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衰弱多见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萎靡不振,健忘,耳鸣,心悸,纳呆。针刺主穴为失眠穴,配穴为三阴交、神门、行间、足三里、风池、大椎、百会等。如治李某,男,46岁。失眠已5年,服安眠药仅能睡二三小时,醒后头晕胀痛,经常头痛,工作忙碌时两颞、前额及头顶加剧,多梦,、神萎纳减,面色黯黄,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数。首次针刺配穴取三阴交,第二次取足三里,第三次行间,此后睡眠增至6小时,续治8次,症状全部消除。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5岁,司机,2004年7月26日就诊。全身肌肉疼痛1日。患者1日前,曾在孛调汽车内持续驾驶7h之久,下车后即感觉全身发紧、不适、四肢发凉、不出汗等症状。当晚,全身肌肉开始疼痛,并逐渐加重,翻身困难,曾服用芬必得,贴膏药等药物治疗,但仍觉疼痛不减,于次只下午来我科就诊。检查见患者痛苦面容,全身肌肉肤色正常,触之发凉,疼痛部位以肩、背、臀、腓肠肌处的肌肉最为剧烈。体温、血压都正常。实验室检查:抗“0”正常,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西医诊断为空调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痹证”。治拟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针刺取肺俞、脾俞、风池、肩井,配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承山穴,均取双侧,留针20min,肺俞、脾俞、肩井三穴均加艾条灸,每日1次。次H复诊,患者自述疼痛已去大半,身体还略有发紧、不适感,共治疗4次而愈。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Meige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5岁,干部,2004年7月初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困出现眼睑痉挛,鼻部肌肉、口角不自主运动,服用氟哌啶醇等药物,症状未见改善。查体见双侧对称性眼睑痉挛并伴下垂,畏光,口角抽搐,面色无华,头晕,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弦紧。辨证为血虚生风。治以养血平肝熄风。针刺取百会、神庭、舞蹈震颠区、太阳、四白、迎香、风池、地仓、太冲、三阴交、照海、合谷。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中药“自然铜”是铜,其实不然,“自然铜”不是铜,而是铁。自然铜,又名石髓铅,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石。分布辽宁、山西、河北、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甘肃、安徽等。全年皆可采集,在矿区捡取,除去杂石即得。以色黄亮、质重、表面光滑、断面白亮者为佳。本品多呈规则的方块形,大小不一,表面平坦,亮黄色,具金属光泽,酷似黄铜块,故名“自然铜”。含二硫化铁,其中含铁46.6%,硫53.4%。还含铜、镍、砷、锑等杂质。  相似文献   

5.
药汤(羹)     
香菇鱼片汤 【原料】鲜香菇100g,枸杞子30g,砂仁6g,草鱼200g,混合油50mL,清汤800mL,生姜、精盐、酱油、味精、葱白各适量。 【制法】新鲜香菇洗净泥沙,干品则先用冷开水浸泡,撕成片状。枸杞子洗净,清水浸发。新鲜活草鱼去鳞剖开后,取纯肉,切成薄片,用少许精盐和酱油抹匀。沙锅内放入清汤,置武火上煮沸,放入香菇、枸杞子、砂仁(捣碎),待香菇半熟时入鱼片、混合油(先煎熟)、生姜、精盐、酱油、味精、葱白调味即可。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2008,40(8)
陶纪志医师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本科,专业从事风湿病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独创十四经筋结新疗法。该疗法为创新理论,独创技术,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的特点。符合简、便、验、廉的特点。不打针,不吃药,通过特殊手法,按照十四经结,可对颈椎病引起的麻木、疼痛、头晕、呕吐,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骨坏死,  相似文献   

7.
本人在临床中成功治愈1例未婚出现乳汁自溢者,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性,30岁,未婚。2007年9月初诊。1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双乳有乳汁样分泌物溢出,色白、质稠、量少,渐至不挤压乳房亦有乳汁样分泌物溢出,未曾服用任何药物。查双乳对称、丰满、柔软,未扪及包块,挤压时有乳汁样分泌物溢出,色白、质稠,腋下、锁骨上、下未扪及淋巴结肿大。双乳红外线检查,未见异常。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为乳汁。平素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为肝经郁热,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为牡丹皮18g,栀子15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5g,白术15g,  相似文献   

