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白质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中,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WMIL)引起患者、临床医师及医学研究者高度重视。这种由缺血引起神经轴突脱髓鞘改变,称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脑白质病变形成机制较复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引起一系列病理学变化均可对脑白质产生损伤,其中造成中老年脑白质病变最多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研究武威市沙漠化地区缺血性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中预防沙漠地 区缺血性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武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或门诊筛查出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患者共500例。按不同居住地、不同危险因素对所筛选病例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 血性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沙漠组的缺血性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变发生率为62.4%,平原组的缺血性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变 发生率为49.6%;沙漠组中脑白质病变中重度病变占22.4%,平原组的脑白质病变中重度病变占8.4%。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示沙漠化天气、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颈动脉硬化、高同型半 胱氨酸是加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论 沙漠化地区缺血性脱髓鞘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较平原地区偏高,以重度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脑白质病变,在影像学中又称为脑白质疏松症,是脑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有大量研究表明,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弥散张量成像对白质纤维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I 1.07~2.91,P<0.05)、卒中病史(OR=1.71,95%CI 1.02~2.88,P<0.05)、高血糖(OR=1.07,95%CI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I 1.17~3.06,P<0.05)是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卒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 脑白质疏松是神经影像学中用于描述脑白质下白质异常表现(在CT上表现为双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区,在MRI 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区)的一个术语,回顾性研究获得的证据表明脑白质疏松与卒中相关,前瞻性研究证实它对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或血管性死亡的发生有预测价值。综述概要 脑白质疏松最具有预测意义的缺血性卒中亚型是腔隙性梗死,因为后者很可能是由相同的小血管病理学改变造成的。业已证实,脑白质疏松患者易发生基底节和脑叶部位的脑出血,尤其当患者有广泛性白质疏松并且因原来的缺血事件接受抗凝治疗时。结论 脑白质疏松和卒中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很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必须把脑白质疏松看作卒中的中间替代物,而不是一种卒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卒中部位、病灶体积及脑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24项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得分<8分为无抑郁症状,8~17分为抑郁状态,>17分为抑郁。于入组及随访结束时分别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Hamilton评分检查。结果抑郁的发生与患者脑深部白质病变(DWML)、脑室周围白质病变(PWML)的程度无关及卒中病灶部位无关(P均>0.05),且与随访期间新发病灶无关(P>0.05),与病灶体积亦无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卒中病灶部位及脑白质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监视的主要细胞, 在脑组织急慢性缺血性损伤中可通 过介导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释放多种具有神经毒性的产物, 进一步引起神经元和其他胶质细胞的 死亡。 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脑组织慢性缺血性损伤导致的一种以磁共振成像下脑白质脱髓鞘为特征 的疾病, 缺血性非特异炎症在其白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愈发得到重视。 本文对有关脑组织缺血引起 小胶质细胞激活所介导非特异性炎症进而造成脑白质脱髓鞘损伤的机制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以期 能够为进一步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患者107例,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Assessm ent,MoCA)进行认知评定,分别用Blennow、Fazekas及胆碱能通路白质量表(CholinergicPathways HyperIntensities Scale,CHIPS)等影像学量表进行脑白质病变测评,并讨论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MoCA量表评分与Blennow量表评分有相关性(r=-0.300,P <0.01);MoCA量表评分与Fazekas量表评分总分无明显相关性(r=-0.159,P >0.05);MoCA量表评分与CHIPS量表评分总分有相关性(r=-0.316,P <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CHIPS量表可能更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影像学检查发现许多中老年人无论是否发生脑梗死,都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影像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特定影像学条件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以影像学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的患者或轻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RI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新发脑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等病灶,发病后7d内进行MMSE认知检测,分为VaD组和非痴呆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影像学表现、既往疾病、生活方式及跌倒评分、ADL评分等情况,探讨MRI影像学存在脑缺血病灶的患者及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中,VaD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选取的460例患者符合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为脑梗死局灶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等症状,与非VaD组相比,VaD组患者在性别、年龄、NIHSS评分、跌倒评分、ADL评分、累积脑梗死发病及影像学伴有脑白质病变和/或脑萎缩方面与非痴呆组均有差异(P<0.05);两组在TOAST分型、病灶部位和范围、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跌倒病史等方面无差异.Logistic多因素分析,男性、跌倒评分、ADL评分、影像学为脑白质病变和/或脑萎缩的表现与Va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存在脑梗死、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的影像学条件下,无论是否发生脑梗死,均有较高的痴呆发生风险;男性、跌倒评分、ADL评分、影像学表现脑白质病变和/或脑萎缩可以预示VaD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卒中危险因素,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运用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改变分级量表(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 rating scale,ARWMCRs)对脑白质病变半定量评分。根据ARWMC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轻、中、重三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与脑白质病变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MoCA评分下降(P均<0.01)。相关性分析发现ARWMCRs评分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 =-0.677,P<0.01)。结论 脑白质病变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脑白质病变程度越重,认知功能下降就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最常见的白质脑病类型之一。