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戊二醛临床有效时限的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证了2%戊二醛消毒液临床使用的有效时限,监测了5周内消毒液的含量变化及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室温15±1℃时,戊二醛消毒液中醛残存率为93.16%;浸泡器械后5个科室的醛残存率为86.42±2.99%(82.63%~89.47%);消毒液中无细菌生长;浸泡器械数量、重量、体表面积及使用频率对消毒液的灭菌效果无显著影响;2%戊二醛消毒液的有效时限可由2~4周延长至5周,从而大大降低本品的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2.
一起使用中2%戊二醛溶液细菌污染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9月9日(星期六),我院手术室将使用一周的2%(g/m1)戊二醛换成新配制者。当日下午,发现浸泡盘内戊二醛溶液变色如铁锈水,并伴有粉末状沉淀物。怀疑未加防锈剂,将其重新更换。9月11日早晨,见该液呈铁锈色,且沉淀物增多,还带有小气泡;有一浸泡盘该液变成绿色、无沉淀,盘盖上吸附有淡紫色的水蒸汽。采样检测,变色、变浑浊的2%戊二醛内有细菌污染,溶液酸碱度也有改变,变绿者pH4.94.,变红者pH 4.74。同时抽查没有变色的使用前2%戊二醛,未加0.3%(g/m1)碳酸氢钠、O.5%(g/mI)亚硝酸钠时pH6.38,浓度为1.969/0;加碳酸氢钠、亚硝酸钠后pH 6…  相似文献   

3.
2%戊二醛消毒液浓度与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戊二醛对医疗器械、用具浸泡消毒日益普遍,对其浓度的监测,之于保证消毒、提高质控水平至关重要.现在检测其浓度的方法,不是复杂,就是条件难备.笔者据戊二醛能醛化红细胞的机理,利用抗-A(或抗-B)标准血清凝集红细胞,检查戊二醛浓度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种戊二醛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采用载体浸泡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该戊二醛消毒液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该戊二醛消毒液浓度为22 g/L,内含2.5 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以该消毒剂原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 min,杀灭对数值>3.0;作用4 h以上,可达到完全杀灭。该戊二醛消毒液连续浸泡医疗器械14 d,其杀菌效果不下降;模拟现场试验对医疗器械浸泡60 min,对污染在器械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5.0,浸泡5 h可达到完全杀灭。该消毒液密封存放于37℃90 d,戊二醛含量下降率<10%。结论该戊二醛消毒液能在规范时间内有效杀灭细菌芽孢,加速试验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理化分析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香型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观察,并与普通戊二醛消毒液作平行比较。结果浓度为20 g/L该香型戊二醛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09。相同浓度下普通戊二醛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98。香型戊二醛与普通戊二醛消毒液在54℃下存放14 d,其戊二醛含量下降率小于5%。结论该香型戊二醛消毒液杀灭细菌芽孢的效果略好于普通型戊二醛消毒液,但两组戊二醛消毒液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临床使用中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临床使用中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其杀灭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检测。结果,以含20 g/L戊二醛消毒液对金属载体上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念珠菌浸泡作用5 m in,平均杀灭率达到99.8%以上。以含20 g/L戊二醛消毒液对金属载体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浸泡作用5 m in,平均杀灭率为99.90%;对肺炎克雷伯菌作用5 m in,平均杀灭率为99.60%。以含20g/L戊二醛消毒液对上述6种菌浸泡作用10 m in,杀灭率均达到100%。以含20 g/L戊二醛消毒液对胃镜镜头上污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浸泡作用10 m in,杀灭率均为100%。结论,临床消毒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标准株及临床分离的耐药菌株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种戊二醛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及其消毒相关性能。方法以载体定量和定性杀菌试验方法及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戊二醛消毒液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消毒试验观察。结果用浓度为20 g/L的该戊二醛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作用5 h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完全杀灭,且定性培养结果无菌生长。能量试验显示该戊二醛消毒液对大肠杆菌最低合格浓度为1 000 mg/L。用该浓度戊二醛消毒液连续浸泡医疗器械14 d后,其对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5 h,仍可完全杀灭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该戊二醛消毒液对小鼠经口毒性LD50为>5 000 mg/kg,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致微核试验结果阴性。结论该戊二醛消毒液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属于无毒级物质,无致微核作用。  相似文献   

8.
碱性戊二醛消毒液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戊二醛消毒液对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口腔器械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污染HBsAg的灭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含有20~22g/L的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作用30min、2h,对污染到口腔器械表面的HBsAg灭活率达到100%。浸泡10h,未见明显腐蚀。连续使用7d后的戊二醛消毒液作用2h,对污染于口腔器械上的HBsAg杀灭率达到100%。结论该戊二醛消毒液在碱性条件下,对污染到口腔器械上的HBsAg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对器械基本无腐蚀。  相似文献   

