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原创期、根治期和合理手术期后进入了个体化治疗时期。因而,对于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以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为目的的缩小手术被推崇和广泛应用。缩小手术既要考虑胃切除范围和淋巴结廓清范围的缩小,又要考虑保存器官的功能和低侵袭性。缩小手术中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作为保存功能的手术,由于幽门和迷走神经得以保留,从而降低了倾倒综合征和胆石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术对胃癌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胃部分切除术,试验组进行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比两组病例资料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术对于胃癌早期的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时两种淋巴结清扫方法对胃瘫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清扫第1、2组淋巴结时直接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伴随淋巴结一同切除。B组:清扫第1、2组淋巴结前,先解剖出迷走神经前后干,仅行淋巴结清扫,到距肿瘤上缘5cm处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结果 B组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的机率低于A组患者。结论胃癌患者行淋巴结廓清时,应尽量保留迷走神经主干,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可减少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第十六单元胃、十二指肠外科疾病A1型题1.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A.胃底部B.胃大弯C.贲门部D.胃后壁E.胃小弯2.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欲达到消除神经性胃分泌,而不引起胃滞留、保留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和正常胃容积,下列哪项手术方式为首选A.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B.迷走神经干切断术C.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D.胃窦部切除加胃十二指肠吻合术E.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3.下列哪项可判断为早期胃癌A.病灶局限于胃窦内B.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C.直径<2cm D.无淋巴结转移E.病灶局限于胃小弯4.下列哪项不是胃癌根治术的禁忌证A.血性…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告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0.0%~39.0%[1]。因此,在胃癌手术中,常规探查送检No16a2、No16b1组肿大淋巴结[2],根据术中病理结果决定手术廓清范围,使其成为进展期胃癌合理根治的指标,通过有选择的D4根治术来提高进...  相似文献   

6.
胰腺及胆管周围癌的手术都是普外科中最大手术之一 ,通常是在保留幽门的基础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而术后发生胰瘘、逆行感染等并发症较多 ,远期效果差的情况较为普遍 ,作者为解决胰瘘做了一些手术方法的改进。胃胰吻合法 :在胰头后方游离明确肠系膜上静脉的关系后 ,确定根治手术 ,然后先分离幽门上下 ,切断胃右动静脉 ,取幽门周围组织及淋巴结作病理检查用。小心操作并保留拉氏神经及“鸭爪” ,在幽门下方 2cm处断十二指肠 ,断端暂给封闭 ,将胰头十二指肠及胆总管下端整块切除 ,周围淋巴结给完全清扫 ,胰管内插入硅胶制品的小细管引流 ,…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又占直肠癌75%。以往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采用Miles手术,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高龄患者社交范围较小,遇到恶性肿瘤等重大疾患时,难以正确面对,况且要建立人工肛门,很难接受,因而根治与保留功能成为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争论的焦点。手术治疗既要做到根治肿瘤,又要尽可能地保留肛门,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从而减少复发率,提高生存率。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及吻合口器的广泛使用,明显地提高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个体化手术的淋巴结廓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按日本胃癌治疗规范进行手术的10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均为下部癌,总的转移率为15.8%,第1站(N1)及第2站(N2)分别为10.9%及4.9%。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病理类型有关。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7.9%,明显高于黏膜癌(6.9%,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0%,随着肿瘤最大径的增加,1.1~2.0cm及>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增至14.8%及27.5%(P<0.05)。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2%及19.6%。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N1受累频率最高的是第3组淋巴结,受累频率为50.0%,其次为第6,4组及第5组淋巴结,分别为37.5%、31.3%及12.5%;在N2中,第7,8a组及第9组的受累频率依次递减为25.0%、12.5%及6.3%。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转移至N2的频率明显增高;微小癌无淋巴结受累,小胃癌仅累及到N1淋巴结;而最大径在1.1cm以上的病例,累及N2淋巴结的几率明显增加;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N2淋巴结受累的频率亦显著增加。结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在淋巴结廓清效果上和标准D2根治术是一致的。因此,个体化术式的选择达到了根治、低侵袭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的治疗。方法对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90~2010年收治的79例BO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经过和预后。结果 79例BOTs的病理类型:浆液性40例(50.6%),黏液性26例(32.9%),混合性9例(11.4%),其他类型4例(5.1%)。手术-病理分期:Ⅰa期56例(70.9%),Ⅰb期4例(5.1%),Ⅰc期14例(17.7%),Ⅱ期3例(3.8%),Ⅲ期2例(2.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0例(50.6%)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其中行囊肿剔除术11例。79例中18例行淋巴结切除术,15例行术后辅助化疗,但早期患者的预后与淋巴结切除及辅助化疗与否关系不大。68例术后随访4~122月,平均72个月,1例Ⅲ期患者术后复发,2年内死于肠梗阻;1例自然死亡。结论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Ⅰa期患者行囊肿剔除手术是相对安全的;早期患者不必行淋巴结清扫。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短期内适当给予化疗,防止复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