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补虚化瘀方对联合化疗荷瘤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补虚化瘀方对联合化疗荷瘤小鼠骨髓造血的作用。方法采用P388瘤株造成荷瘤小鼠模型后,再以环磷酰胺、阿糖胞苷腹腔注射获得联合化疗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补虚化瘀方组,进行血常规、骨髓有核细胞(BMC)计数、粒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计数、骨髓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结果联合化疗可致荷瘤小鼠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BMC、CFU-GM集落计数及骨髓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补虚化瘀方可提高联合化疗荷瘤小鼠外周血Hb、WBC数,提高BMC、CFU-GM集落计数及骨髓细胞增殖能力(P<0.01)。结论补虚化瘀方对联合化疗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具有保护造血细胞和促进其化疗损害后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养阴化瘀解毒方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前病变变异腺窝区(AC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以ip氧化偶氮甲烷(AOM)及饮水中添加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前病变动物模型,观察养阴化瘀解毒方18.72 9·kg-1预防(与造模同时开始ig7周)和治疗(造模开始7周后ig,连续7周)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前病变ACF及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预防组及治疗组ACF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NF-κB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预防组、治疗组NF-κB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养阴化瘀解毒方用于预防和治疗实验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前病变,可逆转小鼠结肠ACF和上皮内瘤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NF-κB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方拮抗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补虚化瘀方对化疗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补虚化瘀方可提高化疗荷瘤小鼠RBC-C3bR(P<0.01),降低RBC-ICR(P<0.01),改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P<0.01,P<0.01),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结论:补虚化瘀方提高化疗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液流变性是该方拮抗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H2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在接种后第7天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mg/kg)组、5-Fu(15 mg/kg)组、低剂量蝎毒多肽(5 mg/kg)+5-Fu组、高剂量蝎毒多肽(20 mg/kg)+5-F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d.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 (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给药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微血管密度(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5-Fu组相比,高剂量蝎毒多肽+5-Fu组的MVD及NF-κκβ、MMP-9、VEGF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而低剂量蝎毒多肽+5-Fu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蝎毒多肽可增加5-Fu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22肝癌组织NF-κB通路及MMP-9、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对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雄性昆明种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如下4组(n=10):阴性对照组、迷迭香酸钠25,50mg/kg组、阿霉素组(ADM,5mg/kg),连续给药10天(ip)。测量实体瘤体积,计算药物抑瘤率;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测定肿瘤组织中NF-κB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Caspase-3、bcl-2、Bax及NF-κB p65、NF-κB p50、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迷迭香酸钠25、50mg/kg剂量组肿瘤生长变缓,抑瘤率分别为45.67%,52.82%。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迷迭香酸钠25,50mg/kg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迷迭香酸钠50mg/kg组肿瘤组织发生明显细胞凋亡,Bax,Casps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同时NF-κB的mRNA表达及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减少,NF-κB信号通路受到抑制。结论:迷迭香酸钠能通过诱导凋亡、抑制NF-κB通路活性而在H22荷瘤小鼠体内发挥显著的抗肝癌作用,迷迭香酸钠具有良好抗肝癌活性,展现出低毒优点,有望成为抗肝癌新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方中药血清对白血病K562/A02耐药细胞耐药逆转作用及NF-κB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解毒化瘀方中药血清对K562/A02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解毒化瘀方中药血清对K562/A02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解毒化瘀方中药血清对NF-κB/P65、NF-κB/P50、IκBα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解毒化瘀方中药血清对K562/A0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能够增加K562/A02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下调K562/A02细胞NF-κB/P65、NF-κB/P50、IκBα表达,从而降低NF-κB信号。结论:解毒化瘀方中药血清能够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其耐药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K562/A02细胞NF-κB信号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慈胶囊及顺铂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NF-κB mRNA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自接种Lewis肺癌瘤株细胞建立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参慈胶囊组、参慈胶囊+顺伯组、顺铂组、模型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荷瘤小鼠均用药21 d,采用FQ-PCR技术检测Lewis肺癌荷瘤小鼠癌细胞表达NF-κBmRNA的情况。结果:与参慈胶囊组、顺铂组、模型组比较,参慈胶囊+顺铂组能显著降低Lewis肺癌组织NF-κBmRNA的表达(P<0.01)。