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BSA建立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治疗用清开灵注射液腹腔注射,标本取大鼠肾脏皮质和全血,分别做NF-кB表达,IL-2、IL-6和TNF-α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NF-кB表达显著增高(P<0.01),IL-2、IL-6和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开灵治疗组NF-кB表达,IL-2、IL-6和TNF-α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通过抑制NF-кB的活化,降低炎症免疫细胞因子表达,起到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因而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和清热解毒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渗透压缓释泵技术建立新型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方法]将C-BSA装入渗透泵,植入右肾旁,制备新型C-BSA渗透泵肾小球肾炎模型,并用醋酸泼尼松(8 mg/kg)干预治疗,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并检测尿蛋白,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与尾静脉注射C-BSA的传统肾小球肾炎模型比较,评价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渗透泵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血清BUN、SCr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4 h尿蛋白,血清BUN、SCr含量均高于传统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渗透泵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与传统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均出现严重的肾小球病理改变.与渗透泵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组大鼠24h尿蛋白、血清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小球病理改变较轻.[结论]应用渗透压缓释泵恒释C-BSA能够成功制备稳定可靠的肾小球肾炎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和强的松对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疗效比较.方法 用阳离子化牛血清诱导SD大鼠产生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再分为模型组(A组)、霉酚酸酯治疗组(B组)、强的松治疗组(C组),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D组).检测各组第4周末、8周末的24h尿蛋白及8周末的血清肌酐、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观察8周末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免疫球蛋白G(IgG)、IV型胶原在肾小球的沉积.结果 霉酚酸酯治疗组(B组)和强的松治疗组(C组)比模型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增加(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血清肌酐无差异;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基底膜的增厚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C组IgG、Ⅳ型胶原沉积比模型组减少(P<0.01).同时,B组和C组在各个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霉酚酸酯能减轻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大鼠的尿蛋白及肾脏损伤,和强的松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甙Rg1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NF-α、MC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1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厄贝沙坦(ARB)治疗组.采用链脲佐菌素(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动物处死前1 d测血糖,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记录尿量行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MCP-1、血及肾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MCP-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肾脏组织中MCP-1、TNF-α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镜下见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及系膜物质增多,足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两治疗组与模型组分别比较,肾小球基底膜未见明显增宽,足细胞数增加(P<0.05).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ELISA和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CP-1、TNF-α的表达增加(P<0.05),两治疗组MCP-1、TNF-α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但两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提示MCP-1、TNF-α水平与24 h尿蛋白水平(r=0.7802,0.6963)、肾小球硬化指数(r=0.8296,0.7413)、足细胞基底膜厚度(r=0.7678,0.6701)成正相关(P<0.05).结论 人参皂甙Rg1能降低TNF-α、MCP-1的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及肾脏的病理损害,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24 h尿蛋白,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黄汤水提物ZY-4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复制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与ZY-4组(剂量为20 mg·kg-1·d-1),另设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尿蛋白浓度、24 h尿蛋白量、肾功能以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正常。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浓度和24h尿蛋白总量均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光镜检查显示系膜细胞增生明显,系膜基质增多;肾组织超微结构检查显示足突肿胀、融合,系膜区尚有电子致密物沉积。ZY-4组尿蛋白浓度和24 h尿蛋白总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检查显示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基质增多不明显,细胞数略有增加;肾组织超微结构检查显示系膜增生较模型组轻,足突融合不明显,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ZY-4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补肾通络方治疗大鼠C-BSA膜性肾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对大鼠膜性肾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免疫法造模,补肾通络方煎剂灌胃给药。测定24 h尿蛋白、血清蛋白、血脂和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用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技术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尿蛋白、血清Ur、Cr、TG、CHO显著高于正常组,而血清TP、Alb相反;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上皮侧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足突广泛融合。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尿蛋白、血清Ur、Cr、TG、CHO降低,血清TP、Alb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有所缓解,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减少,肾组织的其它损伤减轻。结论:补肾通络方能促进膜性肾炎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的修复和肾功能的改善,提示该药方对膜性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中药白鹤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实验证据.方法:采用Border的方法,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作家兔原位免疫复合物肾炎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白鹤粉治疗5周.结果:治疗组尿蛋白量明显减少(P<0.01),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对照组肾小球内IgG沉积明显,光镜和电镜下示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治疗组病变程度较轻.结论:中药白鹤粉治疗家兔原位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模型有效,可能成为治疗人类肾小球肾炎的新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炎症介质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注射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法建立大鼠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15只),另设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C-BSA进行相同方式注射处理。建模2周后,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混悬液灌胃治疗, 5 m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记录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总胆固醇、血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采用RT-PCR和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白细胞介素-6 (IL-6) 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升高( 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大鼠各项生化指标均下降( 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大鼠外周血TNF-α、IL-6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 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大鼠TNF-α、IL-6 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 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失调( P<0.05);与模型相比,观察组大鼠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趋于稳定,接近对照组水平( P>0.05)。结论 来氟米特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生化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芪丹益肾冲剂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大鼠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芪丹益肾冲剂大、小剂量组及肾炎舒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个组大鼠通过注射给予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模型.建立模型第3周开始给药,建立模型第6周末处死大鼠,采血,取肾脏,测定各项生物化学指标,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芪丹益肾冲剂大、小剂量组尿蛋白定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芪丹益肾冲剂可减轻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大鼠基底膜增厚,改善电子致密物沉积情况.[结论]芪丹益肾冲剂可降低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模型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肾小球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浊方对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 mRNA(TRPC6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各6只,模型组、化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厄贝沙坦组各12只,造模后用化浊方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TRPC6 mRNA表达。结果:治疗8周后,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Scr)、尿素氮(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病理显示大鼠肾小球纤维增生较模型组改善,均以高剂量组改善明显。模型组大鼠TRPC6 mRNA表达增高,各治疗组肾脏TRPC6 mRNA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化浊方能降低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24 h尿蛋白、Scr、BUN及改善肾小球纤维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肾脏TRPC6 mRNA的表达而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1.
