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对无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组74例、老年对照组54例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胰岛素(FINS)、C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对比。结果:空腹血糖测定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清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均较老年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范小芬  邓银泉 《浙江医学》2002,24(5):267-26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符合B超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患者空腹和口服葡萄糖后各时点的血糖、胰鸟素、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ISI值低于对照组(P<0.01);但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改变及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60例EH患者予贝那普利10-20mg/d,疗程4周,用放免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PI),计算胰岛敏感指数(ISI),并与40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相同的健康者比较。结果:两组FPG均正常,无显著差异。EH组FPI显著增高(P<0.01),IAI显著下降(P<0.01);贝那普利治疗4周后,FPI明显下降(P<0.05),ISI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IR),贝那普利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急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方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急症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高血压病急症组血清胰岛素18.78±8.27uIU/L,对照组14.14±5.89uIU/L(P<0.05),高血压病急症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P<0.01).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急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性和高胰岛素血症,应使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是否伴有胰岛素抵抗(IR)以及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无糖尿病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对照组38例测定血压(SBP、DBP)、身高、体重、空腹血糖(GS)、胰岛素(Ins)、C肽(C-P值),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ns/GS值,进行对照分析。并对高血压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3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用药前后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BMI、SBP、DBP、Ins、C-P、Ins/GS较对照组升高(P<0.01),高血压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用苯那普利治疗后,SBP、DBP、Ins、C-P、Ins/GS较治疗前降低(P<0.01),ISI较治疗前升高(P<0.01)。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IR。苯那普利既能降低血压又能改善IR。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高血压病,NIDDM伴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苯那普利对其的干预,方法:正常对照组,NIDDM组,高血压病组及NIDDM伴高血压病组均为30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血糖,血胰岛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服苯那普利10-20mg/d,共6周,6周后重复上述试验,并计算空腹血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结果:NIDDM组,高血压病组,NIDDM伴高血压病组患者血糖,血胰岛素,I/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IDDM组I/G大于高血压病组(P<0.05),NIDDM伴高血压病组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值高于其他两组(P<0.05),苯那普利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糖,血胰岛素,I/G,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均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改善NIDDM,高血压及NIDDM伴高血压的胰岛素抵抗,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45例高血压病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与正常血压组比较,血清胰岛素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释放指数也明显增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中老年期高血压患者也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8.
糖耐量低减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耐量低减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A组),糖耐量低减者66例(B组),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54例(C组),用放免法检测空腹真胰岛素、胰岛素原、免疫反应性胰岛素、C肽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溏、血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发现A组和B组真胰岛素、胰岛素原、免疫反应性胰岛素、C肽的浓度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在肥胖者均比非肥胖者高(P<0.05),胰岛素原、免疫反应性胰岛素及C肽在C、B、A组水平依次递增(P<0.05),真胰岛素水平在C、B组呈递增趋势,但A组比B组略有下降。结论:糖耐量低减者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原分泌增加现象,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真胰岛素分泌减少现象,高胰岛素原血症可能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表现,同时也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20例正常人和3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轻型30例,重型8例)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C肽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发现两组病人血胰高血糖素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轻型组治疗前空腹、餐后两小时血糖显著升高、血胰岛素、c肽分别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显著下降,胰岛素和C肽稍有升高;胰高血糖素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重型组治疗前组C肽显著低于正常(P<0.05),胰高血糖素明显升高,与轻型组比较P<0.05;治疗后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其值与正常人相比P<0.05,与轻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特征及胰岛素抵抗(IR)特点。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新诊断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140例与非NAFLD组60例。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生化、肝酶等。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C肽指数(HO—MA—C肽)。比较两组指标特点。结果NAFLD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基转肽酶(GGT)及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非NAFLD组(P<0.05);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患者的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HOMA—IR、HOMA—C肽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TG、GGT、uA是新诊断T2DM合并NAFLD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82、1.53、1.37、1.09)。结论肥胖、高尿酸血症、高TG血症以及GGT升高是新诊断T2DM发生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当新诊断T2DM同时合并NAFLD时,IR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郭小文  吕晨  郑晖  陶涛 《浙江医学》2015,37(15):1288-1290,1312
