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角膜绷带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化临床实验.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由同一术者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0只眼及对照组30只眼.观察组术中使用角膜绷带镜覆盖角膜,并滋润角膜绷带镜表面,避免角膜绷带镜干燥.对照...  相似文献   

2.
对30例(30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前及术后1、2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CV)、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结果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切除晶体及术后眼压正常情况下,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对角膜内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收集60例患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其中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30例糖尿病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ies,CD)、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atio of hexagonal cells,RH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差异。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糖尿病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改变; 而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的改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因此术前角膜内皮细胞的严格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视觉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硅油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及比较了解硅油在现代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及硅油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 中的疗效。方法 分析1993年1月-1997年12月在国立名古屋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出应用硅油的112例;并选择其中合适的80眼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与过去相比硅油在PVR和PDR中的指征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28.2个月的随访后,PVR组取得了73.5%的视网膜复位率,同时大部分患者在术后能获得视力改善或保持原有的视力;PDR组则仅维持术前视力,且在长期随访之后,视力有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硅油在虹膜新生血管的眼中未能取得预期的疗效。术后并发症方面,PDR组仅在视网膜前出血方面多于PVR组。结论 硅油在复杂性PVR及PDR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硅油的指征在近年来已有所变化;同时在某些方面硅油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采取了多种防治手段,硅油仍可产生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2012年期间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5例(11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玻璃体积血,第2组为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第3组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对以上3组病例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78.9%;第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80.0%;第3组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为53.5%.第1组与第2组的视力改善情况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第3组视力改善情况与第1组、第2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14).结论 在黄斑未明显受累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6.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PDR患者65例80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2眼,随访期3~26个月(平均8.3个月).按Ryan and All标准比较Ⅰ组(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32眼和Ⅱ组(除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外,合并视网膜脱离)30眼的疗效.结果功能成功工组27眼,Ⅱ组13眼;解剖成功Ⅰ组3眼,Ⅱ组8眼;失败Ⅰ组2眼,Ⅱ组9眼.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PDR,仅有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组疗效优于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组,术前光定位不良患眼预后差,手术宜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8.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冰  陈平  翁景宁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59-126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8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随访3~24mo,对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者62眼(72%),但部分患眼出现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包括高眼压、玻璃体出血、并发性白内障、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手术能挽救大多数眼球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但对手术并发症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以提高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30例(30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睫状体平坦部分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前及术后1,2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CV),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结果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切除晶体及术后眼压正常情况下,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对角膜内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卯年 《眼科研究》1993,11(1):57-58
报告9例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描述了: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强调除行晶状体摘除外,尚需选择性采用视网膜切开、眼内电凝、条带剪切等措施。并对此病的分类、病因、病理及手术预后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8例45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和手术的并发症。结果:随访患者45眼,术后视力0.05以上者从术前14眼(31.1%)提高到术后30眼(66.7%),其中22眼(73.3%)视力>0.1。术后并发症:高眼压、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目前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应用手术技术,及时准确地处理术后并发症,才能有效地改善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2眼。经标准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观察,对术前术后视力、于术并发症等进行重点观察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至0.1及以上者9眼(75.00%),数指~0.1者2眼(16.67%),未提高1眼(8.33%)。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部分改善PDR的视功能,建议玻璃体积血后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8例(74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26例(36眼),单纯玻切组(对照组)32例(38眼)。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在关闭切口前联合组加用TA2mg~4mg玻璃体腔注射。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后视力提高97.22%,不变2.78%,无下降;单纯组术后视力提高78.95%,不变15.79%,下降5.26%;联合组比单纯组要好(P〈0.05)。术后出血:联合组为11.11%,单纯组为34.21%(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术后高眼压分别为13.89%和10.53%(P〉0.05)。并发白内障:联合组和单纯组分别为36.11%和7.89%(P〈0.05)。视网膜脱离:联合组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单纯玻切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龙婷  陈佳  杜磊  邢怡桥 《国际眼科》2017,10(11):2069-2072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近年来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预后引起了眼科医生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DR的诊疗技术有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其手术治疗方面的改进。本文就PDR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前准备、手术器械和术中操作等多个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例(26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0眼(76.92%);视力不变者5眼(19.23%);视力下降者1眼(3.85%)。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水肿7眼(26.92%),前房炎性反应6眼(23.08%),玻璃体再积血3眼(11.54%),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7.69%),后发性白内障8眼(30.77%),术后虹膜后粘连4眼(15.38%)。术后15眼需补充眼内激光光凝。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使大多数患眼视力改善,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马凯  张风 《眼科》2012,21(2):97-101
目的 探讨23 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病科连续收治的100例(105眼)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患者。方法  回顾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视力以及术后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器械进出眼内次数、术后视力以及术后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105眼接受23 G玻璃体手术。其中术前单纯玻璃体积血者32眼,平均手术时间(52.0±15.2)分钟,平均器械进出眼内(8.5±2.5)次;需剥离视网膜前增生膜而无明显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23眼,平均手术时间(65.0±12.7)分钟,平均器械进出眼内(12.4±3.4)次;伴有明显视网膜脱离者50眼,平均手术时间(87.0±17.1)分钟,平均器械进出眼内(15.7±4.1)次。硅油填充30眼。所有患者无术中锯齿缘离断,术中使用眼内电凝16眼(15.2%),无使用眼内剪刀者。术后1~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23 G玻璃体手术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PDR的治疗,熟练掌握23G玻璃体手术能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眼科,2012,21:97-1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7-02实施治疗的PDR患者80例83眼,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吸出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的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ion,INV)和囊膜混浊发生率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PDR治疗中,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临床效果优于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吸出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Ⅴ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 将PDR(Ⅴ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2例42眼),治疗组患者行VRS手术前3~5 d辅助应用雷珠单抗,对照组患者仅行VRS。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及眼内填充物等术中情况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8.07±8.58)min和(127.79±12.21)min,术中患者出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治疗组分别为9.52%、2.38%、33.33%,对照组分别为40.48%、16.67%、69.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48%、76.19%、57.14%,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90%、52.38%、47.6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5.55±13.80) μm、(247.19±13.48) μm、(276.69±20.78)μm和(292.88±20.50) μm、(271.26±25.96) μm、(282.45±18.70)μm。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无菌性眼内炎症和视网膜再增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和新生血管再生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雷珠单抗辅助VRS,能显著减少PDR患者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和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近期视功能的恢复,提高了PDR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23例23眼,两组均实施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程度及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3、7d两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戴镜组分别为0.44±0.26、0.26±0.14、0.12±0.08分,对照组分别为1.26±0.44、1.02±0.38、0.68±0.26分,两组同一时段的眼部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情况:戴镜组角膜上皮完全修复21眼(91%),对照组上皮完全修复14眼(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缓解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敬远  刘瑶  吴晓艳 《眼科新进展》2012,32(5):491-492,496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硅油填充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3例(67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眼,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眼,术中注入硅油37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52眼,11眼不变,4眼下降。术中眼内出血5眼;术后玻璃体积血2眼,视网膜上出血2眼,一过性高眼压14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白内障加重或形成13眼,后发性白内障形成6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减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