结论:参慈胶囊+顺铂能下调NF-κB mRNA的表达,可能是二者抑制肿瘤生长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炎症及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50只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益气活血方组[1.29 g/(kg·d)]、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NF-κB抑制剂)组(50 mg/kg)、益气活血方[1.29 g/(kg·d)]+PDTC(50 mg/kg)组,每组10只。益气活血方组及益气活血方+PDTC组中药灌胃2周,其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结束后次日PDTC组及益气活血方+PDTC组腹腔注射PDTC,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LPS (20 mg/kg)刺激6 h。采集小鼠血清及主动脉,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浓度,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黏附因子VCAM-1、ICAM-1及促凝血因子PAI-1、TF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血清TNF-α、IL-6浓度,主动脉VCAM-1、ICAM-1、PAI-1、T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NF-κB通路基团P65、IκB磷酸化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PDTC组及益气活血方+PDTC组血清TNF-α、IL-6浓度,VCAM-1、ICAM-1、PAI-1、TF mRNA及蛋白水平,P65、IκB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益气活血方+PDTC组与益气活血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通过抑制NF-κB通路活性发挥抗LPS诱导小鼠炎症及内皮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及健脾补肾活血方生血合剂治疗AA的疗效机制。方法:以环孢素为对照,免疫介导AA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PCR(Q-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生血合剂干预前后AA小鼠骨髓核因子κB(NF-κB)mRNA水平、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结果:AA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NF-κB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与正常对照比无显著差异(P>0.05);骨髓细胞NF-κB/p65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IκBα表达明显下降,生血合剂干预后NF-κB/p65蛋白表达减少,而p-IκBα表达明显提高;与之相比,环孢素作用后NF-κB/p65蛋白及p-IκBα均急剧下降。结论:NF-κB蛋白表达异常及活性改变可能参与了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的形成;生血合剂可能通过调节NF-κB的表达及活性发挥改善免疫介导AA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高糖损伤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方法:以培养HBMEC作为靶细胞,用无水葡萄糖制备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细胞的活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观察NF-κB、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高糖作用24、72h,与同一时间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可明显增加NF-κB蛋白在人脑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P<0.01)。苦碟子注射液能降低NF-κB、ICAM-1与VCAM-1蛋白的表达,其中10、5、2.5%浓度组保护作用显著(P<0.01)。结论:NF-κB的激活可能为高糖损伤内皮细胞的始动因素之一,其动态变化及与黏附分子相关的毒性效应体现了内毒形成及作用过程。苦碟子注射液能够减少核转录因子与黏附分子的表达,对人脑微血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为依据毒损脑络病机假说所提治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生物学佐证。  相似文献   

11.
红景天与熟地配伍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红景天与熟地配伍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及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NS)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模型血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进行再障造模,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亚致死量照射后,自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PNS治疗高、中和低剂量组(每只3.2、1.6、0.8mg/d),并设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治疗12天后,做血白细胞计数、骨髓病理检查和粒系、红系造血祖细胞(CFU-GM、CFU-E)集落培养。结果:(1)PNS升高白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PNS高、中和低剂量组的白细胞数提高率分别为(34.3±2.9)%,(29.2±1.7)%和(14.5±1.6)%(P<0.01或P<0.05)。(2)改善骨髓抑制,骨髓病理检查模型组出现大片空白区,被大量的脂肪组织代替,而PNS治疗组造血组织结构较完整,造血细胞量丰富。(3)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高、中和低剂量PNS对CFU—GM集落提高率分别为(64.4±2.8)%、(67.3±2.4)%和(21.9±1.8)%(均P<0.01);CFU—E集落的提高率分别为(31.9±3.6)%、(20.7±2.4)%和(12.8±2.6)%(P<0.01或P<0.05)。结论:免疫介导性再障小鼠在骨髓抑制、造血功能低下时,PNS通过促进骨髓粒系、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改善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从而促进血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剂升高白细胞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e-137放射源照射ICR小鼠,造成白细胞减少症动物模型,对模型动物给予双黄升白颗粒剂大、中、小剂量(分别为9.2,4.6,2.3 g.kg-1.d-1)灌胃,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利可君组。对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BMNC),脾结节(CFU-S)计数,胸腺指数(TI),脾脏指数(SI),骨髓细胞增殖,体外培养小鼠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骨髓CD34+细胞比例,骨髓造血微环境等进行检测。结果:双黄升白颗粒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WBC);双黄升白颗粒可升高模型小鼠的BMNC计数并促进其骨髓细胞增殖;双黄升白颗粒升高模型小鼠CFU-S计数,提高CFU-GM产率,提高骨髓CD34+细胞比例,对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具促进作用;双黄升白颗粒具有保护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作用;双黄升白颗粒升高模型动物SI,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剂具有明显升高白细胞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及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补肾解毒活血法与益气补血法对环磷酰胺(CTX)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不同特点.