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肥料及施用量对头花蓼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给头花蓼的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测定头花蓼在施用10种不同量的N(尿素)、P(过磷酸钙)、K(硫酸钾)肥及农家肥后的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施P肥、农家肥的产量有显著差异(F>F0.01),施N肥、K肥的产量无显著差异(F相似文献   

2.
氮、钾对盆栽药菊的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乡  刘大会  杨特武  袁慧红  刘伟  朱端卫 《中药材》2007,30(11):1356-1359
目的:探讨不同氮、钾施用水平对药菊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将氮、钾肥设置3个水平,共9个施肥处理。调查各处理株高、分枝数、花径大小和花产量,并测定叶片SPAD值、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结果:氮、钾配合施用能促进盆栽药菊的正常生长,显著提高菊花产量,改善外观品质;氮素对花产量的影响大于钾,在相同供氮条件下提供相应的钾素营养可促进植株分枝和花的形成而提高产量,氮、钾互作效应显著;花中总黄酮含量以中等供氮水平(0.3 g/kg)最高,相同供氮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提高其含量;绿原酸的含量则以低氮水平(0.1 g/kg)最高,相同供氮条件下施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药菊生产应采取适度控制氮肥,配合增施钾肥,以获得较高产量和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藿香生产中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为实际生产中藿香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藿香(Agastache rugosa)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中的"3414"方案,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合理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的影响藿香的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不同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藿香根系活力、增大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并显著影响藿香的光合特性。施用氮、磷、钾肥,藿香增产效果显著,处理N_2P_2K_2达到最高产量5 202.08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 448.60 kg/hm^2,增产率达88.93%。氮、磷、钾肥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二元二次肥效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与本试验实际设计采用的最适施用量相近,可用于实际生产中指导施肥。结论:氮、磷、钾肥施用对藿香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磷>钾,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磷肥次之,钾肥最差。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藿香最大产量施肥方案为施氮156.29 kg/hm^2、施磷90.98 kg/hm^2、施钾121.93 kg/hm^2,最大产量可达4 994.08~5 158.55 kg/hm^2,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施氮150.65 kg/hm^2、施磷87.28 kg/hm^2、施钾114.77 kg/hm^2,最佳产量可达4 991.07~5 155.59 kg/hm^2。  相似文献   

4.
附子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梁丽娟  刘天成  徐攀辉 《中药材》2005,28(6):447-450
目的:探讨化肥N、P、K和农家肥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附子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生物统计方法.结果:不同的N、P、K肥和农家肥施用量对附子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所得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反应了客观实际.结论:每亩施用尿素13.04~15.13 kg、过磷酸钙38.70~44.34 kg、硫酸钾22.50~26.46 kg和腐熟农家肥1900~2200 kg有95%的把握获得550 kg/亩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10)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量及其配比对栝楼产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安徽省长丰县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方法,设置氮、磷、钾3因素5水平,共13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栝楼产量及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料及其配比对栝楼增产效果不同,单株鲜果重最高产约是最低产的11.1倍,单株籽粒干重最高产约是最低产的2.4倍。增产率结果表明肥料增产效果为N肥K肥P肥。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施肥水平组合为N3P2K4,即每年尿素施肥量为652 kg/hm~2,过磷酸钙施肥量为833 kg/hm~2,氯化钾施肥量为400 k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徐长卿基肥的施用效果。方法研究基肥的种类及施用量对徐长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农家肥增产效果明显,增施一定量的N,P,K复合肥可有效提高徐长卿产量。结论徐长卿基肥较佳的施用方案为施农家肥9~15万kg/ka,加施900~1200 kg/ha的N,P,K复合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窝栽子芽个数、培土及有机肥、无机肥施用量对玄参子芽产量和等级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子田间试验,统计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玄参子芽生产最优密度以株行距50cm×40cm、窝栽1个子芽为最佳;结合中耕除草,培土6~8cm;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子芽的产量;尿素、普钙对玄参子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尿素最优施用量为1200 kg/hm~2,普钙最优施用量为1800 kg/hm~2;硫酸钾对玄参子芽的产量影响不显著,可不施或少施。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玄参子芽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钾肥用量对福田河白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钾肥施用量对福田河白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其GAP栽培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在中等氮、磷和其他矿质养分为肥底的基础上,设置不同钾肥施用量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分别测定菊花产量和花中的黄酮、绿原酸、可溶性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结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钾能显著提高菊花产量与质量。在施钾(K2O)量为0~4.0g/株时,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的量与累积量同施钾量及花中钾的量成正比,而与花中N/K成反比;但施钾过高(6.0~8.0g/株)会抑制白菊生长,使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的量与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菊花中绿原酸的量同施钾量及花中钾的量成正比,而与花中N/K成反比。白菊不同花期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量同花中可溶性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中等氮、磷和其他矿质营养条件下,综合考虑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与绿原酸的量及累积量等因素,福田河白菊钾肥施用量以4.0g/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比肥料对川续断干燥根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明川续断人工种植氮磷钾的最佳配比施用量。方法:采用三元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比施用对川续断干燥根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配比肥料处理增产效应为NK2OP2O5;氮磷钾配比肥料对川续断干燥根产量影响的回归方程为:y=5758.71+194.48x1+101.38x3;各处理川续断干燥根产量多重比较,尿素和硫酸钾上水平处理与零水平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上水平处理和零水平处理与下水平处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比较氮磷钾肥料的偏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建议人工种植川续断的施肥量为: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337.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  相似文献   

10.
