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对照组49例及ACS组79例患者的血浆BNP浓度进行对比。将ACS组又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抬高心梗(NST-MI)、ST抬高心梗(STMI)3个亚组,对其中67例患者做冠脉照影(CAG),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并对NSTMI组及STMI组进行心功能Killip分级,测定BNP值并比较。结果ACS组各亚组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STMI组BNP浓度高于UA组及NSTMI组(P〈0.01)。冠脉3支、2支、1支病变组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NSTMI组及STMI组心功能Killip4级组、Killip3级组及Kimp2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Killip2级组、Killip1级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ACS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3支病变或心衰越重BNP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UA)、脑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CHD患者72例,入院后均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CHD患者52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9例),其中AMI组患者入院时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18例)、双支组(19例)与3支及以上(多支)组15例。对照组为经造影排除CHD诊断者20名。比较各组血UA、BNP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UA、BNP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UAP组患者血UA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与多支组患者血UA、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组(P<0.01),而多支组患者3项指标亦均高于双支组(P<0.05~P<0.01)。结论:血UA、BNP与hs-CRP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用来评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BNP浓度的变化与冠心病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50例心功能级(NYHA分级)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Lp(a)和BNP浓度。根据3支主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的支数可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左主干病变按双支计算。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Lp(a)、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脂蛋白(a)、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BNP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工作中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B型尿钠肽(BNP)的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纳入实验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多支组,同期选取我院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入院48h内,采用ELISA法测定3组血清中尿钠肽的浓度,并分析该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对照组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单支组以及多支组,单支组患者BNP浓度显著低于多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 657,P <0. 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的浓度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比,在早期诊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临床医生评价患者病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AMI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AMI后近期心功能不全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12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h内记录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等项目,并测定血浆BNP浓度.所有患者观察随访6周,6周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观察期间死亡的发生与否.结果 ①血BNP按照Killip分级1、2、3、4级阶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AMI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与BNP呈正相关;②心衰组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LVEF与急性期血BNP浓度呈负相关,AMI后急性期BNP>596pg/ml是近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BNP OR=18.036);③死亡组BNP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AMI后近期死亡与急性期血BNP浓度正相关:AMI后急性期BNP>596pg/ml是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分别为84.206).结论 血BNP在AMI后的高危患者中显著升高,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及恢复期LVEF及死亡均显著相关,可以尝试用于AMI后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判别及AMI后近期心衰、死亡危险性的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8.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奕  宫海滨  魏鹏 《当代医学》2010,16(23):469-471
目的观察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00例入选的早发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3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多支(21例)、单支(49例)、双支(30例)病变组。均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血浆BNP及sOX40L水平检测并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34例)作比较。结果⑴AMI组平均OX40L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sOX40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sOX40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sOX40L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⑵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的患者血浆sOX40L和BNP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为危险分层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冠心病CH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并设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以上各组DD及Fbg含量,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36例、两支病变组29例、三支病变组27例,根据血分数(LVEF)分为左心功能正常和左心功能不全组,分别进行DD及Fbg的比较。结果 AMI、UA组DD、Fbg含量明显高对照组(P〈0.01);AMI组DD明显高于UA组(P〈0.05);AMI组和UA组的F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两、三支变组FG和DD含量高于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显著(P〈0.01),三支病变组高于两支病变组(P〈0.05),对照组和一支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心功能不全组Fbg浓度高于左心功能正常组,但左心功能不全组DD浓度与左心功能正常组显著差别。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升高是冠心病事件的表现和依据,并可能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4例,32例冠脉造影阴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STE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TEMI组和对照组(P〈0.01),NSTEMI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6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阴性8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排除严重肝、肾、肺、脑及其他心脏病。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1支病变组45例,2支病变组31例和3支病变组30例。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颈动脉IMT、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1、2和3支病变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呈逐级增高趋势(P<0.01)。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组(P<0.01),2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亦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P<0.01)。