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狂犬病疫苗人群接种后免疫应答测定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吴扬生金志宽祖荣强朱凤才近年来城市宠物热的升温,使得受犬、猫等动物伤害的人增多,大大增加了人群暴露于狂犬病的危险性。目前,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是注射狂犬病疫苗,然而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又直接...  相似文献   

3.
黄家萍  傅立卫 《应用预防医学》2010,16(2):F0003-F0003
为了解决贵港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有效预防狂犬病,对于2008年完成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进行流行病学调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方法对2010年新化县30家狂犬病门诊报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资料进行分析,对发生的狂犬病例进行调查。结果被动物致伤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就诊者计8 900例,其中男5 129例,女3 771例,男女比例1.36:1;14岁及以下2 735例;5-8月暴露3 712例;被犬伤者8 478例;暴露程度为Ⅱ级的占42.42%;就诊前伤口自行处理的占53.66%;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为100%;Ⅲ级暴露者狂犬病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18.97%。全年共报告本地狂犬病例2例。结论儿童、青少年是动物致伤的高危人群,群众对狂犬病防治认识不深,暴露后自行处理比例低,Ⅲ级暴露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现对2003~2007年因犬、猫等动物致伤人群进行简要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上海市松江区2003~2007年犬伤门诊管理软件中个案登记及调查数据库,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孝昌县是1993年成立的国家贫困县,辖12个乡镇445个行政村,总面积1200km^2,人口约63万。自1993-2002年共发生狂犬病4例(均死亡),2003年发病明显增多,共7例(亦死亡),占发病总数(11例)的63.64%。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区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3-2007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登记的3977例疫苗接种者中,男女之比为1.48:1,暴露的高危年龄段为0~19岁,高发月份为每年的7、8、9月;绝大多数接种者是被犬致伤:伤及部位以下肢最多;接种者中Ⅲ级暴露所占构成比最高,暴露后未处理伤口者的比例为11.55%,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者3858例。结论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暴露人群免疫预防接种率;加强犬的管理,搞好犬的免疫工作,从源头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疫苗的管理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人群的伤人动物种类,暴露部位、程度、时间等分布规律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预防医学门诊2010年狂犬病暴露人群处理登记表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大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预防医学门诊共接诊犬、猫和其他动物(鼠、猴)咬伤、抓伤者1 821例,其中伤人动物以犬类为主,占85.61%;其次为猫,占11.20%;其他动物占3.18%。暴露部位以四肢最多,占91.32%;头面部最少,占3.07%。时间分布以夏秋季(5-9月)为主,占68.17%。年龄构成以19岁以下和40~49岁人群咬伤率最高。结论狂犬病暴露以犬伤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高危暴露人群,对狂犬病的预防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永民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14-1616
目的初步掌握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应措施,为控制农村狂犬病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北京市平谷区2007年狂犬病门诊动物致伤登记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316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中,男性2108例,占63.57%,女性1208例,占36.43%,男女两性之比为1.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1,P0.01);年龄以8~49岁为主,共计2562例,占77.26%;职业分布以学生、农民为多;致伤动物92.76%为犬;被动物致伤集中在4—10月份;致伤部位以下肢和手为多。结论该区动物致伤人数在增加,应尽早、尽快加强对暴露者的及时接种,管理犬、免疫犬,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宣传教育,达到维持零狂犬病发病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 ,感染后预防接种极为重要[1 ] ,而目前预防接种最主要的疫苗是人用狂犬病疫苗。为了了解人对单用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 ,对 1997年 1月~ 1998年12月被犬、猫、鼠等动物咬伤的 197名患者在处理好伤口的基础上单用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后 ,进行了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效果的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被犬、猫、鼠等动物咬伤患者在处理好伤口的基础上单用人用狂犬病疫苗进行免疫者 197人 ,其中男 85人 ,女112人。1.2 方法 以大连高新生物制品医药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 ,于上臂三角肌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扇棘单睾吸虫在广西人群和淡水鱼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在肝吸虫流行地区,采用Kato-Katz 法检查居民粪便,选择部分吸虫卵阳性者驱虫并收集扇棘单睾吸虫成虫;采用压片和消化法检查鱼类扇棘单睾吸虫囊蚴.结果 在5 个调查点调查了671 人,发现吸虫卵阳性者383 例,感染率57.08%,在阳性者中选择128人进行驱虫,有73 人排出扇棘单睾吸虫成虫,占驱虫人数的57.03%,其中马山调查点占90.47%.在流行区内收集和消化了鱼类40 余种,有17 种鱼发现了扇棘单睾吸虫囊蚴:鲢鱼、鲫鱼、花鱼骨、海南似鱼乔、鲤鱼、棒花鱼、、Culter recurviceps、达氏鲌、南方拟餐、马口鱼、条纹小鲃、线细鳊、麦鲮、达氏鲌、蛇鮈、银鮈.其中,鲤鱼和鲫鱼为流行区人群最常生吃的鱼类.结论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粪检吸虫卵阳性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扇棘单睾吸虫感染,17 种鱼检出该虫囊蚴,鲤鱼、鲫鱼等很可能是人感染的主要传播宿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接种狂犬疫苗者及正常人对狂犬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方法以接种狂犬疫苗的动物咬伤者为观察组,在注射完狂犬疫苗后15天作狂犬病毒抗体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以正常人的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淋巴细胞转化率、自发淋巴细胞转化率、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均数分别为84.01%、9.06%、15.40%和83.07%、9.32%、9.31%;观察组与对照组、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抗体阴性组与对照组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差别则无显著性(P>0.50).结论接种狂犬疫苗后,狂犬病毒抗体阳性者中有73.08%的人产生了细胞免疫应答,狂犬病毒抗体阴性者与正常人一样,缺乏对狂犬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广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回升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近年来广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回升因素。