微肥配施对泽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2017,(1)
目的:以最优氮、磷、钾施肥量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不同配比的锌、硼、钼肥对泽泻块茎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索最优的锌、硼、钼微肥施用量,为泽泻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施肥与泽泻产量的函数模型。结果:肥料增产效果依次为氮、磷、钾肥硼肥锌肥钼肥。通过模型模拟优化,得到泽泻目标产量大于6 750 kg/hm~2的最优施肥量:锌肥12.548~17.453 kg/hm~2、硼肥21.850~25.650 kg/hm~2、钼肥0.375~0.675 kg/hm~2、氮肥315.611~370.500 kg/hm~2、磷肥169.944~199.500 kg/hm~2、钾肥206.361~242.250 kg/hm~2。结论:锌、硼、钼对泽泻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适当施用锌、硼、钼肥可促进泽泻产量增加,其中施用硼肥对泽泻的产量影响最为显著,锌、钼肥次之。  相似文献   

11.
N、P、K配施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N、P、K配比对丹参产量、生长及质量的影响,探寻鲁中南地区丹参最佳N、P、K配比及用量,为鲁中南地区棕壤土质下丹参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N、P、K 3种肥料不同配施组合,共14个施肥处理,测定丹参产量、生长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鲁中南丹参的肥料效应模型,估测该地区丹参最大产量施肥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 N、P、K缺素处理较最高产量处理分别减产27.29%、22.09%、23.83%,增收最佳处理为N2P2K_2,产量为16740kg/hm~2;单因素肥料效应分析表明丹参产量随单种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限制山东地区丹参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为NKP;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在较低施入水平下,N、P、K肥之间相互促进,且交互效应NPNKPK;N、P、K配施对生长性状影响分析得出N肥显著促进丹参根部物质积累,K肥对丹参株幅、根粗有促进作用;对活性成分含量影响分析得出P肥对酚酸类成分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积累,K肥对其有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施肥量与产量之间二次函数拟合结果均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能较好反映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建立三元二次效应函数估测鲁中南地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5.63 kg/hm~2、P_2O_5 116.64 kg/hm~2、K_2O 153.84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N、P、K肥用量及配比对野菊药用部位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利用N肥(尿素,H_2NCONH_2)、P肥(过磷酸钙,CaP_2H_4O_8)、K(氯化钾,KCl)不同水平及其配比设计正交试验,在采收期观察测量野菊花部位性状,同时使用HPLC测量干燥后野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14个组合间野菊头状花序数、头状花序直径、管状花直径、单株产量、总黄酮含量及蒙花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矿质元素的肥效不同。适当的增大N肥浓度、K肥浓度与降低P肥浓度有利于野菊花的生长发育、提高干花产量;低浓度的N、P、K配施对野菊花总黄酮与蒙花苷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各处理下的野菊花蒙花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综合比较发现营养液浓度在N-P-K15∶0.1∶3时为野菊花序生长最优N、P、K配比,总黄酮含量与蒙花苷含量在未施肥处理下最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北沙参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补骨脂素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配合施用磷钾肥北沙参根干重、小区产量增加,且磷肥对产量影响大于钾肥,当肥料施用量为P2O5 360 kg·hm-2,K2O 270 kg·hm-2和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北沙参根干重达到最优值,小区产量最大。磷钾肥对北沙参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随磷、钾肥的增施而升高,且磷肥影响较大,当施用P2O5 360 kg·hm-2,K2O 270 kg·hm-2时异欧前胡素含量最高,欧前胡素量和补骨脂素含量均较高;施用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欧前胡素量最大,异欧前胡素量也较大。因此,当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成本低,优质高产,适于推广至农业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款冬花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的款冬花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合干物质积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60~80d是叶片生长旺盛时期,80~100d是根茎部位生长旺盛时期,两者养分的累积速率都是氮〉钾〉磷;100~160d是植株养分需求的高峰时期,氮磷钾累积量均在全生育期的60%左右;180~220d之间,花蕾氮磷钾累积速率最大;整个生育期养分总累积量为钾〉氮〉磷,氮:磷:钾为4.00:1:4.29,需要氮41.693kg/667m^2,P20510.414kg/667m^2,K2044.709kg/667m^2,即每生产1kg干花,需消耗氮0.836kg,P2050.209kg,K200.897kg。结论:6月上旬和7月下旬应追肥一次以满足植株营养形态建成需求。9月中下旬宜追肥一次,以提高花的产量。每次追肥都应该氮磷钾兼施,尤其应保证钾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15.
