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抑癌基因 p1 6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小鼠肾癌Renca细胞株中 ,观察 p1 6基因导入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并采用ELISA法检测Renca细胞中 p1 6蛋白的动态分泌水平 ,为抑癌基因疗法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 小鼠 p1 6及LacZ重组腺病毒载体AdP1 6和AdLacZ由日本癌症研究会分子生物学治疗研究室Hamada博士惠赠。小鼠Renca肾癌细胞株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室Wiltrout博士惠赠。人胚肾细胞株 2 93细胞为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包装细胞 ,重组腺病毒的滴度测定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1 ] 。转染方法 :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改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特点,以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46例人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41.3%(19/46),而癌旁组织表达率为95.7%(44/46),两者有差异显著性(P<0.01)。p16蛋白阳性的19例胰腺癌标本中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p16蛋白缺失的27例标本中有18例检出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9.1%。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缺失有明显关系(P<0.05)。p16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与胰腺癌的大小,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p16蛋白的表达,它们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胰腺癌中 p16基因mR NA的表达情况 ,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对其异常表达的原因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新鲜胰腺癌组织 10例取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通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 ,其中胰头癌 9例为胰头十二指肠手术切除 ,胰体尾癌 1例为胰体尾切除术切除。正常胰腺组织 7例为对照 ,取自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胆管末端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的正常胰腺。2 .DNA和RNA的提取 :酚 氯法提取上述样品DNA ,紫外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16,Rb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胆囊癌进行p16和Rb蛋白的定位观察。结果:p16和Rb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3%和71.4%,显著低于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表达(P<0.05),Rb表达与胆囊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浸润,转移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而p16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p16和Rb基因蛋白表达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结论:p16和Rb基因蛋白丢失是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分子事件,与细胞周期G1-S期的负反馈调节环路中断关系密切,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胆囊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微血管密度和p16基因表达对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 (IMD)和 p1 6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 (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76例RCC患者的根治性肾切除标本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 p1 6基因表达 ,分析IMD、p1 6基因表达与RCC分期、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IMD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 (P <0 .0 5 ) ,而与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随访 5年内死亡者IMD明显升高 (P <0 .0 1 ) ;癌旁组织中 p1 6阳性率 (75 .0 % )显著高于RCC组织 (4 8.7% ) ,p1 6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而与IMD呈负相关性。结论 :IMD是预测RCC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IMD和p1 6基因表达可为RCC的疗效和预后判定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髓母细胞瘤周期蛋白基因 (cyclin)D1和 p16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传统临床病理特点之间以及cyclinD1和 p16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染色的积分吸光度 (IOD)检测cyclinD1和p16在髓母细胞瘤和正常小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互关系 ,以及cyclinD1和 p16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正常小脑组织cyclinD1表达较低 ,髓母细胞瘤表达较高 (IOD值分别为 0 .2 93 1、1.0 712 ) ;p16在正常小脑组织中则呈现高表达 ,而髓母细胞瘤出现降低 (IOD值分别为 1.6815、1.0 10 9) ;(2 )髓母细胞瘤cyclinD1和 p16表达情况与肿瘤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是否伴坏死、分化程度及分化方向有关 ;(3 )在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瘤中cyclinD1和p16呈正相关关系 (r =0 .5 3 4,P <0 .0 5 ) ,而在经典型髓母细胞瘤中呈负相关关系 (r =-0 .40 7,P <0 .0 1)。结论 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的不同更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cyclinD1和 p16发生了不同变化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形成各自不同的细胞周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癌中p16蛋白与PCNA的表达与肾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肾癌及1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肾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肾癌分级、分期升高而明显降低,p16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9.