地龙类药物对大鼠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肾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地龙类药物对大鼠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肾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制成C—BSA肾炎模型.研究地龙类药物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 地龙及地龙泥两组24h尿蛋白(UP)、血脂、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2受体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白蛋白(Alb)及白介素-2则显著高于模型组;治疗两组肾脏病理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地龙类药物能使大鼠C—BSA肾炎UP减少,血脂降低,血浆Alb上升,使肾脏病理损害减轻,可能是通过减轻血小板在肾小球局部的聚集作用,并调节体内某些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川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Wistar大鼠产生膜性肾炎,结果表明:经静脉注射C-BSA2.5mg第2周始出现严重蛋白尿,第3周进一步加重,第4用肾脏病理检查可见GBM增厚,钉突形成,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及足突损伤。该模型发病率为100%,重复性好,具有人类膜性肾炎的病理炎型特点和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而无肾功能损害,是肾炎的发病机理和药物防治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原位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持续升高,肾脏呈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血浆和肾皮质丙二醛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降低。人参皂甙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肾脏病理损害,并使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这表明实验性原位性肾炎与脂质过氧化关系密切,人参皂甙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大鼠原位性肾炎症状,改善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4.
15.
来氟米特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毒血清肾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LEF干预组(5mg/kg/d,灌胃)。2周末检测24h尿蛋白含量、血清学指标;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变化。结果病理对照组24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小球内细胞数、含新月体肾小球数、硬化肾小球数、肾组织中MCP-1、ED1^+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ED1^+细胞数与尿蛋白排泄量、形成新月体的肾小球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形成新月体的肾小球百分数与尿蛋白排泄量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LEF干预组大鼠尿蛋白水平、肾小球细胞总数、硬化肾小球数、新月体数、肾小球ED1^+细胞浸润及MCP-1表达均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1,0.05)。结论LEF能改善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TFA)对湿热型慢性肾炎的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萄球菌肠毒素B分次由尾静脉注射、牛血清清蛋白隔日灌胃及完全弗氏佐剂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分次皮下注射复制大鼠慢性肾炎湿热证模型。8周后模型复制成功,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黄葵胶囊组,TFA高(694.4 mg/kg)、中(347.2 mg/kg)、低(173.6 mg/kg)剂量组,各组分别每日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后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尿蛋白(urine pro-tein,UP),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albumin,Alb)、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creatinine,Cr),二乙酰一肟法测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法测定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酵母菌花环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ed blood cell-immune complex,RBC-IC)、红细胞补体C3b(red blood cell-complementC3b,RBC-C3b)花环率。结果 TFA各剂量组UP、Cr、CIC、RBC-IC显著降低,Alb、RBC-C3b显著升高;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生被显著抑制;TFA中剂量组BUN显著降低。与黄葵胶囊组比较,TFA高、中剂量组血Cr显著降低,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TFA能够提高湿热型慢性肾炎大鼠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生,改善肾功能;TFA为黄葵胶囊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治疗组另给予清开灵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PCT和CRP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CT、CRP水平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能有效抑制CAP患者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清开灵滴丸治疗感冒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清开灵滴丸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例 口服清开灵滴丸治疗)、对照组(n=35例 口服清开灵胶囊治疗)。从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短,症状体征消失较快,总有效率为81.43%(57/7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20/3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滴丸治疗感冒较优于清开灵胶囊,且临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