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差异并初步探寻解决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镇8个幼儿园共200名学龄前儿童,采用SDQ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情绪、品行、多动、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以及一般情况。结果:两组儿童在情绪、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三项因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留守儿童在品行和多动两项因子方面的评分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儿童在品行和多动两个方面产生的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父母应尽量避免双亲同时外出务工,必须外出务工的父母则应定期安排回家的时间间隔,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黔西县4所中小学的1 485名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黔西县留守儿童人格除了内外向(E)处于倾向型以外,其他各维度均处于中间值范围;留守男生与非留守男生神经质(N)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生精神质(P)、N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女生(P<0.05);留守男生与留守女生的P、掩饰性(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小学生E、L因子分低于留守中学生(P<0.05);留守儿童父母不同外出时间在L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西县留守儿童的个性较非留守儿童易出现焦虑、孤独、不关心他人、郁郁不乐、忧心忡忡等问题;留守女生较留守男生易出现P因子;留守中学生性格较留守小学生性格倾向于外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提出培养健康人格以提高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方法:以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两所学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分层随机抽取的650个小学生为对象,采用陈仲庚修订的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内—外向(t=-7.760,P<0.001)、神经质(t=11.662,P<0.001)和精神质(t=13.647,P<0.001)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维度内-外向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两个人格维度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通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强.结论:留守儿童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很大,需要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并努力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江西省4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412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焦虑,其中总焦虑倾向及学习焦虑的均分分别为39.52和8.51分,学习焦虑阳性检出率为70.20%;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留守男性儿童与同龄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女性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留守儿童MHT量表的各内容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务工农民大量拥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笔者对广西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随机抽取农村670名留守儿童和7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调查。结果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初中留守儿童有10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兴奋性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初中留守儿童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忧虑性、次级因素Ⅰ(焦虑性)、次级因素Ⅲ(神经过敏性)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消极影响,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贾文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592-4595
[目的]研究农村留守初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和自编调查问卷对33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的个性较为内向、孤独。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监护人的态度、学习成绩、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次、安置方式对留守初中生的精神质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好友个数、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次对留守初中生的内外向有显著影响(P值均﹤0.001)。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频次、监护人的态度、安置方式、性别、学习成绩、教师的态度对留守初中生的神经质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对留守初中生的人格特征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养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山东省2个县735例学龄前儿童监护人,并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0.0%以上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养育孩子感到为难和很重的负担;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不同类型监护人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普及家庭教养方式的教育,从而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云南省镇雄县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该地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镇雄县5所中小学共2 71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调查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留守儿童1 632名,发生意外伤害671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农村小学7~12岁留守儿童2443人,对选取的对象进行体质检测。结果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形态均高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除10岁年龄组外均低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质普遍较差。结论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与全国同龄人相比存在着差异,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它通常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工作而未能与父母双方一起生活并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未成年人[1].有研究表明[2,3],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儿童心理健康有影响.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4].这一特殊群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该群体的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对零食安全的知信行现状,呼吁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零食安全加以关注,为进一步在该群体开展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省两个乡镇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儿童零食安全的知信行等相关内容调查.结果:对于限制食用零食,参与调查的儿童中86.98%食用该类零食,95.86%喜欢吃,88.76%被告知危害性,59.17%认为过多食用有害健康,83.43%的儿童曾在学校或去学校路上食用该类零食,78.70%表示将来会继续食用或不知道是否食用;主要原因是零食味道好和跟随别人,女孩更易于食用该类零食.30.18%监护人购买且91.12%认为过多食用危害较大,95.86%监护人表示会限制儿童食用.农村留守儿童对待零食的态度和行为受到自身是否被告知零食的危害性以及监护人的身份、对零食危害性的认识、限制儿童食用、消费行为等因素影响.结论:留守儿童零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政府、社会、监护人以及留守儿童自身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850名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目标群体的健康、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认目标群体中的高危群体,从而为对高危目标群体的干预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 设计了3种分别针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政府及社区人群的问卷进行调查,样本由分层抽样获得.选择陕西部分地区留守儿童850名为目标群体.结果 留守儿童年龄以12-17岁居多;43.1%留守儿童由(外)祖父母照顾;48.0%监护人年龄在45~60岁之间;86.6%监护人仅接受过中小学教育;留守儿童有自卑心理、性格孤僻、心理评价低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在中等以下,家中有能力辅导功课的儿童与无能力辅导功课的儿童学习成绩优良者与中差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P<0.01);32.0%的留守儿童有过体罚经历;留守儿童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身体忽视占74.5%,安全忽视占7.6%,情感忽视占69.1%.结论 目标群体的被监护状况、目标群体的年龄和性别、青春期监护不力3个因素直接影响目标群体学习、生活和自我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 a以上,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1]。近些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集中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和家庭与生活方面[2]。有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冷淡、孤独、情绪不稳定、自卑拘谨、圆滑世故、冲动任性、自制力差、紧张焦虑等[3-4];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较一般儿童更为内向,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独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对我国5个省份农村中小学生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忽视与虐待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纳入研究对象16 977人,其中留守儿童5 477人,占32.26%,非留守儿童11 500人,占67.74%。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70.96±16.53 vs. 69.03±16.50、13.51±4.50 vs. 13.00±4.83、12.16±3.27 vs.11.92±3.34、12.07±3.86 vs. 11.79±3.82、15.54±4.58 vs. 15.35±4.55、17.68±5.34 vs. 16.96±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同性别(男生:33.19%vs. 29.60%;女生:28.91%vs. 25.63%)、小学4~6年级(31.26%vs. 25.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望谟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同时为塑造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编),艾森克问卷(7~15岁)作为调查工具,将223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组,87名非留守儿童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两组之间及两组各自进行各维度性别,年龄间的比较。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内外向,掩饰程度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中男女生在精神和掩饰程度两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两年龄段在神经质和内外向两维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守儿童中男生比女生心理状况差,表现为精神质倾向型和较高的掩饰程度;高年龄组心理状况相对较差,表现为典型内向。  相似文献   

18.
贾文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47-1148,1151
目的研究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33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安置方式在心理适应性总分以及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考试焦虑情境2个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对心理适应性有预测作用。结论安置方式、人格特征对心理适应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麻城市农村留守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伤害特征,评价父母外出打工对儿童伤害造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和面对面访谈法,于2006年9月对麻城市区和白果镇、宋埠镇的6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3019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182名(39.15%).留守率男生为39.92%,女生为37.98%.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者占62.29%,父母一方外出者占37.71%.伤害总发生率为179.1‰,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为253.0‰,高于非留守儿童(119.8‰),且留守男生的伤害发生率最高达到316.4‰.留守儿童前三位伤害类型均是跌落伤(84.6‰)、机械伤(40.6‰)和动物伤害(36.4‰).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在家中、学校和道路.总住院时间达208 d,需要治疗的伤害总费用共47 268元,人均201元.结论 农村中小学校留守儿童占较高比例,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20.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432人,并以非留守大学生461人为对照进行调查。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明显心理症状检出率为26.6%,非留守经历大学生检出率为23.2%;他们的人际敏感度、精神质得分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内外向得分则更低(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人际敏感度、抑郁和恐怖因子及内外向得分高于男生(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得分有相关性,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对SCL-90总分的共同解释率为18.8%。结论关注有留守经历中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