9.
戊二醛乃双醛化合物,作为消毒剂都经过复配,以增强杀菌效果。临床使用中因该制剂的稳定性较差,保存期一般为15~30d。《中国药典》和《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均采用盐酸羟胺缩合中和滴定法测定其含量。该法结果准确,但操作复杂,耗时长,终点判断较困难,不适宜医院制剂快速分析。为此,我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院各科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溶液进行监测检查,发现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会直接导致出现戊二醛澄明度下降,溶液黄染和杂质污染、戊二醛浓度下降等现象。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碘伏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消毒方法,及其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在同一病人的左右前臂头静脉用留置针进行输液,隔日更换敷帖,常规组使用2%碘酊、75%酒精消毒皮肤,碘伏组使用5%碘伏消毒皮肤,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常规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碘伏组(字2=5.37,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局部皮肤消毒剂的种类与静脉炎发生率有关。临床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更换敷帖消毒时,以5%碘伏消毒皮肤,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陈少  裴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387-388,391
目的探讨用2%二甲亚砜(DMSO)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组成复合型抗凝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标本保存。方法制备含有2%DMSO复合抗凝剂的抗凝管,随机抽取患者血液及已知血小板小于50×109/L患者血液各45份,每份标本分别装于1号管(含EDTA-K2国产抗凝管)、2号管(制备含2%DMSO的复合抗凝管)、3号管(无抗凝剂采集管)。将3号管立即在美国雅培CD1800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将1号管和2号管标本分别于室温下1、4、8、12 h测定,数据用x±s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号管标本,其平均血小板体积于8h,其值增大,与2、3号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知血小板小于50×109/L患者的标本在4~8 h与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号管在12 h内,随机抽取患者血液及已知血小板小于50×109/L患者的标本各项参数与3号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试验探讨表明,制备2%DMSO和EDTA-K2组成的复合抗凝剂更适用于血细胞分析的血液标本保存,在常规医学检验中为医疗纠纷提供了有利的凭据。  相似文献   

13.
2%利多卡因在卵巢巧克力囊肿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论证多次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彩超引导下注入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行彩超引导下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注入无水乙醇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次小剂量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症状。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中及治疗后9例出现不良反应及症状;对照组中41例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在诊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反应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多次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彩超引导下注入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轻、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症状。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骨科围手术期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拟行骨科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CSII组:3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在血糖控制、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均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P<0.05)。CSII组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P<0.05),术前血糖控制的时间、住院总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MSII组(P<0.05),切口感染率均低于MSII组(P<0.05)。结论CSII用于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比MSII更快速、有效、安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专家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正式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将速释型溴隐亭制剂列入联合用药的方案之一,其降糖效果可靠且安全性好。但由于相对其他降糖药无优势,费用高昂,临床应用前景不容乐观,仍需要更多的大型研究去探寻其机制,寻找更多的优势。本文就Cycloset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前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及其对CHF诊断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CHF患者和60例非CHF患者分别作为CHF组和对照组,并依据诊断临界值将CHF组分为sST2低水平组和sST2高水平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ST2水平,并对CHF组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血清sST2对CHF预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本病史、基本用药情况和血脂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与对照组血清sST2水平分别为(55.08±3.98)、(10.46±0.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ST2与BNP呈正相关(r=0.460 6,P0.01),且95%CI为0.306 6~0.591 1。以0.530 3为临界值时,血清sST2联合BNP检测的曲线下面积、95%CI、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936 2、0.885 3~0.987 7、85.00%(73.43%~92.90%)、98.33%(91.06%~99.96%)、50.00。Low组与High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9)。结论血清sST2可作为CHF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而且与血清BNP联合可能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92例T2DM患者的SSR;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进行中医证候归类,用5级记分法进行量化评分。结果SSR总体异常率为73.4%(141/192);在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患者中,SSR异常率分别为71.5%(27/38)和68.8%(11/16);性别、年龄、病程及有无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对SSR异常率无影响(P均〉0.05)。SSR上肢波幅(Amp)与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CHO)呈正相关;下肢潜伏期(Lat)与餐后2h血糖(2hPBG)、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下肢Amp与ApoA1、ApoB、LDL-C和CHO呈正相关(P〈0.05或P〈0.01)。阴虚证、血瘀证出现频率〉50%;〉60岁组阳虚证比例及积分均显著高于≤60岁组(P〈0.05和P〈0.01);病程长者血瘀证、阳虚证积分均显著增高(P均〈0.01);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患者的气虚证和阴虚证积分均显著高于无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者(P均〈0.01);SSR异常组的阴虚证积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SSR的四肢Lat与气虚证积分呈负相关(-0.316〈r值〈-0.157,P〈0.05或P〈0.01);右上肢Amp与阳虚证、血瘀证积分均呈负相关(阳虚证r=-0.207,P=0.006;血瘀证r=-0.162,P=0.032)。结论SSR有助于发现糖尿病的亚临床神经病变,可作为评价T2DM患者早期自主神经及小纤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血糖、血脂和血压可影响SSR参数。DPN患者阳虚、血瘀程度随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渐进加重,气虚、阳虚和血瘀3种证候的病情程度对SSR参数的异常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