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简要概述湘西刘氏小儿推拿对小儿腹泻的推治并举例予以说明。从小儿腹泻与中医五脏的关系及湘西刘氏小儿推拿的"推经治脏"理论探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的中医认识。  相似文献   

2.
"运脾推治"是湘西刘氏小儿推拿"五经配伍"学术思想的一个分支,是源于经典八法中的和法,融合脾升胃降理论,协调阴阳表里以达调脏强体的临床诊治方法。是以调理脏腑为效、改善患儿健康状态和体质为佳的基础推拿手法之一。本文对湘西刘氏小儿推拿"运脾推治"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归纳,以便更好地为儿科推拿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小儿推拿用于小儿保健领域的历程,介绍刘氏小儿推拿以强健为目的,用于小儿平和体质常规保健,并论述其手法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小儿夜啼与五脏的关系及辨证归经施治等方面系统阐述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推五经,调五脏”治疗小儿夜啼的临证思路.中医学认为脾寒、心热、惊恐、食滞均可致小儿夜啼,病位主在心、脾,但与肺、肝、肾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小儿夜啼需充分考虑脏腑之间的生克与助制关系,辨证归经施治.心火内扰证的推五经方案为:清心经,清脾经、清后再补脾经...  相似文献   

5.
湖南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是我国小儿推拿主要三大流派之一,历经六代传承至今,通过家传制、师承制及学院制等传承方式,较完好地保存了刘氏小儿推拿的原有特色,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现将其发展历史脉络梳理如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流派的发展。1刘氏小儿推拿的创立湘西刘氏小儿推拿可追溯起源至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具体沿革如下:据《刘氏族谱》记载,  相似文献   

6.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经治脏"治疗小儿遗尿是基于经络-脏腑相关、五行助制理论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运用"推五经、调五脏"论治,具体补清(泻)操作及施术频率随证而定,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是国内主要的小儿推拿流派之一,其以特色鲜明的“五经”推法及奇特的疗效堪称一绝,是湘西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吉首大学为更好地研究和发展该流派学术思想,成立了“刘氏针灸推拿研究所”。本文以研究人员多年的小儿推拿临床经验,将不同病证应选用的介质进行经验总结,以通过实践课程对疾病的辨证操作练习,使学生掌握各介质的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24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推拿学》(第九版)中儿科外感发热推拿处方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2次/d,3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  相似文献   

10.
刘氏小儿推拿疗法“推五经”运用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副教授。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分卷”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刘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推五经”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推拿疗效。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六经病变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任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9):521-523
通过对《伤寒论》六经生理、病理特点及传变规律的分析,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变本质为六类综合征,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毒血症等、菌血症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12.
论肝为五脏之贼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主疏泄,调畅人体的气机,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脏之病,肝气居多”和“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两方面,分析了肝为五脏之贼的病理机制,提出了调摄精神情志,可使肝变“贼”为“养”,预防疾病的发生,疏肝理气方药在疾病治疗上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蔡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52-1253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元气之根本,调理脾胃,既可治好脾胃病,更为重要的能治好各种脾胃以外的疾病,所以有“久病不愈,治脾以安五脏”的说法。通过5则病案的分析对此理论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扶阳思想是蕴于《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这一观点体现在张仲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阳气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体气血的运行、躯体的运动、疾病的防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卫外等功能.抑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这也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五脏之阳气是人体阳气的最...  相似文献   

16.
从“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论治心脑病(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德馨 《天津中医药》2009,26(6):441-442
心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紧密相关.心脑病的根本是气之病,抑或血之病,或是气血同病.以气血为纲认识分析心脑疾病,既抓住其病理本质,亦抓住病机的关键.因此运用多种治法从气血论治心脑病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七情病中医论治方法:单一情志致病辨别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情志和药物治疗;多种情志致病辨证论治,整体调整.并列举相应的病案验证观点.通过对疾病的治疗可更加明确七情病的理论基础和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程门雪所著《伤寒论歌诀》,其学术特色在于:研究《伤寒论》汲取仲景之长,博采历代名家精华,阐发独到见解;善于融汇伤寒,温病之说论述新意,又娴熟经方用药法度,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19.
“卫气夜行于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卢曼 《河南中医》2002,22(3):5-6
卫气是营养各脏的源泉,是联系整体的纽带,卫气与五脏的整合,反映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此反映卫气夜行于阴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记载五劳七伤的“缓中补虚”治疗大法、从消瘀补虚、分期治疗,破血逐瘀、缓舒补虚,柔肝补血、畅达营卫,以攻代补、善后之法,缓补中虚、邪去正复,缓用补虚、错简之嫌等六方面总结历代医家对“缓中补虚”的理解和分析,并探析缓中补虚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