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医科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医生培养而提出的全新培养理念,旨在强化医科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而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展新医科,不仅要在“新”上下功夫,还应夯实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传统特色,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模式,尤其是要深入挖掘中医所特有的“儒医”文化体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儒医培养的脉络与内涵,为当下医学人才教育提供新启示、新思路,为社会培养“有温度”的医学人才,夯实现代公共医疗体系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国医大师裘沛然儒医结合的从医之路为例,从医德医风角度探究中医人才培养的必备要素。中医医德医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以医乃仁术和大医精诚为其根本内涵,主要包括医家个人修养、医患关系、同道关系三方面内容;个人修养是中医成才之基,医患相得是中医成才之途,同道相慕是中医成才之助。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孕育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息息相关,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和传统文化的烙印。而中医现代化的决策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忽视中医学具有的浓厚人文属性,人为地切断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的亲缘关系,造成中医学面对被争论存废的窘境。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中医的发展,提出加强人文中医人才培养和传统文化氛围培育实现中医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1传统中医文化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人文基础 中医学植根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数学、历法、算术、地理、天文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与现代西方医学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药学起源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医药学成才的历史人文回顾、中医药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加强传统人文修养与培养现代中医人才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的本质是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教育不仅包括医学技术,同时也包括医学人文.笔者通过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法规的广泛研读,反思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学、中医文化与医学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提出医学人才培养的新契机和新挑战,思考中医文化融入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文社会科学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建设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特色,不能适应中医药事业和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医药高等院校应把特色研究和人才培养密切结合,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尽快将中国传统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医药文化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和通识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9年7~12月期间实施传统文化联合通识教育模式后的60名中医专业学生,为实施后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9年1~6月期间实施传统文化联合通识教育模式前的60名中医专业学生,为实施前研究对象。对实施前后中医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习适应能力得分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实施后理论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学习适应能力得分与教学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人才培养中开展传统文化及通识教育模式效果显著,增强学习适应能力,有助于中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增强中医文化修养提高中医人才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论述了中医与文化的关系、中医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医文化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现在中医高等教育的现状指出只有不断增加中医文化修养,提高中医人才人文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从增设文化传统课程、加强经典学习、继承师带徒的形式、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拓展教育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等几方面切实增强中医高等人才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0.
裘沛然先生于1958年应聘入上海中医学院任教,在其早年求学与行医所积累的扎实基础之上,开启了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儒医生涯。从裘老任教之初所编《剑风楼古籍书目》以及晚年《人学散墨》等著作所反映的儒医结合的治学特点,剖析裘老儒医结合的成才之道,并借以反思当今中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冉雪峰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一代中医宗师。从冉老培养中医人才情况,结合当前中医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以德为先、注重中医学生品德培养,强化专业教育、使学生笃信中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师承与科班相结合,熟读经典、做到融会贯通,在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素养等方面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张训浩 《河北中医》2014,(2):319-320
随着医学模式由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 )转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状况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趋突显,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愈发重要,中医类学生也是如此,要求在教育中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1]。中医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它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2]。笔者认为将中医文化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形成以中医文化为特色的“三融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药学起源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医药学成才的历史人文回顾、中医药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加强传统人丈修养与培养现代中医人才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本科人才培养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本科生中医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夯实本科生中医根底的重要保障。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本科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法宝。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加强中医本科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策略,包括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魏琴 《西部中医药》2013,(11):60-61
从中医文化在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医学院校学习中医文化存在的问题、挖掘中医文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3方面入手对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推动医学院校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域优势和行业特色,以弘扬仲景精神,传承仲景文化为目的,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校园张仲景传统文化特色建设,开发张仲景医学系列教材、进行仲景教学实验班课程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丰富了中医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内涵,提升了中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医院校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成就斐然,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与此同时,"中医人才异化"、"中医从业者众,中医事业后继乏人"的现象,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与管理者所认识和忧虑[1].究其原因有多种,但中医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众多中医教育家从调整中医院校中西医学课程开课比例和顺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中医思维培养等多种角度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人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时代特征,以区域性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可有效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用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川 《中医教育》2005,24(2):17-21
构建校园文化精神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由之路.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构建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广西中医学院在CI导入中突出中医文化精神、在教学改革中突出中医文化传统、在环境建设中突出中医文化氛围、在课外活动中突出中医文化特色,用浓厚的中医文化熏染中医药学人,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中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中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通识课程不仅要向中医学生传递丰富的人文知识,更应注重将人文知识内化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其对人文精神的深刻体认与切实塑造.然而当前不少中医药院校的人文通识课程,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侧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忽视课后学生的“知识内化”.体现为知识性课程多,方法类思考类课程少u,使人文知识难以深化和提升,不能真正用以指导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我校在人文通识课程中较早地引入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地提升,在此作一分享.  相似文献   

20.
<正>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研究生医德教育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增强中医药研究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其职业道德。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儒家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而历史上以儒学修养为基础,又精研医术者,我们称之为"儒医"。儒家思想中的价值观是促进中医职业选择的动机来源,是医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