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的途径。方法 通过大鼠胸腹主动脉移植简化模型 ,用各种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寡核苷酸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大鼠胸主动脉后 ,移植到大鼠腹主动脉 ,于术后 15、3 0和 60d取移植动脉作病理学检查及PCNA逆转录PCR检测。结果 病理学结果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移植动脉再狭窄率 (8.3 %、12 .4%、19.5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逆转录PCR结果显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PCNAmRNA的表达(5 9.2 4、80 .16、18.5 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移植动脉PCNA蛋白的表达 ,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排斥反应 (CR)是限制实质性器官移植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其特点是移植物血管硬化 ,由于早期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导致血管纤维化、闭塞及最终移植物失功。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但有学者提出免疫损伤学说是CR发病机理的最有力的证据[1] ,认为CR的危险因素 (包括免疫因素 :组织相容性、免疫抑制剂、急性排斥反应。非免疫因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高血脂等 )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通过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连锁反应激活血小板、诱导分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反义肽核酸对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用于检测以CCR5为靶位的PNA CCR5在体内对急性胰岛移植排斥的效应。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来评估体外T细胞增殖应答能力。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6.5±0.58)d]和随机PNA错配组[(6.5±0.50)d]相比,PNA CCR5处理组有功能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2.0±1.75)d](P均<0.01 )。移植后第7天,PNA CCR5组的CCR5 mRNA表达水平(0.56±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错配组(1.68±0.07和1.80±0.14)(P均<0.01)。PNA CCR5组移植物CCR5蛋白水平亦较对照组和错配组明显下降(P均<0.01)。PNA CCR5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亦明显降低。结论:PNA CCR5能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在抑制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潜在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4.
慢性排斥反应移植动脉硬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动脉硬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61只大鼠的移植动脉,10例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动脉组织中的PC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移植动脉中层PCNA术后7天达最高峰,内膜层术后20天达最高峰,且细胞数明显增多,两者呈正相关。临床组:移植肾动脉PCNA最表达主要集中在内膜,其次为中层,外膜极少。结论 移植动脉硬化过程中细胞增殖与PCNA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反义肽核酸(antisense peptide nucleic acid,asPNA)阻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延长大鼠肝脏移植物存活期的作用和机制,探讨asPNA技术治疗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4组:肝移植急性排斥组,肝移植免疫抑制剂组,asPNA组,asPNA对照组。RT-PCR法检测T细胞内CXCR3-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CXCR3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水平。AR诊断参照Banff标准。结果asPNA在体外能有效抑制T细胞内CXCR3-mRNA和CXCR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延长大鼠肝脏移植物存活期;asPNA组大鼠肝移植术后第7天外周血和肝脏细胞内CXCR3的表达较AR组及asPNA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FK506组呈现出类似的趋势。结论asPNA能有效抑制T细胞内CXCR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鼠AR发生率并延长肝脏移植物存活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磊  王剑  李幼生  黎介寿 《器官移植》2012,3(4):195-199
目的探讨小肠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失功(chronic graft dysfunction,CG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国内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患者术后CGD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门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致肠系膜血栓"切除了大部分小肠,后行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FK506),屡次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次因"小肠狭窄、不全性肠梗阻"行"小肠节段切除吻合术"。其中术后576d第3次出现肠梗阻,予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胃肠减压等治疗,确定移植肠不可逆性失功后行移植小肠切除术。结论 CGD治疗困难,预后不佳,预防胜于治疗。在确诊CGD不可逆后应尽快切除移植小肠,挽救患者生命,有条件应尽快安排再次移植。  相似文献   

7.
8.