文章就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遗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观察缺血性卒中亚型之间微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初步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其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等微小血管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61例心源性栓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3个亚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头颅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adient-echoT2*-weighted,GRE-T2*)观察脑内微出血的数目及部位,同时观察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部位以及脑白质病变程度。结果 80例患者(30.70%)存在脑内微出血,数目为1~109个。微出血最常见于皮质-皮质下区(46.09%),其次位于基底节区(27.80%)。各亚型中小动脉闭塞型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率最高(53.30%)。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脑白质改变程度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4.364、1.190和1.310;脑内微出血的分级与腔隙性梗死分级(r =0.519,P <0.001)及白质改变程度(r =0.437,P <0.001)显著相关。结论 微出血在缺血性卒中患者特别是小动脉闭塞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脑白质改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患者头部观察各脑区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情况,并对脑微出血情况进行分级,对脑白质病情情况进行评分; 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脑微出血分级与脑白质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脑微出血患者中皮质及皮质下出现脑微出血占比61.46%明显高于基底及丘脑23.96%及幕下区41.10%(P<0.05); 有脑白质病变患者中额区脑白质病变占比69.44%明显高于颞区14.81%、顶枕区6.48%、基底节3.70%(P<0.05); 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高半胱氨酸血症及合并心房颤动是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发生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脑微出血各级与脑白质病变各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7,0.311,0.401,0.362,P<0.05)。结论 年龄>60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磁共振T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像中脑白质病变表现为白质高信号,目前对脑白质高信号体积、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目的:以头颅磁共振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白质高信号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分析高信号体积和部位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7-12/2008-09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完成。 对象:依据影像学诊断标准确定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53例,记录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 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半自动1.5T MRI机对患者行头MRI扫描,定量测定脑白质高信号体积,并结合脑白质病变定性评分。 主要观察指标: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体积与评分的相关性,以及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结果:脑白质高信号体积和评分高度相关(rs=0.989, P < 0.001),两者呈曲线关系。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质高信号体积、白质高信号总评分的变化可以分别解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改变的10.5%和6.8%,前者较后者能更敏感地预测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变化。不同区域脑白质病变中,仅基底核区白质高信号评分与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有关(t=-2.126, P=0.039),其他各区域白质高信号评分均非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独立预测指标。 结论:脑白质高信号体积与评分均可应用于脑白质病变的测定,前者测定较脑白质高信号评分更敏感;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随着脑白质病变的增多,尤其是基底核区白质病变的增多而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38例经颅脑MRI证实的脑白质病变患者,并分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和非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比较,并对白质病变进行分级,进行组内及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严重程度比较。结果缺血性白质病变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Ⅱ、Ⅲ段白质病变者的认识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缺血性白质病变组;组内比较缺血性白质病变组和非缺血性白质病变组认知功能障碍与白质病变严重分级呈正相关,而二者无明显关系。结论缺血性白质病及其严重程度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而非缺血性白质病则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 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 的数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 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分别有14例(1.8%)、38例(4.8%)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有 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服用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 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无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 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结论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 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额叶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科住院诊断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1例,根据额叶白质病变程度,将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轻度(67例)和重度(54例)脑白质病变组。同时选择同年龄段60例健康、无认知障碍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且母语均为中文。对三组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定,评估其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并对额叶白质病变的程度与认知功能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与轻度脑白质病变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度脑白质病变组的MMSE评分、AVLT评分、ROCF评分及Stroop评分明显降低,P值均0.05。患者MMSE评分与脑白质病变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33,P=0.013),即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额叶的脑白质主要累及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且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在90年代由Scharf等首次报道,属于脑小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之一,但健康老年人的磁共振影像上也常常可以发现CMBs。CMBs常常伴随脑白质病变、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和缺血性卒中[1-4]。已有报道CMBs与其他脑小血管病,如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和高血压性血管病等存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的类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神经炎性反应被 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机制。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常驻免疫细胞,在启动先天和适应 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现就小胶质细胞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赵永瑞  刘展会 《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0):1114-1119
运动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运用影像学技术评估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已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本文从弥散张量成像的角度出发,围绕该技术在评估皮质脊髓束及替代运动通路的受损程度、正常脑白质微观结构完整性等方面来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预后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