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带前臂外侧皮神经的逆行筋膜皮瓣转移修复虎口皮肤缺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 5~ 46岁。机器伤 6例 ,电灼伤 3例。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偏掌侧 5例、偏背侧 4例 ;9例均急诊手术。皮瓣切取范围约 4cm× 7cm× 1 0cm。1 .2 手术方法取前臂中立位 ,以桡骨茎突与肘窝肱二头肌腱外侧连线为轴心线 ,以桡骨茎突近侧 1 .5~ 2cm处为旋转点 ,在前臂中段桡侧设计皮瓣 ,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均包含在皮瓣内 ,蒂宽 3~ 4cm ,皮瓣切取后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至虎口创面 ,在鼻咽窝处将皮瓣远端的前臂外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吻合 ,缝合皮瓣与创缘… 相似文献
4.
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软组织缺损、瘢痕挛缩10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12cm×8cm~3cm×4cm。结果术后随访1~3年,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皮瓣美观,外观满意,感觉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血供丰富、质地薄、感觉恢复好、无需再次整形等优点,为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3月-2009年1月,我科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腕部、虎口、肘部区域软组织缺损45例。结果本组45例伤口均一期愈合,2例术后第2d远端肿胀,呈紫红色,并有水疱,经手术探查发现蒂部旋转时过紧,经调整后3d,皮瓣颜色红润;7例术后第3d皮瓣肿胀加重,全皮瓣紫红色,伴头静脉充盈怒张,皮下结扎头静脉后,症状逐步改善。本组术后随访3~18月,皮瓣外形满意,无臃肿,皮瓣恢复部分感觉,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手部、腕部、虎口、肘部区域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腋部、肘部及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4年12月,对18例腋部、肘部和前臂近端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臂内侧岛状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上述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9~51岁。急诊手术11例,延期手术2例,择期手术5例。应用顺行皮瓣修复腋部3例,逆行皮瓣修复肘部及前臂15例。皮瓣范围4.5cm×8.5cm。结果术后3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其中坏死1例,由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较多,采用同侧的带蒂背阔肌肌皮瓣单极移位二次修复;另2例通过蒂部拆线减压,皮缘小静脉放血而成活。余15例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3~30个月随访,皮瓣柔软、细腻有弹性,外形佳,且恢复一定感觉。结论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便,用于修复腋部、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效果,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首选皮瓣。我科从2003年至2008年应用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拇指功能在全部手功能中占36%.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已有多种方法 ,如第1掌背动脉皮瓣等.笔者从2006年2月~2009年2月采用远端蒂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手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手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情况,为设计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红色氯仿油画染料灌注的20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手及前臂 5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数目、外径,穿出深筋膜的位置,与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关系等项目。结果;营养动脉多以降支方式伴行在皮神经深面内侧,前臂皮神经的血管网可达神经两侧各2.5cm范围内的皮肤,5条皮神经的营养动脉外径接近,结论:手及前臂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可设计相应部位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6.
17.
1991年Brunelli等介绍了应用拇指背尺侧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端缺损.1992年Masquelet首先提出,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是指皮神经内血管网为血供的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为临床皮瓣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灌注10具20侧新鲜人体标本,对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了临床解剖学研究,对其营养穿支动脉来源、分布进行观察. 结果 皮神经营养血管或为一口径较大的营养动脉,伴皮神经随行较长距离;或为由神经表面多个上、下位节段性血管的升支与降支之间形成纵向血管链.前臂内侧、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分别有尺动脉腕上穿支、桡动脉腕上穿支、外踝上前穿支、外踝上后穿支、内踝上穿支营养,出现率分别为100%、95%、80%、90%和100%. 结论 起自深部主干动脉的血管皮穿支是构成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学基础,它的分布同样遵循“压力平衡”规律.大多皮神经有恒定穿支参加皮神经营养,皮神经营养血管实质上是一种可以预见并易于临床寻找的链式血管. 相似文献
19.
20.
我科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选用5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