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CR)所需疗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97例成人初发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患者的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初始诱导治疗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 “3+7”)方案,CR后给予巩固化疗,有移植条件的患者在第1次缓解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 在397例患者中可评估的CR患者为347例,存活的CR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0(2.4~115.4)个月,CR患者3年累积复发率(CIR)、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3.0%、58.6%和67.1%.多因素分析显示:细胞遗传学危险度高、达CR所需疗程数多、未行allo-HSCT是影响DFS和OS的共同危险因素,FLT3-ITD突变阳性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1个疗程达CR(255例)和2个疗程达CR(73例)的患者之间DFS和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DFS(P值分别为0.002和0.030)和OS率(P值分别为0.006和0.061)均优于≥3个疗程达CR组(19例).在183例持续化疗患者中,多因素分析显示:2个疗程内达CR是改善DFS和OS的共同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01和0.035).结论 IA方案初始诱导治疗AML,2个疗程内获得CR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2.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组患者的疗效,探讨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治疗的成人ALL患者149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结果 ①133例患者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其中B细胞表型118例(88.7%),T细胞表型15例(11.3%).有染色体核型结果的患者105例,正常核型40例(38.1%),异常核型65例(61.9%).②按诱导治疗方案不同将治疗满4周的患者分为VDCP、VDLP、VDCLP三组,诱导治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93.7%.三组患者诱导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CR率分别为80.8%、92.3%、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包含和不包含门冬酰胺酶的诱导方案诱导治疗结束时CR率分别为95.5%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患者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12(1~74)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为17.5(1~97)个月.三组患者3年及5年DFS率分别为18.5%和14.8%、24.7%和9.9%、39.5%和3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6).③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就诊时年龄>40岁、WBC>40×109/L、染色体t(9;22)及巩固治疗不足4个疗程为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成人ALL免疫表型检测以B-ALL为主,染色体核型变化较大.多数患者在接受4或5种药物联合的诱导方案治疗后可获CR;用门冬酰胺酶不影响诱导治疗CR率,但可提高患者的DFS和OS率.染色体核型异常影响患者生存情况.充分的巩固强化治疗对延长生存期必不可少.就诊时的年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及巩固治疗疗程数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患者进行总结分析、随访,了解临床一般情况、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总生存(0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 86例完成诱导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患者总完全缓解(CR)率95.3%,1个疗程CR率69.8%;采用含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方案诱导治疗的患者1个疗程CR率达86.2%,标准剂量Ara-C方案诱导治疗的患者1个疗程CR率60.3%.87例患者的中位OS期为16.4(0.3~121.5)个月,中位RFS期为11.7(1.9~116.3)个月;3年OS率42%,5年OS率39%,3年RFS率55%,5年RFS率55%.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巩固治疗方案、巩固治疗疗程数亦与OS有相关性,其中采用中剂量Ara-C诱导治疗、2个疗程以上中剂量Ara-C巩固治疗、完成4个疗程以上巩固治疗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结论 性别、染色体核型、诱导缓解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诱导、巩固治疗中应用中剂量Ara-C.可以明显提高1个疗程缓解率,延长OS、RFS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诱导化疗失败和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缓解、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诱导化疗失败和复发AML连续病例,采用二元Logistics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反应和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诱导化疗失败和193例复发AML患者,最终完全缓解(CR)/CR伴血细胞未完全恢复(CRi)率分别为50.6%和40.3%;获得CR/CRi人群中,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34.4%和30.4%,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0.1%和31.6%。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失败患者中,CLAG或FLAG方案作为再诱导化疗方案、年龄<39岁和SWOG预后分层低危和缓解率高相关;复发患者中,男性、继发AML、SWOG预后分层高危、12个月内复发和复发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20%和缓解率低相关(P值均<0.05)。对于获得CR/CRi的患者,移植是影响RFS和OS的共同因素;此外,SWOG预后分层与诱导化疗失败患者的OS率显著相关,获得CR而非CRi与复发患者的RFS率相关,男性复发患者的OS率低于女性。