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HPLC测定龙血竭提取物中龙血素A B和7,4'-二羟基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龙血竭提取物中龙血素A,B和7,4'-二羟基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 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 ·min-1,柱温4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龙血素A,B为278 nm,7,4'-二羟基黄酮为330 nm。结果: 龙血素A,B和7,4'-二羟基黄酮分别在10.05~60.36 μg,10.08~60.48 μg,3.26~19.56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8.6%(RSD 0.99%),109.6%(RSD 1.03%),102.7%(RSD 1.24%)。结论: 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用于龙血竭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龙血竭及其提取物中龙血素A,龙血素B,7,4’-二羟基黄酮,紫檀茋,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龙血素A和龙血素B为278 nm,7,4’-二羟基黄酮、紫檀茋和白藜芦醇为319 nm。结果:5个有效成分在40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龙血竭中龙血素A,龙血素B,7,4’-二羟基黄酮,紫檀茋,白藜芦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9%,96.81%,97.29%,100.7%,103.7%,RSD分别为0.23%,1.5%,0.42%,0.58%,0.34%;龙血竭提取物中龙血素A,龙血素B,7,4’-二羟基黄酮,紫檀茋,白藜芦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2%,96.93%,97.90%,102.0%,103.3%,RSD分别为1.7%,0.91%,1.4%,1.5%,1.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龙血竭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以人源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为模型,研究龙血竭酚类提取物中8个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初步阐明龙血竭酚类提取物的口服吸收机制。采用UPLC-MS/MS同时测定龙血竭酚类提取物中紫草黄酮、7,4′-二羟基黄酮、7,4′-二羟基-5-甲氧基高异黄烷酮、7,4′-二羟基高异黄烷酮、龙血素C、龙血素A、龙血素B和紫檀茋8种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分别考察不同孵育时间、浓度、温度、P-gp抑制剂、MRP抑制剂、OCTN1抑制剂、OCTN2抑制剂对龙血竭主要成分细胞摄取的影响,并通过转运试验测定8种主要成分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及转运速率,预测龙血竭提取物口服吸收机制。结果显示,龙血竭酚类提取物中8种主要成分的细胞摄取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且各成分的摄取均不需要消耗能量,符合被动扩散过程;P-gp抑制剂、MRP抑制剂和OCTN1抑制剂对各主要成分的细胞摄取量均无影响,仅OCTN2抑制剂的加入显著降低了紫檀茋的摄取量(P0.05);转运结果中,8种成分的流出率ER均1.5。说明龙血竭酚类提取物中8种主要成分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且紫檀茋可能是OCTN2的底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色谱柱、正交试验等方法将龙血通络胶囊(Longxue Tongluo Capsule,LTC)制备成化学成分明显交叉但各成分相对含量不同的10个组分,采用UHPLC-QE OrbitrapHRMS对不同组分进行化学成分表征,发现了97个共有峰;同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NO模型、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GD/R)处理的HUVEC血管内皮细胞和PC-12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对LTC的活性进行测试。基于不同成分对不同活性的贡献不同,采用灰色关联度与PLS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组效关系",辨识潜在的活性成分,再采用相同的细胞模型对潜在活性成分进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7,4'-二羟基高异黄烷酮、龙血素C、4,4'-二羟基-2,6-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homoisosocotrin-4'-ol等4个酚类成分可能是LTC抗神经炎症的活性成分;3,5,7,4'-四羟基高异黄烷酮、龙血素D、7,4'-二羟基高异黄烷酮、7,4'-二羟基高异黄烷、5,7-二羟基-4'-甲氧基-8-甲基黄烷等5个酚类化合物可能是LTC保护血管内皮损伤的活性成分;而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4'-二羟基-5-甲氧基高异黄烷、龙血素B等3个酚类成分可能是LTC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把碱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与现行醇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进行比较。方法:把碱提龙血竭(前者)和醇提龙血竭(后者)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龙血素B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前者的外观颜色与后者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得率比后者的高,但龙血素B含量比后者低;药材、前者和后者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基本一致,但前者紫檀芪、龙血素B、剑叶龙血素A、B的含量比后者的低。结论:碱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与醇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相比,在外观和内在质量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如要替代醇提工艺.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陈旭  雍克岚  吕敬慈  张天宝 《中草药》2009,40(3):352-355
目的 对龙血竭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确定龙血竭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 在建立龙血竭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龙血竭提取物、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LC-MS/MS检测技术确定龙血竭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在龙血竭含药血清中发现6个人血成分,其中5个都属原型成分,分别为3,4'-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剑叶龙血素B、4'-羟基-4,2'-二甲氧基一二氢查耳酮(新化合物)、剑叶龙血素A和龙血素B;1个可能为原型成分或代谢产物.结论 6个人血成分是龙血竭在体内主要直接作用物质,有助于阐明龙血竭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参蒲盆炎颗粒喷雾干燥工艺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理念,采用设计空间法优化参蒲盆炎颗粒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首先将集粉率、水分含量及芍药苷、绿原酸、虎杖苷、丹酚酸B含量6个指标作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实验,通过加权标准偏回归系数筛选出进风温度、进样速率、药液密度为3个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CPP);再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CQA和CPP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模型P值均小于0.05,失拟值均大于0.05,可以较好地描述CQA和CPP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MonteCarlo仿真法计算获得基于概率的设计空间并验证。