反义寡核苷酸将构成基因防治血管狭窄的主药方之一。本文就反义寡核苷酸的概念、作用原理、设计策略、反义基因靶及其在防治自体静脉移植物狭窄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马帅军  李智斌 《器官移植》2010,1(5):314-316,320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是移植肾晚期失功的重要原因。1992年,在第4届Alexis Carrel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和动脉硬化讨论会上,传统的移植肾CR被定义为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CAN表现为移植肾进行性功能减退,最终需恢复透析或再次移植。因此,熟悉CAN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诊断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大鼠慢性移植物血管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同种移植对照组,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无特殊处理;异种移植对照组,Lewis大鼠接受Brown-Norway(BN)大鼠腹主动脉移植(BN-Lewis);沙利度胺小剂量组(50mg·kg-1·d-1,BN-Lewis);沙利度胺大剂量组(100mg·kg-1·d-1,BN-Lewis)。于移植后60d取移植动脉,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NF-α及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移植动脉中的表达。结果同种移植对照组移植动脉形态正常;异种移植对照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增厚;沙利度胺小剂量及大剂量组移植动脉呈内膜炎改变,内膜厚度比异种移植对照组减小(P〈0.05)。与异种移植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移植动脉TNF-α及PCNA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降低移植动脉TNF-α及PCNA蛋白的表达,缓解移植动脉的纤维化进程以及内膜增生,对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物血管病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监测及诊断心脏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GR)方法。方法通过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急性GR过程中移植心脏电生理改变,即房室传导有效不应期(ERP-AVCS)改变与移植心脏形态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同系移植及异系移植免疫抑制剂投用组ERP-AVCS无延长;异系移植组移植后第3天,其ERP-AVCS出现明显延长[(96.88±6.77)ms,P<0.05],第5天为(114.62±7.46)ms(P<0.01),第7天为(121.67±9.73)ms(P<0.01)。同系移植及异系移植+免疫抑制剂投用组形态学结构未见异常;异系移植组在移植后第3天开始出现急性GR,如心肌纤维间质明显增宽、排列紊乱,血管旁及间质内出现单核细胞等且第5天及第7天急性GR渐加重。异系移植心脏ERP-AVC与排斥反应形态学改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检测移植心脏ERP-AVC是简便、可靠、低费用、非创伤性诊断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植物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对慢性移植物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克隆HO-1基因,并构建含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O-1),实验分为4组:A组为同系移植对照组,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无特殊处理;B组为同种移植对照组,Lewis大鼠接受未经处理的BN大鼠胸主动脉移植;C组为同种移植空载体对照组,Lewis大鼠接受以空载体(不含HO-1基因)处理的BN大鼠的胸主动脉移植;D组为同种移植实验组,Lewis大鼠接受转染HO-1基因的BN大鼠的胸主动脉移植。于移植后60d取移植动脉,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O-1在移植动脉中的表达。结果A组移植动脉形态正常;B组、C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D组移植动脉呈内膜炎改变,内膜厚度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显示,与A组、B组和C组相比,D组移植动脉可以检测到HO-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结论在移植血管中预先转染HO-1基因,能明显缓解移植动脉的纤维化进程以及内膜的增生,对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物血管病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反义寡核苷酸预防静脉移植物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反义寡核苷酸的可行性及其对静脉桥内膜增生的作用,以利在分子水平对静脉桥再狭窄进行防治.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建立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模型.合成c-myc寡核苷酸,处理可溶性支架,依组别不同,在静脉移植时管腔内分别置人:(1)空白对照;(2)单纯可溶性支架;(3)反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4)正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5)不匹配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静脉移植后7、28和90d取出静脉桥.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中膜厚度及内膜/中膜比值;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静脉移植物内c-myc基因及PCNA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及激光灰度扫描,检测各组静脉桥中c-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静脉移植后7、28和90d反义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静脉桥内膜增生程度显著降低;c-myc及PCN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c-myc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结论 可溶性支架可实现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的转染,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抑制静脉桥c-myc及PCNA基因的表达,预防静脉桥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反义寡核苷酸将构成基因防治血管狭窄的主药方之一。