8.
淮山煨鳝片用鲜淮山200克,鳝鱼500克,香菇6~10朵,绍酒、生姜、盐、胡椒粉、味精各适量;将鳝鱼去内脏,洗净,切成段。淮山刮去皮,洗净切成薄片,香菇水发,洗净,撕成片,共放入砂锅中,加入姜片、绍酒、盐,注入清水。先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慢慢煨至熟透,加入胡椒粉、味精调味即成。功效 益气健脾,补虚养颜。适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低下,肾虚腰痛,面色无华者食用,健康人常食之,有强身健体,润肤养颜之功。  相似文献   

9.
逍遥散作涩剂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为疏肝理气解郁之名方。笔者临床变通,将其运用于遗精、遗尿、带下等病的治疗,变通剂为涩剂,收效良好。现结合病例,谈点心得如下。l遗精李某某,男,40岁。工人。1994年6月15日初诊。遗精6月余,少则4~5日1次,多则2~3日1次,严重时夜夜见遗。曾服中西药,未见疗效。诊见心烦,善太息,急躁口苦,夜寐梦多,神疲纳呆,大便时干时消。舌尖边红、苔黄白、脉弦。诉因工作失误,压力甚大,以致出现遗精。今辨其证,当从疏肝解郁健脾入手。予逍遥散加减:柴胡、龙胆草、当归、白术、在等各109,大子参、白芍、怀山…  相似文献   

10.
完带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原治脾虚带下病。笔者据其有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功,临症施治于尿浊、泄泻、耳鸣、小便不禁等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于下。1尿浊陈某,女,42岁。1995年8月16日诊。患者小便混浊,尿如米讨6年,近3月加重。诊见形体消瘦,面色眈白,神疲乏力,头昏如蒙,尿液混浊如米粉浆,劳累或饮食油腻后尤甚。舌淡、苔白腻,脉儒细。尿常规:蛋白十,红细胞十。尿乳糜定性十。证属脾虚气陷,精微下注。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加减:山药、石莲子各509,白芍、白术、党参各12g,焦苍术、车前子、陈皮各gg,甘…  相似文献   

11.
咳嗽一证,临床常见而多发,但辨证不当,失治、误治,往往变生他病,迁延难愈。故治疗此疾,精于辨证,“温、化、宣、敛”,四法详参,顽咳久咳,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宣收共投,方可收效满意。1 精于辨证,“温、化、宣、敛”四法详参 1.1温法:温化、温润之法。适用于咳嗽痰湿偏盛者。咳嗽一病,不论寒热、虚实、新久,  相似文献   

12.
胡献国 《气功》2011,(8):691-692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居家调味外,其茎、皮、叶等均可入药,为药食两用食物。生姜,又名鲜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  相似文献   

13.
泽泻为多年水生草本.属泽泻科。泽泻药用部分是根茎,为传统常用中药之一。中医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证、尿血等。《神农本草经》谓其能“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日华子本草》载其可“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呜,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相似文献   

14.
经方治验3则     
谭某,女,72岁,2006年10月18日初诊。口苦、口干3月,伴右侧胸胁胀闷。患者诉口苦难以忍受,用牙刷刷舌面后方感好些,尤以凌晨3~4点为甚,腹胀、腹痛,进食后更明显,小便量少、次数少、难解,即使饮水足量,2小时后行B超检查膀胱仍无尿,不能充盈,无腰酸、腰痛,纳少,大便每天1次、稍烂,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苔水滑,脉细。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小便常规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子宫及附件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证属少阳不和,水饮内停,兼太阴脾虚,治以和解少阳,健脾行水。方用柴胡桂枝于姜汤加减。处方:茯苓30g,  相似文献   

