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慢性移植肾病模型F344-Lewis大鼠移植肾功能、组织学和TGF-β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移植肾病模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单纯肾移植组.以切除单侧肾脏F344大鼠和Lewis大鼠为对照组.术后12周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尾动脉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行: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单纯肾移植组在肾移植后12周出现蛋白尿增多,血肌酐、血压升高,移植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及TGF-β1表达上调.氯沙坦组较单纯.肾移植组蛋白尿减轻,血肌酐、血压降低,移植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减少,TGF-β1表达下调.[结论]移植术后早期给予氯沙坦可减轻慢性移植.肾肾病进展,下调TGF-β1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肾移植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远期慢性移植物肾病(CAN)有无预测作用.方法对144例肾移植时间达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尿TGF-β1浓度,然后将TGF-β1浓度最低和最高的各40例患者组建为组Ⅰ、组Ⅱ,对上述80例患者进行至少3年的前瞻性观察;比较2组在3年内肾功能的损失量和肾功能不良者的病例数有无差异;分析早期尿TGF-β1浓度与远期肾功能有无相关性;对肾功能不良者做移植肾穿刺活检,明确是否为CAN.结果组Ⅱ肌酐清除率(Ccr)进行性降低.3年后,组ⅡCcr损失量和肾功不良者的病例数分别为(14.4±10.3)ml/min和9例,显著大于组Ⅰ(P<0.01),后者分别为(6.8±5.7)ml/min和2例;术后达1年时的尿TGF-β1浓度与3年后的肾功能二者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r=0.409,P<0.01);肾功能不良者,移植肾在组织学上均呈CAN的改变.结论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肾移植早期尿TGF-β1浓度对CNA具有预测作用,TGF-β1浓度高者远期肾功能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关系。方法:对152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患者检测尿TGFβ1含量,所得相对浓度为157.0~520.7(pg/mg·Cr),分别选出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各25例患者构成A组、B组。检测两组血TGF-β1浓度;两组中分别有15例和12例患者进行了移植肾穿剌活检,比较活检组织中TGFβ1mR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3年后,比较两组肾功能有无差异,对肾功能不全者作移植肾穿剌活检,明确移植肾在病理上是否为非特异性损害(即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血TGFβ1浓度没有明显差异;A组活检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和TGFβ1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1.38±0.28)×106和(10.80±2.31)×106,明显高于B组,后者分别为(0.88±0.25)×106和(6.41±1.57)×106;3年后,A组肌酐清除率(Ccr)为(79.2±11.2)ml/min、有7例患者肾功不全,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肾功不全的患者,移植肾穿剌活检均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TGF-β1与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肾移植后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RNA干扰质粒(shRNA-TGF-β1)对大鼠移植肾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将受体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质粒组、空质粒组、单纯移植组;建立大鼠肾移植纤维化加快模型,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肾脏基因转染方法转染质粒;分1、2、3个月收集肾脏标本;逆转录-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TGF-β1、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上皮钙黏蛋白及α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标记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成纤维母细胞.结果 质粒组TGF-β1在3个检测时间段表达均受到抑制,明显低于空质粒组、单纯移植组[第3个月时TGF-β1 mRNA分别为0.73±0.08比0.92±0.07、0.95±0.04(均P<0.01)];质粒组上皮钙黏蛋白表达高于空质粒组、单纯移植组[第3个月时上皮钙黏蛋白mRNA分别为0.39±0.11比0.15±0.07、0.17±0.06(均P<0.01);上皮钙黏蛋白蛋白分别为0.38±0.08比0.15±0.07、0.15±0.07(均P<0.01)];质粒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多于空质粒组、单纯移植组,成纤维母细胞少于空质粒组、单纯移植组;病理染色显示质粒组慢性炎症较轻,纤维母细胞较少,细胞外基质沉积较轻.结论 质粒shRNA-TGF-β1能抑制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1的表达、上调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转化因子β与慢性移植肾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方法:2000年9月~2001年6月期间,对181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患者检测尿TGF-β1含量,所得相对浓度为150.7~527.1(pg/mg.Cr),分别选出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各25例患者构成A组、B组.检测两组血TGF-β1浓度;两组中分别有16例和13例患者进行了移植肾穿刺活检,检测活检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3年后,比较两组肾功能有无差异;分析TGF-β1mRNA表达量与肾功能有无相关性;对肾功能不全者作移植肾穿刺活检,明明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结果:两组患者血TGF-β1浓度没有明显差异;A组活检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为1.37±0.29,明显高于B组(0.87±0 24);2年后,A组肌酐清除率(Ccr)减少了17.4±6.6ml/min和2例);TGF-β1mRNA表达量与3年后的肾功能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肾功不全的患者,移植肾穿刺活检均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TGF-β1与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肾移植后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CR)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抗凋亡因子-1(TIAF-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6例因肾细胞癌行肾切除的未受肿瘤侵犯的正常肾组织和8例供肾正常肾组织、16例急性排斥反应和28例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对间质浸润细胞中CD3、CD20、CD68阳性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供肾组织未见TIAF-1表达。