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镜和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正常听骨链CT仿真内镜(CTVE)和三维(3D)重建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例无中耳疾病者采用层厚1.0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0.1mm~0.2mm间隔重建,分别做CTVE成像、表面(SSD)和骨最大密度投影(MIP)3D重建,观察和比较CTVE和3D显示正常听骨链的能力。结果:CTVE上,锤、砧骨及锤砧关节显示率都是100%,镫骨底板显示率为35%,仅25%能分辨镫  相似文献   

2.
听骨链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听骨链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局限性.方法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0mm),Pitch1.5,小视野(FOV=9.0cm),密集重建(间隔0.5mm).观察22例,其中10例正常,12例耳部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表面遮盖法(SSD)行听骨链三维重建成像.正常及异常耳的观察阈值分别为-200~-500HU和100~300HU.结果10例正常耳听骨链重建能直观显示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砧镫关节呈"L”形,镫骨前后脚及底板显示欠佳.12例患者中,3例胆脂瘤型及1例肉芽肿型中耳炎患者,3D图像显示有不同程度听小骨破坏,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1例肉芽肿型、2例单纯型中耳炎及2例颞骨骨折患者听骨链3D图像均显示正常.2例中耳畸形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1例神经鞘瘤病显示听小骨被肿瘤组织破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很好显示正常及异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中耳炎、中耳畸形及其它耳部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听骨链和迷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初步临床应用报告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探讨听骨链和迷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局限性。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层厚1.0mm)、小视野(FOV=5cm)、密集重建(间隔0.1mm)技术,对14例正常和15例中耳病变患者行听骨链和迷路三维重建成像,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或最大密度投影(MinIP或MaxIP)和表面成像(SSD)。结果14例正常患者中对其中13例听骨链及8例迷路进行三维重建,听骨链重建显示锤骨柄和砧骨长突平行共同指向蜗岬,砧镫关节呈“L”形影,迷路三维重建显示耳蜗和三个半规管。13例中耳炎患者中9例胆脂瘤形成,显示听骨链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先天中耳畸形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中耳畸形和其他耳部病变的诊断,但尚存在重建时间长、损失部分信息等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5.
听骨链及迷路的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听骨链及迷路的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该技术在听骨链及迷路病变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普通二维CT和三维CT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中耳听骨链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中耳正常结构在CT仿真内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明确传导性耳聋的听小骨及听骨链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HispeedCT/I进行颞骨薄层螺旋扫描 ,层厚 1mm ,螺距 1,电压 14 0kV ,电流 170~ 2 2 0mA ;DFOV 9.6cm ,骨算法CTVE听小骨成像。结果 CTVE能清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细小结构 ,锤砧关节显示率 10 0 % (162 /162 ) ,“L”型镫砧关节显示率 80 % (13 0 /162 ) ,镫骨前后脚为 73 % (12 1/162 ) ,能够良好地显示中耳炎及胆脂瘤的听小骨破坏 ;能够准确地显示听小骨畸形。结论 CTVE在中耳的应用 ,快速、无创、立体直观地再现了听骨链及中耳腔情况 ,能够为传导性耳聋患者明确病因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听骨链及迷路的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该技术在听骨链及迷路病变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普通二维CT和三维CT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已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如在气管、支气管、喉部、结肠、膀胱、血管等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中耳结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对78例病人双耳(156只耳)听骨链进行CT仿真内镜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胆道造影及其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 (SCTcholangiography ,SCTC)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 0例怀疑胆系疾病者作螺旋CT胆道造影 ,11例同时进行MRC检查。图像用三维 ( 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及表面阴影显示 (SSD)后处理。结果 2 5例胆道显影 ,其血清总胆红素均 <5 1.3 μmol/L( 17.1μmol/L =1mg/dl)。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胆道解剖结构、梗阻部位或病变形态 ,弥补了横断面图像的不足 ,提高了诊断能力。与MRC比较可显示更多胆道细节。结论 SCTC在轻中度梗阻性黄疸病例胆道显影良好 ,3D图像可满意显示胆道解剖结构 ,提高了对胆道疾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对筛窦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认证筛窦解剖变异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Plus多排螺旋机扫描仪,对75例病例进行筛窦横断面扫描,通过GE W4.0工作站,在三维重建软件支持下作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筛窦常见的解剖变异有5种:筛大泡占52%,Onodi气房21%,眶五气房5%,筛凹低位4%,纸样板过度内移7%。