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黄芪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结果:黄芪出苗后100~163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8.22%。黄芪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黄芪茎叶和根系中的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为氮>钾>磷。在黄芪整个生育期,黄芪对氮的积累强度最大,钾次之,磷最小。黄芪营养旺盛生长后期,氮、磷、钾的累积强度降低,至收获期,根系氮、钾的累积强度有所升高,磷的累积强度基本稳定。黄芪根系对氮、磷、钾相对吸收强度最大值比茎叶出现的早,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出苗后100~132 d,氮、磷、钾积累强度曲线出现一个高峰。结论:黄芪出苗后100~163 d是黄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快的时期。出苗后100~132 d是黄芪茎叶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时期,且氮吸收高峰期早于钾、磷;这时每天形成1 kg的干物质所需要的养分量最多,是黄芪的氮、磷、钾营养临界期;每生产100 kg黄芪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 kg 氮;0.323 kg P2O5;1.62 kg K2O。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渭玲  王振  徐福利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02-1806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肥促进了膜荚黄芪幼苗的生长,从而为生育后期膜荚黄芪根生长、产量形成及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充足的营养基础。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明显促进了茎叶及根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对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总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对膜荚黄芪茎叶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对根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施肥明显提高了膜荚黄芪根产量,氮、磷、钾对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使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明显增加,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黄芪多糖含量影响程度依次为钾>磷>氮;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结论:氮、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根类中药材黄芪的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氮、钾肥的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忍冬枝枯病对金银花产量、金银花和忍冬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忍冬枝枯病的防治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银花头茬花期比较各病级忍冬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并称量花蕾的鲜重、干重;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测定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以及忍冬藤样品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忍冬0~7级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鲜重、干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健株结蕾量最多,7级植株结蕾量最少。病级越高,植株结蕾量越少,产量越低。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以及忍冬藤样品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2.31%~3.46%,其中1级病树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健株(0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健株,差异极显著(P0.01)。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质量分数为0.050%~0.065%,健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最低。健株和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0.43%~0.54%,健康植株忍冬藤中绿原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马钱苷的质量分数为0.82%~1.58%,各发病等级植株忍冬藤中马钱苷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忍冬枝枯病的发生,有利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积累,但会显著降低忍冬藤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以及金银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配施对川明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镪钎  李丹  蒋攀  曾春艳  阿的加加  陈瑶  刘雷  胡平  杨玉霞 《中草药》2018,49(16):3926-3932
目的研究川明参生产中氮(N)、磷(P)、钾(K)最佳施肥组合及施肥量,为川明参大田栽培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N、P、K配施对川明参产量和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合理的N、P、K配施可显著提高川明参的产量,并有利于总多糖及欧前胡素的积累。其中,以N_2P_1K_2的产量最高,其产量为75.22 kg/hm~2,增产率达60.67%,总多糖质量分数为25.46%,欧前胡素质量分数为0.489 mg/g;N3P2K2的产量最低,其产量为44.82 kg/hm~2,总多糖质量分数为2.40%,欧前胡素质量分数为0.379 mg/g。N、P、K 3种肥料配施对川明参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PK,N肥增产效应最明显,P肥次之,K肥最差。结论最佳施肥组合为N_2P_1K_2或N_2P_3K_1,最佳施肥量为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08、0.73、0.83 kg/hm~2或1.08、1.10、0.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晋小军  陈垣  蔺海明  邹林有 《中药材》2007,30(2):126-130
目的:研究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配施对柴胡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结果:柴胡生物量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氮肥120.3~333.3 kg/hm2、磷肥0~939.45 kg/hm2、钾肥0~227.25 kg/hm2;根冠比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氮肥62.66~333.3 kg/hm2、磷肥0~922.54 kg/hm2、钾肥0~227.25 kg/hm2;根产量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氮肥34.5~333.3 kg/hm2、磷肥0~939.45 kg/hm2、钾肥0~227.25 kg/hm2。结论:柴胡的产量与氮、磷、钾的施肥量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