目的 研究糖耐量减低患者和正常的老年患者行全膝置换术后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择期行全膝置换术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结果分成糖耐量减低组(IGT组)和糖耐量正常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测定入手术室后、手术拔管后30min、术后1、3、7d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浓度,计算相应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视觉模糊痛疼评分(VAS)评估手术疼痛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手术拔管后30min和术后1d空腹血糖比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IGT组在手术拔管后30min、术后1、3、7d空腹血糖比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空腹血糖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T组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在入手术室后、手术拔管后30min、术后1、3、7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在手术拔管后30min和术后1d的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相比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IGT组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手术拔管后30min、术后1、3、7d相比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糖耐量正常患者,IGT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较重并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否存在胰岛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方法:选择12例未使用激素治疗的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糖耐量试验,分别测定0、30、60、120分钟时的血糖、血胰岛水平及胰岛敏感指数。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与对照组比较,0、120分钟时的血糖无显著变化(P>0.05),而30、60分钟时的血糖较对照组高(P<0.05),服糖后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糖及胰岛素代谢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对 1 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2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 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检测其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 ,同时查糖化血红蛋白 ,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对各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 2型糖尿病组 (P <0 0 1 ) ,空腹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高于 2型糖尿病组 (P <0 0 1 ) ,但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肝硬化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及胰岛素释放指数多种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 ,且主要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性激素变化在胰岛素抵抗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  王煜  袁涛 《四川医学》2002,23(9):892-89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性激素变化在胰岛抵抗发病中的作用。方法:A组:26例绝经后糖耐量减低(IGT)妇女;B组:21例绝经后糖耐量正常(NGT)妇女;C组:17例正常月经期妇女。分别测定空复血糖、胰岛素及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测定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结果:绝经后IGT妇女E2水平和IAI明显低于另两组(P值分别<0.01),T水平明显高于另两组(P值分别<0.05),而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水平与IAI呈显著正相关,T水平与IA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低雌激素及高雄激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循环酶法测定4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C肽、胰岛素水平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0.362,-0.532;P<0.05),与空腹血糖、空腹C肽、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无明显相关(r=-0.298,-0.131,0.056;P>0.05)。结论胰岛素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了解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血管性心绞痛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了14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X组)血脂、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变化,并选择20例正常人(C组),15例冠心病人(D组)作对照。结果:①X组与D组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血糖比值显著高于C组(P<0.05)。②X组的糖耐量异常者占71.4%,D组占40%,均高于C组,X组比D组更高(P<0.10)。③餐后2h胰岛素与甘油三酯和apoB呈正相关,与apoA1呈负相关。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存在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及血脂代谢紊乱,与内分泌代谢的X综合征有其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46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Ⅱ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的变化,表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P<0.001),予卡托普利治疗后,其空腹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性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前后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卡托普利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胰岛素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血糖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与正常孕妇胰岛素抵抗情况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探讨SHBG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或酶法检测27例GDM孕妇及27例正常孕妇血清SHBG水平,并同时检测其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游离睾酮(FT)、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1)两组孕妇空腹及糖负荷后120min、180min时的胰岛素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M组孕妇胰岛素释放曲线表现为分泌峰后移(120min),峰值增高,下降延缓。(2)两组孕妇糖负荷后180min时的C肽值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M组孕妇C肽释放曲线也表现为分泌峰下降延缓。(3)两组孕妇sHBG、HOMA—IR、ISI、FT、FBG、HbA1c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4)SHBG/空腹胰岛素(FINS)值与FINS、C肽及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ISI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GDM孕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SHBG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有相关关系,检测SHBG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GDM孕妇胰岛素抵抗情况及病情的进展,指导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100例,硝苯地平组100例,福辛普利组口服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5~1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片10~20mg,每日3次.8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辛普利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餐后2h血糖、提高血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糖耐量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16例空腹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及12例正常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1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同时分别测定血清胰岛素及C肽,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并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存在着葡萄糖耐量异常,血清胰岛素、C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这种糖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