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受传教授认为,风痰内伏是小儿哮喘的内在夙根,并提出哮喘分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三期论治,以消风化痰为治疗大法。发作期祛风涤痰,攻邪治肺;迁延期标本兼治,消风扶正;缓解期补益固本,调肺脾肾,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临床论治等方面论述脾虚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探讨脾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临床上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责之于痰,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外邪引动伏痰、痰瘀互结致气机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当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不忘补虚,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同时补脾固本;缓解期病机则以脾虚痰饮伏肺、脾虚及肺、肺肾俱虚为要,治从运脾化痰、培土生金、温补脾肾。纵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脾虚才是贯穿哮喘的核心病机,因此,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有寒邪与寒体两端,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发作期当祛风化痰、降逆通窍,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补益肺脾肾及通鼻窍贯穿治疗全程;结合鼻部检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孙轶秋教授临证强调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互为因果。正虚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病机关键是风、痰、热。治疗上主要采用分期论治,发作期祛风清热,化痰止咳;炎症持续期益气祛风化痰,标本兼治;临床缓解期益气养阴,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5.
王志英教授认为风痰阻肺、寒饮内停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急性发作时的主要病机,发作期以祛风化痰、降气平喘、温通鼻窍为治疗大法,缓解期治疗以调补肺脾肾三脏为主,其中尤以补肾法为最重要,同时风痰内伏之宿根仍然存在,是导致本病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在扶正治本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祛邪.  相似文献   

6.
周炜主任认为正虚痰伏、邪阻肺络是哮喘主要病机,发作期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内因不除,外因屡犯,所谓风有动静、痰有鼓息,导致哮喘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发作期治疗祛风解痉、降肺气贯穿,治喘不离治痰;缓解期强体固本,不忘宣通肺气。组方遣药配伍发作期善用虫类药祛风,除用杏仁、苏子、半夏等降气外,更用旋复花、代赭石下气化痰,重镇降逆,寒热并用,常以麻黄、细辛配伍石膏、黄芩;缓解期提倡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以玉屏风散合桂枝龙骨牡蛎汤;自拟祛喘丸,以紫河车配伍黄芪、白芷、辛夷、防风,意在补虚而不忘祛邪,补气不忘行气,防止过补壅塞脏腑气机。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孙增涛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机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风痰(饮)留伏于肺为根;治疗方面强调发作期以疏风化痰当先,缓解期以培补元气为要,兼以疏化风痰搜剔余邪;处方用药主张寒温并用、消补结合、调平气机;诊治过程重视中西医合参,主张树立中医药全病程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孙增涛教...  相似文献   

10.
证候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哮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哮喘中医证候分型尚不统一。但总体上可归纳为发作期证型以热哮、寒哮、风哮居多,缓解期证型主要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及肺肾亏虚等虚哮为主;发作期证素以热、风、饮、寒为主,缓解期证素以痰浊、阴阳虚、肺肾虚等为主。哮喘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藏象理论及经方治疗、针对体质治疗及使用针灸、敷贴等外治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方家选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生与患者宗气亏虚关系密切,治疗哮喘应在辨清发作期与缓解期、虚实寒热的基础上,补益宗气与祛邪利气并举。发作期治疗当以祛邪利气为主,兼补宗气;缓解期治疗当以补益宗气为主,兼以化痰平喘。在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将哮喘病急性发作期分为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外寒内热及肾不纳气4个基本证型,缓解期分为宗气亏虚、元气亏虚2个基本证型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汪教授提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营卫失和者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调和营卫,肺脾气虚者常用玉屏风散合异功散加减,以补肺理脾;支气管哮喘治从祛风化痰、固本御风,哮喘发作时当祛风化痰、宣肃肺气,哮喘缓解期应补益肺脾肾之气血阴阳,最终固本以御风;热、郁、痰、瘀为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理要素,病毒性肺炎当治从清热解郁涤痰化瘀。  相似文献   

