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黄氏按摩流派分析道家按摩学术思想,探讨道家按摩治疗妇科病症机理。  相似文献   

2.
正颃颡部按揉法是四川省天真按摩流派的一种具有流派特色的、操作部位与技法独特的按摩手法。该手法是在颈前气管后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下颌骨下缘组成的三角区域内进行操作。此三角区内有颈动脉、颈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等重要的机体组织,在手法操作中有严格的手法要求,其手法精髓为"内动外不动"。应用颃颡部按揉法治疗鼻咽部疾患及由颈动脉、迷走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很多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现以辨证治疗小儿腺样  相似文献   

3.
试论按摩手法的辨证施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用药物,针灸用针艾,按摩用手法,三者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的,只是各有特色而已。各种按摩手法,如同各种中药的单味药物,药性有寒热温凉,按摩手法有轻重缓急;药有四气五味,按摩手法有力度方向。药物依据辨证用药规律而形成配方,按摩手法依据辨证施术规律而形成了“手法套路”。药物的配方经过反复使用,选其显效者而成为协定处方;手法套路经过反复使用,选其显效者而形成手法常规。这些都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年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对成都地区的黄氏按摩流派的源流、命名、特色和现状等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介绍与公布其重新调查后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5.
纪军  夏勇 《中国针灸》2012,32(9):810-814
黄氏针灸流派以黄鸿舫、黄羡明为代表人物,是沪上针灸流派之一.本文介绍黄氏针灸流派代表人物的简略生平,阐述黄氏针灸流派的三大学术观点:①辨证求因,审因立法;②治重脾胃,以胃为先;③选穴精简,主次有方.总结了黄氏针灸流派的行针、运针、导气、补泻等针法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和传承黄氏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推拿手法不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拿按摩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其运用手法亦流派众多,形色各异。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倍受人们欢迎。但由于手法失当或操作粗暴造成的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7.
以往我们曾经在院校里学习的推拿六大类手法,工作后也参加了大量的手法学习班,对目前不同流派不同风格手法流行趋势和热门现状也比较关注。以师带徒方式承传的黄氏正骨理伤手法却很少公开授班,笔者跟随黄崇侠主任学习期间,总结黄氏正骨理伤治疗手法报道如下。(黄崇侠主任自幼狮从其家父——广东省名老中医、原广卅I市正骨医院黄敏院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按摩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以腹部按摩为主,背部按摩为辅并配合大体相关的穴位,充分利用按摩手法的操作技巧以及温、补、泻、下、调、和、清等手法。并设对证治疗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30%。提示:按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在提高、促进和改善胃肠的蠕动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论治毒蛇咬伤经验。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开河于清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近百年已传四代,是我国当代中医蛇伤科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福建黄氏蛇伤医家结合现代技术,弥补不足,继承创新,验于临床,凝练出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重视泻火清心、清肝疏风、利肾通浊、益气扶正。临证中善用药对:山慈菇、重楼、黄连,鬼针草、车前草、白茅根,大黄、半边莲、鱼腥草等。福建黄氏蛇伤流派医家尤为重视内外兼治,内服验方有黄氏蛇药汤、蛇伤胶囊、三草汤,外治三法有排毒、解毒、治溃等独到的特色治法,临床中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疗效差等原因,该病成为骨伤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随着手法研究的深入,临床上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整脊手法类型也比较多。手法治疗是通过治疗者的徒手力量或借助某些简单的器械作用于患者身体局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手法又称为按摩或推拿。手法治疗在骨科疾病尤其是筋伤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医手法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演化出多种流派,如长安朱氏骨伤流派、清宫正骨流派、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岳阳张氏骨伤流派等。不同流派的手法虽有差异,但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皆有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患者颈部的气血循环,还能改善“骨错缝”的结构应力异常状态等。文章整理不同流派关于脊柱疾病(尤其是颈椎病)的学术思想相关文献,对其手法治疗的操作要点和作用机制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津沽脏腑推拿流派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清末民初津沽脏腑推拿得以应运而生。第一代传承人安纯如老先生操作古法腹部按摩,手法注重按法、摩法,操作虽简,却衍化至繁。安老手法传袁正道、王庆传、刘希曾、吴熙鹏、胡秀章等,使脏腑推拿得以开枝散叶。第二代传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第一任主任胡秀章先生将古法腹部按摩引入医院,清晰地梳理出以按腹、运腹、揉腹、推腹等独特手法为主,结合"五层气体、四种导疗"补泻理论的理论体系框架。陈志华教授是津沽脏腑推拿流派的第三代传承人,先后主持出版有《中医学解难》《中华腹部推拿术》《中华推拿奇术》等津沽脏腑推拿专著,他主持科研项目、开展津沽脏腑推拿技法的抢救与传承工作,在津沽脏腑推拿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王金贵教授为代表的第四代传承人团队进行了津沽脏腑推拿流派全面系统整理与溯源,发展、凝练了古法腹部按摩揉运推的核心手法,融入了津沽地区特色捺穴疗法,确立了津沽脏腑推拿"医源于道,调气通脉"等理论方法体系,牵头起草并制定了脏腑推拿技术操作标准等,津沽脏腑推拿相关内容于2016年首次正式写入国家中医药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邵氏无痛手法按摩加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患者进行邵氏无痛手法按摩和针刀治疗。结果:138例患者中,优良率为98.5%,效果良好。结论:邵氏无痛手法按摩加针刀治疗肩周炎,操作安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李墨林按摩正骨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墨林先生是20世纪50、60年代河北一代推拿按摩名老中医,在推拿按摩方面造诣颇深,创立了"李氏按摩"流派,对当代按摩技术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李氏按摩"流派传人李墨林长孙李建文先生多年运用"李氏按摩"技术于临床实践,对"李氏按摩"精华体会深刻,研究整理了李墨林先生生前的著作,对他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1)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李氏按摩"手法注重整体,辨证施治。2)"李氏按摩"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按摩手法以点穴手法为中心。3)手法点穴可以疏通经络,激发人体经气,促进机体自身机能修复。  相似文献   