结论对于诱导化疗失败和复发AML患者,再诱导化疗方案、SWOG预后分层、年龄、性别、继发或初发AML、首次缓解距复发时间、复发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是影响缓解的独立因素;移植、SWOG预后分层、缓解时血细胞恢复状态和性别影响获得缓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m)HAD方案诱导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的疗效及染色体核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9例用(m)HAD方案诱导治疗的AMO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HAD方案具体为高三尖杉酯碱2 mg/m2,第1~7天;阿糖胞苷100 mg/m2,第1~7天,部分患者于第5、6、7天改为1.5 g·m-2·(12 h)-1;柔红霉素40 mg/m2,第1~3天.结果 ①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79.7%(79例中63例),部分缓解(PR)率6.3%(79例中5例),总有效率86.0%.②对75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43例,异常核型30例,未见分裂象2例;预后中等组49例,预后差组18例,意义未知组6例.核型正常者CR率及1年、3年总体生存(OS)率明显高于核型异常者(P<0.05);但两组在无病生存(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组患者CR率85.7%,1年、3年OS率分别为75.9%、65.4%,DFS率分别为82.2%、77.9%,均明显好于预后差组(CR率61.1%,1年、3年0s率分别为51.3%、25.6%;1年、3年DFS率分别为66.7%、26.7%)(P<0.05).③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巩固治疗疗程数对生存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采用(m)HAD方案诱导治疗AMOL患者,CR率高,缓解后巩固治疗是否充分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AMOL患者异常核型发生率和既往报道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群体发生率相似,且染色体核型同样与预后密切相关,预后中等组明显优于预后差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outcome and impact of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on the response and survival of acute monocytic leukaemia (AMOL) patients received (m)HAD regimen as induction chemotherapy. Methods Seventy-nine AMO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 HAD regimen as induction therapy ( HHT 2 mg/m2, d 1-7; Ara-C 100 mg/m2,d 1-7 and increasing to 1. 5 g · m-2 ·(12h)-1,d5-7 in some patients; DNR 40 mg/m2, d 1 - 3). The treatment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The complete remission( CR) rate was 79.7% (63/79), partial remission (PR)rate was 6.3% (5/79) ,overall rate was 86.0%. ②The chromosome karyotypes were analyzed in 75 patients,of whom 43 with normal karyotypes (NCR) and 30 abnormal karyotypes ( ACR). For the cytogenetic prognostic groups, 49 patients were intermediate, 18 poor and 6 unknown. The CR,1-year and 3-year overal survival (OS)rates in NC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CR group(P <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disease free survival ( DF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 05). The CR,1-year OS 、3-year OS and 1-year DFS and 3-year DFS rates in intermediate prognost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oor prognostic group (85. 7% vs 61. 1% , 75. 9% vs 51. 3% , 65. 4% vs 25. 6% ,82.2% vs 66.7% , and 77. 9% vs 26. 7% , respectively) ( P < 0. 05). ③Chromosome karyotype and the number of consolidation therapy courses had mor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urvival in COX analysis. Conclusion (m)HAD regimen as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or AMOL patients achieves a high CR rate.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urvival for the patients to reveive adequate consolidation therapy. The frequency of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in AMOL is similar to that in other AMLs. The prognosis of AMOL patients with chromosome karyotype in intermediate prognostic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poor prognostic grou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_4型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70例AML-M_4患者分为二组:①伴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但不伴有inv(16)[Eos~+inv(16)~-]组;②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伴有inv(16)[Eos~+inv(16)~+]组;③不伴有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Eos~-)组.总结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总体生存(OS)时间、尢复发生存(RFS)时间的因素.结果 70例AML-M_4患者完全缓解(CR)率85.7%,其中1个疗程CR率71.4%;所有患者的中位OS期为20.0(1.2~162.4)个月,达CR患者的中位RFS期为78.0(1.2~129.5)个月;3年、5年OS率分别为42%、42%,3年、5年RFS率分别为59%、54%.Eos组总体CR率76.9%,1个疗程CR率61.5%,中位OS期为11.2个月,中位RFS期为10.8个月;Eos~+组总体CR率96.8%,1个疗程CR率89.6%,中位OS、RFS期未达.统汁学分析表明,两组在总体CR率、OS和RFS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os~+组内分析表明,Eos~+inv(16)~+组总体CR率达100%,1个疗程CR率达94.4%,中位OS、RFS期未达;Eos~+inv(16)~-组总体CR率达91.7%,1个疗程CR率达69.2%,中位OS期为14.3个月,中位RFS期为12.4个月.