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从200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10例肝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切除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病人中8例行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病人中1,2和2.5生存率分别为83%,60%和37%,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良好的肝叶切除胆道重建技术能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9例肝门部胆管手术治疗效果。结果: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患者,术后3年均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或联合肝叶切除是惟一可达到根治目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洪梅 《广西医学》2000,22(6):1373-1374
肝门部胆管癌占胆道恶性肿瘤的 1 / 2 ,大多数无法切除 ,并于诊断确立后 3个月死于肿瘤导致的严重合并症( 1)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 ,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已大为提高。我院自 1 995年 2月至 1 997年 3月手术切除治疗 1 9例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顺利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方法及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3例 ,女 6例 ,年龄 38~ 75岁 ,均由于阻塞性黄疸入院 ,经 B超、CT或 MRI等检查拟诊“高位胆管癌”行手术治疗。其中姑息性切除 7例 ,根治性切除 1 2例 ;1 3例行各种类型肝切除。 1 9例术后经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5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采取B-US-CT-ERCP-MRCP或PTC(PTCD);CEA或CA19-9,有助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或行PTCD。结果 共有17例予以切除,11例切除后生存在18个月以上。切除17例术后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大于非根治性手术;侵犯胰腺周围神经组织是第一、二位重要因素,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等与预后无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2001年4月-2002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0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的10例中,有8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2例单纯引流。术后死亡4例,目前无瘤存活最长的1例已达18个月。术后出现胆瘘1例,腹水及切15感染各2例。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和预后与其分化程度直接相关。其手术切除率的提高和术前的辅助检查、对肝门部解剖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但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治疗效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邹奇 《中外医疗》2009,28(8):64-65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肝叶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胆管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肝叶切除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据Bismuth分型法,Ⅰ型1例,Ⅱ型3例,Ⅲa6例,Ⅲb型10例,Ⅳ型12例。其中24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8例行姑息性切除。结果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其1、2、4年存活率分别为84.3%、59.3%、18.8%,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5年。本组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1%(9/32),无手术死亡情况发生。结论胆管癌联合肝叶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远期存活率,但须采取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段,根据临床Bismuth分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侵犯肝总管及其分叉以上的左右肝管的胆管腺癌,因肝胆管与门静脉、肝动脉紧邻,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是腹部外科较困难的手术之一。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中联合肝切除术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7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右三叶各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手术死亡1例,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1.2%、29.2%、11.4%。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积极的手术态度,联合肝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范永刚  王战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219-1220,1223
目的总结4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对1995年7月~2005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4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13例(28.9%),平均存活21个月;单纯引流28例(62.2%),平均存活8个月;探查活检4例(8.89%),平均存活2个月;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难点及处理技巧。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3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手术难点与对策。结果31例均获得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其中行肝方叶切除11例,左肝外叶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切除6例,全组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改进手术技巧,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并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1—2006年我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2例临床资料。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6例,左三叶切除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6%,围手术期死亡2例。1,2年后生存率分别为100%、60%。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生存期为8~30个月,胆肠内引流的生存期2-15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以根治切除疗效最佳,不能切除者应选择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9月我院129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113例,其中60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切除率53.9%;R0切除48例,R1、R2切除12例;53例行引流,术中46例行内引流,7例行外引流;16例未手术。根治性切除的中位生存期47.86个月,高于未切除的10个月及减黄手术的14.83个月。根治性手术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3%、62.50%、33.33%,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的56.92%、12.31%、0%和未手术的31.25%、0%、0%。结论(1)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2)当肿瘤侵及汇合部胆管时应行尾状叶切除。(3)姑息性治疗在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难点及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难点及处理方法。结果 21例均获得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合并肝切除5例,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合并门静脉部分切除1例,根治手术为11例。全组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改进手术技巧,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降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5 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 3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 ,2 7例行非手术引流治疗。结果  3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 11例存活 14月以上 ,2 7例行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术患者均在 8月内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疗效明显优于ENBD或ERBD胆管内引流。  相似文献   

16.
刘金龙 《河北医学》2015,(6):1005-1008
肝门胆管癌是发生于左右肝管会合部或左右肝管起始部的一类恶性肿瘤,由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该肿瘤,又称 Klatskin 瘤,是较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门胆管癌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且除手术治疗外目前仍没有确切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虽然由于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步,但对于手术切除范围、血管切除重建,以及放化疗等的疗效问题,依然是肝胆外科及肿瘤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振飞 《当代医学》2011,17(32):6-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18例患者均经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18例患者中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2例达R0切除,但1例因术后并发症在围手术期死亡。2例行手术切除但切缘有肿瘤残留。2例无法切除肿瘤只能行胆肠内引流术。6例行PTcD治疗。5例不愿行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等治疗而自行出院。1例在外院已经行放射治疗。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效果最佳,但手术根治率不高,且手术并发症可引起死亡。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等介入治疗作为减轻黄疸的方法可运用于术前减黄或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肖明  蔡翔  张思龙 《新疆医学》2006,36(4):136-137
肝门部胆管癌(proximal bile ductcanaer,PB13C)由于位置特殊,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晚期胆管癌,国内外报告差异较大,近期报告其切除率49.4%。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16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中晚期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Y  Wu ZY  Hao CY  Huang XF  Wang K  Bao Q  Qian HG  Xing BC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27-530
目的 探讨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优势以及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0例肝门胆管癌病例.结果 手术治疗50例中,41例获得切除,切除率56.9%,RO根治性切除22例(53.6%).实施术前PTCD减黄30例.肝门胆管癌联合半肝切除19例,其中RO根治性切除14例(73.6%),手术死亡2例(10.5%).全组并发症发生率62%,半肝切除组78%.随访半肝切除组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27.3%.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能够提高手术的根治性改善预后,增加术中显露,简化了切除后重建,是肝门胆管癌尤其是Bismuth Ⅲ~Ⅳ型的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于需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病例术前减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方法、疗效。重点探讨提高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总结1994年4月~2000年4月收治的18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情况,8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均行腹腔化疗。结果:18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44.4%,同国内文献报道一致。远期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例)、75%(6例)、37.5%(3例)、无5年生存者。姑息性手术10例,患者1、3年生存率为1年25%(2例)、无3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较姑息性手术获得更优良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