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射频消融诱导兔肺内VX2鳞状细胞癌模型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兔肺内 VX2肿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采用 VX2肿瘤组织块悬液肺内注入法在 2 0只新西兰白兔体内建立兔 VX2肿瘤肺内移植模型 ;实验组 12只新西兰白兔给予射频治疗 ,计数毁损中心区肿瘤组织和边缘区肿瘤组织凋亡细胞指数 ;对照组 8只新西兰白兔 ,予假性治疗 ,计数肿瘤组织凋亡细胞指数 .结果 治疗组肿瘤经射频治疗后发生凝固性坏死及细胞凋亡 ,毁损边缘区肿瘤组织凋亡细胞指数为 (345± 38) ,而毁损中心区肿瘤组织凋亡细胞指数为 (84± 12 )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对照组肿瘤组织凋亡细胞指数为 (2 .0± 0 .4 ) ,与治疗组毁损区中心组织凋亡细胞指数及毁损区边缘组织凋亡细胞指数相比均相差非常显著 (P<0 .0 1) .结论 射频消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射频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淑荣  王秀珍  董炯超 《中外医疗》2010,30(17):174-174
目的探讨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46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利用B超实时监测治疗区域组织变化,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总有效率93.7%。结论由于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对病人创伤小,痛苦小,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肝癌射频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对肝门区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区域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靶向消融对第一肝门区域的效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氩氦靶向冷冻,于消融后第3天和第28天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的病理变化. 结果 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一级胆管系统在氩氦刀冷冻消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见穿孔、胆管壁全层坏死等严重损伤,大部分损害表现为可逆的短暂性损伤.第28天时活检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第3天时(P<0.05).在术后急性期(1~3 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而在术后1~4周其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氩氦靶向冷冻区与病理坏死区范围基本一致(P>0.05). 结论 经皮微创近距离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可以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在热池效应的保护下不致损伤.氩氦冷冻消融对于肝门部胆管的损伤较轻,该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可用肉眼所见的冷冻区大小预测冷冻坏死范围.肝脏肿瘤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实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兔VX2肿瘤后病灶鬼影细胞存在的时间及不同时间段形态的变化.方法 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32只新西兰兔肝脏,建立肝脏肿瘤模型,2周后控制肿瘤边缘温度行射频治疗,于治疗结束后0、1、2、4周切取标本,在相邻切面分别行HE染色、NADH活力染色,观察鬼影细胞存在时间以及随时间变化过程.结果 射频治疗结束后4周,HE染色下鬼影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NADH染色显示无活力.结论 消融灶鬼影细胞形态至少能保持到治疗后4周,HE染色不能辨别是否是残癌,必须加用NADH活力染色,才能与残癌正确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胰腺移植瘤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俗称“纳米刀”)、冷冻、射频术后的肿瘤凋亡、机体免疫反应及血管生成因子情况,观察不同微创技术对胰腺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兔胰腺移植瘤模型8只,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纳米刀治疗组、冷冻治疗组及射频治疗组,每组2只.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新西兰大白兔的生命体征,于治疗后第1天全部处死,分离血浆及血清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HSP70和VEGF在胰腺癌移植瘤中的表达,Tun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各组实验兔术后均存活.肉眼观肿瘤边界清晰,触之质地较硬,各组治疗区域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改变.H-E染色显示治疗组坏死区域和正常区域边界清晰,以纳米刀组为著.各组坏死边缘区可见大量红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冷冻及射频术区仍可见部分存活细胞.Tunnel结果显示,射频治疗可以明显增加胰腺癌细胞凋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血浆的Caspase-3、TNF-α及VEGF水平升高;术区Bcl-2及VEGF因子表达降低,HSP70表达升高.术后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仅纳米刀治疗后新西兰大白兔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冷冻及射频组未见升高;肌钙蛋白、肝肾功能及血清淀粉酶未见异常.结论 纳米刀、冷冻、射频治疗兔胰腺移植瘤时,均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及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兔胰腺移植瘤的生长,且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纳米刀在激发机体肿瘤免疫和保护周围重要脏器上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肝癌患者 43个结节在彩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采取由深到浅、多点重叠消融的治疗原则 ,通过治疗前后肿瘤形态学及血供的比较 ,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和肝功能改变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后 3个月至半年复查 ,2个 5 .0 cm以下结节内部出现液化坏死 ,肿块消失 ,2 6个结节 ( 60 % )体积缩小 ,所有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1 2例 ( 4 0 % )肝功能好转。结论 :彩超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疗效确切 ,方便易行 ,安全性高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罗葆明 《当代医学》2002,8(2):47-50
