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和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充填.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术眼的合作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所有手术眼中,麻醉效果优良者13眼,麻醉效果中等者15眼,麻醉效果差者2眼.麻醉效果差的2眼均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性黄斑前膜,在术中肌注哌替啶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诉术眼疼痛多发生在巩膜穿刺刀刺入巩膜时、术中顶压视网膜周边部切除基底部玻璃体以及眼内光凝时,但是疼痛均较轻微,能继续耐受手术.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2.
黄斑前膜的玻璃体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胜  马丽华 《广西医学》2006,28(4):531-533
目的评价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有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患者21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改变、视物变形改善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结果视力改善2行以上14眼占66.67%,最好矫正视力达0.8.手术后3个月内视物变形消失者4眼占19.04%,视物变形改善者13眼占61.9%.术中并发症为视网膜表面出血3只眼和新裂孔形成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黄斑前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有效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视力改善率较高,手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31例45眼青光眼患者用0.5%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结合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因麻醉造成严重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简便易行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手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镇痛效果。方法  115例 (2 11眼 )青光眼手术患者用 0 .5 %爱尔卡因或 0 .5 %地卡因表面麻醉 ,术中用 2 %利多卡因球结膜下浸润麻醉。结果 所有 2 11眼患者 ,周边虹膜切除 83眼 ,标准小梁切除 10 8眼。 191眼 (90 .5 % )术中无痛感 ,16眼 (7.6% )轻微疼痛 ,4眼 (1.9% )疼痛明显。所有病例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 ,小视野晚期青光眼患者没有一过性黑朦发生。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它是常规青光眼手术中简单实用的麻醉方法 ,尤其是小视野晚期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45例(4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3眼(D1级5眼,D2级6眼,D3级12眼).其中6眼单纯巩膜扣带术后未复位,巨大裂孔4眼,伴巩膜后葡萄肿的黄斑裂孔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6眼。眼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硅油眼内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43眼获解剖复位,成功率93.5%。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高眼压6眼,白内障5眼,硅油乳化1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眼内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用5000cps以上的硅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30例、188眼经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行小梁切除术。结果:188眼中156眼单纯采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32眼需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完成手术,无1例由麻醉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丁卡因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必要时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具有足够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采用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30例患者(188眼)采用l%丁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188眼中156眼单纯采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施行小梁切除术,32眼需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完成手术,无1例出现由麻醉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丁卡因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必要时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具有足够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8眼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异物摘除或联合巩膜外冷凝、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C3F8或硅油填充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眼经玻璃体手术后,异物摘除共127眼,成功率99.22%。术前视力〈0.05者120眼(93.75%),≥0.05者8眼(6.25%)。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46眼(35.9%),≥0.05者82眼(64.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1.0者8眼。伴视网膜脱离者26眼,术中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4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89.47%。结论玻璃体手术可有效摘除眼内异物,异物摘除率高,术后视力绝大部分患者可提高,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黄斑区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acular membrane, IERM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探讨其对手术效果评估的意义.方法:38例(38眼)黄斑前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底彩色照相以及OCT检查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内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或紧贴于黄斑表面,或与其部分相连.绝大多数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患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术后视网膜表面异常反光条带均消失,即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黄斑中心凹曲线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部分病例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或黄斑部水肿.结论:通过OCT可以了解前膜牵拉黄斑区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关系,从而为黄斑前膜的临床鉴别诊断、手术指征评估及手术效果评价,提供比以往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及其前景。方法选择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眼内气体填充,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以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为主要评价标准。结果23例(23只眼)术后1个月,19例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证实裂孔闭合,其中18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例裂孔未闭合,3个月后复发,行注油术后裂孔闭合。结论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及视功能,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眼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术除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7眼,随访3~24月.11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80.3%).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黄斑病变及眼外伤后黄斑部损伤.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后囊混浊.结论 联合手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球结膜下浸润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表麻+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共51例(60只眼)。结果:所有术眼均在表麻+球结膜下浸润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眼由于表麻药滴入过早,核太硬(Ⅳ),手术时间较长,有短暂疼痛不适。术后1月视力≥1.0者占35%,0.5≤视力≤0.9占53.33%。结论;表麻+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施行超声乳化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西医学》2003,25(11):2097-2099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6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GF8或硅油。结果:16只眼中15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GF8或硅油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曾新生  彭燕一 《广东医学》2007,28(7):1141-1142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方法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69例(109眼)青光眼患者用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09眼麻醉成功率达100%,效果满意,术中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适应证范围广.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抗青光眼的手术麻醉常采取球后麻醉一阻。出睫状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主要作用是麻醉跟部的感觉神经、眼外肌的运动神经,能降低眼内压。但此种方法可引起一系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球后出血、暂时性眼压升高、眼球穿破,甚至损伤视神经等;为避免以上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1月以来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青光眼63例82眼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评估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09例(132眼)各型青光眼患者在0.4% Benoxil滴眼液和2%利多卡因0.2~0.3ml结膜下浸润麻醉行青光眼滤过手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24眼(93.93%)术中无疼痛,顺利完成手术:6眼(4.55%)有轻微疼痛及眨眼动作,追加表面麻醉剂1~2次,手术顺利完成;2眼(1.52%)疼痛明显,追加球周或球后麻醉,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及视野有所改善,或维持术前状况,眼部炎症反应轻。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对15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2周以上。结果13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轻度硬化2只眼,眼压升高1只眼,纤维素性渗出2只眼,双眼复视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前详细检查眼底、正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良好的手术技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36只眼)黄斑部疾病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2周,1、3个月视网膜复位、视力、黄斑水肿消退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 2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8例黄斑裂孔患者中16例黄斑裂孔闭合,2例黄斑裂孔缩小;12例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0例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证实。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者的视物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眼内镜实施眼外伤前后段联合手术的意义。方法对92例不同情况的眼外伤患者,应用眼内镜实施手术,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睫状突光凝、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脱离复位及辅助检查眼底周边部。结果角膜混浊行眼后段手术的52例中,合并眼内异物者全部摘出;视网膜脱离者眼内填充硅油,视网膜复位。40例继发青光眼患者,行晶状体或(和)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突光凝,34例眼压控制,术后平均眼压(16.79±3.01)mmHg〔(2.24±0.40)kPa〕,6例眼压失控,再次行睫状体光凝。结论眼内镜下不失时机地对角膜混浊合并眼后段病变及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前后段联合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2例32只眼.先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手术,然后做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并进行黄斑前膜剥除处理,然后行气液交换、眼内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