结论在工艺参数设计空间内操作能够保证参蒲盆炎颗粒喷雾干燥工艺品质稳定,有助于提高批次间质量均一性,为产业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提升延胡索醇提工艺的质量控制水平,以满足可达灵片生产的提取要求。方法以溶剂倍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关键工艺参数;以延胡索提取液中干膏率、脱氢延胡索碱含量、脱氢延胡索碱转移率为关键质量属性;采用响应面法建立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质量属性间的数学模型,建立多个指标重叠的设计空间,选取较优操作空间,最后进行工艺验证。结果延胡索醇提工艺操作空间为浸泡时间14~24 h;第1次溶剂倍数3.0~4.0倍,第2、3次溶剂倍数1.5~2.0倍;提取时间1.5~2.5 h。该操作空间下延胡索提取物干膏率为6%~8%,脱氢延胡索碱质量分数大于2.8%,且转移率不低于85%。结论 QbD理念有助于延胡索醇提工艺的提升,获得可靠且适合可达灵片生产的提取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龙血竭药材的薄层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龙血竭对照药材、龙血素A及龙血素B为对照进行18批样品的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建立龙血竭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化学计量学的分析,建立综合评分方法,评价云南省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结果:开发的TLC方法操作简单,能高效鉴定龙血竭药材;通过对18批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识别了16个共有峰,确证了白藜芦醇、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A、龙血素B、紫檀茋5个化学成分,并对5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回收率在98.64%~100.89%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样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与产地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与综合得分F结果表明整体质量最好的为第Ⅱ类。结论:建立龙血竭的薄层色谱、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为龙血竭的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对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龙血竭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方法以龙血素A、龙血素B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大孔树脂纯化龙血竭总黄酮,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大孔树脂纯化龙血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选择D101大孔树脂,用0.3%NaOH溶液溶解龙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上样质量浓度为12 mg/mL,上样量为2 BV,上样体积流量为1.0 BV/h,依次用纯化水洗脱杂质至流出液呈中性为止,再用80%乙醇5 BV洗脱。得到的龙血竭总黄酮含量以龙血素A和龙血素B计,比药材中含量提高了3倍。结论 D101大孔树脂可用于龙血竭总黄酮的纯化,该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龙血竭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确定龙血竭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龙血竭中黄酮类成分提取的优选工艺为加药材8倍量的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 h;碱溶精制用提取物30倍量的0.35%NaOH溶液。结论:采用优选工艺,龙血竭中总黄酮提取效率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12.
龙血竭提取物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了龙血竭提取物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小鼠的血清。结果龙血竭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作用,能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能改善小鼠对蔗糖的耐受力,增加正常小鼠的胰岛素分泌,血清样本中有药物成分检出。结论龙血竭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其部分组分能够被动物体内吸收并进入血液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七厘散中血竭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七厘散中血竭的含量,以此控制七厘散的内在质量,该法不经分离提纯,即可消除其它组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乳康酊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乳康酊中徐长卿、龙血竭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徐长卿和龙血竭;丹皮酚在0.03~0.27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1%,RSD 2.22%(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郝吉福  王建筑  郭丰广  孔志峰  李菲  彭新生 《中成药》2011,33(10):1713-1718
目的 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讨影响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因素以优化最佳处方.方法 以龙血竭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X1),泊洛沙姆188的用量(X2)以及药物的比例(X3)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Y1)、浊度(y2)和载药量(Y3)的影响,通过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处方.结果 最优处方为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5%,5.39%的poloxmer 188作为乳化剂,含药物量为15%.结论 采用Box-Behnken实验没计可用于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16.
比色法测定龙血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龙血竭总黄酮的比色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龙血竭总黄酮可与各种不同的显色试剂作用并产生颜色的特性,比较显色后的吸收曲线变化差异.结果:龙血竭用HCl-Mg粉显色后在475 nm处产生一个大的吸收峰,且此处的干扰较小,在6h内稳定性良好,在0.012 ~0.12 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用其他显色剂显色后吸收峰均无太大变化.结论:总黄酮测定常用的AlCl3,NaNO2-Al(NO3)3-NaOH比色法不适合龙血竭总黄酮的测定,HCl-Mg粉可作比色法测定龙血竭总黄酮的显色剂,但仍需寻找合适的对照品.  相似文献   

17.
外用血竭散剂治疗慢性宫颈炎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天予血竭散剂隔宫颈上药,14次一疗程;另56例以常规药物加激光治疗。结果:血竭治疗宫颈炎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无排液,感染良反应等特点,且治愈后宫颈组织弹性好,无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