由于射频电极的不断改进,使单次射频消融覆盖范围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具有损伤小、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因此,病人可在清醒状态下及门诊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并可重复多次治疗;射频消融的疗效可由多种影像学方法监测及动态跟踪评估。所以射频消融对肝脏小肿瘤的治疗具有广阔前景。但其单次射频消融覆盖范围仍有一定限制,改进射频技术和使用方法以提高疗效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后组织的病理改变和雌孕激素受体 (ER、PR)表达的情况 ,探讨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刀行射频治疗 ,2 8例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2例 3d后切除子宫 ,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 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下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选同一患者子宫上未做射频治疗的肌瘤作为对照组。结果 :射频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2cm ,ER、P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低表达是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的急性临床病理学试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通过观察被射频消融热毁损肌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变化 ,循证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微创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对需行子宫全切的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头对其行射频消融 ,其中 2 8例消融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急性试验组 ) ,征得同意 2例于消融治疗 3d后切除子宫 (慢性试验组 )。试验组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下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对照组取材选同一子宫上未做射频消融的肌瘤组织。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2cm ,ER、P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微创技术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的表达消失或减低 ,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这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制和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与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B超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脏恶性肿瘤患者32例.结果 32例均在术后12~20小时即可开始下床活动、进食.技术成功率96.88%(31/32).技术有效率100%(31/31),术后1个月肝脏增强CT/MRI检查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热14例(43.75%),术后疼痛10例(31.25%),心律失常3例(9.38%),皮肤灼伤1例(3.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脏恶性肿瘤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严格把握适应证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serious illnesses that threatens human health.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lthough the therapeutic method harvested huge progress, currently ideal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lacking.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has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on cerebropathy. Clinical practice and various animal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acupuncture could alleviate the pathologic damage after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and promote the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Past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role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erebral ischemia is realized through alleviating post-ischemic neuron necrosis, while recent study discovered that acupuncture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post-ischemia induced neuronal necrosis(1), which brought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erebral ischemia from the biochemical and metabolical level to the molecular biologic level. The studies revealed that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many genes were induc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protein product they cod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articipated in the regulation of post-cerebral ischemia apoptosis of neuron, some promoting the apoptosis, while others inhibiting apoptosis with some of the function still unclear.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relevant apoptotic gene expression(2), and now it is review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2.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schemia reperfusion on the hepatic neoplasm, the hepatic VX2 neoplasm model of rabbits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guide of ultrasonography; and ischemia was caused by using a non-traumatic vascular clamp to block the branches distributing in the left-middle lobe of the hepatic artery for 60min, and subsequently the clamp was removed and the reperfusion injury of hepatic neoplasm occurred. At different time-points, the normal and hepatic neoplasm tissues of the animal models were taken out to detect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s and injurious effects of oxygen free radical (OFR) of the neoplasm tissues are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hepatic tissues.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及caspase-3表达与暴发性肝衰竭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及caspase-3表达在暴发性肝衰竭(FHF)中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检测FHF模型小鼠及给予iNOS抑制剂L-NMMA后不同时间肝组织caspase-3表达、血清NO水平、肝组织iNOS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FHF模型小鼠于4 h时NO表达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8 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caspase-3表达至最高峰;12 h caspase-3表达较8 h减少,肝细胞坏死和凋亡同时存在.阻断NO后,NO表达为正常水平,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阻断后8 h亦可见典型的DNA梯形带,12 h亦出现坏死带.阻断NO后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在FHF中,拮抗NO作用不能阻断肝细胞凋亡和肝脏生化学及组织学变化,提示单纯应用NO拮抗剂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无保护作用.NO可能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肝细胞两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动态研究,结合细胞再生情况。