14.
滚法是“滚法流派”的主要手法,为按摩大师丁季峰老先生在40年代家传一指禅按摩手法的基础上创编的独特手法,属摆动类手法,具有接触面积大刺激刚柔相济的特点,是一种深受患者和术者欢迎的优良手法。  相似文献   

15.
付涛  冯希  黄崇侠 《新中医》2019,51(2):244-246
简版:目的:观察黄氏理伤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黄氏手法组和传统推拿组各20例,分别用黄氏理伤手法和传统推拿手法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NPQ)、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袁评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俯卧双掌按肋复位法配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俯卧双掌按肋复位法”系笔者在临床中摸索而得,目前尚未见有类似手法报道。本人运用此法,配合使用常规按摩手法和冯氏脊椎小关节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矫正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错缝或半脱位,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此介绍,并求正于同道。手法操作一般先施常规按摩手法5~10分钟,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失眠症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用按摩的方法能有效治疗失眠症,运用手法按摩神道穴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失眠症19例.结果:总有效率89%,疗效满意.结论:手法按摩神道穴配合电针治疗仪治疗失眠症比常规按摩方法疗效显著,值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保健按摩是采用手法按摩来养身的中医保健方法.经过漫长的历史,保健按摩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术体系和流派.尽管它们在理论上,手法上都有着一些差异,但总的说来,都是依据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  相似文献   

19.
翟氏推拿流派,始创明初始人翟正已游侠,它系祖国传统医学推拿瑰宝"穴道疗疾"和"灵验、灵效治病妙法"等博大精深的中华特色疗法.本流派理论基础包括"天人相应"理论和养生学、传统医学、气化学、阴阳五行学、道德学、天文地理学以及道家内功术(含医学气功)等学科理论;推拿按摩分为常规疗法、祛病健身之秘芨疗法和自我养生疗法三大类,其中翟氏秘芨疗法主要包括内功推拿、指针术、太极导引按摩术、奇术按摩、点穴疗法、正已摄生揉术按摩、子午流注疗法和五行灵验按摩疗法等医术;手法具有内劲、柔和、持久、深透等特点,兼有热、胀、行之感,使人极为轻松舒服而无疼痛;以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按摩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把30例肩周炎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法治疗,试验组配合按摩肩胛下肌。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结论:配合按摩肩胛下肌治疗肩周炎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