15.
张冬云 《中国针灸》2007,27(4):248-248
任某,男,51岁。会诊日期:2006年4月27日。主诉:呕吐、憋喘23天。现病史:23天前因“食管癌术后12天,胸闷、憋喘2小时”,门诊以“高血压(Ⅲ期)、急性左心衰、心动过速、肺部感染、食管癌术后胸部感染”收入本院心胸外科住院治疗。经强心、利尿、平喘、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胸闷、憋喘好转,但患者出现严重呕吐,食入即吐食物,无食即吐黏液,不能平卧。于入院后10天行右侧开胸探查术,给予剪开膈肌裂孔、松解胃受压以缓解呕吐。经观察治疗13天患者症状仍不减,于2006年4月27日请针灸科会诊。查:神清,面色萎黄、晦暗,极度消瘦,端坐强迫位,声音嘶哑近乎无声,三凹征(+),腹胀满,鼓音,左胁下稍压痛,舌质暗红、苔黄厚,脉沉细,插鼻饲胃肠减压管,放置心脏监护器。诊断为肝气犯胃的呕吐。治以调神疏肝通腑。针取百会、内关、合谷、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庭,留针30分钟,间隔行针2次,补法,每日1次。治疗1次后,呕吐、憋喘减轻;2次后,能进少量流汁,呕吐明显减轻;3次后一次可进食200mL稀米饭,不呕吐、不喘,停鼻饲及心脏监护,下床活动,平卧休息,自解大便;4次后进食一碗普通饭,能食水果、蔬菜,睡眠正常,无憋喘,仅有轻度咳嗽、咳痰,共针7次,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观察7天以“进食普通饮、无发热、无咳嗽,病情治愈”出院。随访6月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昧子。用法:水煎服。功用:辛温解表、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兼水饮内停之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干呕,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下利,或口渴,或小便不利,下腹部胀满,或咽喉噎阻,或身痛,骨节酸痛,头面四肢水肿,舌苔白滑,脉浮紧者。  相似文献   

17.
王立忠 《世界中医药》2008,3(2):114-114
1 肢体肿胀 王某,女,26岁。两上肢肿胀,时肿时消,间断性发作10年之久。现每周发作1次,发作时两上肢肿甚,两手面及手指肿胀、坚硬,上肢活动不便,两手活动受限,工作中操作困难,于2006年9月17日就诊。症见:右上肢肿甚,连及手部、手指,按之坚硬,活动受限,舌质暗淡,苔薄白而腻,脉弦细而滑。辨证:病初气结在经,病久血伤入络,气滞血瘀,气化功能失常,水湿停滞,发为肢肿。治以解郁行滞,健脾补肾利水,佐以安神之品。方药:丹参、淫羊藿、白芍、泽泻各15g,白术、郁金、肉苁蓉各12g,三棱、莪术、甘草各6g,巴戟天、防己、泽兰、柏子仁各10g,酸枣仁20g,7剂,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相似文献   

18.
麦冬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冬喜温暖而潮湿的环境,多种植在海拔460~520m的涪江两岸的Ⅰ、Ⅱ级阶地上。最适土壤为棕潮沙泥。该土壤母质复杂,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适宜,中性,含钙,微生物活跃。物理性状好,土层深厚,地上水位高,结构良好,上松下紧,透气、透水、回润好。土壤水、气、热、肥协调,能满足麦冬生长发育之需,种植的麦冬质量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于某,女,46岁,2004年11月就诊。主诉:尿频、尿急1年余。现病史:1年前始觉尿频、尿急,伴腰骶酸痛、少腹胀痛,曾四处诊治,多以尿道炎给对症处理,偶见轻效,仍反复发作,故来我院诊治。查体:精神萎靡,痛苦面容,L4/L5椎旁压痛,放射至右臀部,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小便常规检查阴性,CT检查显示L4/L5、L5/S1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腰痛。治则:补肝益肾,通经活络,疏利膀胱,通利小便。治法:持续腰部牵引半小时后,休息半小时行针刺治疗。针刺取穴:肾俞、关元俞、膀胱俞、次醪、秩边、阳陵泉、中极、关元、三阴交、太溪、太冲。其中秩边、阳陵泉针用泻法,膀胱俞、次醪、肾俞、关元俞、中极、关元、太溪针用补法,三阴交、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运用上述方法治疗5次后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减轻,少腹胀痛消失,再行5次治疗,以上诸症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20.
患者邹某,男性,53岁,德籍华人。银屑病史5年余。在国外使用免疫抑制剂(具体不详)治疗,停药后症状复发,病情加重,并发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为求根治,乃求治于针灸门诊。症见形体消瘦,头皮厚积银屑,全身皮肤泛发潮红,并伴有大量白色片状脱屑,无正常“皮岛”,且较干燥,瘙痒难耐,怕冷,饮食少,夜寐差,二便调。舌黯红、苔根黄,脉弦尺弱。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否认低蛋白血症。治疗用体针及放血及内服中药。①体针取穴为百会、神庭,双侧肩髑、曲池、天井、外关、合谷、风市、血海、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等;后期调理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1~1.5寸毫针,快速刺人捻转或提插泻法;五脏俞和膈俞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周3次,7次为1疗程。②放血疗法取大椎,双侧肺俞、膈俞、大肠俞、委中、曲泽等。用三棱针点刺法快速刺人穴位迅速退出,以出血2~3滴为度,勿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