探讨减轻此类损伤的途径.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5)麻醉后开腹取材;其余4组(n=40,每组5对)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0、1、12和72h取材.(1)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Annexinv与碘化丙锭混匀双染色的肝细胞,计数正常、胀亡、凋亡、坏死4种细胞百分数;(2)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S期、G2期肝细胞,计算增殖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供肝冷缺血1h后凋亡细胞显著增多,再灌注后继续增多,并于72h逐渐下降;坏死和胀亡细胞变化不大.G-2期细胞、增殖指数于再灌注后显著增加,在72h仍处于高峰.结论:肝移植过程中细胞凋亡是肝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肝移植后存在细胞增殖,增强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也是减轻损伤的一种途径.再灌注期凋亡的作用和机制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4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病毒药物(a)、护肝药物(b)以及调整免疫抑制剂(c)单独或联合治疗分组,监测肝肾功能、总治疗时间、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结果:随访6-36月,药物性肝损害或乙型肝炎(HBV)所致肝损害中经2种或3种治疗措施联用较1种或2种治疗1周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明显(P<0.05),且可以明显缩短总体治疗时间(P<0.05).肝损害治疗期间2例发生排斥反应,无肝功能衰竭、感染发生.结论: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患者治疗上应联合采用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含TK自杀基因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TK基因自载体中切出,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中,形成质粒pAdTrack-GFP-TK,将其PmeⅠ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菌,抽提重组体腺病毒基因组质粒DNA,PacⅠ酶切后转染293细胞包装成腺病毒颗粒,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的感染效率和目的 基因表达情况及肝癌细胞SMMC-7721感染含TK自杀基因腺病毒后加入丙氧鸟苷(GCV)的生存率和旁观者效应的体外观察.结果 纯化所得腺病毒滴度约为2×1012 efu/mL,当病毒感染复数(MOI)=100时,腺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的效率>90%,实验证实在感染重组体腺病毒的细胞中有相应基因产物的表达,SMMC-7721/Ad-TK细胞对GCV高度敏感,半杀伤浓度(IC50)仅为0.2 μmol/L,HSV-TK/GCV系统在SMMC-7721细胞中存在明显的旁杀伤效应.结论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能够成功地在体外整合到肝癌细胞SMMC-7721中,并能高效表达,使其对GCV高度敏感.旁观者效应极大地提高了TK基因抗肿瘤活性,使TK基因制剂实际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酒石酸锑钾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酒石酸锑钾(PAT)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60只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SW480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Fu及不同剂量的PAT,给药15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裸鼠,计算抑瘤率并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PAT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性抑制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增加;高剂量PAT组、低剂量PAT组和5-Fu组的凋亡指数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PAT组的凋亡指数高于5-Fu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锑钾可通过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抑制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8.
胸部撞击后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撞击后肺损伤特点、肺组织细胞凋亡分布特征及其在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重度肺撞击伤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和形态学方法观察肺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撞击侧肺 (右肺 )发生明显的出血、充血、水肿 ,光镜下可见肺组织较广泛的出血和结构破坏。对侧肺 (左肺 )伤情明显轻于右肺。伤后 2 4h双侧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伤前水平 (P <0 .0 5 )。右肺伤后 48h迅速升高 ,72h达峰值 ,之后逐渐下降 ,伤后 1周接近伤前水平。左肺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右肺 (P <0 .0 5 ) ,在伤后 48h达高峰 ,72h明显降低并接近伤前水平。右肺伤后 2 4h细胞凋亡以支气管、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为主 ,72h以炎性细胞为主。结论 支气管、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是应力波作用的主要部位 ,该区域发生的细胞凋亡是肺水肿及继发性肺损伤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癌化疗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目的 探讨化疗栓塞术对肝癌病人肝脏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 (HFR)的影响。2方法 对 17例肝癌病人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 (CDFI)显像、CT扫描测量的方法对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肝实质丢失率 (PHER)的改变进行临床观察。3结果 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于栓塞7d后明显上升 ,并达到高峰 (F=14.86~ 332 .5 5 ,q=6 .48~ 36 .43,P<0 .0 1) ,以后逐渐回落至栓塞前水平 ,而血管内径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 ;门静脉充血指数 (CI)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 (t=1.45 ,P>0 .0 5 ) ;栓塞后 PHER为10 .6 3%~ 43.83% ,平均 2 6 .13% ,多数病人 PHER<40 %时 ,栓塞后 HFR能满足术后代偿需要。4结论 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分析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资料。综合 PHER可以正确评估栓塞对肝脏HFR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肝细胞凋亡及坏死在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大鼠创伤模型,采用Annexin-V-Flous,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PI)双标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创伤后各时间点肝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数量变化,结合光镜,电镜和电泳观察细胞凋亡与坏死,并与肝功能变化相比较。结果:创伤后早期肝细胞即发生凋亡和坏死,坏死肝细胞的数量进行性升高,与肝功能变化显著呈正相关,凋亡肝细胞在创伤后3h达高峰,部分凋亡肝细胞发生继发性坏死,其数量与肝功能变化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细胞坏死与凋亡是严重创伤后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坏死肝细胞是肝功能损害的直接因素,凋亡肝细胞通过发生继发性坏死加重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