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8名潜水员在饱和潜水前、后血清 IL - 6、IL - 8的含量。结果 饱和暴露前、后潜水员血清中 IL - 6、IL - 8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但饱和潜水后血清中 IL - 6 (0 .82± 0 .2 3)ng/ L、IL - 8(4 1.72± 0 .34) ng/ L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饱和潜水前测定值 (P<0 .0 1)。结论 本次大深度饱和潜水潜水员免疫功能的两项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2.
氦氧140 m饱和-166 m巡回潜水时潜水员应激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大深度饱和潜水时潜水员的应激反应。方法:用比色法检测潜水各阶段潜水员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浓度;用荧光法分别检测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A)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用放免法测定潜水前后血浆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生长激素(GH)及皮质醇(F)含量。结果:饱和暴露阶段17-OHCS,CA,A,NA及出舱后ACTH,FSH,T,GH和F水平均显著高于潜水前(P<0.05-0.01)。结论:大深度现场饱和潜水期间能够引起潜水员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快速上浮脱险试验对潜水员血浆和尿液神经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快速上浮脱险时机体的应激反应。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名潜水员基础值、不同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后血浆和尿液精氨酸加压素(AVP)、强啡肽(Dy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和丙甘肽(Gala)的含量。结果快速上浮脱险后,潜水员血浆和尿液AVP、DynA,ACTH,CRH,β-EP和Gala的含量均较基础值增加(P〈0.01或P〈0.05)。结论 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可引起潜水员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时潜水员IL-1、IL-2R和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饱和潜水前后以ELISA法检测8名潜水员在饱和前后血清中IL-1、IL-2R和TNF-α的含量.结果 8名饱和潜水员血清TNF-α含量均小于0.01 ng/L,饱和潜水前后无显著性变化,饱和潜水后血清中IL-1、IL-2R的含量较饱和潜水前有非常显著地增加(P<0.01).结论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血清IL-1、IL-2R含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上氦氧150m饱和-182m巡回潜水训练医学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医学保障措施,安全地实现潜水深度新的提升,提高我军潜水能力。方法:8名海军潜水员利用国产船载甲板居住舱-潜水钟饱和潜水设备系统进行氦氧饱和-巡回潜水。潜水员经139min加压至相当于150m水深的饱和压力,最大巡潜深度182m 9人次,巡潜时间累计2h 35min,饱和暴露34h后,经过163h的饱和减压回到常压,饱和潜水全程199h。采用高压下专用心电、脑电监护仪对舱内的潜水员进行同时监护,减压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气泡音监测。巡回潜水后外用抑菌药物预防外耳道炎。在潜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呼吸、免疫、应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8名潜水员完成高压暴露199h后,有轻度虚弱感,2周内消失;无减压病症状发生,多普勒超声气泡检测未听到气泡音。在饱和暴露时,4名潜水员出现窦性心率不齐,1名T波低平,50h后恢复。免疫功能指标IL-6、IL-8在饱和潜水结束后显著升高(P<0.001);应激功能指标AVP、CRH、ACTH、Dyn A含量在潜水后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在150m饱和阶段,肺通气功能指标FEF25%、FEF50%、FEF75%降低的幅度分别为25.51%,42.35%,56.84%,减压结束24h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生理指标监测结果说明本次潜水过程中,潜水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切实可行的医学保障措施和医学监护手段,对此次现场实际潜水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饱和潜水作为一门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尤其在海洋工程水下作业中形成了很大的生产力。饱和潜水在我国也已步入实用阶段 ,是目前国内大深度潜水作业采用的一种主要技术。我们参加了 1999年 6月在南海进行的 He- O2 6 0 m饱和- 80 m巡回潜水的医学保障工作 ,并对参试的饱和潜水员进舱前和出舱后的平衡功能进行了定量测定和分析 ,以探讨饱和潜水对潜水员平衡功能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高压下平衡功能的变化规律积累资料。一、对象和方法1.测试对象 :8名饱和潜水员 ,男性 ,年龄 (2 6± 2 .4 )岁 ,身高 (173.4± 2 .2 ) cm,体重 (70 .7± 7.3) k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运动病敏感性与血浆皮质醇 (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含量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体液因素在运动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条件性厌食症 (CTA)作为运动病模型和分组。84只雌性大鼠, 12只用于正常对照; 36只用于旋转刺激后大鼠血浆激素水平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另 36只用于前庭功能锻炼后大鼠血浆激素水平的测定。