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UCS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或综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确诊的UCSS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横断位图像,联合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观察病变冠状静脉窦的形态和血流的变化,测量冠状静脉窦的直径大小,与20例正常个体的冠状静脉窦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诊断结果与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诊断UCSS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MSCT明确诊断13例,超声明确诊断5例(40%,5/13)。本组病例CT图像资料中,冠状静脉窦顶壁表现为完全缺如型7例,中上段局部缺如型3例,终末端局部缺如型3例。UCSS的MSCT主要表现为冠状静脉窦扩大,UCSS组的冠状静脉窦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18.7±10) mm vs.(8.7±1.6) mm,P<0.05]。多平面重组图像,尤其是冠状静脉窦轴位图像,可直观显示冠状静脉窦的形态以及顶壁缺损、左心房与冠状静脉窦之间血液异常分流情况。结论 冠状静脉窦位置结构特殊,MSCT能够良好地显示冠状静脉窦的走行,对UCS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静脉窦血栓的MR与CT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12例CVST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MRI检查时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 结论: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对CVST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于T2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并结合MRV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冠状静脉系统是心脏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通道和标志。多排螺旋CT (multi deterctor row helical CT,MD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无创性评价手段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冠状静脉系统的无创性评价,MDCT也逐渐开始得到应用。本文就MDCT在冠状静脉系统解剖结构的显示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对缺血心肌的保护及血运重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冠状静脉系可作为一可选途径使急性缺血的心肌重获血运。由此,冠状静脉窦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而出现。本文旨在对冠状窦介入研究的现状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述。1冠状静脉的解剖与生理心脏静脉回... 相似文献
5.
6.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UCSS)也称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是房间隔
缺损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不到房间隔缺损的1%,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左心房静脉皱褶形成不完全造成。为提高
临床医生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现报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 例UCSS患者。该患者年龄50 岁,主要临床表
现为反复活动后乏力、气促。心脏彩超示冠状静脉窦扩张(17 mm×14 mm),提示永存左上腔静脉可能。肺动脉造影
可见左心房显影后,左心室、冠状静脉窦同时显影,房间隔完整,随后右心房、右心室相继显影,提示部分肺静脉
异位引流(心内型)。心脏CT血管造影示4 条肺静脉入左心房,永存左上腔静脉向下汇入冠状静脉窦,冠状静脉窦间
隔缺如且与左心房相通,确诊为UCSS。后于我院心血管外科行UCSS矫治术。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分析冠状静脉窦扩张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冠状静脉窦扩张是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较为常见的病理改变 .某些正常或异常结构易被误认为冠状静脉窦 ,引起冠状静脉窦扩张的各种先天及后天因素也复杂多样 ,我们探讨超声心动图分析冠状静脉窦扩张病因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2 / 1996年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现冠状静脉窦扩张并有完整资料的 11(男 4,女 7)例患者 ,平均年龄 (13.7±11.6 )岁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美国 Acuson12 8XP10彩色电脑声像仪 ,多切面全面探查心脏及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情况 .以胸骨旁长轴切面、短轴切面二尖瓣前叶水平及心尖、剑下冠状静脉窦长轴… 相似文献
8.