统汁学分析表明,Eos~+inv(16)~+组、Eos~+inv(16)~-组OS、RFS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伴有Eos比例升高可作为AML-M_4患者预后良好因素之一,其中Eos~+inv(16)~+组预后最好.Eos~+组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小、血小板计数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4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以WHO分型诊断的上海地区急性白血病(AI)患者巾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凶突变的发生率,以及其对AL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等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榆测468例AL患者仞诊时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ITD)突变和D835点突变;随访病例,用Kaplan-Meier和Log-rank等生存率分析方法分析AL患者的预后.结果 468例AL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4例(79.9%).其中FLT3-ITD突变59例(15.9%),FLT3-D835点突变15例(4.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3例(17.7%),ALL中未检测到FLT3-ITD突变,检出FLT3-D835点突变2例(2.4%).FLT3-ITD突变对AML[去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R率、DFS和OS时间均有不良影响,FLT3-ITD突变阳性和阴性组CR率分别为52.3%和71.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8个月.FLT3-ITD突变对APL的CR率无明显影响,但对DFS和OS时间有不良影响.FLT3-D835点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FLT3基因突变在AML中较常发生,其中FLTS-ITD突变对于AML的CR率及OS时间均有明显影响;而FLT3-D835点突变预后意义小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D-CAG)方案治疗≥7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的59例≥70岁的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AML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74(70-86)岁。D-CAG方案诱导治疗2个疗程的完全缓解(CR)率为69.4%(34/49),中位CR持续时间为10.7(0.6-125.4)个月。依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染色体核型标准分组,预后良好组仅有1例获得CR,预后中等组CR率为71.8%(28/39),预后不良组CR率为55.6%(5/9),预后中等及不良组CR率无显著性差异。参考AML(2017年)ELN预后分层标准,预后良好组CR率为88.2%(15/17),预后中等组CR率为45.5%(5/11),预后不良组CR率为66.7%(14/21),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CR率无差异,但均高于预后中等组(P<0.05)。通过二代测序分析59例患者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发生频率在10%以上的基因突变有11种,分别为TET2突...  相似文献   

9.
141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初治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探讨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外的 AML 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41例18岁以下 AML 患者分成 APL 组(A 组,51例)和除APL 外的 AML 组(B 组,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患者的无事件生存(EFS)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Cox 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 B 组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54.4%(49例),总缓解率为76.7%。5年累积 EFS 率、DFS 率和 OS 率分别为(28.4±9.0)%、(28.39±8.96)%和(35.5±6.3)%;A 组5年累积 EFS 率、DFS 率和 OS 率分别为(81.5±5.7)%、(94.3±4.0)%和(81.4±5.7)%:全部141例 AML 患儿5年累积 DFS 率和5年累积OS 率分别为(56.9±6.3)%和(53.3±4.8)%。B 组病例经多因素分析表明,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较高和≥2个疗程达 CR 以及巩固治疗6个疗程以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值均<0.05)。结论儿童 APL 预后良好。其他儿童 AML 中,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和1个疗程达CR 以及巩固治疗6个疗程以上者预后较优;儿童 M_(2h)/t(8;21)与除 APL 以外的其他亚型相比没有显示预后良好的趋势;降低复发是改善儿童 AML 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现状以及近20年来AML治疗效果的变化.方法 对2003至2007年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收集的确诊为AML的623例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诊断,并随访患者,统计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并与国外的疗效进行同期比较,与20世纪90年代上海地区AML的疗效进行历史对照比较.结果 623例AML患者CR率为66.5%,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年生存率为30.8%,3年内的复发率为55.1%,与国外报道的CR率相近,但复发率较高,长期生存率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较之上海市1984至1994年治疗的病例有明显提高.