13.
中医传统上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症"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以"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两型,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笼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实际辨证的需要,而且与西医的哮喘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相矛盾。哮喘慢性持续期既有痰瘀内伏未消,又有肺脾肝肾气阴阳不足,乃虚实夹杂之证,可以分为气虚感寒证,阳虚恶寒证,阴虚夹热证,痰瘀阻滞证,其中,气虚、阳虚证可发病为寒哮;阴虚夹热证可发病为热哮;气虚、阳虚合热证可转化为寒包热哮;气虚、阳虚合痰瘀阻滞证可发病为风痰哮;气虚、阴虚、阳虚证可发病为虚哮;慢性持续期时,作为哮喘发作的过渡时期,若控制良好,患者将归于缓解期,若控制不佳,则转入急性发作期,因此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治疗的黄金时期,辨证准确,施治及时,可减少患者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吕梁  韩冰 《吉林中医药》2009,29(4):285-286
韩冰教授在治疗月经性哮喘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围月经期阴血亏虚之时伏痰内动是月经性哮喘主要发病机制,故治疗应以调经平喘为主。韩冰教授结合月经周期变化施以不同治则遣方用药,发作期治以降肃肺气,化痰平喘;缓解期治以补益肺肾,纳气定喘;经期注重补肾调冲,调经平喘。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哮病"。中医认为哮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但研究发现,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气管炎症过度、气道痉挛和痰液高分泌等肺实的表现,还存在以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等为代表的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之类肾虚的表现;缓解期不仅存在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等肾虚的表现,还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等肺实的表现。结合上述关于"肺气实"和"肾气虚"内涵的研究,我们认为肾虚为哮喘患者的基本体质,哮喘患者无论临床上有无肾虚见症,皆存在"隐匿性肾虚"证。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肺实",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肾虚";哮喘缓解期不仅存在"肾虚",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肺实"。在哮喘发作期采用清肺平喘结合补肾益气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清肺平喘法;而在哮喘缓解期采用补肾益气法结合清肺平喘等治法,可使气道反应性进一步降低,气道重塑等得以减轻。哮喘的治则不能单纯地"发时治肺""平时治肾",而应推行"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6.
从4个方面探讨周仲瑛教授辨治哮喘心法,分别为重视辨体施治,倡导发时未必皆实,平时未必皆虚,强调祛风化痰为治疗哮喘之要,认为补益肺肾为治疗哮喘之本,反映了周仲瑛教授灵活运用中医传统理论诊治哮喘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高法  李静  王烈 《中医杂志》2023,(15):1525-1529
总结王烈教授从“肺鼻同治”分期论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证经验。提出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以“鼻性哮喘”论治,临证分为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发作期以风寒犯肺、内热蕴脾为关键病机,治以散寒清热、通鼻止哮,常用鼻哮汤加减;缓解期以正虚邪恋、痰饮留伏为关键病机,治以理肺化痰、补肾健脾,常用哮痰汤加减;稳定期以正虚不固、伏痰蕴肺为关键病机,治以益气抑痰、固本防哮,常用固哮方加减。临证验方随症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贾斌教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经验。认为其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而痰浊蕴肺及本虚是本病发生、发展、复发、恶化的主要矛盾 ,而本虚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常以风寒束肺、风热袭肺、痰浊蕴肺、脾气亏虚 4型论治 ,并强调化痰、扶正治法颇为重要 ,应贯穿于本病的始末。  相似文献   

19.
王京奇主任医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以肺为本,肝脾肾互参,病因以"风"为因,痰瘀虚兼顾,病机为"风"邪犯肺,气道挛急,肺气上逆.临床治疗需从标本论治,分期治疗,发作期是内外风协同致病,治疗以疏风解痉为主,肝肺同治,以"祛风止咳汤"加减治疗,缓解期以虚为本,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肺脾肾同调,以脾胃为本,肺...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田仲成副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经验。田师认为本病属于"风咳"范畴,因风痰伏肺、肺失宣肃而发,急性期治疗当以祛风化痰、肃肺止咳为主,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