结论:经横断面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能够很好地显示筛窦冠状面图像及其解剖变异,为手术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对鼻内镜外科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7例髋臼骨折的病人先经营骨盆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工作站上作髋臼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注重观察髋臼骨折的以及CT表现特征。结果:27例病人共计31个髋臼骨折。除1个T形骨折用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判断为横行骨折外,其余30个骨折轴位CT、三给和多平面重建均显示。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能更直观的显示病变的具体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轴位CT扫描的有价值的补充手段,在髋臼骨折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透亮显示(Raysum)等后处理,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6%,包括肠肿瘤18例,肠粘连2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胆石3例。结论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机械性肠梗阻各有优缺点,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PR技术应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挖除后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股骨头挖除后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7例经普通X线诊断的髋关节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轴面图像,在工作站对兴趣区进行染色显影,通过关节解体技术去除股骨头,然后对髋臼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结果 股骨头挖除后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显示髋臼骨折的全貌及关节腔内的游离碎骨片及相互之间的解剖关系。结论 股骨头挖除后SSD和VRT三维重建对外科手术前充分了解髋臼损伤情况、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甩。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的方法和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的实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2002-08—2004-12共42例由于多种原因行颌面部螺旋CT扫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美国GE H ispeed NX/I双层螺旋CT扫描机及ADW 4.0图像处理工作站。结果全部病例的牙列三维立体形态显示良好,可从各个角度完整显示单个牙的表面形态。埋伏牙的形态、大小、位置、方向和与周围牙齿的关系观察明确。结论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扫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及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准确应用是取得高质量三维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胃部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胃部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 :3 5例患者进行不同含气量胃螺旋CT扫描及工作站后处理 ,获得CT仿真内窥镜 (CTVE)、表面覆盖成像 (SSD )、透明成像 (Raysum )三种图像 ,逐一与胃镜 /手术证实。结果 :CTVE、SSD对病灶的检出率相同 ,均为 86% (3 0 /3 5 ) ,Raysum的病灶检出率为 66% (2 3 /3 5 ) ,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 0 4cm的隆起病灶 ,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均为 10 0 %。不同含气量对不同部位的胃壁显示不同 ,大气量比小气量显示好。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是一种无创、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在对病灶的解剖定位、肿瘤的TNM分型方面是胃镜较好的补充手段 ,以SSD为优  相似文献   

17.
听骨链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听骨链的CT曲面重建(CPR)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5耳(122例)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检查,对听骨链行CPR。50例(80耳)为正常听骨链,72例(85耳)为病变组。主要扫描参数:准直0.5mm,螺距0.875,重建间隔0.2~0.3mm,重建矩阵1024×1024。结果(1)正常听骨链组:1幅图像上清晰显示3个听骨及其关节。(2)临床应用:39例颞骨外伤中,听骨链异常的18例;锤砧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各5例,砧镫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分别为5例及6例,锤骨柄骨折1例。16例外耳发育不良中,骨性外耳道闭锁13例,膜性3例。骨性外耳道闭锁最常见的伴随听骨畸形是锤骨柄发育不全(10例),中耳腔变窄、听骨缺如3例,锤砧融合伴砧骨长突缺如1例。不伴随先天性外耳发育不良的听骨畸形2例,1例为双耳砧骨长突缺如,另1例为砧骨长突发育不全伴砧镫关节不连。慢性中耳乳突炎15例,6例合并胆脂瘤者听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鼓室硬化症1例。结论听骨链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诊断传导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成人中耳、内耳解剖结构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人中耳,内耳解剖结构CT三维重建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mm或2mm),小视野(FOV=5cm),密集重建技术(间隔0.2mm或0.5mm),对75例成人中耳,内耳进行三维成像,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P),表面成像(SSD)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结果:中耳鼓室,听骨链,内耳及内耳道均获得满意三维图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够真实准确观察成人中耳,内耳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