本文就反义寡核苷酸的概念、作用原理、设计策略、反义基因靶及其在防治自体静脉移植物狭窄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以“爬行肌酐”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肾移植3个月后,肾功能呈缓慢减退,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发病机制尚不很清楚。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既有诸如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免疫移植剂的毒性作用等免疫因素,又有手术、供体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非免疫因素的参与,对各种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认识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物内基因表达改变,为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寻找早期诊断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者,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同种异体移植组),以近交系Lewis大鼠间肾移植为对照(近交系移植组)。观察术后3、7和14d时的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7d时移植物中基因表达水平,获得其表达谱。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存在大量基因变化,在丽个通道均有有效杂交信号的基因中,上调的有48条,其中7于扰素诱导GTP酶基因上调最为显著。结论移植物排斥反应是个多途径连续衍变的动态不平衡过程,诸多促进排斥与保护因子并存,很难以单一标志物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早期诊断,但同时通过多个标志物来综合分析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简捷 ,有代表性且稳定的移植物动脉硬化模型。方法 将SD大鼠的腹主动脉分别冷缺血 1、2 4、48h行SD→SD及SD→Wistar的原位腹主动脉移植 ,观察术后植入段血管病理改变、TGF β1表达及手术前后过氧化脂质的变化。结果 SD→SD及SD→Wistar缺血1h组分别于术后 10周及 6周见内膜明显增厚 ,而缺血 2 4h组只需 2周 ;各组移植后 2h过氧化脂质均明显高于术前 ,术后 4、2 4h与术前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强化缺血组TGF β1不论是SD→SD还是SD→Wistar均于术后 1周即出现高表达。结论 以SD/Wistar作为供 /受体行腹主动脉移植 ,强化冷缺血损伤 ,可加快移植物动脉硬化 ,可望成为新型慢排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T淋巴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接受同种抗原刺激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实验分三个部分.(1)体外实验中以刀豆素A(ConA)10 mg/L刺激C57BL/6小鼠脾细胞并进行培养,然后加入抗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阻断细胞增殖,最后检测脾细胞中Survivin表达的情况.(2)通过对Balb/c×C57BL/6杂交F1代小鼠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建立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模型;并于不同时间点检测供者淋巴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3)选取临床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73例,按移植肾Banff 97活检病理学诊断和分级标准对标本进行病理诊断和分级,并检测Survivin表达.结果 ConA刺激后脾细胞中CD3阳性细胞表达Survivin,第3天阳性细胞数目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GVHR小鼠于输注脾细胞后第4天,肝脏门静脉周围和汇管区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并表达Survivin,可维持到第12天;第14天即不能检测到浸润淋巴细胞表达Survivin.对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检测发现,未诊断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13例标本淋巴细胞Survivin表达均呈阴性;而诊断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60例标本中有44例Survivin表达阳性(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淋巴细胞激活后可表达Survivin,且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鉴于T淋巴细胞表达Survivin的特性,移植物内T淋巴细胞表达Survivin可用于鉴别是否存在排斥反应,以及排斥反应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处理的供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回输受者延长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方法在DC前体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MMF处理,利用同种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设单纯移植组、供者未成熟DC回输受者组,以及MMF处理的供者未成熟DC回输受者组,观察MMF处理后DC的抗原提呈能力的变化、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做微嵌合和病理学分析。结果MMF处理后DC的抗原提呈能力明显下降,单纯移植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期仅为8d,未成熟DC回输受者组心脏存活期为21d,而MMF处理的未成熟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为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F处理的供者未成熟DC在受者体内的嵌合期可达28d以上,且病理分析显示可以明显抑制炎症的产生。结论MMF处理的DC回输受者能够诱导针对移植供者的特异性免疫耐受,进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20.
移植肾急性排斥是同种异体肾脏移植主要的临床问题,是慢性移植肾失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病理检查来诊断急性排斥、预测慢性排斥的发生不是很敏感,也不是很可靠。目前,人们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研究试验动物移植物和临床病理组织标本中与排斥有关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来筛选标志性基因,有望对肾移植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并预测其发生,进而为阐明移植物排斥的机理以及基因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