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我国常用见肿瘤病理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沈庆祥  赵枫蓉 《激光医学》1995,5(3):108-109
本文报道应用激光切除耳、鼻、咽喉肿瘤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光手术具有出血少、切割骨部无震动,骨创面整齐,封闭肿瘤周围血管和淋巴管,减少肿瘤手术扩散和转移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B超诊断肿瘤的国内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琴 《医学信息》2003,16(6):325-327
198 3年在国内最早将 B超应用于乳腺肿块的诊断。因其无创伤、直观、方便、无禁忌症、结论较明确、易重复 ,加之价廉 ,B超检查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脾、肾、腹腔、膈下、盆腔等部位肿瘤的诊断。本文对近 2 0年 B超诊断肿瘤的国内进展作一综述。1 乳腺肿瘤1977年 ,Wells等人率先在乳腺恶性肿瘤中探测到Doppler信号 ,开创了乳腺疾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时代。B超诊断乳腺肿块 ,是国内在超声诊断肿瘤方面的第一次尝试。1983年 ,钱云铉对乳腺肿块进行了 B型超声诊断 ,并对 3 0例X线和 B超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 〔1〕。1991年那丽莉等〔2〕报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明确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 1蛋白分子量大小和细胞定位,制备和鉴定TMSG- 1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肿瘤标本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 (Fmoc法 )合成 15肽TMSG -1抗原片段,并与匙孔槭血蓝蛋白 (mcKLH)偶联,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ELISA法检测和快速有限稀释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应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进行抗体鉴定和肿瘤检测。结果 筛选出抗TMSG- 1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C8,免疫球蛋白亚类测定为IgM。半抗原竞争抑制实验证实该抗体是特异的抗TMSG- 1抗体。Western印迹显示不转移癌细胞亚系 2B4和LH7有明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5 .000蛋白条带,而高转移亚系 1E8和BE1则条带很弱。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2B4和LH7强阳性,为细胞膜和细胞质着色;而 1E8和BE1则为阴性。石蜡切片ABC法检测 52例乳腺癌和 41例结肠癌组织中TMSG- 1蛋白表达发现:未转移的癌组织多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 36% (乳腺癌 )和 52. 4% (结肠癌 );而转移的癌组织多为弱阳性或阴性, 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 7 .4% (乳腺癌 )和 35% (结肠癌 ),统计学分析表明TMSG 1在未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转移性癌组织 (P<0 .05)。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人肿瘤转移抑制基  相似文献   

6.
7.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已被人们所熟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NF亦可诱导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浸润与转移,本文仅对其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及其相关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细胞粘附分子与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粘附分子与肿瘤研究进展沈峥嵘综述朱建善审校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200001作者简介:沈峥嵘,女,29岁,医师细胞粘附分子(celadhesionmolecules,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CAMs通过介导细胞与细...  相似文献   

9.
Chen G  Zhu XZ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2):769-770
WHO肿瘤分类《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2004年)(以下简称新版)由Travis等主编,全世界一百多位专家参加了编写。与以往的各分册相比,体现了发展的思想,有很多新颖和科学的观点,增加了一些新的肿瘤类型以及最新的诊断标准,对病理和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均有指导意义。胸腺肿瘤是该书的第3章,由Miiller-Hermelink主编,依然遵循了《胸腺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1999年版(以下简称99版)分类的原则。本文简评其中的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urs,TET)分类修改、增补和未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0.
