCs-IGF-1移植组,尾静脉注入法进行干细胞移植.分别于移植1 d、7 d、14 d、21 d 取5只大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切片,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SCs在宿主脑内存活及增殖和分化情况,并通过Y-迷宫实验和运动功能检测对剩余大鼠脑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移植7 d后,NSCs移植组和NSCs-IGF-1移植组均可见到BrdU阳性细胞,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测时间点内,NSCs-IGF-1移植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量早期升高,移植后14 d达峰值,后逐渐下降;NSE阳性细胞表达量逐渐升高.模型对照组在移植7 d后Nestin及NSE阳性细胞表达量逐渐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移植14 d,NSCs-IGF-1移植组Nestin及NSE阳性细胞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SCs移植组(Pa<0.01).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及运动功能检测结果均显示NSCs-IGF-1移植组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及NSCs移植组,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0.05).结论 NSCs及NSCs-IGF-1可以在脑内存活、增殖及分化,并可部分促进缺氧缺血大鼠脑功能的恢复;NSCs-IGF-1较单独移植NSCs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损伤状态下,新生大鼠肺组织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动态变化.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320只.依据吸氧体积分数(FiO2)分为实验1组(FiO2=800 mL·L-1)、实验2组(FiO2=600 mL·L-1)、实验3组(FiO2=400 mL·L-1)及空气对照组(FiO2=210 mL·L-1).实验第1、3、5、7、14天,无菌取其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肺组织PDGF-A、PDGF-B、PDGF受体(PDGFR)-α、PDGFR-β的表达,MetaMorph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以表示肺组织PDGF-A、PDGF-B、PDGFR-α、PDGFR-β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及实验2组第1天肺组织PDGF-B表达均低于空气对照组(Pa<0.05 );实验1组第5、7天,实验2组及实验3组第7天肺组织PDGF-B表达均高于空气对照组(Pa<0 05 ).PDGFR-β高氧刺激后持续增高,3个实验组第1天、第3天时与空气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5、7、14天均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Pa<0.05).3个实验组PDGF-A 、PDGFR-α与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入高氧使新生大鼠肺组织PDGF-B、PDGFR-β表达增加,是导致早期高氧肺损伤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升高,但其表达在CLD发生、发展中动态变化规律及与CLD的肺泡发育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该研究探索高氧致CLD肺组织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特点及对其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氧诱导早产鼠CLD模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肺系数、放射状肺泡计数(RAC)的变化,并同时测定肺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后1d,3d,两组肺系数、RAC无差异(P>0.05),7d和14d时实验组肺系数、RAC低于对照组(P<0.05),21d时RAC明显降低(P<0.001),但两组肺系数无差异;实验组肺组织TGFβ1mRNA水平3d高于对照组(P=0.005),14d达高峰(P<0.001),21d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5);实验组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7d增高(P=0.036),21d达高峰(P<0.001);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与RAC呈显著负相关(P=0.003)。结论:暴露高氧环境中早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其肺发育障碍的程度相一致,TGF-β1是抑制肺泡发育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该研究探讨了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迁移与分化的影响。方法:7 日龄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HBO组。采用 Rice-Vannucci 方法制成 HIBD 模型。造模后 3 h 内行HBO 治疗。分别于 HBO治疗后 7 d、14 d、 28 d,采用 BrdU/DCX,BrdU/β-tubulin,BrdU/GFAP和BrdU/O4免疫荧光双标法,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与大脑皮层内源性 NSCs的迁移与分化。结果:治疗后7 d,HBO 组损伤侧SVZ 区 BrdU+DCX+细胞数(84±21 个/mm2)增加,多于对照组(39±14 个/mm2)与模型组(68±17 个/mm2)(P<0.05);治疗后14 d,SVZ区BrdU+DCX+ 细胞数减少,而皮层区BrdU+DCX+ 细胞数增加,HBO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8 d,各组大脑皮层BrdU+DCX+ 细胞数减少,大脑皮层出现BrdU+β-tubulin+,BrdU+GFAP+,BrdU+O4+细胞。HBO组BrdU+β-tubulin+与BrdU+O4+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促进 HIBD 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迁移到大脑皮层并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49-7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水肿新生儿血清渗透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用微量渗透压仪(美国,Model 3300)分别在入院当时、入院后第3、7天测定54例脑水肿新生儿及其电解质。以11例正常新生儿血清渗透压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与正常新生儿血清渗透压相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第1、3天显著降低,第7天恢复正常;窒息新生儿第1、3天明显下降,第7天恢复正常:颅内出血新生儿的血清渗透压第1天显著增高,第3天明显增高,第7天恢复正常;呼吸窘迫伴重症肺炎新生儿渗透压第1、3天显著降低,第7天仍低于正常。结论不同病因引起新生儿脑水肿的血清渗透压下降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不同,窒息、HIE和呼吸窘迫伴重症肺炎患儿早期渗透压多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存在低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血清渗透压早期可增高。血清渗透压测定可有效帮助临床医师判断脑水肿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