结果 大鼠运动病后血浆CORT和ACTH含量升高(P<0. 01),低敏感组[分别为(34. 51±6. 13)ng/ml和 (22. 42±3. 66)pg/ml]高于高敏感组[ (25. 74±4. 88)ng/ml和 (15. 88±3. 52)pg/ml] (P<0 01);功能锻炼后产生适应的高敏感组运动病大鼠血浆CORT、ACTH含量[ (29. 60±5. 99)ng/ml, (19. 83±6. 87)pg/ml]与低敏感组[ (34. 78±6. 37)ng/ml, (25. 37±6. 36)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病与应激有关,运动病敏感性与血浆CORT、ACTH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早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7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22例,GCS>8分25例)、30例非颅脑损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浆中AVP和AT-Ⅱ含量进行早期检测和分析。结果47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血浆中AVP(50.23±15.31)ng/L和AT-Ⅱ(248.18±82.47)ng/L,显著高于非颅脑损伤组[(30.91±11.48)和(120.67±42.49)ng/L,P<0.01];并显著高于健康人组[(5.16±4.23)和(43.11±16.39)ng/L,P<0.001];重型颅脑损伤组AVP(58.90±18.12)ng/L和AT-Ⅱ(292.13±101.17)ng/L均明显高于中型颅脑损伤组[(36.68±12.16)和(201.42±66.10)ng/L,P<0.01],并与GCS评分负相关;硬膜外血肿组AVP(45.98±13.48)ng/L和AT-Ⅱ(263.28±80.23)ng/L均明显低于硬膜下血肿脑损伤组[(64.12±15.56)和(319.82±108.11)ng/L,P<0.01]。结论AVP和AT-Ⅱ可能参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越严重,早期血浆中AVP和AT-Ⅱ含量越高。早期血浆中AVP和AT-Ⅱ水平可作为观察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氦氧140 m饱和-166 m巡回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为提高海军部队的防险救生能力,培养一批适应大深度饱和潜水的潜水员和从事相应深度的潜水医学保障及设备保障人员.方法 8名海军潜水员,在氧分压值为(40±2)kPa与140 m氦氧混合气环境的居住舱内饱和48 h,并在此期间6次巡回潜水到164~166 m海底,有效完成了预定的水下作业任务,最后,经149h 20min减压,安全返回常压.根据现场条件,在全面临床体检和常规指标检查的基础上,在潜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神经、心理、呼吸、心血管、免疫、应激、运动及平衡、听觉等各系统功能的医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在饱和-巡潜阶段,潜水员普遍存在焦虑、恐怖或抑郁表现;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随深度增加呈显著降低;滚珠投递准确率明显降低;ACTH、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显著提高.结论本次医学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使潜水达到了预期目的,机体所出现的变化均为暂时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中、长期驻舰远航前后直升机飞行人员血浆前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源性肽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调节因子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变化的特点,为做好航空医学保障提供依据. 方法 对6名为期7 d(短期)、11名为期21 d(中期)和6名为期132 d(长期)驻舰远航的直升机飞行人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远航前后血浆β-EP、ACTH和CRH的含量. 结果 短期驻舰远航后血浆β-EP、ACTH较远航前显著升高(t=2.839、3.104,P<0.05),血浆CRH无显著变化(t=0.612,P>0.05);中期远航后血浆β-EP、ACTH和CRH较远航前显著升高(t=3.416、2.496、1.951,P<0.01或P<0.05);长期远航后血浆β-EP、ACTH和CRH则显著性下降(t=2.988、2.427、2.129,P<0.05). 结论 远航可导致直升机飞行人员血浆前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源性肽β-EP、ACTH及调节因子CRH含量发生变化,且航程对血浆β-EP、ACTH和CRH的变化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40 m氦氧饱和-166 m巡回潜水对潜水员骨关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140m氦氧饱和-166m巡回潜水对潜水员骨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名潜水员于潜水前、潜水后半年和1年采用物理检查和MRI检查膝关节,X线摄片检查肩、肘、髋关节并作对照观察。结果 8名潜水员各关节结构和功能正常。结论 在此次大深度饱和潜水中8名潜水员的骨关节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上饱和潜水对潜水员肺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海上氦氧140m饱和-166m巡回潜水实验中,检测8名潜水员在各个不同深度条件下的肺功能,分析肺功能与呼吸气体密度的关系。结果:呼吸气体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变化对肺静态容积指标值未产生明显影响,在所有潜水阶段均保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肺动态容积指标最大通气量(MVV)随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饱和深度(140m)时降低41%(P<0.01),MVV与呼吸气体密度的平方成反比;在不同深度下,呼吸频率保持相对稳定,其他动态肺容积指标与MVV变化趋向一致;V75,V50,V25三者斜率下降,其中V75最大,V50次之,V25最小。