结论:颈动脉IMT、血浆BNP和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颈动脉IMT、BNP和UA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3组;根据冠状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58例),双支组(49例)与多支组(25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BNP 与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UAP及SAP组( P<0.05);UAP组患者BNP与hs-CRP水平较SAP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升高( P<0.05);SAP组患者与对照组BNP 与hs-CRP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支组、双支组与多支组患者制剂BNP 水平及hs-CRP 水平差异显著( 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与血浆BNP(r=0.543,P=0.004)及hs-CPR均呈正相关(r=0.358,P=0.003)。结论:血浆BNP与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差异显著,其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均能独立作为预测斑块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与血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58例,全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正常者34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21例按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双支病变组(32例)和多支病变组(22例),排除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造影当天晨留取外周静脉血(加EDTA和抑肽酶),-80℃冰箱保存,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测量体重指数;测量血压、血脂、血糖、肾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分析各冠状动脉病变组之间以及与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的差异。结果多支病变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双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单支和双支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和双支病变组无明.显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心功能较其他3组差(P<0.01)。多支病变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高于其他3组(P<0.05);多支病变组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按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组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NP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浆BN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双支、三支或以上病变)呈明显的正相关,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其中多支病变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测定脑钠素(BNP)在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测定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并将患者分为LVEF≤40%组和LVEF〉40%组、Killip(Ⅰ-Ⅱ)组和Killip(Ⅲ-Ⅳ)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并进行BNP浓度比较。结果:LVEF≤40%组、Killip(Ⅲ-Ⅳ)组、死亡组BNP浓度显著高于LVEF〉40%组(P〈0.001)、Killip(Ⅰ-Ⅱ)组(P〈0.001)、非死亡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BNP浓度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春红  张坤燕 《海南医学》2010,21(11):93-9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不同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86例冠心病(CHD)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SAP)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健康对照组26例。正常冠状动脉(0支病变)13例,1支病变19例,2支病变15例,3支病变1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各组比较,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UAP组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比较,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及1支病变组和0支病变组(均P〈0.01);2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结论 hs-CRP能够反映炎症程度,并参与冠心病损伤。在冠脉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预报价值,是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指标。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AMI患者33例作为病例组,无冠状动脉疾病史健康查体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两组患者血清BNP与cTNI 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浆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血浆cTN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血浆BNP与cTNI之间存在正相关性,Spearson相关系数r为0.72(P〈0.01)。结论 AMI患者血清BNP和cTNI显著高于健康人,且两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48例(AMⅠ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0例(UA组)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AMI组检测入院后第1、3、7天的CRP(第1、3、7天的CRP对应CRP1、CRP3、CRP7),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检测1次CRP。根据临床症状体征(Killip分级)和1周后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价AMI后心功能状态,以Killip分级将AMI患者分为两个亚组(KillipⅠ级组即心功能正常组和Killip〉Ⅰ级组即心功能不全组)。结果:血清CRP在冠心病各组均升高,AMI后不同时间的CRP1、CRP3、CRP7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CRP1、CRP3、CRP7升高(3次总体有差异,P〈0.05),分别以CRP3最高,达峰值。AMI后心功能不全组CRP1、CRP3、CRP7高于AMI后心功能正常组(P〈0.01、P〈0.01、P〈0.05分别对应CRP1、CRP3、CRP7)。结论:冠心病发生、发展有炎症反应的参与,观察CRP水平对于AMI后病情监测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血浆脑钠素(BNP)浓度测定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63例,年龄33—78岁;用竞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并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1、血浆BNP浓度AMI组(436.7±388.0)pg/ml和UA组(216.1±203.3)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2±32.1)pg/ml,(P〈0.05)。2、在NYHA心功能都是I级的时候AMI患者血浆BNP浓度高于UA患者(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与ACS有显著关系,并认为血浆BNP水平升高可能会成为ACS早期诊断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4例疑诊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分为CHD组(221例)及对照组(143例),测定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清Cys C水平,分析其与CHD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P〈0.01),冠脉2支病变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1),而多支病变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2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1),血清Cys C和冠脉病变程度呈线性相关(r=0.6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ys C的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QRS时限变化对AMI后近期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并与脑型利钠肽(BNP)进行比较。方法入选120例初发AMI患者,72h内记录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等项目,按照Killip分级1、2、3、4将患者分为4组,均检测血浆BNP 浓度、常规心电图测定QRS时限。所有患者观察随访6周,6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LVEF分为心衰组和正常组。结果QRS时限及BNP浓度在Killip分级1、2、3、4级各组中阶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浓度、QRS时限与AMI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6,0.385);心衰组BNP、QRS时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BNP浓度、QRS时限与恢复期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7,-0.502);AMI后急性期BNP>596pg/mL及QRS时限>100ms是近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BNP:OR=13.512,P=0.009;QRS时限:OR=4.696,P=0.055);QRS时限与BNP显著相关(r=0.752)。结论QRS时限可用于AMI后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及危险性评价,临床应用价值与BNP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