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解毒活血组(20.55 g·kg -1·d-1)和益气补血组(17.47 g·kg-1·d-1).采用CTX 100 mg·kg-1 ip,连续3d,制成骨髓抑制小鼠模型.各组于造模完成后次日开始ig连续10d.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3,5,7,10,14 d动态检测外周血象;于末次给药次日后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NC)及粒-单核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集落计数.结果:补肾解毒活血方和益气补血方均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WBC,PLT,BMNC,可促进造血祖细胞(HPC)增殖,CFU-GM,CFU-E,BFU-E集落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补肾解毒活血方对血小板的恢复优于益气补血方.结论:补肾解毒活血方和益气补血方均可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具有减轻和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而前者尤可减轻血小板减少、促进其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在骨髓细胞分化过程或造血微环境等途径上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制何首乌含药血清对造血祖细胞CFU-GM增殖的影响及制首乌对贫血大鼠骨髓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制何首乌大鼠含药血清,体外半固体培养骨髓CFU-GM细胞;建立大鼠血虚动物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给药后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D44、CD54的表达水平。结果含药血清组大鼠骨髓CFU-GM集落数明显增多,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给药组CD44的表达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给药组CD54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接近正常。结论制何首乌能促进造血祖细胞CFU-GM的增殖,并可改善贫血大鼠骨髓细胞黏附分于CD54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消通络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肾脏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肾消通络方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8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遗传背景野生型正常db/m小鼠为正常组,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每隔2周检测空腹血糖,每隔4周收集24h尿液,用于检测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用于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分离肾脏,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后续病理检测。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Scr、BUN、24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结构排列紊乱,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管腔变窄;肾组织TLR4、NF-κB p65、MC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Scr、BUN、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改变减轻;TLR4、NF-κB p65、MCP-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肾消通络方能够抑制db/db小鼠肾脏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黄连、干姜的主要成分黄连素和6-姜烯酚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素组(100 mg·kg^-1),6-姜烯酚组(100 mg·kg^-1),6-姜烯酚合黄连素组(200 mg·kg^-1),每组10只。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口服2周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0 d后取血清及结肠组织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6-姜烯酚组,黄连素组,6-姜烯酚合黄连素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三组间比较,6-姜烯酚合黄连素组作用力最强(P<0.01)。结论:6-姜烯酚、黄连素均能够抑制结肠组织炎症,减轻炎症损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黄连素和6-姜烯酚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通路的过度活化进而调节肠道非可控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对实验性UC大鼠NF-κB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14组,免疫法造模,采用Q-PCR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NF-κB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 mRNA表达(2.22±0.44)明显高于正常组(1.00±0.26),P<0.01;枳甘组(4.66±0.81)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与正常组(1.00±0.27)比较,模型组、柴枳甘组、芍甘组和枳甘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7.84±1.18)比较,各药物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下调结肠黏膜NF-κBI、L-1βmRNA的基因表达干预UC,方中柴胡、芍药发挥了君药、臣药的重要作用,并体现为相须配伍;就四逆散下调UC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的表达的作用而言,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芍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芍药软肝方对小鼠H22肝癌肿瘤组织TGF-β1RⅡ、NF-κB、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ICR荷H22肝癌小鼠50只,随机分生理盐水对照组,芍药软肝方低、中、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停药次日处死小鼠,取皮下肿瘤组织。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芍药软肝方对小鼠H22肝癌组织TGF-β1RⅡ、NF-κB、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芍药软肝方能上调小鼠H22肝癌组织TGF-β1RⅡ表达水平,以中剂量组最明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芍药软肝方各给药组均能明显下调荷H22肝癌实体瘤小鼠肿瘤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芍药软肝方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ICR小鼠H22肝癌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以高剂量组最明显,中、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芍药软肝方抑瘤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荷瘤小鼠肿瘤组织NF-κB、VEGF表达,并上调TGF-β1RⅡ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现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