减压过程中,所有这些改变均随着暴露压力的降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饱和潜水过程中,潜水员静态肺功能无明显变化。高压氦氧混合气对潜水员肺呼吸功能存在一定影响,应引起重视。但所有这些改变均属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人体在大深度高气压条件下长期生活工作时的生理功能变化规律、作业和适应能力。在350m模拟氦氧饱和潜水的不同阶段监测了潜水员的中枢神经-心理运动、肺通气、心血管、免疫、消化等功能的一系列医学-生理学指标,获得的资料为今后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保障模拟480 m氦氧饱和-493 m巡回潜水实验的顺利进行,检验饱和潜水设备保障方案.方法 4名潜水员利用500 m饱和潜水系统和KMB18(B)潜水装具,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大深度饱和-巡回潜水.实验前通过维修、调试设备,使其处于备便状态.实验中按照设备保障方案,控制舱内环境压力、氧(O2)分压、二氧化碳( CO2)分压及温湿度参数,保障潜水员完成水下巡潜作业及日常饮食起居,确保潜水员按时、顺利、安全出舱.结果 经过82 h加压后,达到的饱和深度为480 m,4名潜水员在此深度下停留49.6h,达到巡潜最大深度493m;减压时间约302.4 h,高压暴露总时间为434 h.加压过程和饱和逗留期间维持O2分压35 ~45 kPa,减压时维持O2分压48~52 kPa,减压至12 m后,维持O2浓度21% ~23%;CO2分压一般限制在0.5 kPa以内.相对湿度60%~80%;居住舱内温度29~32℃.结论 潜水员出舱后身体状况良好,感觉舱内环境控制比较舒适,设备保障结果与预想方案吻合,设备保障方案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操作能力、认知能力及眼动反应3类指标对4名潜水员在480 m氦氧饱和模拟潜水实验前后作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前后,潜水员操作能力指标无显著差异;认知能力指标中,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实验后,运动时[(190.25 ±44.96)×-3s]显著缩短(P =0.047),时间知觉的正确率[(73.75±3.86)%]显著提高(P=0.044),眼动潜伏期[(764.38±17.77) ×10-6s]显著延长(P=0.044),平均注视时间缩短接近显著水平(P =0.064).结论 大深度暴露对潜水员神经传导可能产生促进作用,需进行深入研究.本次模拟潜水实验所设定的深度-时程对潜水员作业能力的影响较小,未产生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深度到由浅到深逐次进行模拟氦氧饱和潜水对潜水员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9名健康男性潜水员逐次由浅至深进行65、250、480 m氦氧饱和暴露,每次暴露前后采集抗凝血,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在250 m饱和暴露后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8(41.26±8.46和1.36±0.50)较暴露前(35.63±7.93和1.04±0.36)显著升高;65 m及480 m饱和暴露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未发生明显改变.未经65m饱和暴露实验的潜水员,在480m饱和暴露阶段,较其他潜水员的免疫状态更容易受到影响.结论 逐次加大深度氦氧饱和暴露可以防止饱和潜水环境中潜水员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A reduction in transfer factor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 (Tl(co)) is a consistent finding after saturation dives and is reported after some open sea air dives. Several diving associated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this reduction in Tl(co) including hyperoxia, venous gas microembolism, increased breathing resistance and immersion. Exercise, which inevitably is associated with open sea diving, may itself cause a reduction in Tl(co) up to at least 12 hours post-exercise. Six trained swimmers and six trained runners who had never dived performed 30 min moderate intensity swimming and running on different days and in random order at approximately 75% of their maximal heart rate. Lung function including a flow-volume loop and Tl(co) was measured 30 min before and 60-90 min after exercis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dynamic lung volumes or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rates, but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Tl(co) of 4.5 (SD = 4.8) and 4.7 (SD = 4.6) % after swimming and running respectively (p < 0.01).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is response between runners and swimmers, and the respons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lung size. Even moderate exercise preceding measurements of Tl(co) should generally be accounted for, and this effect ma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lung function changes immediately after open sea d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