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估危重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北京市3家医院ICU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特征、转入ICU的疾病种类、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发病至转入ICU时间、各种检查结果、治疗措施、ICU住院时间以及孕产妇病死率.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内共有207例危重孕产妇收入ICU,占所有孕产妇的0.42%;平均年龄(31.74±2.32)岁,平均孕龄(34.86+4.72)周.其中4例孕产妇死亡,病死率1.93%.207例危重孕产妇中,138例为产科重症,69例并发严重内科疾病.转入ICU最常见的产科病因为产后大出血(42例,20.29%)和妊娠相关性高血压(36例,17.39%),其次为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27例,13.04%)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3例,11.11%);最常见的内科病因为急性心功能衰竭(26例,12.56%)和急性呼吸衰竭(22例,10.63%),其次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1例,5.31%).109例患者(占52.66%)ICU住院时间延长(ICU滞留时间>3 d).单因素分析显示,未行规律产前检查、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氧合指数(PaO2/FiO2)、AFLP、产科DIC、SAP、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治疗和发病至转入ICU时间>24 h与ICU住院时间延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行规律产前检查[优势比(OR)1.68,95%可信区间(95%CI)1.14~2.69,P=0.011]、PaO2/FiO2(OR 4.73,95%CI 1.46~11.37,P=0.013)、AFLP(OR 3.21,95%CI 1.13~4.76,P=0.026)、产科DIC(OR 2.73,95%CI 1.28~4.02,P=0.018)、SAP(OR 4.78,95%CI 1.83~7.42,P=0.021)、血管活性药物(OR 1.96,95%CI 1.24~3.15,P=0.001)、血液净化治疗(OR 11.02,95%CI 3.04~58.02,P=0.015)和发病至转入ICU时间>24 h(OR 2.04,95%CI 1.21~4.25,P<0.001)是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可以根据危险因素预测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加强规律产前检查、避免产科及内科严重并发症;发病后尽快转入ICU并在ICU内加强各器官功能支持可能有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吴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670-2671
目的:探讨再度子痫前期并HELLP综合征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10例重度子痫前期并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合并胎盘早剥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产后出血2例,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重视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及早发现HELLP综合征并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进行有效的护理,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危重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入住ICU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36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入住ICU分为未入住ICU组(60例)和入住ICU组(76例)。收集包括年龄、学历、居住地、外院转诊、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首要致病因素及主要致病因素等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危重孕产妇前3位首要致病因素为产后出血(3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1%)及妊娠合并心脏病(8.8%)。2组患者年龄、学历、居住地、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瘢痕子宫、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外院转诊、孕前BMI、分娩方式、主要致病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P=0.028;P<0.001;χ2=5.913,P=0.015;χ2=15.07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5 kg/m2)、主要致病因素(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16,95%CI:1.767~1339.337,P=0.036;OR=31.894,95%CI:5.029~720.700,P=0.003)。 结论危重孕产妇的首要致病因素仍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BMI≥25 kg/m2及具有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进入IC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re care unit ICU)中患者的常见表现,其中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可占到ICU收治患者的4%~25%[1],远高于  相似文献   

5.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中,产科因素位于内科和外科之后,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2000~1/5000。在妊娠早期发生者,其病因多为脓毒败血症性流产;妊娠后期多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等引起;产后为特发性急性ARF及产后大出血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所致。本文对本院收治的产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ICU)抢救危重孕产妇的原因、监护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4月两院转入ICU的危重孕产妇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转入ICU的常见原因是产后出血、DIC、重度子痫前期、产前出血、妊娠合并症、产褥感染、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者有17例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出现MODS;产褥感染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监护和支持重要脏器功能,及时治疗原发病可较快恢复脏器功能.本组抢救成功38例(97.4%).结论:妇产科医生应及时将危重孕产妇转入ICU进行监护和支持重要脏器功能,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阴道分娩(VD)产妇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3—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VD产妇3229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PPH的99例产妇作为出血组,未发生PPH的3130例产妇作为未出血组,研究VD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妊娠期合并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低置胎盘、胎盘粘连、巨大儿、宫颈裂伤、产程中使用催产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周、年龄、产次、流产史、胎数、妊娠期糖尿病(GD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合并贫血、PIH、胎盘粘连、低置胎盘、巨大儿、使用催产素催产为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D产后出血与产妇妊娠期合并贫血、PIH、低置胎盘、胎盘粘连、巨大儿、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催产有关,针对以上因素于产前、产时对其进行积极护理干预,可减少PPH的发生与不良妊娠结局,对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应于孕期早期发现、严格管理、积极治疗,预防病情发展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是降低其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与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EICU患者183例,其中41例发生ICU综合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ICU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APACHE II评分、高血压或脑梗死史、ICU环境压力源量表评分、使用机械通气是EICU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家属或社会支持、术前综合宣教是EICU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EICU患者发生ICU综合征与人口学资料、治疗情况及环境状况等诸多因素相关,医护人员需重视病情评估,联合多学科全面诊断治疗,密切关注物理、人文、治疗环境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的效果,从而避免ICU综合征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或产后并发的溶血(hemolysis,H)、肝细胞酶升高(elevatedliverenzymes,EL)和血小板减少(lowplatelets,LP)综合病征被简称为HELLP综合征.在此之前,HELLP综合征被视为一种重度妊高征的特殊类型,目前一般认为HELLP综合征之诊断并不要求患者兼有妊娠高血压和(或)明显的蛋白尿[1].HELLP综合征虽不常见,但其一旦发生,对母婴的预后有严重影响,故对其护理也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自1997年4月至今共10例HELLP综合症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HELLP综合征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并发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妊娠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母婴病死率高.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4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卒中负担国。随着卒中医疗质量的进步,我国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卒中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国在卒中教育、研究和护理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对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提升、溶栓及新的治疗方法探索、中国卒中建设发展等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展望了中国卒中管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照云  杨雨强  李汝昌 《疾病监测》2011,26(7):560-561,5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祥云县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祥云县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导出的2010年数据信息,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祥云县2010年共报告死亡2759例,报告年平均死亡率为6.02,男性1648例,年死亡率为7.05,女性1111例,年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死亡2001例,占总死亡例数的72.53%;前4位死因顺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恶性肿瘤,共死亡2384例,占总死亡例数86.41%。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抗Hp治疗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54例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Hp治疗方案1、4C-UBT结果等,分析其感染率及治疗效果。对调查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未抗Hp的患者中14C-UBT阳性率为53.7%,经抗Hp的患者中14C-UBT的阳性率为25.9%(P〈0.001)。在70例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4例(20%)患者经过2次或2次以上抗Hp治疗,治疗方案以含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三联治疗为主。4周后随访,77.1%患者14C-UBT转阴,其中19例患者在8周以后复查,其阳性率较低(15.8%)。7例四联治疗患者Hp全部根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C-UBT的结果与抗Hp的次数和处方医师是否是消化科医师显著相关(P〈0.05)。29.6%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常用的抗Hp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在77.1%左右,含铋剂的四联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患者的再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张玉龙  张一英 《疾病监测》2011,26(6):491-49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伤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点医院,对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 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7 391例,男女性别比为2.27 ∶ 1;伤害病例以15~39岁年龄组最多(50.55%);本区户籍占44.67%,外地户籍占55.33%;7月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12.12%),发生时间多在08:11-16:37;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是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66.28%)、跌倒/坠落(22.07%)、非机动车交通事故(6.47%)、机动车交通事故(1.86%)、烫伤(1.59%)。 结论 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应重视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20.
Trends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