方法收集历年来广西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狂犬病高发区 (市、县、乡 )主要是犬密度高与当地农民经济落后 ,被犬咬伤后未及时处理伤口及注射疫苗而发病死亡。结论降低犬密度 ,及时处理伤口与免疫预防 ,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地区伤害发生率与伤害防治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联系,为有效合理制定伤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人群,对27987人进行伤害现况调查,同时在样本人群中再随机抽取1000人进行伤害认知水平(KAP)调查。将数据资料以EPI2002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广西农村地区伤害发生率为20.43‰,项目县各类伤害发生率不同,各项目县伤害防治安全知识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伤害的防治认知率与发生率之间呈显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91,P<0.001)。结论针对广西各地区伤害的发生特点,开展伤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伤害防治安全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是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村地区居民伤害现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地区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龙胜、靖西、罗城和宾阳4个县中10 0个自然村的居民2 0 0 2年一年内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调查2 6 95 4人,其中伤害发生人数为86 7人,伤害发生率为32 17‰,男性(46 2 7‰)高于女性(17 30‰) ,5~5 9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较高,为33 2 9‰~36 6 3‰;伤害发生的前5位原因依次为坠落伤(30 80 % )、交通伤(2 2 4 9% )、机械伤(15 2 2 % )、动物咬伤(8 5 4 % )、他杀(5 4 2 % ) ;伤害致死率最高是溺水,其次为自杀;致残率最高的是交通伤、其次为烧烫伤;受伤害者中曾接受治疗的占81 77% ,其平均治疗费用为194 4 2元,其中以交通伤最高。结论 广西农村地区伤害发生较为普遍,应加强该地区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促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6年广西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2006年广西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病例报告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广西狂犬病疫情波及14个市88个县388个乡镇,共发病517例,死亡517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7/10万。贵港市、柳州市和玉林市的发病数在全自治区发病总数的38.49%。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发病以农民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0~9岁组及50~59岁组发病高于其他年龄组。本次共搜集个案509份,伤人动物绝大多数为狗(82.32%);被咬伤部位最多为上肢247例(48.52%),其次是下肢109例(21.41%);伤口Ⅱ度暴露83例(16.30%),Ⅲ度暴露270例(53.04%),232例(68.27%)未进行伤口处理;只13.95%的病例接种过狂犬疫苗,仅有2.36%人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结论在狂犬病高发区,犬伤暴露后忽视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的应用,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犬密度、犬伤人后及时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疫苗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广西2004-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广西2004-2006年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159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8/10万;死亡1598例,死亡率为1.0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防城港(5.40/10万)、来宾(2.11/10万)、贺州(1.81/10万)、河池(1.51/10万)、钦州(1.43/10万)和桂林(1.27/10万)六市发病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岁及40~74岁的儿童及中老年发病较多,共发病1231例,占病例总数的77.03%;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6∶1;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居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5.33%、15.39%和9.14%。累计实验室确诊13例,仅占病例总数的0.81%。结论农村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卫生宣教不到位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3类不同区域流动人口感染疟疾结果,以确定哪类流动人群感染疟疾风险较高,为疟疾控制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1年广西109个县(市、区)疟疾疫情资料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病例感染来源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1年,广西共检查国际间流动返回人员4189人次,省际间流动返回人员216570人次,省内县际间流动人员122046人次,3类不同区域流动返回人员疟原虫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1.053%(463/4189)、0.378%(818/216570)和0.069%(85/122046);检查来自国外人员1530人次、省外人员98548人次,省内县际间人员203921人次,3类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026%(31/1530)、0.201%(198/98548)和0.047%(96/20392)。共检出1691例疟疾病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占10.70%(181/1691),外省感染返回病例占60.08%(1016/1691),国外病例占29.21%(494/1691)。结论广西疟疾发病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前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疟疾为主,恶性疟病例呈增多趋势。到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务工人员感染疟疾风险高,应加强对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和管理,及时采血镜检,阳性者和可疑者及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0.
Groups of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the same total quantity of an ultraviolet irradiated killed virus vaccine given in varying numbers of divided doses spaced at varying time intervals. All mice were bled just before being challenged by intracerebral inoculation of fixed virus and the sera tested for level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ll dosage schedules produced immunity and good antibody levels. Twelve daily doses of vaccine gave no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same amount of vaccine divided into 3 or 4 doses. A dose of vaccine at or after the 10th day from the start of immunization seemed to act as a “booster” to the primary response to the earlier d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