冠状静脉窦是由残留的左总静脉形成,沿房间隔后壁走形,并开口右心房,本文探讨引起冠状静脉窦扩张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用于尘肺诊断的标准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的密度分辨率高、成像受控因素少的特点,探讨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取代高千伏胸片诊断尘肺。方法对100例已经确诊为尘肺病患者的同期高千伏胸片和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与尘肺标准片进行对照性研究,分析尘肺病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诊断标准。结果本组资料中56例在高千伏胸片上诊断Ⅰ期尘肺,而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有49例符合Ⅰ期尘肺诊断标准、有5例符合尘肺病观察对象、有2例符合Ⅱ期尘肺诊断标准;39例在高千伏胸片上诊断Ⅱ期尘肺,而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只有31例符合Ⅱ期尘肺诊断标准、有6例符合Ⅰ期尘肺诊断标准、有2例符合Ⅲ期尘肺诊断标准;5例在高千伏胸片上诊断Ⅲ期尘肺,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5例全部符合Ⅲ期尘肺诊断标准。本组资料中各期尘肺病在高千伏胸片上小阴影的显示远不如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显示精确,特别是对Ⅰ、Ⅱ期尘肺病诊断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是高千伏胸片诊断尘肺病的有效补充,比高千伏胸片诊断尘肺病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MSCT斜冠状面重建显示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MSCT行腰椎扫描172例,扫描重建层厚2mm,间隔1mm,将数据行MPR处理;利用主机工作站的“脊柱智能间盘成像(Spine MPR)”技术,研究在矢状面定位像上对L1~S1各个椎间小关节进行平行于小关节间隙的轴向倾斜重建。通过操作使各个椎小关节都得到一组平行的轴位图像。结果:MPR重建后图像可以在另一角度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上下关节突,对小关节突病变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进行斜冠状面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突病变,较常规的横断扫描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精细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在16排CT下实行了冠脉造影,其中42例在MSCTA时获得了精细的护理(实验组),余23例因某些原因未能实施精细护理(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波动情况及图像采集成功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图像采集成功率分别约为88.1%(37/42)和26.1%(6/23)(P=0.000);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率波动〈10次/min的患者比率分别为90.5%(38/42)和21.7%(5/23)(P=0.000)。实验组图像采集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细护理心率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当心率波动〈10次/min时,两组患者的图像采集成功率明显增高了(P=0.0475)。结论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精细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率波动,进而提高MSC-TA的成功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患者进行了心脏多层螺旋CT检查以1mm薄层扫描后传输至工作站,使用特殊软件进行冠状动脉三维立体重建。结果横断面图像和重建图像对近段冠状动脉显示率达100%,横断面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也达100%,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3.3%、91.7%和75%。而重建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均为91.7%,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5%、75%和66.7%。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非创伤性显示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CA)在评估冠脉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63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个月内同时行M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以CAG为"金标准",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准确率92.06%,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84.21%,与CAG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4);63例共计945段冠状动脉血管阶段,907段可进行评价,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94%,与CAG诊断符合率一致性较好(Kappa=0.517);诊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93.75%、82.86%、90.28%、92.97%。结论 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6月本院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54例,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154例研究对象中发现50例(57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占32.47%)。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20.15±8.20)mm,其中浅表型37处(64.90%),深厚型20处(35.10%)。于心肌桥的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21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清晰,在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定位、长度、狭窄程度、心肌桥的厚度、近端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临床诊断心肌桥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非钙化斑块导致冠脉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显示价值。方法 将疑似冠心病并进行CT冠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且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的86例患者,总计258支主支血管图像经EBW工作站后处理后,以DSA为金标准,根据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4组(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闭塞组),首先测量病变组主支血管内非钙化斑块前后3mm内CT值,其次随机测量正常组主支血管管腔CT值。计算单支血管前后CT值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血管组别和轻度狭窄的组别比较,斑块前后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和闭塞的组别与正常血管和轻度狭窄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组别比较,斑块前后CT值,斑块前后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当非钙化斑块致冠脉狭窄达到中度以上时,对冠状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显示价值,以此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术前预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雯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73-7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SCT诊断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钙化积分、心率及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MSCT评估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87.41%,特异度为95.60%,阳性预测值为93.08%,阴性预测值为89.79%,准确率为94.49%,CTA与CAG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36);不同钙化积分组诊断敏感性差异显著(P<0.05),低钙化积分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重度钙化积分组(P<0.05);心率波动<15次/min患者诊断敏感度显著大于心率波动≧15次/min患者(P<0.05)。结论 MSCT评估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与CAG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严重钙化及较大的心率波动可降低MSCT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程度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西电集团医院及榆林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MSCTA检查,以CAG检查为对照,计算MSCTA检查冠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并比较CAG、MSCTA检出冠脉狭窄程度情...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方法50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采用电影扫描序列,扫描条件为:层厚1mm,床速15mm/圈,0.5s/圈,螺距为0.275:1,矩阵512×512,对比剂(欧乃派克)2ml/kg,注射速率3.5~4ml/s,采用VR、MPR、CPR、VE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心率55~75次/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心率>80次/分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清。结论心率平稳且<75次/分,使用合适的对比剂及扫描参数,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复查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对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对比增强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显示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I型5例、Ⅱ型2例和Ⅲ型33例,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增宽、动脉壁钙化、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口位置及内膜剥离范围。结论 多排螺旋CT对显示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快速检查的优势,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有助于临床术前评估、制定治疗方案、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