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间质TIAF-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微弱的TIAF-1表达。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在间质浸润细胞中的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高度染色。移植肾间质浸润的TIAF-1阳性细胞数与CD3和CD20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TIAF-1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Th1细胞向Th2细胞的免疫偏离有关,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IAF-1表达可能反映了某种保护性机制的诱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医院经临床表现及病理确诊为CAN的50例患者作为CAN组,50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正常者为对照组.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自两组静脉血标本中提取DNA模板,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组患者的TGF-β1" 869"和" 915"遗传突变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测定比较.依据文献中基因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划分患者TGF-β1表现型为高产量及中低产量,为在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对CAN的影响时剔除干扰因素,同时对可能影响CAN的临床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CAN组中TGF-β1基因表现型为高产量者为70%(35/50),对照组高产量者为38%(19/5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0.306,P=0.001).对发生CAN的可能影响因素的比较显示,急性排斥反应在两组间有差异,进行再次分组比较,显示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对CAN组及对照组中TGF-β1的高产量率无影响,CAN组中高产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AN中TGF-β1基因的表现型以高产量为主,高产量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正常患者,提示TGF-β1高产量型与慢性移植肾肾病具有相关性.受者TGF-β1基因型可作为预测肾移植后发生CAN危险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实用的大鼠肾移植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模型,为研究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提供平台.方法:F344近交系大鼠和Lewis近交系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左肾作为供肾,在裸眼直视下行供体的下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进行原位异体肾移植.术后10mg/(kg·d)×10d环孢素口服液灌胃,于4周后分别观察各受体移植.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手术于2.5h内完成,成功率达97.50%.移植术后4周开始出现移植肾CAN的病理改变,12周可见典型慢性排斥反应病变.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直观,简化了显微外科技术的设备要求,建立了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和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多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这一过程,最终导致移植肾血管腔变窄,血管堵塞,移植肾纤维化,多种免疫学因素和非免疫学因素。如组织相容性,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移植肾动延迟恢复,高血压,高血脂等均可诱发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慢性排斥纤维化中巨噬细胞和NO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中纤维化过程扣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化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移植肾慢性斥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NO含量的变化。结果:移植肾慢必排斥早、中期,损害的肾小球、肾小管处巨噬细胞增多、聚集,NO表达率增加,Ⅲ、Ⅳ型胶原的表达增强;后期,已硬化的肾小班干部、肾小管处的巨噬细胞无NO表达,Ⅲ、Ⅳ型胶原的表达减弱,CD68阳性细胞计数,NO以及Ⅲ、Ⅳ型胶原的含量在移植性肾小球病型的肾小球以及肾间质硬化型的肾小管中最高。结论:移植肾慢性排斥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增多且NO表达增加,可能与肾纤维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someresearchershavestudiedtherelationshipbetwentheexpresionofICAM1moleculeandrenalgraftrejectionb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薏苡仁提取物(CSE)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对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STZ)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D组)、链脲佐菌模型组(STZ组)、格列齐特治疗组(GLI组)、CSE低剂量组(CSE-L组),CSE高剂量组(CSE-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大鼠移植心脏急性排斥期(acute rejection,AR)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移植心脏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取Wister大鼠16只作为供体,取SD大鼠16只作为受体,进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采用10 mg/(kg·d) 环孢霉素A,40 mg/(kg·d)骁悉和3 mg/(kg·d)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疗法,2周后取其中10例移植心脏标本作为实验组,10例健康Wister大鼠心脏标本作为对照组(normal heart,NH).采用HE及van Gie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心脏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纤维化的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方法检测CTGF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移植心脏血管壁及心肌间质组织内有大量粒细胞浸润,呈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期改变;移植心脏血管内膜及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在移植心脏组织中有明显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血管壁及心肌损伤部位,而正常心脏无表达,CTGF灰度值为 (AR vs NH: 103.52±6.42 vs. 182.61±8.72,P<0.05).CTGF灰度值与移植心脏纤维化显著负相关(r=-0.734,P<0.01).