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7例治愈,1例拔管后肠梗阻复发再次应用后痊愈。结论: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至胃腔,接上负压引流。在减压过程中,导管自行从胃腔进入十二指肠直至空肠上段,有效将胃和肠腔内的液体充分引流,在导管到达空肠上段后,酌情给予石蜡油及中药。结果:全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41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24h后肠梗阻缓解,3~7d痊愈,占91%。4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48h后肠梗阻缓解,9~14d痊愈,占9%。结论: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行胃、肠内减压及经导管注入石蜡油及中药治疗炎性肠梗阻是一种有效、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2例接受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肠梗阻导管在小肠内边深进边吸引疗法解除了252例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结论:(1)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肠梗阻症状避免再次手术,显著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2)在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吸引减压较既往采用在X线检查机下放置该种导管省时、省力,导管插入深且可边操作边吸引胃肠液,从而避免误吸,避免医患受X线照射。(3)放置肠梗阻导管2~3d后可安全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治疗,参考组采用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梗阻改善疗效指数、治疗后腹围缩小程度、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梗阻改善疗效指数及腹围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梗阻症状,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谢玲女  杨芳 《护理研究》2007,21(4):990-991
恶性肠梗阻是晚期癌症病人,尤其是腹部或盆腔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恶性肠梗阻可以由肿瘤本身引起(腔内或腔外肿瘤生长),也可能由于良性原因引起,如肠粘连、放疗后肠损伤、炎性肠病等。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恶性肠梗阻,使很多病人免于手术,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向梗阻部位放置肠梗阻导管是治疗肠梗阻的一种新方法,部分取代了以往急诊肠造口的方法。日本最先研制出肠梗阻导管,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临床广泛使用,国内一些医院于2004年底开始使用。肠梗阻导管分为经鼻插入型和经肛门插入型两类,作用原理为用自身的减压装置将肠内容物引出,解除梗阻症状,为改善病人全身状况赢得时间。现将8例恶性肠梗阻病人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诊治的28例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和抗生素以及中医中药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疗时间12d。2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1例为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1例经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手术。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该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总结3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是一种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新型医疗用品,因此在使用初期应进行全员培训;导管置入后定时评估,建立导管巡视记录卡;掌握送管方法,送管过程中重点观察引流量,当导管送人困难、引流量少、冲洗阻力大时,应及时X线透视确定导管体内位置;导管引流采用持续或间歇低压吸引,避免将肠黏膜吸附到导管侧孔上;重视导管安全护理,加强患者导管安全防护知识宣教,以降低导管使用风险,减少或避免导管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37例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导管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认为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简单、有效、安全,配合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总结10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肝移植术后肠梗阻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妥善导管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饮食护理及严格掌握拔管指证,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通胃肠减压与肠梗阻导管在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4例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护理经验,对照组14例患者给予经鼻型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实验组10例患者给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两种导管材质均为硅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治...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秀英 《临床医学》2002,22(7):55-5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近三年内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及护理进行了回归性分析。结果:36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的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若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14例均经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肠外营养,12例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索,5例同时应用生长抑素,平均治愈时间12.5天,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于2周内发生,具有典型肠梗阻表现,但腹痛较轻。早期均宜保守治疗,一般2周左右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分析2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结果:20例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治愈,2例再手术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性在术后1mo以内,有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保守治疗多半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分析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性在术后5-7d;(2)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很少发生肠绞窄 ;(3)多为腹腔内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4)应先试行保守治疗。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8年来诊治的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6~8天无好转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痊愈,2例并发肠瘘。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炎性渗出较重的急腹症术后1周左右,有典型的肠梗阻表现,以腹胀为主,腹痛轻,无腹膜刺激征是其特点;多宜保守治疗,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病人经胃肠解压、应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均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5.6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4~8天,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及体征,但亦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多由腹腔炎性反应至广泛肠粘连所致,多经以营养支持为主的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恶性肠梗阻中并发症的护理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X线引导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治疗81例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患者。对置管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应用X线引导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成功率100%,置管后观察4-30天,导管阻塞4.5%(18/81);鼻咽部疼痛98.7%(80/81)经导管冲洗予鼻咽部护理均缓解;导管脱出1.2%(1/81);无出血、穿孔及死亡相关并发症 。结论 肠梗阻导管减压术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引流减压技术。它能使肠功能恢复更快,规范的导管冲洗、鼻咽部护理、术后患者卧位指导、置管后的心理护理等,有效缓解置管后导管阻塞、鼻咽部疼痛不适、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认识和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5年来发生3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例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第2次剖腹探查,其中1例行3次手术并发肠瘘,其余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可以依靠病史、体征、全腹CT及X线确诊,治疗主要通过抗炎,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中西医结合等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经(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2)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4)应用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5)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9.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肠梗阻的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早期明确诊断,坚持首先采用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误将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为炎性肠梗阻,一旦出现肠绞窄的迹象,表明诊断有误,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3例。结果 12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9.7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严密观察为首选,如出现腹膜炎征象再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