肝癌bcl-2基因异常及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bcl-2和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的关系,采用半套式原位聚台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40例肝细胞癌中bcl-2/JH融合基因、bcl-2蛋白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40例肝细胞癌中6例bcl-2蛋白阳性,发生bcl-2基因重排10例,25例p53蛋白阳性,bcl-2蛋白表达与bcl-2/JH融合基因间无相互相对应关系。p53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及bcl-2基因重排间无明显关系。结果说明,bcl-2和p53基因均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bcl-2/JH融合基因不是引起bcl-2蛋白表达的唯一原因。bcl-2和p53基因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2例肾癌、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MTS_1基因产物P_(16)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肾癌P_(15)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P_(16)表达相关于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级及预后。结果提示:MTS_1基因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_(16)蛋白表达缺失是肾癌恶性度高及晚期表现。P_(16)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P16抑癌基因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P16抑癌基因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5例肾癌组织和25例癌旁肾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结果:癌旁肾组织P16阳性率(80.0%)显著高于肾癌组织(51.1%)。P16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78.6%、47.4%和25.0%(P<0.05);在Ⅰ、Ⅱ和Ⅲ~Ⅳ期肿瘤中分别为68.4%、53.3%和18.2%(P<0.05),显示P16表达阳性率随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降低。P16阳性与阴性表达组间3、5年生存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抑癌基因P16在防止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16和Rb蛋白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检测42例骨巨细胞瘤的p16与Rb蛋白表达。研究不同病理分级的骨巨细胞瘤p16蛋白表达及Rb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骨巨细胞瘤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6.7%,p16蛋白表达随骨白细胞瘤恶性程度的上升而减低。Rb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2.9%。66.7%的病例存在p16与Rb蛋白表达的倒置  相似文献   

13.
14.
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肾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评估肾细胞癌预后因素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肾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在肾癌细胞中CD44v6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和51.7%。肾细胞癌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CD44v6高表达和p16低表达相关(P<0.05);CD44v6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CD44v6高表达和p16低表达,对判断肾细胞癌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肾癌的耐药规律,我们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34例原发性肾癌,20例正常肾组织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00%的正常肾组织有P-GP的表达,以肾近曲小管的表达最强,远曲小管次之。85.3%的肾癌组织有P-GP的表达。Ridit统计学检验显示P-GP的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分级、病理分期无关。研究显示:肾小管是P-GP高表达的组织,因此起源于肾小管的肾细胞癌表现高耐药性。消除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机制的影响是提高肾癌化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iR-195-3p在肾癌与癌旁组织及肾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差异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 提取27例配对标本(组织及细胞系)的总RNA,经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标本中miR-195-3p标本中的表达量,统计分析miR-195-3p在不同组织、细胞系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通过转染上调和下调miR-195-3p,并进行细胞增殖实验(MTT),评估miR-195-3p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miR-195-3p在肾癌组织(18例,66.67%)及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细胞系明显上调(P<0.05),miR-195-3p在肾癌中的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组织类型、TNM分期、AJCC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195-3p在肾癌细胞系(ACHN、786-O)表达上调后促进肾癌细胞增殖,表达下调后抑制肾癌细胞增殖. 结论 miR-195-3p在肾癌组织中明显升高,并且促进肾癌细胞增殖,提示其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缺失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p16基因的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改变。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PCR)和多聚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p16基因的缺失、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缺失率为18.42%,未观察到突变。缺失、突变率明显低于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结论 肿瘤细胞自原体转入培养环境的适应阶段p16基因缺失或突变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膀胱肿瘤细胞传代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癌组织蛋白激酶C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的 3种亚型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8例肾癌组织中PKC 3种亚型的表达。 结果 肾癌组织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4%、34.2 %和 44 .7% ,其中T2~T4为 80 .9% ( 17 2 1)、42 .9% ( 9 2 1)和 5 7.1% ( 12 2 1)。T1 为 5 2 .9( 9 17)、2 3.5 % ( 4 17)和 2 9.4% ( 5 17)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G2 ~G3 为 83.3% ( 2 0 2 4)、41.7% ( 10 2 4)和 5 4.1% ( 13 2 4) ,G1 为42 .9% ( 6 14)、2 1.4% ( 3 14)和 2 8.6 % ( 4 14)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细胞类型的 3种PKC亚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KCα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为 45 .8% ( 11 2 4) ,明显低于cPKCα阴性者 81.8% ( 9 1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及预后有关 ,与细胞类型无关。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中p16蛋白与PCNA的表达与肾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肾癌及1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肾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肾癌分级、分期升高而明显降低,p16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肾癌及癌旁肾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与预后有关,与肾癌的组织类型及分期无关。结论p16基因及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肾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PCNA可作为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