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和高三尖杉酯碱诱导治疗的CR率、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预后良好组[去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后]的CR率为87.3%(79例中68例),中等组为61.8%(306例中189例),不良组为42.9%(112例中48例),APL的CR率为91.3%,染色体核型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原发性AML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预后与一般原发性AML无明显差异,染色体不良核型、高龄和发病时高白细胞计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结论 上海市AML治疗水平较加年前有明显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长期疗效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CAG及CAG联合地西他滨(DAC)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老年AML患者76例,对采用CAG或CAG+DAC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做为诱导缓解方案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分析两组在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中位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在老年AML患者,CAG组49例,完全缓解率为51.0%,总有效率为61.2%, CAG+DAC组27例,分别为59.3%和77.8%,两者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位生存期(10.0个月 vs 12.0个月,P=0.225)和无复发生存期(8.0个月 vs 11.0个月,P=0.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危组患者,CAG+DAC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优于CAG组,分别为57.1% vs 15%;71.4% vs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6.0个月 vs 10.0个月及无复发生存期为4.0个月 vs 7.0个月(P>0.05),CAG+DAC组均有延长趋势。 结论 CAG和CAG+DAC化疗方案临床疗效相当,但对预后差的老年AML患者,CAG+DAC在临床疗效方面显示出了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HA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80例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以HA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阿柔比星)方案进行诱导治疗,探讨该方案治疗成人初发AM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初发AML患者80例以HAA方案诱导治疗,计算完全缓解(CR)率,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率,组间患者RFS差异用Log-rank检验.结果 80例患者CR率为81%,其中1个疗程CR率为75%.除外4例早期死亡患者,7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2~69)个月,3年预计总生存(OS)率为51%.对于达到CR的患者,3年预计RFS率为53%.按FAB分型分组,M5组CR率为74%,其CR患者的3年预计RFS率为75%,M1/M2组CR率为87%,其CR患者的3年预计RFS率为37%.按染色体核型分组,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的CR率分别为100%,83%和20%,其中低危组3年OS率为76%,中危组为50%,高危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仅有6个月.结论 HAA方案可以作为成人初发AML患者的首选方案.通过1~2个疗程的化疗,能够获得比较高的CR率以及RFS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治疗周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后的适宜治疗周期。方法 治疗并随访观察我院7年收治的原发、补治AML191例,采用SPSS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191例原发初治AML采用HA、DA、AA、HAD方案分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81.4%,其1-2个疗程CR率89.9%。144例可分析生存期的CR患者中位无病生存(DFS)9.6个月,3年实际DFS率为21.6%,5年DFS预计为12.9%,CR后巩固强化治疗<6个疗程者中位DFS为7.1个月,3年DFS率为11.4%,5年DFS率为6.3%,治疗≥6个疗程者中位DFS为35.3个月,3年DFS率为43.2%,5年DFS率为27.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治疗≥8个疗程者中位DFS为48.8个月,3年DFS率为57.9%,5年DFS率为31.6%,略高于治疗≥6个疗程的全部病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L CR后标准剂量化疗巩固强化至少应6个疗程,以8个疗程以上为宜。建议AML的治疗至少维持1年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不同诱导缓解方案的缓解率和缓解时间及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治APL患者73例,按照不同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为单纯化疗组、单纯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组、ATRA联合化疗组和ATRA联合砷剂(As2O3)组,比较各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达到CR的时间.达到CR的病例,按照不同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即化疗→ATRA→As2O3序贯治疗组、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比较两组3年总生存(OS)率、复发率、无病生存(DFS)率.结合诱导缓解与维持巩固治疗方案,将病例重新分为两组:应用ATRA和As2O3联合诱导缓解并以化疗→ATRA→As2O3序贯维持治疗者为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其他为非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比较两组的CR率、OS率和DFS率.结果 ①在诱导缓解治疗阶段,ATRA联合As2O3组的诱导缓解率高达100%,单纯化疗组57.1%,ATRA或ATRA联合化疗组78.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达到CR的中位时间以ATRA联合As2O3组最短,为26(13~40)d.②在维持巩固治疗阶段,诱导缓解后序贯治疗组和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的3年OS率分别为(95.7±4.3)%和(68.6±11.2)%,3年DFS率分别为(79.0±9.5)%和(32.9±15.5)%(P<0.05).序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4.8%,明显低于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50.0%).③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患者CR率、3年OS和DFS率均达到100%.非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CR率为72.9%,3年OS率为(72.3±9.1)%,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As2O3的诱导缓解率高,达到诱导缓解时间短.化疗、ATRA、As2O3序贯进行诱导缓解后治疗的复发率低,生存和无病生存率高.将二者结合进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