结论:CTGF在急性移植心脏组织中有明显表达且可能与移植心脏心肌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CAN患者分两组:治疗组41例予缬沙坦治疗,平均治疗(3 6.0±7.2 )个月;对照组3 1例不予缬沙坦治疗。动态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变化以及血压、血红蛋白、2 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经过3 6、3 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分别有7例(17.1% )和11例(3 5 .5 % )发生初级终点事件,即SCr上升≥5 0 % (P =0 .10 ) ;治疗组联合终点事件(指患者死亡或返回透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8%和3 8.7% ,P <0 .0 1) ;且治疗组达到联合终点的时间也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5 3 .9个月和41.5个月,P =0 .0 2 )。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P =0 .0 13 )。缬沙坦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是高钾血症和贫血。结论:缬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移植肾功能丧失发生率,延缓移植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大鼠原位肾移植技术的改进及急性排斥反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异基因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发生的规律.方法:从供体的切取及血管吻合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供肾取自SD大鼠,受体为Wistar大鼠,共进行肾移植手术46例,将手术成功病例随机分为FK506[FK506, 0.1 mg/(kg·d),术后第1日至第7日皮下注射]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结果:共进行手术46次,36只动物存活时间超过7 d,10只死亡,手术成功率为78.3%,手术时间2~2.5 h,其中热缺血时间5~10 min,冷缺血时间15~30 min,静脉吻合时间为5.0~10.5 min,动脉吻合时间为8.5~12.0 min,对照组大鼠术后7~14 d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而FK506治疗组生存良好(存活时间大于14 d).结论:对大鼠肾移植技术进行改良后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术后2 wk是大鼠急性排斥反应高发时期,运用免疫抑制治疗可诱导大鼠移植物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实验分为Ⅰ组(正常对照)、Ⅱ组(同基因移植:SD大鼠→SD大鼠)、Ⅲ组(异基因移植:Wistax大鼠→SD大鼠)、Ⅳ组(异基因移植环孢霉素A干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HO-1和HSP70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病理学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同基因移植组移植肾中HO-1和HSP70的表达水平在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移植肾中HO-1和HSPT0的表达在术后第1、3天和第7天逐渐升高(P<0.01),且与病理分级间存在正相关(r=0.911,P<0.01;r=0.869,P<0.01).结论 HO-1和HSP70参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监测HO-1和HSPT0的表达可能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血管内皮细胞被受者内皮细胞替代(内皮嵌合)的现象,分析内皮嵌合对CAN进展的影响。方法:无功能移植肾切除组织,符合慢性移植肾肾病(CAN)造成移植肾失功、男性供者女性受者标本29例,选择Y染色体长臂Yq12区域(异染色质区)DNA片段作为探针,同时选择X染色体着丝粒区(α卫星DNA)探针作为对照,通过在石蜡切片标本上进行间期细胞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内皮细胞的嵌合程度。结果:CAN中PTC内皮细胞嵌合现象较普遍存在,内皮细胞的分布呈灶状,供者内皮细胞和受体内皮细胞可相邻存在。PTC密度与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关,CD31阳性的PTC每单位面积密度14.52±4.85个,微血管内皮细胞嵌合出现比例为0.16±0.04,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3,P>0.05)。结论: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被受者来源的内皮细胞所替代,CAN中PTC密度减少,内皮细胞的嵌合的发生与CAN的进展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Zou HQ  Yao J  Wang YX  Wang J  Li D  W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4):981-98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慢性移植肾病早期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小管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移行的关系。方法以雄性Fisher大鼠作供体,雄性Lewis大鼠作受体进行同种肾移植,Fisher及Lewis雄性大鼠单肾切除作对照。移植后12周作肾功能、移植肾组织学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组织中MMP9及TGFβ1子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MMP9mRNA表达水平及β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12周时24h尿蛋白定量(g/d)0.025±0.028,与F344、Lewis对照组间24h尿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肌酐(μmol/L)96±36,显著高于F344组,与Lewi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酐清除率(ml·min-1·100g体重-1)0.18±0.1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鼠肾动脉血管壁及肾间质MMP9(分别为0.095±0.020,0.32±0.09)与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86±0.017,0.58±0.10)及肾组织MMP9mRNA表达水平(1.34±1.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组织MMP9mRNA表达水平与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肾组织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间质中单个核细胞数量、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MMP9在慢性移植肾病早期的病理变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其产生机制与TGFβ1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