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Quisi在抑郁障碍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对24例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脑电进行全夜测试,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进行对照.结果 (1)患者的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睡眠总时间、觉醒比、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第1~4阶段百分比、REM百分比等指标上,第1轮与第2轮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障碍组Quisi改变主要有REM睡眠潜伏期缩短等(P<0.05~0.01).结论 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基层医院,Quisi技术可用于对抑郁障碍的检测.抑郁障碍患者Quisi的睡眠脑电特点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多导睡眠图引导下建立Quisi快速检测法,并探讨Quisi在失眠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失眠症患者和33名正常受试者同时作Quisi和多导睡眠图(PSG)检测.并以日本SEEG-1518K为检测标准,与德国Quisi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在33名正常对照组中,除暂停、伪迹和第3、第4阶段4项睡眠参数Quisi和PSG两工具不能比较外,其他1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9例失眠症组Quisi和PSG两工具比较见相同结果.(2)在多导睡眠图导向下,失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Quisi比较,主要见实际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361.0±29.4 min和462.9±21.2 min,P<0.01],睡眠潜伏期长[分别为33.3±17.9 min和20.2±9.6 min,P<0.01],醒觉时间长[分别为38.0±15.9 min和18.9±5.7 min,P<0.01],睡眠效率低[分别为84.3±9.1 min和95.0±4.9 min,P<0.01],第一阶段睡眠百分比高[分别为26.4±15.5 min和9.0±1.8 min,P<0.01],第三阶段睡眠百分比低[分别为6.2±3.9 min和10.9±3.7 min,P<0.01]和伪迹百分比高[分别为7.5±2.1 min和2.8±1.1 min,P<0.01].结论 Quisi检测失眠症作用与PSG相似,在心理咨询、外出巡诊和家庭病床上有应用前途.运用Quisi技术评估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生理学异常,更为快速简便和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Quisi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对25例ADHD患儿的睡眠脑电进行全夜测试,并与24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ADHD的睡眠总时间(TSA)、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TA)、觉醒比(A/TSA)、睡眠效率(SE)、睡眠维持率(SMT)、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第1~第4阶段百分比、REM百分比等指标上,第1轮与第2轮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ADHD组Quisi主要有REM睡眠潜伏期缩短等变化(P<0.05).结论 ADHD患儿Quisi的睡眠脑电特点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夜间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对23例惊恐障碍患者的睡眠Quisi进行夜间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作对照。结果患者的Quisi主要指标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RL)前移(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P<0.01),睡眠第2阶段降低(S2)(P<0.05)及快速眼动(REM)多个睡眠参数的变异。结论 Quisi检测惊恐障碍作用与多导睡眠图相似,为评估本病的睡眠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Quisi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对27例强迫症(OCD)患者的Quisi进行全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 与正常成人组比较,OCD组Quisi主要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前移,REM活动度,REM强度,REM密度和第1阶段睡眠均增加以及睡眠潜伏期延迟和睡眠效率降低.结论 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基层医院,Quisi技术可用于对强迫症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脑诱发电位的变异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有4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41例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组)及4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使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和关联性负变化(CNV)的检测.并于治疗2个月时对两患者组进行相同项目的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抑郁症组P300靶N2、P3潜伏期缩短(P<0.05),靶P3波幅升高(P<0.01),CNV潜伏期M1缩短(P<0.01),波幅M1、M2升高(P均<0.05).焦虑症组P300靶P3潜伏期缩短(P<0.05),CNV波幅M1下降(P<0.05),指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的出现率下降(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抑郁症组P300非靶P2波幅偏低(P<0.01),P300的双峰P2波和CNV的PINV出现率均偏高(P<0.05~0.01);焦虑症组CNV的潜伏期M2缩短(P<0.01).抑郁症组与焦虑症组治疗后比较在P300非靶P2波幅、双峰P2波出现率,CNV潜伏期M2和PINV出现率等指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脑诱发电位有自己的变异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失匹性负波(MMN)及睡眠脑电(Quisi)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脑电生理仪对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60例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MMN和Quisi检测。正常健康人组(NC)36名作为对照。结果:60例SFD中,症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认知睡眠、呼吸、消化、五官及心血管症状。与NC组相比,治疗前SFD患者MMN潜伏期延迟,波幅下降(P<0.05或P<0.01)。P300也见同一趋势变化,与此同时Quisi睡眠显示异常(P<0.05或P<0.01),SFD组治疗6周后,MMN和P300若干主成分指标恢复(P<0.05)。夜间Quisi显示睡眠效率[治疗前(85±7%),治疗后(90±4%),P<0.05]提高,觉醒时间和S1减少,S2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结论:Quisi便捷是其临床转化的价值,与MMN联合应用更有助于反映SFD患者的睡眠和认知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睡眠Quis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新方法,并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睡眠Quisi特点。方法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4名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同步进行Quisi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检测。结果(1)两组分别用Qui8i和PSG二种方法检测12项睡眠指标[即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醒起时间、睡眠总时间、觉睡比、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REM睡眠时间、REM睡眠周期数和第1,2阶段百分比],Quisi与PSG在两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患者组PSG、Quisi两项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F检验,除REM睡眠周期外,余15项指标(上述Quisi 12项指标加第3,4阶段睡眠百分比、记录中的暂停和伪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Quisi检测精神分裂症作用与PSG相似,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失眠症的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失眠症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方法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39例失眠症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全夜监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失眠症组的PSG表现为睡眠总时间减少(正常组464.1±22.9分,失眠症组359.7±31.5分,P<0.01),睡眠潜伏期延迟(正常组19.9±9.8分,失眠症组31.5±18.4分,P<0.01),醒觉次数多(正常组1.4±0.7次,失眠症组4.9±2.1次,P<0.01),睡眠效率低(正常组94.6±5.1%,失眠症组84.7±8.3%,P<0.01),第一阶段睡眠增加(正常组9.1±1.9%,失眠症组27.9±17.9%,P<0.01),第二阶段睡眠下降(正常组56.2±4.7%,失眠症组45.9±17.7%,P<0.01),第3,4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16.7±4.9%,失眠症组9.1±5.1%,P<0.01),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正常组87.8±11.7分,失眠症组53.8±19.7分,P<0.01).此外,失眠症组有8例(N=8/39,20.5%)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综合分析正常,但患者主诉"无睡眠感",有"主观性失眠"存在.结论失眠症患者PSG存在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REM值的变化.睡眠潜伏期延迟和慢波睡眠S1增加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本组研究还发现失眠症患者中有一部分对象可能属于"主观性失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方法 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监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劳综合征组总记录时间延长[(488.7±21.7)分对(515.9±31.7)分,P<0.05],睡眠潜伏期延长[(19.9±9.8)分对(40.1±11.7)分,P<0.01],第1阶段睡眠增加[(9.1±1.9)%对(14.9±7.9)%,P<0.01],第2阶段睡眠减少[(56.2±4.7)%对(48.8±18.7)%,P<0.05],以及与神经症相似的REM结果(REM潜伏期前移,REM活动量、强度和密度)均增加.结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组的睡眠结构紊乱类似于神经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