WHO前列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2年)的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2年WHO出版了肿瘤组织学分类丛书中的前列腺分册的修订版。自1980年第1版问世以来,前列腺肿瘤病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新病变、并对一些已知病变有了新认识,从而对前列腺肿瘤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完整,这为新版的修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书仍由国际著名泌尿生殖病理学家Mostofi FK任第1主编,并由10个国家病理学家、泌尿科专家及基础理论工作者参与、合作,其中包括了我国香港特区的专家,这就保证了现在的分类兼容了不同地区学派的观点,反映了其权威性。该版的分类仍以光镜下的形态学为基础,适当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该分类在实际工作中能被广泛采用。分类中未引入分子生物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肿瘤疫苗     
使用疫苗治疗肿瘤整整已有100年的历史,至今尚未建立起真正行之有效的使用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方法,近年出现了使用基因工程疫苗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在某些动物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研究中,近年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为发现并研制以特异性原为目标的肿瘤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的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3.2岁,高发年龄41~50岁.②子宫平滑肌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病、卵巢各种囊肿及多种良恶性病变并存.③在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普通平滑肌瘤628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23例,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 子宫平滑肌瘤常见,可同时与子宫、卵巢各种良恶性病变并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类型的大肠癌粘液分泌功能与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基底膜主要成分ColⅣ的表达情况。方法:对424例大肠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IV型胶原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大肠癌组织粘液含量越高,浸润越深,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越高;粘液含量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关系不大;癌组织中ColⅣ普遍缺失,粘液含量越高,ColⅣ缺失越明显。结论:大肠癌粘液分泌功能分化与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这种能力可能与ColⅣ等基底膜物质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卵巢交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索肿瘤不同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方法:对45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标准,Ⅰ期34例,Ⅱ期4例,Ⅲ期7例。结果:45例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交界瘤占同期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25.4%,浆液性同粘液性交界瘤的比为1:1.3,11例生长于卵巢表面的浆液性交界瘤中,9例出现腹膜种植,2例为浸润性种植,7例为非浸润性种植。2例浆液性交界瘤和1例粘液性交界瘤分别于术后5、4和1年复发。33例交界瘤经2-9年随访,按Kaplan-Meier法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卵巢浆液性交界瘤预后较好,卵巢表面生长的浆液性交界瘤常伴有腹膜种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模型的肿瘤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动物模型是研究肿瘤免疫学、临床前期评价肿瘤治疗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前提.P815肿瘤模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小鼠肿瘤研究模型,因其具有某些独特的优点而被研究者广泛采用.近年来,在已鉴定出P815AB、P815E等肿瘤抗原的基础上,基于该模型的肿瘤疫苗及相关肿瘤免疫学研究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肿瘤免疫抑制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细胞能产生IL-10、IL-6、TGE2、PGFβ等多种免疫抑制物质,促进Th2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抑制Th1、Mф、CTL、NK细胞的分化与功能,引起宿主免疫功能高度抑制,肿瘤细胞Fas基因突变或缺失,可逃避CTL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还可表达FasL,并用以杀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因此肿瘤细胞能在宿主体内存活与增殖,用多种细菌组成的联合菌苗,与小剂量多种细胞因子及足量抗人IL-10、抗人IL-6抗体,PG拮抗剂等,配合手术、放疗或化疗协同治疗肿瘤,或许能有效地抑制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TNFa)是一种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已被人们所熟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NF亦可诱导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浸润与转移。本文仅对其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及其相关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淋巴管形成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造成恶性肿瘤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恶性肿瘤常发生远处部位的转移。如果肿瘤只局限在原发部位 ,则通过手术等方法可使患者治愈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发生播散和转移的途径主要有 :(1)局部浸润 ,体腔、体表种植 ;(2 )通过血管的血行转移 ;(3)通过淋巴管的淋巴转移等。其中通过淋巴管常常是某些肿瘤初始转移阶段的最主要途径 ,肿瘤细胞进入引流淋巴结 ,继而再进入血流 ,造成更广泛的远处转移 ,威胁患者的生命。在过去的 10余年中 ,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自 19…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6岁,因颈前无痛性肿物1个月入院。初诊:甲状腺双侧肿瘤。患者于7年前因肾癌行右肾癌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好,双侧甲状腺可触及一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物;甲状腺功能正常。X线示气管向左移位。腹部(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甲状腺右叶内探及一4·7cm×3·2cm椭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清,规整,内部滋养层血管增多,血流丰富;左叶内探及一3·0cm×2·0cm的低回声区,边界欠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较丰富呈“花环征”。SPECT示甲状腺位置正常,两叶明显肿大,形态不完整,双侧甲状腺示踪剂分布不均匀,右叶中下部见一较大示踪剂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